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女性肿瘤标志物是什么
你好
问题分析:肿瘤标志物是反映肿瘤存在的化学、生物类物质。它们或不存在于正常成人组织而仅见于胚胎组织,或在肿瘤组织中的含量大大超过在正常组织里的含量,它们的存在或量变可以提示肿瘤的性质,借以了解肿瘤的组织发生、细胞分化、细胞功能,以帮助肿瘤的诊断、分类、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指导。
指导建议:女性肿瘤标志物应用于:1.肿瘤普查、筛选项目的应用;2.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3.疗效与预后判断;4.生物特点和疾病阶段的判定;5.手术、化疗、放疗的监测;6.确定不知来源的转移肿瘤的原发肿瘤;7.多项肿瘤标志物的联合应用,提高检测效率;
祝你健康!
B. 肿瘤指标有哪几只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什么是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标志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主要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多胺、癌基因产物等。它们的存在或量变可以提示肿瘤的性质,借以了解肿瘤的组织发生,细胞分化,细胞功能,以帮助肿瘤的诊断,分类,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指导。这些物质在健康人体内并不存在或量很少,但在癌症患者中指标数值明显高于正常人。
“理想”的肿瘤标志物一般认为应具有下列特点:(1)敏感性高,能早期测出所有肿瘤患者;(2)特异性好,鉴别肿瘤和非肿瘤患者应100%准确;(3)有器官特异性,能对肿瘤定位;(4)血清中浓度与瘤体大小、临床分期相关,可用以判断预后;(5)半衰期短,能反映肿瘤的动态变化,监测治疗效果、复发和转移;(6)测定方法精密度、准确性高,操作简便,试剂盒价廉。但至今为止,尚无一种“理想”的TM。由于肿瘤基因的复杂性,没有一种肿瘤是单一类型的,故发现“理想”的TM就十分困难。
肿瘤标志物有哪些?
1常见、通用的肿瘤标志物
CEA(癌胚抗原):空腔脏器来源,肺腺癌特异性强。正常≤3 ng/ml(不吸烟) ≤10 ng/ml(吸烟),>20 ng/ml提示消化肿瘤。是多种肿瘤转移、复发的标志。
SCC(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用如其名,鳞癌特异性;宫颈癌TM。
CA125(糖类抗原125):卵巢TM,肺癌预后的独立TM;正常<35 u/ml。
CA153:乳腺癌首选TM,随肿瘤分期升高而升高;正常<28ng/ml。
CA199:消化来源,胰腺癌最敏感(70%),其次是结直肠癌(45%)、肝癌(30%),正常<37 U/ml。
CA242:消化来源。
NES(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小细胞肺癌TM、神经胶质瘤TM;神经内分泌来源,是脑转移的信号。
TPA(组织多肽抗原):反映活动、分化、浸润性。
2几种常见癌症的肿瘤标志物
肺癌
CYFRA21-1(细胞角蛋白21-1片段):肺鳞癌首选TM,敏感度 76.5%,非小细胞肺癌特异性 87%。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小细胞肺癌的TM,灵敏度和特异性良好。在早期可发现,可用于高危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筛查,在日本已纳入常规体检项目。
p53:抑癌基因p53 的产物,阳性率与肺鳞癌术后生存相关。
具体应用:①肺腺癌:CEA(87%)、CA153;②肺鳞癌:SCC、CYFRA21-1;③小细胞肺癌:pro-GRP、NSE;④非小细胞肺癌三联:CYFRA21-1+CEA+p53;⑤肺转移:CA199、CA153;⑥复发:CEA。肺腺癌:CEA(87%)、CA153
胃癌
CA72-4:胃癌进展和疗效TM,独立预后因子。
没有一种能满足早期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通常联合诊断。癌前病变和初期:CA199、CA242、CA724、CEA 升高。
结直肠癌
CEA、CA242、CA199:三者较敏感,然而联合检测不优于单一CEA。
ESM-1(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正常<37.0 ng/ml,敏感度 90.91%、特异度 95%,随TNM分期升高而上升。它是未来之星。
肝癌
AFP(甲胎蛋白):原发性肝癌和生殖系肿瘤 TM。正常≤20 ng/ml,无肝病活动、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癌,≥400 ng/ml 持续 1 月或 ≥200 ng/ml 持续 2 月者,结合影像检查可诊断肝癌。
GP37(高尔基体蛋白73):预测早期肝癌最有前景。
CK19:AFP阴性肝癌早期诊断,敏感度50%,特异度 90.9%。
CEA+AFP+CA125:敏感度可达95.83%。
乳腺癌
CA153:早期敏感性较低(60%)、晚期敏感性为 80%,转移性阳性率较高(80%)、晚期骨转移阳性率可达 50%。
CA125:伴淋巴结转移、浸润阳性率达 44.6%。
肿瘤标志物升高=癌症吗?
