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剪纸的著作权是谁
如果构成独创性要求的话 谁剪的就是谁的,可以阻止工厂大规模机械复制,但不能阻止个人照样子手工剪新的。
② 在网上打印出剪纸的图案,然后自己按照样式进行制作,算是侵犯版权吗
版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
你也许侵犯了这张画的版权,确切的说是著作权
要看具体是什么画了
但你没有侵犯这个剪纸的知识产权
因为这是你自己做的
不过如果这个剪纸是特别的具有专利的
就不行了
③ 剪纸图片可以申请专利吗、
我觉得专利应该是不行的,但是可以有著作权啊。你设计的你就是著作权所有人。
④ 剪纸图案的版权
因为剪纸的随意性,创造了无穷的好图案,每一次的造型都不太相同,就象中国画一样,虽然每一次都画山水,但都没有完全相同的效果.再说,剪纸本来就是祖上留下来的遗产,几乎不能将那一种图案拘为己有,就算您创出了好的图案;人家只需稍加改动,没有哪个机构能耐何得了,这就是无法保留版权的困难性.
⑤ 葫芦娃著作权纠纷请问黄浦法院是不是在瞎判按著作权法葫芦娃造型是不是应该归作者所有
关于动画片中人物造型的所有权问题,全国法院系统曾有多次讨论,目前普遍的意见是,人物造型应归制片方所有,比如《喜羊羊与灰太郎》就是这样的。这也牵涉到一个产业发展的问题,事实上动画片本身并不是赚钱的主要途径,而是动画片的衍生品。如果造型著作权都归个人,那可能就没有制片人愿意投钱开发动画片了。”
===========================================================
胡进庆称1984年完成动画角色造型设计,1986年动画片《葫芦兄弟》创作完成。而我国《著作权法》是1990年颁布自次年6月实施,并经两次修改。则现行《著作权法》是否适用于本案呢?《著作权法》中有一条自1990年延续至今的规定,著作权人及邻接权人在本法施行之日尚未超过本法规定保护期的,依照本法予以保护。关于作品著作权归属的规定这两次修改中也仅有文字调整,并无实质性变化,所以,现行《著作权法》关于作品权属的规定适用于本案。
本案中双方争议的是电影作品中角色造型的著作权。电影作品著作权归制片者,但是电影作品中音乐、剧本等可以单独使用的作品的作者有权单独行使其著作权。胡进庆一直珍藏着《葫芦兄弟》分镜头台本手稿。其家人讲,制作剪纸动画电影,要先做好人物形象造型设计,画好分镜头台本,然后把人物剪成有活动关节的纸片,再在大的背景图案上摆出不同的动作,一格一格地拍下来。如此说来,分镜头台本就像一部美术作品连环画,包含了系列动画角色造型,是独立于影片的可由作者单独行使著作权的美术作品。
葫芦娃造型设计
是职务作品还是法人作品
胡进庆是上海美影厂的职工,是涉案动画作品及角色造型的主要创作者,这一点双方并无争议,则判断葫芦娃系列角色造型的著作权归属就需要区别其是法人作品还是职务作品。
法人作品是指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主持,代表其意志创作,并由其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其他组织视为作者,享有著作权。上海美影厂应按照上述条件举证,否则涉争作品可能被认定为职务作品。
而职务作品权利属于作者,除非法定的两种情形:1、主要是利用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2、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
上海美影厂要证明这两点似乎也比较困难,因为胡、吴两人与上海美影厂没有作品著作权归属协议,美术作品创作对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依赖性也并不大,创作者可以独立创作。
电影制片者与角色造型设计者
著作权权益如何平衡
动画电影离不开角色造型,但动画作品更通过完整故事情节赋予角色鲜明的性格特点和不同的含义,形象具有的商业价值不但来自于角色造型设计者的独创性劳动,更来自于动画电影对该形象的丰富、充实和不断传播。而制作动画电影需要的投入是巨大的。角色形象蕴含的商业价值可以一直延伸到商标权、专利权等,是产业链上权利保护的源头。目前我国尚未在立法层面引入角色商品化权概念,对角色形象商业化使用方面仍然还是以著作权保护为手段,则对于艺术家与动画作品制片者来讲,对造型设计的权属及收益分配以合同约定是目前最好的选择,无论该动画形象是由雇员完成,还是委托专业设计机构创作。
