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武警部队间的调动要怎么调
人民武装警察法草案明确规定:调动、使用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执行安全保卫任务,应当坚持严格审批、依法用警的原则。具体的批准权限和程序由国务院、中央军委规定。国务院、地方政府对武警的领导指挥,主要是通过公安部和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实现的。当然,调动肯定要履行必要的手续,包括向武警上级报告等,不能滥用警力。人民武装警察法第10条明确规定,“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按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的部署执行安全保卫任务”,如果得不到公安机关的指令,武警部队不能直接执行公安任务,协助公安司法机关执行逮捕、押解等任务是武警的法定义务。
㈡ 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规定
第一条为了依法妥善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群体性治安事件,是指聚众共同实施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安全和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主要包括:
(一)人数较多的非法集会、游行、示威;
(二)集会、游行、示威和集体上访活动中出现的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或者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三)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罢工、罢课、罢市;
(四)非法组织和邪教等组织的较大规模聚集活动;
(五)聚众围堵、冲击党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重要警卫目标、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枢纽、外国驻华使馆、领馆以及其他要害部位或者单位;
(六)聚众堵塞公共交通枢纽、交通干线、破坏公共交通秩序或者非法占据公共场所;
(七)在大型体育比赛、文娱、商贸、庆典等活动中出现的聚众滋事或者骚乱;
(八)聚众哄抢国家仓库、重点工程物资以及其他公私财产;
(九)较大规模的聚众械斗;
(十)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社会秩序的其他群体性行为。
第三条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的主要任务是:
(一)及时掌握事件动态,迅速向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报告;
(二)根据事件的性质、起因、规模、危害程度和事态发展,提出相应的处置方案,并报告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决断;
(三)根据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统一部署,适时适度出动警力,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疏导化解工作;
(四)必要时,依法采取相应的强制处置措施,控制局势,平息事态,恢复正常秩序。
第四条群体性治安事件的现场处置工作,由事件发生地的县(市)公安机关负责;重大群体性治安事件,由事件发生地的地(市)公安机关负责;上级公安机关在必要时可以直接负责现场处置工作或派人到现场指导、协调工作。现场指挥由负责现场处置工作的公安机关的负责人担任。跨地区发生的群体性治安事件的现场处置工作,由双方共同的上级公安机关负责,也可以由上级公安机关指定的下级公安机关负责,有关的公安机关积极配合。
第五条公安机关需要发布命令、通告,决定采取重大处置措施,调动其他部门的人员、器械、救护车、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和其他物资的,应当报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批准;紧急情况下可以边执行边报告。
现场指挥按照法律和有关规定以及党委、政府、上级公安机关的指示,可以根据现场情况,行使下列职权:
(一)迅速采取控制现场事态的有效管制措施;
(二)统一组织使用各警种警力、装备和调用的人员、器械、救护车、交通工具、通讯工具以及其他物资;
(三)迅速采取控制局势、平息事态、恢复正常社会秩序的紧急处置措施。
第六条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调动警力50(含)人以下的,须报经县(市、区)公安机关批准;调动50人以上200(含)人以下的,须报经地(市)公安机关批准;调动200人以上的,须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批准;跨地区调动的,应当报共同的上级公安机关批准。批准机关和调动机关应当分别及时把批准情况和警力调动部署情况向各自的上级公安机关报告。情况特别紧急,不及时调动警力采取果断措施则难以控制事态时,可以边出警处置边迅速向上级公安机关报告。