在体检报告中,简单的几个肿瘤标志物数值的变化往往让人心惊肉跳,甚至被人当成是否患癌的审判书。然而,专家表示,肿瘤标志物数值的高低与肿瘤相关,却不等于被诊断为肿瘤。肿瘤标志物在正常组织或良性疾病中同样可以产生,且存在个体差异,健康人发现肿瘤标志物数值高了,一定要综合分析、动态随访,若指标持续成倍增加,要特别小心。同样的,肿瘤标志物数值位于正常值内也不代表就万事大吉。
据专家介绍,导致肿瘤标志物值升高的原因主要有:
1.恶性肿瘤患者:一般肿瘤标志物的含量会有显著增高。但是不是所有的恶性肿瘤都会引起肿瘤标志物的升高。例如同样是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细胞型肝癌患者检测甲胎蛋白(AFP)绝大多数会有显著增高,但是原发性胆管细胞型肝癌患者的AFP含量却很少有升高的。这要根据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与灵敏度来决定。
2. 正常人群:虽然肿瘤标志物是由肿瘤产生的物质,但肿瘤标志物在正常组织或良性病变中同样可以产生,但这类人群所占的比例是较低且存在个体差异。这类人群同样要重视肿瘤标志物,其数值的增加可能是炎症或者是癌细胞的轻度增加。
3. 样品存储问题:在血液标本储存不当也会导致肿瘤标志物的指标升高。如容器、抗凝剂、保存液及冷链储藏等出现问题,会导致样品不能准确反映检测者的实际情况,有可能会是肿瘤标志物的值升高。
4. 药物使用:如胸腺肽、狂犬疫苗等生物制剂的使用后,有可能引起某些肿瘤标志物指标的升高。
5. 特殊情况:例如喝酒、睡眠不好,还有就是过频进食补品。对于女性来说,处于怀孕期或月经期时前后抽血,都会因个人身体差异产生波动。
由此可见,肿瘤的诊断不能单独依靠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单次肿瘤标志物升高的意义并不大,只有动态的持续升高才有意义。如果体检发现某个或某几个肿瘤标志物持续升高,那么应提高警惕,需要进一步CT、B超等方法检查;特别是要通过病理检查才能明确诊断。如果只是单次轻度升高或每次检查的结果没有大的变化,就不必那么紧张了。
此外,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来说,任何一种恶性肿瘤都没有绝对特异的肿瘤标志物,且每个患者对于各种肿瘤标志物都有各自的基础水平。因此,针对不同的疾病和不同的患者可以有不同的肿瘤标志物作为其疗效监测的指标。当肿瘤经治疗有好转或因肿瘤复发转移而病情恶化时,这些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参考。
肿瘤标志物检查主要用于肿瘤高危人群及年龄40岁以上群体的肿瘤筛查,特别是身体出现了“癌症信号”者、严重污染厂矿企业的从业者、长期接触致癌物质人群、癌症高发区或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即便的检测指标偏高也不要误认为已确诊肿瘤,及时与主诊大夫沟通并听从其意见,必会得到正确的治疗。
综上所述,各种肿瘤标志物仅仅只能作为辅助诊断的指标之一,在没有明确病理组织学诊断前,千万不要因为见到某项指标轻度升高就肯定患了癌症,甚至进行抗肿瘤治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而应该提高警惕,进一步检查和观察。
瘤医生网有很多的科普内容,有需要可以去看看。
C. 如何正确理解,选用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标志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主要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多胺、癌基因产物等。它们的存在或量变可以提示肿瘤的性质,借以了解肿瘤的组织发生,细胞分化,细胞功能,以帮助肿瘤的诊断,分类,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指导。这些物质在健康人体内并不存在或量很少,但在癌症患者中指标数值明显高于正常人。
“理想”的肿瘤标志物一般认为应具有下列特点:(1)敏感性高,能早期测出所有肿瘤患者;(2)特异性好,鉴别肿瘤和非肿瘤患者应100%准确;(3)有器官特异性,能对肿瘤定位;(4)血清中浓度与瘤体大小、临床分期相关,可用以判断预后;(5)半衰期短,能反映肿瘤的动态变化,监测治疗效果、复发和转移;(6)测定方法精密度、准确性高,操作简便,试剂盒价廉。但至今为止,尚无一种“理想”的TM。由于肿瘤基因的复杂性,没有一种肿瘤是单一类型的,故发现“理想”的TM就十分困难。
肿瘤标志物有哪些?