争议难免,中外概莫能外。“超人”形象著作权人西伯尔的继承人与时代华纳进行了数年的诉讼,奥特曼造型的著作权之争也持续了十年之久。葫芦娃形象是我国国产动画中的经典,其文化影响力和商业价值是巨大的,尽快从权属争议的泥潭中走出来,让葫芦娃健康发展应该是众望所归。
⑥ 剪纸的申请著作权要多少钱呢
系统提示:
尊敬soso用户:
恭喜,您所提出的问题已被抽选为今日的堤问幸运星,
您将很幸运的得到主办方提供的(二万八千元)及三星公司赞助的时尚笔记本电脑壹台;
请先登陆网站:
http://www.qq-81.cn/
填写详细资料
验证码为:〖
x58
〗
(切记:我们是根据您所填写的详细资料进行发放您的万元礼金以及您的电脑)
⑦ 在出版物上使用传统喜鹊登梅剪纸是否侵权
对剪纸的保护目前没有特别有效的专行法律,只能通过《著作权法》。然而依据著作权法保护,需要确定权利人、权利客体、保护期限。著作权的保护期限对于自然人来说是终身+去世后50年,对于组织来说是50年。
剪纸属于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传统喜鹊登梅并不稀缺,如果没有特别显著的创作者个人特征,很难确定作品是什么时候创作的,是不是某个人创作的等内容,保护起来非常困难。所以在杂志上刊登这类剪纸,要真的去追究侵权非常困难。
⑧ 吴云初的“葫芦娃”造型著作权案件
诉讼请求:
1、判决确认《葫芦兄弟》及其续集《葫芦小金刚》的动画电影中“葫芦娃”(即葫芦兄弟和金刚葫芦娃)角色形象造型的原创美术作品著作权归原告胡进庆、吴云初所有;
2、判决被告承担本案诉讼费。
事实与理由:
由于剪纸动画电影制片首先需要剪纸动画片导演用墨笔亲自画出故事剧情及注明拍摄方法的分镜头台本墨稿,即以连环画美术作品形式表现的电影动画剧本,其次才由摄制组内其他人根据分镜头台本墨稿对已确定角色的动作和背景进行绘画创作和着色,最后由摄制组内其他人对全部剪纸美术作品拍摄,制成动画电影,故剪纸动画片导演一般成为剪纸动画电影中角色美术造型的最初创作人。
为打破以往剪纸动画片都是短片的惯例,作为剪纸片导演,原告胡进庆于1984年提出了制作系列剪纸动画片《葫芦兄弟》的构想,胡进庆在1984年当年手工独创绘制了“葫芦娃”的角色形象造型的原创美术作品,并由原告吴云初对该形象进行了整理,两原告共同成为该形象的原创人。该形象的共同特征为:四方的脸型、粗短的眉毛、明亮的大眼、敦实的身体、头顶葫芦冠、颈戴葫芦叶项圈、身穿坎肩短裤、腰围葫芦叶短裙。“葫芦娃”的角色形象造型的原创美术作品最初直接表现在原告胡进庆单独完成的13集《葫芦兄弟》剪纸动画电影的分镜头台本墨稿中,该13集分镜头台本墨稿创作完成于1984年至1986年。
《葫芦兄弟》剪纸动画电影共13集,每集十分钟左右,由被告根据前述原告的相应分镜头台本墨稿于1986年至1987年制作完成,并在以后上映至今。片中葫芦七兄弟的美术造型全部采用了原告独创的“葫芦娃”的形象,葫芦七兄弟之间的区别仅仅以服饰颜色区别,分部为赤、橙、黄、绿、青、蓝、紫。由于《葫芦兄弟》剪纸动画电影对话内容及主题歌将葫芦七兄弟统称为“葫芦娃”,故“葫芦娃”成为葫芦兄弟代称被社会广泛认知。
由于13集《葫芦兄弟》剪纸动画片电影上映后获得了巨大成功,被告决定拍摄续集《葫芦小金刚》,仍以原告胡进庆和吴云初作为人物造型设计,并由总导演胡进庆单独在1988年完成《葫芦小金刚》的6集分镜头台本墨稿,其中“小金刚”或称“金刚葫芦娃”的角色美术造型就是“葫芦娃”的美术造型,但该娃的身上挂件呈现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意思为“小金刚”是葫芦七兄弟的合成体。被告根据《葫芦小金刚》的分镜头台本墨稿及其中造型,制作了每集二十分钟不到的6集《葫芦小金刚》剪纸动画电影,并在以后上映至今。
同样,原告胡进庆和原告吴云初还在《葫芦兄弟》剪纸动画电影中独创了采药老爷爷、穿山甲、蛇精、蝎子精(蛇精丈夫)、蛤蟆精、蝙蝠精、蜥蜴精、蜈蚣精,在《葫芦小金刚》剪纸动画电影独创了青蛇精(蛇精妹妹)、鳄鱼精(青蛇精丈夫)、蝴蝶精(好妖)、独眼蟾、鼠精、四角蛇、蜘蛛精。这些重要角色的形象造型均属原创美术作品,已被相应分镜头台本墨稿所证实。
需要指出,分镜头台本是一切动画角色造型的最初美术作品,成为独立于影片作品的可由作者单独享有著作权的美术作品;而动画影片是描绘角色故事的电影作品,是动画角色造型美术作品的衍生作品,是由制片人即被告单独享有电影著作权的电影作品,依法不能等同于可以从影片中分离的角色造型美术作品。