第七条调动使用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参与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应当严格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部署和兵力调动使用批准权限的规定>和<关于北京地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部署和兵力调动使用批准权限的规定)的通知(中办发[1997]2号)的规定。
第八条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在党委。政府领导下,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处置的原则。群体性治安事件发生后,公安机关要积极建议党政领导和主管部门领导亲临现场,做好矛盾化解工作。要维护好现场秩序,保护党政机关等重点部位及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维护正常的交通秩序。
(二)防止矛盾激化原则。对参与群体性治安事件的群众,要坚持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可顺不可激,以教育疏导为主,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或初始阶段。
(三)慎用警力和强制措施原则。要根据群体性治安事件的性质、起因和规模来决定是否使用、使用多少和如何使用警力,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来决定是否采取强制措施。要防止使用警力和强制措施不慎而激化矛盾,防止警力和强制措施当用不用而使事态扩大。
(四)慎用武器警械原则。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现场的民警应当携带必要的警械装备,但不得携带武器;现场外围备勤的民警可以根据需要配备武器。使用警械和武器,应当严格依照从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使用催泪弹和武器须经现场指挥批准。
(五)依法果断处置原则。对围堵、冲击党政机关、卧轨拦车、阻断交通、骚乱以及打砸抢烧等违法犯罪活动,要抓住时机,坚决依法果断处置,控制局势,尽快平息事态,防止事态扩大蔓延。
第九条对下列尚未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的群体性行为,不得动用警力直接处置,不得使用警械和采取强制措施,但可以派少量警力去现场掌握情况,维持秩序,配合党政领导和有关主管部门做好化解矛盾的工作,并做好随时出警处置的准备,工作中要讲究策略、注意方法,避免与群众发生直接冲突。现场动态应及时报告。
(一)集体上访尚未影响社会治安和公共交通秩序的;
(二)发生在校园、单位内部的罢课、罢工事件,尚未发生行凶伤人或者打砸抢烧行为的;
(三)其他由人民内部矛盾引起、矛盾尚未激化、可以化解的群体性行为。
第十条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可以根据现场情况依法采取下列现场管制措施:
(一)封闭现场和相关地区,未经检查批准,任何人不得进入;
(二)设置警戒带,划定警戒区域;
(三)实行区域性交通管制;
(四)守护重点目标;
(五)查验现场人员身份证件,检查嫌疑人员随身携带的物品;
(六)未经现场指挥批准,任何人不得在事件现场进行录音、录像、拍照、采访报道等活动。群体性治安事件的有关情况需要公开报道的,必须经事件发生地的县或市(含本级)以上党委、政府审核同意并报上一级党委、政府批准,以适当的形式发布。重大或者敏感事件,应当报党中央、国务院审批后发布。
第十一条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可以根据现场情况,依法采取下列强制性措施:
(一)发布命令或通告,责令围观人员立即离开现场,责令聚众组织者立即解散队伍,责令聚集的人员在限定时间内迅速疏散;
(二)对超过限定时间仍滞留现场的人员,可以使用必要的驱逐性或制服性警械强行驱散,但要尽量避免伤亡;
(三)对经强行驱散仍拒不离去的人员或者进行煽动的人员,可以强行带离现场或者立即予以拘留;
(四)对正在进行打砸抢烧的人员,应当立即制止并带离现场或者予以拘留;
(五)对非法携带的武器、管制刀具、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和用于非法宣传、煽动的工具、标语、传单等物品,予以收缴,并依法处理有关责任人员。
第十二条在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时,公安机关可以依法采取公开与秘密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取证,为现场处置和事后依法处理提供证据。
第十三条对被强行带离现场或者被拘留的人员,公安机关应当在24小时内进行审查,及时依法处理。
第十四条在群体性治安事件处置过程中,公安机关应当及时救治受伤人员。事件平息后,应当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清理现场,撤除路障,解除现场管制和交通管制,恢复正常社会秩序。