1常见、通用的肿瘤标志物
CEA(癌胚抗原):空腔脏器来源,肺腺癌特异性强。正常≤3 ng/ml(不吸烟) ≤10 ng/ml(吸烟),>20 ng/ml提示消化肿瘤。是多种肿瘤转移、复发的标志。
SCC(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用如其名,鳞癌特异性;宫颈癌TM。
CA125(糖类抗原125):卵巢TM,肺癌预后的独立TM;正常<35 u/ml。
CA153:乳腺癌首选TM,随肿瘤分期升高而升高;正常<28ng/ml。
CA199:消化来源,胰腺癌最敏感(70%),其次是结直肠癌(45%)、肝癌(30%),正常<37 U/ml。
CA242:消化来源。
NES(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小细胞肺癌TM、神经胶质瘤TM;神经内分泌来源,是脑转移的信号。
TPA(组织多肽抗原):反映活动、分化、浸润性。
2几种常见癌症的肿瘤标志物
肺癌
CYFRA21-1(细胞角蛋白21-1片段):肺鳞癌首选TM,敏感度 76.5%,非小细胞肺癌特异性 87%。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小细胞肺癌的TM,灵敏度和特异性良好。在早期可发现,可用于高危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筛查,在日本已纳入常规体检项目。
p53:抑癌基因p53 的产物,阳性率与肺鳞癌术后生存相关。
具体应用:①肺腺癌:CEA(87%)、CA153;②肺鳞癌:SCC、CYFRA21-1;③小细胞肺癌:pro-GRP、NSE;④非小细胞肺癌三联:CYFRA21-1+CEA+p53;⑤肺转移:CA199、CA153;⑥复发:CEA。肺腺癌:CEA(87%)、CA153
胃癌
CA72-4:胃癌进展和疗效TM,独立预后因子。
没有一种能满足早期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通常联合诊断。癌前病变和初期:CA199、CA242、CA724、CEA 升高。
结直肠癌
CEA、CA242、CA199:三者较敏感,然而联合检测不优于单一CEA。
ESM-1(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正常<37.0 ng/ml,敏感度 90.91%、特异度 95%,随TNM分期升高而上升。它是未来之星。
肝癌
AFP(甲胎蛋白):原发性肝癌和生殖系肿瘤 TM。正常≤20 ng/ml,无肝病活动、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癌,≥400 ng/ml 持续 1 月或 ≥200 ng/ml 持续 2 月者,结合影像检查可诊断肝癌。
GP37(高尔基体蛋白73):预测早期肝癌最有前景。
CK19:AFP阴性肝癌早期诊断,敏感度50%,特异度 90.9%。
CEA+AFP+CA125:敏感度可达95.83%。
乳腺癌
CA153:早期敏感性较低(60%)、晚期敏感性为 80%,转移性阳性率较高(80%)、晚期骨转移阳性率可达 50%。
CA125:伴淋巴结转移、浸润阳性率达 44.6%。
肿瘤标志物升高=癌症吗?
