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知识产权审判庭的知识产权审判庭
最高人民法院知复识产权审判庭为制民三庭。从1993年北京市高、中级人民法院设立专门审理知识产权案件的业务庭开始,全国部分 高、中人民法院先后设立了知识产权审判庭,案件比较集中的部分基层法院也设立了知识产权审判庭。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14个高级法院设立了知识产权审判庭,包括北京、上海 、天津、重庆、黑龙江、河北、广东、福建、江苏、四川、海南、浙江、河南、安徽;30个 中级法院设立知识产权审判庭,包括北京市第一、二中院、天津市第一、二中院、上海市第 一、第二中院、哈尔滨、石家庄、秦皇岛、保定、邢台、济南、烟台、青岛、成都、南京、 盐城、安阳、合肥、滁州、景德镇、太原、武汉、福州、厦门、广州、深圳、佛山、汕头、 海口;设立知识产权审判庭的基层法院有海淀、朝阳、浦东、黄浦等4个。
附1:
② 知识产权审判庭的介绍
知识产权审判庭是指:人民法院依法成立的、处理知识产权案件的专门常设法庭。知识产权审判庭以其严肃执法,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对于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③ 知识产权审判服务大局若干问题的意见是司法解释吗
不是,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解释工作的规定》第四条、第六条规定。
第四条内 最高人民法院容发布的司法解释,应当经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
第六条 司法解释的形式分为“解释”、“规定”、“批复”和“决定”四种
④ 中国有哪些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分别是哪年颁布的
《专利法》1984年颁布,现行有效的是2008年修订的版本。(实施细则有效的是2002年版版本,审查权指南有效的是2009年版本,另有1997年《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及其2007年版的实施细则)
《著作权法》1990年颁布,现行有效的是2010年修订的版本。(实施条例有效的是2002年版本,另有2001年颁布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以及2006年颁布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商标法》1982年颁布,现行有效的是2001年修订的版本。(实施条例有效的是2002年版本,商标评审规则有效的是2005年版本)
《反不正当竞争法》1993年颁布,没有修订过。
能想到的就是这些,没有将司法解释列出。
⑤ 判断题;知识产权“三审合一”审判模式的主要做法是将涉及知识产权的民事,刑事和行政案件全
个人认为,这个判断是不全面的。 知识产权三审合一审判模式主要是针对同一事实的民事、行政、刑事诉讼划归知识产权庭审理,有利于统一判决,避免出现法律适用方面的不一致。 目前大部分地区都在试点,但各地的做法也有所差别。
⑥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在保护什么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打造国际知产争端解决“优选地”
“努力将中国法院打造成当事人信赖的国际知识产权争端解决‘优选地’。”陶凯元表示,《意见》的出台是推动知识产权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陶凯元认为,要想成为“优选地”,依靠的是高水平的审判质效。《意见》以审判体系现代化、审判能力现代化为两大抓手,积极构建知识产权专门化审判体系,努力造就政治坚定、顾全大局、精通法律、熟悉技术并具有国际视野的知识产权审判队伍。他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为例表示,该院目前有30%的案件为涉外案件,其中就有许多为双方当事人均涉外,“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境外的当事人、权利人比以往更加愿意选择到中国,尤其是到知识产权法院进行诉讼。”
据介绍,最 高人 民 法 院也通过各种对话平 台,积极参与和引导国际知识产权治理规则创设和修订,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国际规则。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依法保护知识产权的负责任大国形象进一步提升。
⑦ 知识产权法 求解答
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产权概述1.《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1967年7月14日签订) 2.《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1993年12月15日文本)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86年4月12日公布) 专利理论与实务1.《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00年8月25日修正)2.《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 (2002年12月28日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1999年3月15日公布)4.《审查指南2006》(2006年5月24日公布) 商标理论与实务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01年10月27日修正)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2002年8月3日公布)3.《关于保护服务商标若干问题的意见》(1999年3月30日发布)4.《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2003年4月17日发布)5.《商标审查标准》(2005年12月31日发布。)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年10月12日公布) 著作权理论与实务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86年4月12日公布)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1988年4月2日发布)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06年6月29日修正)4.《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4年12月22日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01年10月27日修正)6.《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2002年9月15日施行)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年10月12日公布)8.《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2001年12月20日公布)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年12月23日修正)10.《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2004年12月28日公布)11.《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2003年7月24日公布)12.《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2005年4月29日公布) 13.《作品自愿登记试行办法》(1994年12月31日发布)14.《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2002年2月20日发布)15.《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1993年12月15日文本)16.《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伯尔尼公约》)(1971年7月24日在巴黎修订,1979年9月28日更改)17.《世界版权公约》(1971年7月24日巴黎修订文本)18.《保护录音制品制作者防止未经许可复制其录音制品公约》(1971年10月29日文本)19.《中美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谅解备忘录》(1992年1月17日签订) 商业秘密理论与实务1.《反不正当竞争法》(1993年12月1日起施行)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5年1月1日起施行)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7年2月1日起施行)4.《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2002年12月27日印发)5.《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纪要》(2001年6月19日发布)6.《深圳经济特区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1995年11月3日公布施行)7.《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关于反不正当竞争保护的示范规定》(英文)(1996)8.《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33条)(2001年12月29日修正)9.《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1993年10月31日修正)10.《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1997年5月20日国务院令发布)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公布实施)1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06年1月1日实施)13.《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2006年1月1日实施)14.《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2001年7月9日发布)15.《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2001年4月18日发布)16.《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1995年11月23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17.《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06年6月29日修正)18.《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4年12月22日起施行)19.《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20.《关于加强科技人员流动中技术秘密管理的若干意见》(1997年7月2日发布)2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992年7月14日发布)23.《关于全国部分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7月20日)24.《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2007年9月4日公布)25.《旅行社管理条例》(2001年12月11日国务院令修订发布)26.