⑴ 最高法物权法司法解释 明确如何解决不动产登记与确权争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今天发布,共22个条文,将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依据《解释》,对发生争议的不动产物权归属的最终判断,应当依赖于对原因行为或基础关系的审查,而不全依赖于不动产登记簿。
《物权法》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实践中,出现了民事、行政审判部门互相推诿以及民事裁判与行政裁判冲突的现象。
针对这一情况,《解释》作出了明确,最高法民一庭庭长程新文分析:因为不动产物权的归属、买卖、赠与、抵押是否生效等发生争议的,由民事诉讼来解决;涉及不动产登记机构它的行为本身是否合法、程序是否有错误,就通过行政诉讼来解决。
当然了,在涉及登记的行政诉讼中,如果当事人提出将民事争议一并解决的,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一并审理。
依据《解释》,对发生争议的不动产物权归属的最终判断,应当依赖于对原因行为或基础关系的审查,所以,在当事人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的记载与真实权利状态不符、自己是真实权利人的情况下,法院应当支持他的诉求。
程新文解释,不动产登记是不动产物权的一种公示方式,不能把不动产物权登记理解为国家对不动产物权关系的一种干预,解释为行政权力对不动产物权的授权或确认。
有记者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不再封闭建小区,小区道路将公共化,会不会与现行《物权法》规定相违背?程新文分析,政策上升为法律需要一个过程。
“党的政策、国家的政策上升为法律,是立法机关要做的事情。当国家政策和法律产生相互影响的时候,我们会积极协调有关方面,妥善处理好相关的纠纷,我们司法机关执行法律和执行国家政策,目标是一致的”。
实权利状态不符、其为该不动产物权的真实权利人的情况下,应当支持其诉讼请求。
(1)不动产物权登记扩展阅读
实践中,有观点认为,除非法律另有规定,未经不动产登记机构登记就不能取得及享有不动产物权,不动产物权争议涉及到登记就应通过行政诉讼解决。
于是,实践中就出现了民事、行政审判部门互相推诿以及民事裁判与行政裁判冲突的现象,这不仅徒增当事人讼累,也有损司法的权威和公信。针对这一情况,《解释》从两个方面作出规定:
一是在案件的受理上,规定因不动产物权的归属,以及作为不动产物权登记基础的买卖、赠与、抵押等产生争议而提起诉讼的,属于人民法院民事诉讼受案范围,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受理,民事审判部门应依法予以审理。
二是从诉讼中不动产登记簿证明力的角度,规定对发生争议的不动产物权归属的最终判断,应当依赖于对原因行为或基础关系的审查,故在当事人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的记载与真实权利状态不符、其为该不动产物权的真实权利人的情况下,应当支持其诉讼请求。
⑵ 不动产物权登记具体指的是什么
房屋买卖合同自合同签订之日起生效
房屋产权过户自过户登记之日其生效
两者效力互不影响
买卖备案不影响既不影响合同效力,也不影响产权过户效力
⑶ 不动产物权和动产物权的有什么区别动产物权具体是什么意思
动产与不动产的抄区别:袭
1、移动性
动产具有可移动性。比如说手机、机动车、办公桌椅等流动资产与资金等动产、。
不动产这种就是属于位置固定性。比如说像土地,房屋、等这些就是属于土地定着物。
2、个别性
动产一般来说不具特殊个性,都是普遍存在的。
不动产可以说它都是有着它的独特性、异质性,包括位置差异、权利差异 等。
3、耐久性
动产一般来说都是会存在损耗的,它的耐久性一般来说都是有限的。
不动产可以说它的寿命长久,比如说有的时候可能是土地不因使用或放置这样也是会造成损耗、毁灭,且增值。
4、数量有限性
动产数量一般来说也是量化的,但是它的数量没有太多的局限性。
不动产却是供给有限。
5、保值增值性
动产很少具有保值增值性_。
不动产这种是由于数量有限性及耐久性,相对来说它的财产可以说具有一定保值增值特性的。
⑷ 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就是不动产物权的什么和什么制度
事实上,早在6年前,《物权法》首次提出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但此后一直处于停滞状态。直到2013年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任务分工的通知中再次表示将出台并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
什么是不动产登记制度?不动产登记制度又为何需要统一?对于不动产登记机构的选择,我国应当考虑哪些因素?如果无法解决上述问题,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功能就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学者的观点,试图探究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出路所在。
一、不动产以及不动产登记
动产与不动产,是近现代民法体系对于物所作的一种重要区分,其最早可以追溯至罗马法时期。不动产是指在一定的空间上占有有形的固定位置,移动后会影响其经济价值的物。现代民法理论和立法活动关于不动产与动产的分类方法,都是先确定不动产的范围,然后再以排除的方式确定动产的范围。如,我国《担保法》第92条第1款规定:“本法所称不动产,是指土地以及房屋、林木等地上定着物”。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土地包括耕地、建设用地、林地、草原、水面、荒山、荒地、滩涂等。定着物,有时又称附着物,是指附着于土地、具有连续性、不能移动,且在一般社会交易观念中也将其视为具有独立完整的经济价值的物。
不动产登记是指依法被授权的国家登记机构根据登记申请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的程序,将不动产物权产生、变更、转让、消灭的物权变动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登登记簿上,并供公众查阅的行为。
不动产登记的内容主要是不动产物权的变动,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的不动产登记范围大致如下: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包括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国有农用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包括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农用地使用权登记)、无地上定着物的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房屋所有权登记、房屋抵押权登记、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林地所有权登记、个人使用的林地使用权登记、林木所有权抵押登记、探矿权登记、采矿权登记等。
⑸ 跟根据《物权法》规定,哪些不动产的取得不需要登记
根据《物权法》第二十八条至第三十条的规定,在我国有三种不动产物权的取得是不需要以登记为生效要件的,它们分别是:
(一)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导致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自法律文书或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生效时发生效力。
(二)因继承或者受遗赠取得物权的,自继承或者受遗赠开始时发生效力。
(三)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设立或者消灭物权的,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
但是,上述不动产在取得物权后,权利人需要对其进行处分时,依照法律规定需要登记而未登记的,不发生物权效力。
⑹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不动产物权登记的种类包括( )。
B,C,D
答案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确定的不动产物权登记的种类如下:①回设立、变更、转让答和消灭的登记;②更正登记,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书面同意更正或者有证据证明登记确有错误的;③异议登记,是将事实上的权利人以及利害关系人对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所提出的异议记入登记簿;④预告登记,是使被登记的请求权具有物权的效力。
⑺ 不动产物权是登记生效,还是合同生效
物权法第二章第九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第十四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第二十八条规定: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导致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自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生效时发生效力;第二十九条规定:因继承或者受遗赠取得物权的,自继承或者受遗赠开始时发生效力。
不动产需经过登记生效,为什么呢?很简单,举个例子,我卖一个苹果给你,你一手交钱,我一手把苹果给你,苹果从我手里到你手里那一瞬间完成了交付,自此以后苹果就是你一个人的个人财产,与我无关了,那为什么不动产不是我拿到钥匙那一瞬间就完成了产权的转移呢,因为不动产是需要『公示』的,而公示的凭证就是不动产登记簿,分发到你手里就是那本房产证,只有房产证是你的名字,才是你的房子,不然天下岂不是乱套了,我拿着这个房子的钥匙,房子就是我的了吗?所以登记产权就是一个公示的过程,就是对全世界宣告:这个房子是我张三的,就这么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