在体检报告中,简单的几个肿瘤标志物数值的变化往往让人心惊肉跳,甚至被人当成是否患癌的审判书。然而,专家表示,肿瘤标志物数值的高低与肿瘤相关,却不等于被诊断为肿瘤。肿瘤标志物在正常组织或良性疾病中同样可以产生,且存在个体差异,健康人发现肿瘤标志物数值高了,一定要综合分析、动态随访,若指标持续成倍增加,要特别小心。同样的,肿瘤标志物数值位于正常值内也不代表就万事大吉。
据专家介绍,导致肿瘤标志物值升高的原因主要有:
1.恶性肿瘤患者:一般肿瘤标志物的含量会有显著增高。但是不是所有的恶性肿瘤都会引起肿瘤标志物的升高。例如同样是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细胞型肝癌患者检测甲胎蛋白(AFP)绝大多数会有显著增高,但是原发性胆管细胞型肝癌患者的AFP含量却很少有升高的。这要根据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与灵敏度来决定。
2. 正常人群:虽然肿瘤标志物是由肿瘤产生的物质,但肿瘤标志物在正常组织或良性病变中同样可以产生,但这类人群所占的比例是较低且存在个体差异。这类人群同样要重视肿瘤标志物,其数值的增加可能是炎症或者是癌细胞的轻度增加。
3. 样品存储问题:在血液标本储存不当也会导致肿瘤标志物的指标升高。如容器、抗凝剂、保存液及冷链储藏等出现问题,会导致样品不能准确反映检测者的实际情况,有可能会是肿瘤标志物的值升高。
4. 药物使用:如胸腺肽、狂犬疫苗等生物制剂的使用后,有可能引起某些肿瘤标志物指标的升高。
5. 特殊情况:例如喝酒、睡眠不好,还有就是过频进食补品。对于女性来说,处于怀孕期或月经期时前后抽血,都会因个人身体差异产生波动。
由此可见,肿瘤的诊断不能单独依靠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单次肿瘤标志物升高的意义并不大,只有动态的持续升高才有意义。如果体检发现某个或某几个肿瘤标志物持续升高,那么应提高警惕,需要进一步CT、B超等方法检查;特别是要通过病理检查才能明确诊断。如果只是单次轻度升高或每次检查的结果没有大的变化,就不必那么紧张了。
此外,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来说,任何一种恶性肿瘤都没有绝对特异的肿瘤标志物,且每个患者对于各种肿瘤标志物都有各自的基础水平。因此,针对不同的疾病和不同的患者可以有不同的肿瘤标志物作为其疗效监测的指标。当肿瘤经治疗有好转或因肿瘤复发转移而病情恶化时,这些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参考。
肿瘤标志物检查主要用于肿瘤高危人群及年龄40岁以上群体的肿瘤筛查,特别是身体出现了“癌症信号”者、严重污染厂矿企业的从业者、长期接触致癌物质人群、癌症高发区或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即便的检测指标偏高也不要误认为已确诊肿瘤,及时与主诊大夫沟通并听从其意见,必会得到正确的治疗。
综上所述,各种肿瘤标志物仅仅只能作为辅助诊断的指标之一,在没有明确病理组织学诊断前,千万不要因为见到某项指标轻度升高就肯定患了癌症,甚至进行抗肿瘤治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而应该提高警惕,进一步检查和观察。
这些都是瘤医生网看到的,有需要你可以去看看。
D. 如何正确看待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标志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主要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多胺、癌基因产物等。它们的存在或量变可以提示肿瘤的性质,借以了解肿瘤的组织发生,细胞分化,细胞功能,以帮助肿瘤的诊断,分类,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指导。这些物质在健康人体内并不存在或量很少,但在癌症患者中指标数值明显高于正常人。 “理想”的肿瘤标志物一般认为应具有下列特点:(1)敏感性高,能早期测出所有肿瘤患者;(2)特异性好,鉴别肿瘤和非肿瘤患者应100%准确;(3)有器官特异性,能对肿瘤定位;(4)血清中浓度与瘤体大小、临床分期相关,可用以判断预后;(5)半衰期短,能反映肿瘤的动态变化,监测治疗效果、复发和转移;(6)测定方法精密度、准确性高,操作简便,试剂盒价廉。但至今为止,尚无一种“理想”的TM。由于肿瘤基因的复杂性,没有一种肿瘤是单一类型的,故发现“理想”的TM就十分困难。 肿瘤标志物有哪些? 