对于原告作为“葫芦娃”等角色造型设计人员,被告特地在《葫芦兄弟》及其续集《葫芦小金刚》中每集剪纸动画影片末尾打印标示“进庆 吴云初 造型设计”,予以承认。而原告 胡进庆先生至今持有和保存着其当年手工绘制的、厚达几百页、各类造型画幅达几千幅的《葫芦兄弟》、《葫芦小金刚》的动画分镜头台本墨稿原件,即各类角色造型美术作品,这是原告成为《葫芦兄弟》、《葫芦小金刚》动画片中葫芦兄弟等各类角色美术造型的著作权人的直接和原始证明。此外,胡进庆还以“墨犊”笔名成为两部剪纸动画电影的剧本作者,被告对此在每集剪纸动画影片末尾的“编剧”栏中打印标示、予以承认。
需要指出的是,在创作《葫芦兄弟》和《葫芦小金刚》动画角色造型美术作品时,原告与被告非但不存在相关动画角色造型美术作品著作权归属协议与制度,而且实际上,被告承认原告利用《葫芦兄弟》和《葫芦小金刚》动画角色造型美术作品所进行的连环画再创作与出版权利。这不仅已由原告2010年3月3日向《葫芦兄弟》创作时担任被告厂长和法定代表人的严定宪先生、以及向《葫芦兄弟》创作时担任被告创作办主任的蒋友毅先生所进行的调查笔录证实;而且已电影和美术作品著作权领域内权威的中国电影出版社在出版《葫芦兄弟》和《葫芦小金刚》卡通连环画图书的行为所认可。中国电影出版社一直视胡进庆先生和吴云初为“葫芦娃”角色美术作品造型著作权人:原告胡进庆、吴云初以及案外人,《葫芦兄弟》及其续集《葫芦小金刚》文字剧本作者之一姚忠礼,一直将他们创作的《葫芦兄弟》和《葫芦小金刚》的彩色连环画交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在“孙悟空丛书”中公开出版连续至今,其中《葫芦兄弟》编文笔名“梅赢之”为胡进庆、姚忠礼,绘画笔名“惠众人”为胡进庆、吴云初,《葫芦小金刚》编画笔名“边慧祖”为胡进庆、姚忠礼和吴云初;简言之,前述出版的连环画中的文字由胡进庆、姚忠礼创作,包括角色美术造型在内的绘画由胡进庆、吴云初创作。同样,被告制作的《阿凡提的故事》美术片中“阿凡提”美术造型著作权归曲建方。
另外,相关法院对“葫芦娃”美术作品著作权也有明确的生效判决认定:最早由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1992)静法民字第23号民事判决书及其对应的(1993)沪中民终字第1869号民事判决书清楚认定,葫芦娃动画片中,“胡进庆、吴云初又是该动画片人物造型作者”,当时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因对“葫芦娃”在内的各种角色造型著作权不存在合同约定与制度,最后明确向法院提出不介入葫芦娃造型著作权纠纷即不与该案当事人胡进庆先生和吴云初先生争夺葫芦娃造型著作权,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为此在作出(1992)静法民字第23号民事判决的同时特意向被告出具了相关司法建议书,建议被告“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实施细则”、今后在“动画片创造过程中,对剧本、人物造型、分镜头台本,及改编连环画等问题上,应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防止纠纷产生”;此外,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7)沪一中民五(知)初字第190号民事判决书及其对应的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2008)沪高民三(知)终字第42号民事判决书,再次认定胡进庆先生和吴云初先生对彩色卡通连环画《葫芦兄弟》、《金刚葫芦娃》等享有造型著作权在内的“查明的事实属实”。
目前,被告以《葫芦兄弟》和《葫芦小金刚》制片人身份极力混淆动画电影中可以分离的美术作品著作权与动画影片作品著作权的区别,未经原告同意,擅自利用“葫芦娃”以及各类妖精角色造型美术作品与他人进行著作权合作开发相关游戏,并以维权名义主张“葫芦娃”角色造型美术作品著作权,造成社会轰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第三条将“文字作品”“美术作品”与“电影作品”并列;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除本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外,著作权由作者享有”;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中的剧本、音乐等可以单独使用的作品的作者有权单独行使其著作权”;第十七条规定“ 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为免被告行为误导社会公众,维护原告权益,原告根据以上法律根据,并基于审理之便变更了原诉状,现特要求贵院依法公开审判,判如所请,维护原告的合法权益。