第十五条群体性治安事件处置结束后,公安机关应当及时进行总结并向当地党委、政府和上一级公安机关报告。
第十六条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违反法律、法规以及本规定,造成严重看果的,应当视情追究有关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或者法律责任。
第十七条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施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报公安部备案。
㈢ 中国战区兵力是战区司令调动还是军种司令调动
兵力调动就是战区司令负责。各兵种负责平时的训练大纲的拟定和日常训练管理,战区负责作战时期的调遣和具体指挥。因为现在作战指挥非常复杂,而且未来战争是一个联合作战,必须要有联合作战的指挥机构,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的重心在战区。如果把军队的管理职能往战区里面放,就削弱了它的作战指挥功能,会影响我们的作战指挥效率。
战区作为本战略方向的唯一最高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按照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要求,坚决贯彻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总原则。而就军种而言,每个军种一般都包括若干个兵种和专业兵,科研机构和后勤保障系统,有特定的服装和标志,配备专用的武器装备,有自己的编制、训练、作战特点和战略战术等。同样遵循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总原则。
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五个战区的总称,为正战区级,由中央军委建制领导。我国现在军种主要有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五大军种 ,武警部队不列入人民解放军序列。
战区主要是负责作战指挥。这是符合未来战争发展趋势的,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因为现在作战指挥非常复杂,而且未来战争是一个联合作战,必须要有联合作战的指挥机构,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的重心在战区。如果把军队的管理职能往战区里面放,就削弱了它的作战指挥功能,会影响我们的作战指挥效率。所以在这个层面,我们说要做适当的区分,为了更高效地进行军队建设,更高效的进行联合作战指挥。
㈣ 党委负责制是不是重大问题,比如突发重大情况,需要调动兵力,这时应该听政委还是战斗首长的命令
如果是作战,应该是听指挥员的,但是指挥员要和政委商量,而不是一个人独断专行,而且政务可以把事情上报,请求更好层次的允许。
㈤ 请教,PLA出动一个排左右的兵力执行战斗任务,需要哪一级领导批准
只要有战斗命令,连级就能批准
采纳哦
㈥ 需要调动几次,两阵地的战士人数
总兵力:
(3000+5000)÷(1-20%)
=8000÷80%
=10000(人)
重新调动后A阵地人数
10000×40%=4000(人)
重新调动后B阵地人数
4000+1000=5000(人)
重新调动后C阵地和预备队的人数
(10000-4000-5000)÷2
=1000÷2
=500(人)
答:重新调动后A阵地4000人,B阵地5000人,C阵地和预备队各500人.
㈦ 一个团长可以随时可以调动几个兵听说可以随时调动一个连有这回事吗
兵力调动是军队一项最慎重严格的事务。所谓兵力调动,实际是指兵力的部署调整,即从一个地方调整到另一个地方;有时也可以包括部队任务的调整,即现行或者惯例的训练战备执勤状态调整到临时性的作战、演习、救灾、备勤等状态。
各级兵力调动是有权限的。
在上级明确的任务范畴内,指挥员可以调动所属的任何兵力装备。一个团长可以调动全团的人,当然,前提是在上级明确的任务范畴内。
在上级未明确任务时,临机的、没有原则限制和忌讳的情况下,一个团长不可以调动一个整建制的连以上兵力执行规定以外或者惯常以外的任务。一般只能调动100人以内的非建制分队,执行一些非作战、战备,临时的执勤、劳动等任务。
军队政策咨询、军事探讨交流,请到军事达人团“网络知道_兵者诡道也”咨询。如有问题可按照团队专属贴吧(团队地带)置顶的“网友求助引导贴”提示进行咨询,会得到更专业、更耐心、更及时的帮助。团队扣群一九四六六一零陆四,可申请加入进行即时交流。
㈧ 调动权是什么意思
调动权的意思是指决定人员变动的权力或指兵力调遣布置的权力
㈨ 上将不顾一切可以调动兵吗
上将要看你是什么上将,上将分为军区级,副大军区级,大军区级。大军区级,就是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包括军委副主席,主职者依令可调动三军!军区级上将,可在本区内调动所有下属部队,但前提是必须有命令状,特殊情况可以先斩后奏。
㈩ 关于帝国之全面战争中兵力集结以及调动的问题
问题一.
当你的一只部队在野外的时候.他有招募选项.这时点招募的话..会在该区的首府自动招出兵种来到你点招募的地方.
问题二,纯粹BUG问题.
玩帝国全战经常遇的到, 点了部队.移动的点为叉叉. ..解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