1常见、通用的肿瘤标志物 CEA(癌胚抗原):空腔脏器来源,肺腺癌特异性强。正常≤3 ng/ml(不吸烟) ≤10 ng/ml(吸烟),>20 ng/ml提示消化肿瘤。是多种肿瘤转移、复发的标志。 SCC(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用如其名,鳞癌特异性;宫颈癌TM。 CA125(糖类抗原125):卵巢TM,肺癌预后的独立TM;正常<35 u/ml。 CA153:乳腺癌首选TM,随肿瘤分期升高而升高;正常<28ng/ml。 CA199:消化来源,胰腺癌最敏感(70%),其次是结直肠癌(45%)、肝癌(30%),正常<37 U/ml。 CA242:消化来源。 NES(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小细胞肺癌TM、神经胶质瘤TM;神经内分泌来源,是脑转移的信号。 TPA(组织多肽抗原):反映活动、分化、浸润性。 2几种常见癌症的肿瘤标志物 肺癌 CYFRA21-1(细胞角蛋白21-1片段):肺鳞癌首选TM,敏感度 76.5%,非小细胞肺癌特异性 87%。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小细胞肺癌的TM,灵敏度和特异性良好。在早期可发现,可用于高危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筛查,在日本已纳入常规体检项目。 p53:抑癌基因p53 的产物,阳性率与肺鳞癌术后生存相关。 具体应用:①肺腺癌:CEA(87%)、CA153;②肺鳞癌:SCC、CYFRA21-1;③小细胞肺癌:pro-GRP、NSE;④非小细胞肺癌三联:CYFRA21-1+CEA+p53;⑤肺转移:CA199、CA153;⑥复发:CEA。肺腺癌:CEA(87%)、CA153 胃癌 CA72-4:胃癌进展和疗效TM,独立预后因子。 没有一种能满足早期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通常联合诊断。癌前病变和初期:CA199、CA242、CA724、CEA 升高。 结直肠癌 CEA、CA242、CA199:三者较敏感,然而联合检测不优于单一CEA。 ESM-1(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正常<37.0 ng/ml,敏感度 90.91%、特异度 95%,随TNM分期升高而上升。它是未来之星。 肝癌 AFP(甲胎蛋白):原发性肝癌和生殖系肿瘤 TM。正常≤20 ng/ml,无肝病活动、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癌,≥400 ng/ml 持续 1 月或 ≥200 ng/ml 持续 2 月者,结合影像检查可诊断肝癌。 GP37(高尔基体蛋白73):预测早期肝癌最有前景。 CK19:AFP阴性肝癌早期诊断,敏感度50%,特异度 90.9%。 CEA+AFP+CA125:敏感度可达95.83%。 乳腺癌 CA153:早期敏感性较低(60%)、晚期敏感性为 80%,转移性阳性率较高(80%)、晚期骨转移阳性率可达 50%。 CA125:伴淋巴结转移、浸润阳性率达 44.6%。 肿瘤标志物升高=癌症吗? 在体检报告中,简单的几个肿瘤标志物数值的变化往往让人心惊肉跳,甚至被人当成是否患癌的审判书。然而,专家表示,肿瘤标志物数值的高低与肿瘤相关,却不等于被诊断为肿瘤。肿瘤标志物在正常组织或良性疾病中同样可以产生,且存在个体差异,健康人发现肿瘤标志物数值高了,一定要综合分析、动态随访,若指标持续成倍增加,要特别小心。同样的,肿瘤标志物数值位于正常值内也不代表就万事大吉。 据专家介绍,导致肿瘤标志物值升高的原因主要有: 1.恶性肿瘤患者:一般肿瘤标志物的含量会有显著增高。但是不是所有的恶性肿瘤都会引起肿瘤标志物的升高。例如同样是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细胞型肝癌患者检测甲胎蛋白(AFP)绝大多数会有显著增高,但是原发性胆管细胞型肝癌患者的AFP含量却很少有升高的。这要根据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与灵敏度来决定。 2. 正常人群:虽然肿瘤标志物是由肿瘤产生的物质,但肿瘤标志物在正常组织或良性病变中同样可以产生,但这类人群所占的比例是较低且存在个体差异。这类人群同样要重视肿瘤标志物,其数值的增加可能是炎症或者是癌细胞的轻度增加。 3. 样品存储问题:在血液标本储存不当也会导致肿瘤标志物的指标升高。如容器、抗凝剂、保存液及冷链储藏等出现问题,会导致样品不能准确反映检测者的实际情况,有可能会是肿瘤标志物的值升高。 4. 