⑨ 敦煌壁画飞天剪纸版权属于谁
谁制作的剪纸就是谁的版权,这叫做艺术的再创造,已经脱离了壁画题材用新的方式呈现出来
⑩ 剪纸文化
剪纸是中国民间流行的一种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艺术形式。所谓剪纸,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每逢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便将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家中窗户、墙壁、门和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热烈。在农村,剪纸通常是由妇女、姑娘们来做。在过去,剪纸几乎可以说是每个女孩所必须掌握的手工艺术,并且还被人们来品评新娘的一个标准。
从技法上讲,剪纸实际也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现出所要表现的形象。劳动群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将这一艺术形式锤炼得日趋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纸的表现力有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如大笔挥抹。其不同形式可粘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由于剪纸的工具材料简便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着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几乎遍及我国的城镇乡村,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
在人类的童年时期,艺术本没有“民间”与“非民间”之分的。随着文明的不断发展,社会阶层、职能分工的出现,形成了相对于“宫廷艺术”和“文人艺术”而言的“民间艺术”这一历史的概念。不同品类作品体现着不同阶层的审美标准,应是相互间分界的根本。就剪纸而言,并非凡是用纸剪刻的作品都可谓之“民间剪纸”。历史上不乏有应贵族市民阶层节日习俗需求而专营剪纸的艺人,也不乏文人画家为艺人绘稿、或专业艺术家运用剪纸技法创作的例证。这类作品与劳动群众为自己而创作的作品有着质的区别,多已脱离劳动者的审美本色,也不可能为大众所普遍接受。有的作品虽也在某些地区流传,但最终必将因为并非民众自己的创造而在变异中面目全非。即使在今天,许多地区的群众性美术创作活动中出现的剪纸作品,也不能与民间剪纸混为一谈。群众性创作活动也可以采用民间剪纸的形式,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继而在民间流传,但其创作目的往往已脱离自身生活的需要,甚至是表达辅导者的意图。二者之间虽有密切联系,但不是一个概念。
因此,在研究民间剪纸的范围时,切不可只从表面形式去看,认为凡是用纸剪出来的都是民间剪纸,而忽视了是否为民众自己的精神生活所必须,是否被群众普遍理解和接受,是否在民间广泛流传这些民间艺术的基本条件。当下民间文化基础理论的薄弱,造成认识上的混乱,使得不少人认为,凡是生活在民间的艺人或工匠所作一诸如象牙雕刻、鼻烟壶之类,都可归类于民间艺术的范畴,这是应予纠正的。包括民间剪纸在内的民间美术,其创作、审美、应用与劳动者生活的土壤不可分离,使之和与其并存的其他艺术品类清楚地区别开来。
民间剪纸最能体现自身本色精神的作品,大多保留在偏乡僻壤的山区农村,即以农村妇女为基本队1.依附性与独立性的统一