《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2001年12月10日公布)27.《金融机构撤销条例》(2001年11月23日国务院令发布)2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2001年12月21日公布)2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讼代理人查阅民事案件材料的规定》(2002年11月25日发布)3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2002年7月24日发布)3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年9月2日发布) 其他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1.《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2001年4月2日公布)2.《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实施细则》(2001年9月18日公布)3.《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1997年3月20日公布)4.《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2005年6月7日公布) 知识产权国际事务理论与实务1.《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1967年7月14日斯德哥尔摩文本)2.《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1993年12月15日文本)3.《欧洲专利公约》(1978年12月21日修订本)4.《世界版权公约》(1971年7月24日巴黎修订本)5.《专利合作条约》 (2001年10月3日修订)6.《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1967年7月14日斯德哥尔摩文本)7.《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议定书》(1989年6月27日文本)8.《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加强对外贸易中的专利管理的意见》(2002年12月20日印发)9.《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2006年1月10日公布)10.《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2004年4月6日修订) 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实务1.《专利行政执法办法》(2001年12月17日公布并施行)2.《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2003年7月24日公布)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实务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专利权案件适用法律的解释)(2001年6月22日公布)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前停止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和保全证据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2002年1月9日公布)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2001年12月21日公布)4.《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1995年7月6日发布并实施)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开展涉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案件审判工作的通知》(2001年11月16日公布)6.《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专利法、商标法修改后专利、商标相关案件分工问题的批复〉及国际贸易行政案件分工的意见(试行)》(2002年5月21日印发) 我国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1.《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2001年3月5日公布)2.《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2002年2月4日公布)3.《国际承认用于专利程序的微生物保存布达佩斯条约》(1977年4月28日签订)4.《国际专利分类斯特拉斯堡协议》(1971年3月24日签订)5.《建立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分类洛迦诺协定》(1968年10月8日签订于洛迦诺)6.《关于供商标注册用的商品和服务的国际分类的尼斯协定》(1957年6月15日签订于尼斯)7.《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1996年12月20日在日内瓦通过)8.《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199612月20日在日内瓦通过)9.《保护植物新品种国际公约》(1978年10月23日在日内瓦修订)10.《集成电路知识产权条约》(1989年5月26日签订于华盛顿) 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理论与实务1.《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2002年2月20日发布) 高校.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理论与实务1.《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1999年4月8日发布并施行) 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工作1.《专利代理条例》(1991年4月1日起施行)2.《专利代理管理办法》(2003年7月15日起施行)3.《专利代理惩戒规则(试行)》(2003年1月1日起施行)4.《专利代理人执业培训办法(试行)》(2000年1月12日起施行) 知识产权战略概述1.《上海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4年-2010年)》(2004年9月14日印发)2.《北京知识产权发展和保护纲要(2004年-2008年)》(2004年10月21日印发)3.《广东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7-2020年)》(2007年11月6日印发)
⑧ 处理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原则
(一)保护在先权利的原则:这里所说的在先权利是相对于“在后权利”而言的,就同回一客体先产生的权利较答之于后产生的权利,即为在先权利。保护在先权利是处理知识产权权利冲突最基本的一项法律原则。
(二)维护公平竞争,排除恶意取得原则维护公平竞争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重要价值目标,在处理知识产权权利冲突问题上,也应坚持这一点。这一原则排除了以欺诈、仿冒、引人误认或误解等方式利用他人市场信誉与优势获取经济利益的合法性,也排除了因恶意仿冒他人知识产权或欺诈知识产权主管部门而取得权利的合法性。
(三)权利平衡原则 知识产权制度本身是平衡知识产权人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调节器,在处理知识产权权利冲突时,兼顾利益之间的平衡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使不同的知识产权各得其所、相互协调,使知识产品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四)利益兼顾原则 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解决,兼顾权利冲突当事人双方的效益也是值得考虑的。从我国有关机关近几年处理的几个较有影响的涉及权利冲突的案例看,在适用这一原则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⑨ 我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有哪些
下述为关于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分类清单:
(一)综合类:
《民法通则》第五章第三节“知识产权”。
《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七节“侵犯知识产权罪”;
高法院、高检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合同法》第十八章“技术合同”。《对外贸易法》第五章“与对外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
(二)商标权类:
《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
高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案件有关管辖和法律适用范围问题的解释;
高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
(三)专利权类:
《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
高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
高法院关于对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
《国防专利条例》。
(四)著作权类:
《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
高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高法院关于审理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高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五)商业秘密类:
《反不正当竞争法》。
《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
(六)植物新品种权类:
《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农业部分、林业部分)。
高法院关于审理植物新品种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
(七)特殊标志类:
《特殊标志管理条例》;
《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
《世界博览会标志保护条例》。
(八)地理标志类:
《商标法》。
《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九)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类: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高法院关于开展涉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案件审判工作的通知。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
(十)其他类: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的实施办法》。
《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