药物使用:如胸腺肽、狂犬疫苗等生物制剂的使用后,有可能引起某些肿瘤标志物指标的升高。 5. 特殊情况:例如喝酒、睡眠不好,还有就是过频进食补品。对于女性来说,处于怀孕期或月经期时前后抽血,都会因个人身体差异产生波动。 由此可见,肿瘤的诊断不能单独依靠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单次肿瘤标志物升高的意义并不大,只有动态的持续升高才有意义。如果体检发现某个或某几个肿瘤标志物持续升高,那么应提高警惕,需要进一步CT、B超等方法检查;特别是要通过病理检查才能明确诊断。如果只是单次轻度升高或每次检查的结果没有大的变化,就不必那么紧张了。 此外,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来说,任何一种恶性肿瘤都没有绝对特异的肿瘤标志物,且每个患者对于各种肿瘤标志物都有各自的基础水平。因此,针对不同的疾病和不同的患者可以有不同的肿瘤标志物作为其疗效监测的指标。当肿瘤经治疗有好转或因肿瘤复发转移而病情恶化时,这些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参考。 肿瘤标志物检查主要用于肿瘤高危人群及年龄40岁以上群体的肿瘤筛查,特别是身体出现了“癌症信号”者、严重污染厂矿企业的从业者、长期接触致癌物质人群、癌症高发区或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即便的检测指标偏高也不要误认为已确诊肿瘤,及时与主诊大夫沟通并听从其意见,必会得到正确的治疗。 综上所述,各种肿瘤标志物仅仅只能作为辅助诊断的指标之一,在没有明确病理组织学诊断前,千万不要因为见到某项指标轻度升高就肯定患了癌症,甚至进行抗肿瘤治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而应该提高警惕,进一步检查和观察。 这些都是瘤医生网看到的,有需要你可以去看看。
E. 为什么胚胎抗原类肿瘤标志物能应用于临床
癌胚抗原:广谱肿瘤标志物,常见于结肠癌、大肠癌、乳腺癌、胃癌、胰腺癌等,其他癌症也有不同的阳性率。在大肠癌中与疾病的分类有关。可作为术后动态过程及疗效观察的指标。
甲胎蛋白:见于原发性肝癌,阳性率可高达70%左右,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胃癌等都有可能升高。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癌60-90都可增高。
ca125:对诊断卵巢癌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ca153:40%左右的乳腺癌可增高。
ca199:消化系统如胰腺癌、胃癌均有增高。
F. 肿瘤标志物有几种各代表什么
甲胎蛋白(AFP):60%~70%原发性肝癌患者甲胎蛋白可升高,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特别是有乙肝、肝硬化的患者应定期监测。
癌胚抗原(CEA):胃肠道肿瘤,特别是肠癌,癌胚抗原会升高。癌胚抗原对手术后监测有重要意义,肠癌患者经过治疗癌胚抗原可下降或恢复正常,如果手术后癌胚抗原持续升高,就要考虑复发、转移的可能,所以应定期监测。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65岁以上老年男性特别要注意,前列腺癌与前列腺肥大症状相似,两者都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夜尿增多等表现,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务必检测前列腺特异抗原,以排除是否患有前列腺癌。
糖类抗原19-9(CA19-9):对于诊断胰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高敏性为91.7%,特异性为85%。
糖类抗原125(CA-125):80%~90%女性卵巢癌患者糖类抗原125可升高。但也有不少非卵巢癌的恶性肿瘤可升高,如胰腺癌、肝癌、胃肠癌、乳腺癌。
G. 肿瘤标志物有哪些
标志物分类:
1)肿瘤组织产生,包括:分化抗原;胚胎抗原(AFP,CEA);同工酶(NSE);激素(HCG) 组织特异性抗原(PSA,free PSA);粘蛋白、糖蛋白、糖脂(CA125) 癌基因及其产物;多胺类 等 。
2)肿瘤与宿主相互作用后产生,包括:血清铁蛋白;免疫复合物;急性时相蛋白 同工酶;白细胞介素受体;肿瘤坏死因子 等 。