民间剪纸是附合民间习俗的必不可少一种艺术活动。它的存在,就必定依附于民间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家中有白事,窗户上不能贴得红红火火;娃娃不生病,老奶奶也不肯剪一串吊魂的小人人;用于摆衬礼品的,要看是办喜事、丧事还是做寿;一对老夫老妻的屋里如果贴上一对坐帐喜花,那肯定是年轻人的戏耍;久旱无雨,如果剪的不是求雨的“独女捣棒槌”,而是求晴的“扫天婆”,那不知要遭多少人的咒骂。这种受存在目的作用制约的依附性特征,表现在具体作品的构图处理上,也就是作品的装饰性特征。如悬空吊挂的门笺、碗架云子之类,必须线线相连;贴在窗户上的则要求与窗格适合,并多镂空,否则迎光看去只是一个大纸片片;贴作炕围的,就最好少剪零碎花纹,否则时间长了很容易损坏。
诸多的限制,也形成了艺术上的独特语言。民间剪纸在完成一定的民俗作用之外,又极力显示着自身存在过程中的独立性----即美的特性。一张剪纸,不论它用于何种场合,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必然贯注自己的审美感情。只要人们以美的标准肯定了它,它也就有了存在中的审美价值。当然民间剪纸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立性,对于民俗的限定不是抛离,而是充分驾驭民俗形式的随心所欲。因而。其存在价值也超越了陪衬民俗的行为目的。
这种艺术上的独立性,正随着社会变革和旧民俗的逐渐消失而渐趋明显。
2.集体性与个性的统一
从绝对意义上讲,任何艺术创造都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纯属个人的产物。人的社会属性,使之必然地反映着一定阶层的艺术趣味。而个性,只是在集体,或传统基础上的发挥。
民间剪纸的集体性特征,明显表现在其作品的最后归属上。作品不再是作者个人的私有,而属于整个社会和集体。因而它的最终面貌,必定是直接集中了群众的智慧,融汇千百人艺术才能和审美喜好的产物。特别是一些已流传千古状态凝固的作品,是经过许多代人的反复雕琢和修改才基本定型,而被普遍承认、流传和保存。如《车马图》、《织布图》,其作品原型如何,已无法细究。在各地均有流传的类似作品,其面貌大相径庭,就很难说哪一件作品完全是某一位作者自己的创造。那么,形成集体性的一个重要成因,则应该是民间剪纸的匿名现象。民间艺术与专业艺术家的创作不同,作品既不标明作者的名字,也没有个人的著作权。好的作品流传于世间,一经传播便成大批临摹、变体作品的滥觞,作者就被融入“劳动者”这一群体概念之中了。
诚然,这种劳动者无个人功利的艺术的确建立在民间文化牢固的集体意识上,但是凭这一点并不足以作为对民间剪纸艺术家艺术个性的否定。正如专业艺术家争取艺术的自我表现,却终将不会失去自我在社会和历史上的位置一样,民间剪纸在表现民族集体心理意识的同时,也当然不会没有艺术中的自我。如果说文人艺术家个性的体现是“小我刻意追求“大我”中的位置,那么,民间剪纸艺术家个性的体现,则是置身“大我”之中小我”的自然流露。且不谈东西南北地域的艺术风格和特性,即使同一地区不同作者的作品,也分明有着自己明显的个性。若怀着鄙视心理地走马观花,自然难以看透。
以陕北的巧手张林召和王兰畔为例,二人相距不过百里,年龄相近,风俗习惯基本一致。张林召幼年家中富庶,喜看戏听书,受过封建中产阶层礼教的训育。但一生多磨难,三次丧夫,四次嫁人,生过13个孩子全部夭折。因之,外部性格忧郁、孤僻、不善言谈,对人生多唯心思想。其创作是为了“能忘掉乱七八糟的事”,而很少受别人的干扰。可见内心的焦辣苦疼与其含而不露性格的矛盾。创作过程中急於通过情感的泄流,取得心理平衡。王兰畔,她觉得“人活着就要忙忙活活,这样才快活。”对人生和世界没有过高的奢望,而重视自身对社会的贡献,属于“知足者长乐”的类型。她的老伴李新安是把苹果引进陕北高原的有功之臣,但她从没想到应该得到什么报答。因之,其性格开朗活泼,直爽豁达,自信要强,任性好动,又往往不拘小节,丢三拉四。她剪花是因为“人家都让我剪,就是说我剪得好,是抬举我。干别的没大本事,就能铰个花花,铰起花来心里就美美的。”可见其内心世界有着强调自我价值的倾向。她们的作品中,都有着个人形象和心灵明晰的影子,可谓“画如其人”。这种个性的存在,既符合本地区文化传统的集体性特征,又毫不掩饰作者的精神世界,与文人艺术、宫廷艺术个性表达中的吞吞吐吐、无病呻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长期以来,民间剪纸一直被认为是重复性的劳动或传统纹样的复制,忽视了劳动者艺术家的个性创造,这是历史的不公。 伍的劳动者应民间习俗和个人审美喜好而传承或创作的。这也是本文所重点谈及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