3)某些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SNP、miRNA等 糖类抗原系统概述 。20世纪80年代,专家利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了能识别肿瘤特异性大分子糖蛋白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 CA),并研制了单克隆抗体识别系统。CA是肿瘤细胞的相关抗原。常用的CA系列有:CA 125(卵巢癌相关抗原);CA 19-9(胰腺、胆道癌相关抗原);CA 15-3(乳腺癌相关抗原);CA72-4,CA242(胃癌相关抗原)。
肿瘤标志物是人体内一种异于正常人群、可科学检测的标志物,主要与肿瘤相关。部分肿瘤标志物有预警作用(如EB病毒抗体与鼻咽癌有关、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有关)。部分肿瘤标志物可反映肿瘤的存在,有助于临床辅助诊断和监测肿瘤的治疗效果。目前发现的肿瘤标志物主要有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25(CA125)、糖链抗原153(CA153)、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724(CA724)、糖链抗原211(CA211)、铁蛋白(Fer)、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组织多肽抗原(TPA)、糖链抗原242(CA24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甲状腺球蛋白(TG)等。
H. 一管血查肿瘤标记物,常见癌症的肿瘤标记物有哪些
在肿瘤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中,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 TM)在肿瘤普查、诊断、判断预后和转归、评价治疗疗效和高危人群随访观察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1、 定义
肿瘤标志物主要是指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由肿瘤细胞合成分泌到体液或组织中,或是缩主对体内新生物反应而异常产生的,在体液或组织中含量明显升高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从分子水平发现基因结构或功能的改变以及具有一定生物学功能的基因产物的异常表达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所以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其产物也属肿瘤标志物之列。
2、 肿瘤标志物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肿瘤标志物用于临床诊断的有许多种,可分为:癌胚类抗原、糖蛋白抗原、酶类、激素类、癌基因类和与肿瘤相关的病毒等。目前临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
2.1 甲胎蛋白(AFP)
AFP在胚胎期是功能蛋白,由卵黄囊、胚胎肝产生,脐带血含量为1000-5000μg/L,出生后1年内降至成人水平(低于20μg/L)。约70%以上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AFP在400μg/L以上,多逐渐升高,但亦有不高于400μg/L,甚至在正常水平的患者。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等也可升高。
2.2癌胚抗原(CEA)
CEA是一种酸性糖蛋白,胚胎期在小肠、肝脏、胰腺合成,成人血清含量极低(<5μg/L) ,吸烟者可升高达15-20μg/L,少数可达20-40μg/L。 CEA开始被认为是结肠癌的标志物(60%-90%患者升高),但以后发现胰腺癌(80%)、胃癌(60%)、肺癌(75%)和乳腺癌(60%)等也有较高表达。某些肺癌患者也可轻度升高。
2.3 CA125
最初认为是卵巢癌特异的,但深入研究后发现,它也是一种广谱的标志物。正常值以35U/ml为界,80%卵巢癌、58%胰腺癌、32%肺癌,其它如乳腺癌、肝癌等也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子宫内膜炎、急性胰腺炎、腹膜炎、肝炎、肝硬化腹水、结核等良性疾病也可升高。
2.4 CAl5-3
是乳腺细胞上皮表面糖蛋白的变异体,为乳腺癌标志物,正常<30U/ml。乳腺癌晚期明显升高。该标志物也是广谱的,其它肿瘤如肝癌、肺癌、卵巢癌、胃癌、肠癌、胰腺癌等也可见升高。
2.5 CA19-9
CAl9-9是一种类粘蛋白的糖蛋白成分,与Lewis血型成分有关。血清内正常值<37U/mL(>95%),是较可靠的胰腺癌标志,79%的胰腺癌升高。但异常升高也可见其它多种肿瘤,如67%胆道癌、胆囊癌,62%胃癌、部分结肠癌、肝癌、肺癌、乳腺癌等也有升高。少部分良性病变及正常人也可升高。
2.6 CA72-4
CA72-4是一种高分子量糖蛋白,正常人血清中含量<6U/ml,异常升高在各种消化道肿瘤、卵巢癌均可产生。对于胃癌的检测特异性较高,>6U/ml为临界值。良性胃病仅<1%者升高,而胃癌升高者比例可达42.6%,如与CAl9-9同时检测,阳性率可达56%。
2.7 CA242
是一种粘蛋白型糖抗原,可作为胰腺癌和结肠癌较好的肿瘤标志物,其灵敏度与CA19-9相仿,但特异性、诊断效率则优于CA19-9。
2.8 鳞状细胞相关抗原(SCC)
是由宫颈癌细胞中提纯的,是宫颈癌较好的肿瘤标志物。正常人血清水平<2μg/L。异常升高可见于宫颈鳞癌,21%宫颈腺癌也有升高。肺鳞癌有较高的阳性率。食道鳞状上皮癌、口腔鳞状上皮癌皆有较高的阳性率,SCC是鳞状上皮癌的重要标志物。
2.9细胞角蛋白19 (CYFRA21-1)
细胞角蛋白是细胞体的中间丝,根据其分子量和等电点不同可分为20种不同类型,其中细胞角蛋白19在肺癌诊断中有很大价值,在肺癌的血清浓度阈值为2.2μg/L,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57.7%、91.9%和64.9%。从组织学角度看,鳞癌的敏感性 (76.5%)较腺癌(47.8%)为高,也高于SCC对两者的诊断率。细胞角蛋白19与CEA联合应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符合率已可达到78%。
2.10 β2-微球蛋白
表达在大多数有核细胞表面,是HLA-A、B和-C抗原的一分子量为11800链。临床上多用于证实淋巴增殖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其水平与肿瘤细胞数量、生长速率、预后及疾病活动性有关。
2.11 铁蛋白
是一种铁结合蛋白,存在于各种组织,病理状态下,释放到血液增加,在多种癌症患者血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肝癌患者的阳性率在70%以上,所以可辅助肝癌诊断。但不是肿瘤特异的标志,在发热、肝炎、肝硬化、阻塞性黄疸、再生障碍性贫血及一些溶血性疾病等时都可能升高。
2.12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PSA是目前诊断前列腺癌最敏感的指标,可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监测疗效及预测复发。PSA是由前列腺上皮细胞产生的一种大分子糖蛋白,它具有极高的组织器官特异性。正常人体血清内PSA <4μg/L,但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50岁者一般低于4.0μg/L,50-55岁为4.4μg/L,60-69岁为6.8μg/L,>70岁可达7.7μg/L,异常升高预示有患前列腺癌的可能。以 >4μg/L为临界值,早期前列腺癌63%-70%阳性,总阳性率可达69-92.5%。
2.13 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血清NSE是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特异性标志,如神经母细胞瘤、甲状腺髓质癌和小细胞肺癌(72%升高)。目前,NSE已作为小细胞肺癌重要标志物之一。抽血时发生溶血NSE也可升高。
2.14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是存在于胎盘中的糖蛋白激素,分于量为45000,当怀孕时血与尿中水平上升,正常血中只含微量。绒毛膜上皮癌患者显著升高,60%的睾丸肿瘤明显升高,在卵巢癌、乳腺癌、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肝癌、肺癌等尿中HCG可呈阳性反应。一些良性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肠炎、肝硬化等血中HCG可升高。
网络 苗医欧世洪 关注个人网易博客或者新浪博客,可参考更多癌症肿瘤痊愈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