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否应当流转如何流转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本村集体组织成员的一种福利性待遇,因此在法律上只允许在本组织内部流转,本组织以外的个人购买的应认定无效
Ⅱ 研究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急!!!
十七届三中全会现在正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将专题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探讨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权,吸引资本下乡,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作为一个在农村生活过多年的农民子弟,笔者凭生活感受来谈谈“土地自由流转”可能带来的利弊。
土地自由流转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资本进入农村,通过大规模收购或租用土地,进行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第二,农民的土地可以变成资本。这使得离开农村去城镇务工或经商的农民通过转让土地获得补偿,有利于他们在城市安家立业。对于继续留在农村的农民,他们可以通过土地承包权入股农业企业,取得土地租金与分红收入。
第三,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随着农民的土地和宅基地流通权问题得到解决,一部分农民将离开农村,转变为城市人口,并为城市和工业发展提供充足、低廉的劳动力。
第四,农村宅基地改造为耕地、扩大耕地面积。农村现有的宅基地一般占地较多,随着农民转移到城市,他们的宅基地可以改造为耕地,这会缓解我国耕地资源紧张的情况。
第五,随着农民搬迁到城镇,城市化进程加快,将会推动房产、交通、医疗、教育及其他配套生活设施的建设,在未来10多年内都可以继续确保经济高速发展。
同时,这一政策也将不可避免的带来一些弊端。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农民的土地和宅基地,除近邻大中城市市郊或沿海发达地区的具有较大资产价值外,其他的多在偏远地区、甚至山区,且土地面积小,价值非常有限,比起农民在城市安家立业所需的资金而言是杯水车薪。所以,这一政策的主要受益者是城市市郊和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民,对大多数农民而言,利益比较有限。
第二,农民通过转让土地虽有现金收益,但由于他们大多没有一技之长,在城镇务工一旦失业,其赖以生存的土地也不复存在,将失去生活的退路。在给予他们相应的社会保障之前,将他们在农村生活的退路断掉,会给社会稳定埋下隐患。在上世纪90年代和二十一世纪初的十几年中,虽然各种农业税费偏高、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收入较低,但整体依然稳定,就是因为有自己的土地,温饱问题有保障。一旦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在城镇又失业、基本生活保障受到威胁的时候,将容易引发社会问题。
第三,当资本进入农村收购土地和宅地时,考虑到基层官员中的腐败情况,一旦资本和腐败勾结,农村土地流转可能演变为资本与腐败的盛宴,在农村发起一场新的“圈地运动”,给农民和国家利益造成巨大损失。
第四,一旦企业主宰农业生产,农民失去土地、成为农业工资工人,将使他们失去自由安排农耕的权利,按农业企业的要求去农田里定点定时劳动,会打击农民自主生产的积极性。这也是当初“人民公社”的主要弊端。
第五,农产品价格将大幅上涨,损害城市居民的利益。当农业生产由农民各自进行,由于他们的生产分散没有规模、没有定价的权利,使得农产品价格可以长期按国家要求的低价收购。一旦农业土地和生产受资本控制,他们将形成一定的行业协会,利用自身的影响,左右农产品价格和供应,从而影响广大市民的“菜篮子”,增加通胀的压力。
第六,随着农业活动受企业控制,由于水稻、小麦等粮食生产成本高、收益低,出于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很多企业将会改变土地传统的粮田用途,转向水产养殖、牲畜养殖、水果、花卉、蔬菜等生产和加工。最近广为宣传的成功的农业规模经营无不都是这种模式。一旦这种农业模式大面积铺开,粮食生产会大幅萎缩。其结果将是拉高粮价,最终负担又转移到百姓身上。
第七,给城市带来压力。由于城市现有的公共服务设施、医疗、教育等条件和规模的限制,人口的涌入会给资源本已紧张的城市带来压力,城市将更加拥挤,城市居民生活空间将进一步缩小。
综上所述,农村土地自由流转有利有弊,这个过程需要结合中国农村的特定情况,考虑这一政策在实行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循序渐进,谨慎操作。尽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农民在流转土地后的后顾之忧。同时,在农村基层加强村民社区自治,使农民在土地流转和农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权利、行使集体监督权。否则,不顾中国农村现状、照搬美国大农场经营模式,将会损害农民的利益,给国家和社会稳定埋下巨大隐患,也可能让“土地自由流转”以农业现代化之名,行资本“圈地运动”之实。
Ⅲ 急!!!关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的问题。
宅基地是依法使用,相应的家庭必须符合相关使用规定,特别是不要符合收回宅基地的规定甚至被认定是违法占地,这样的话补偿就可能没有了。买卖宅基地是违法行为,政府依法可以取消卖方使用权,收回宅基地,从一开始政府就不认可宅基地是买方的,因此收回工作的执行对象不是买方,但是买方如果阻止、对抗政府依法收回,就要相应处罚了。只要政府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存在买卖行为,那么卖方就很难得到补偿了,即你们家就谈不上补偿了,也就谈不上1.遗产分割、2.你们获得补偿以及按照什么比例分配了,契约根本就不是契约,扯不上无效不无效。另外宅基地有一户一地的规定,你们几个人的家庭都没有正在使用该宅基地,想必这个规定也得让你们与补偿无关了
Ⅳ 关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问题~~
这不是观点的问题,更不是对策的问题,而是法律和政策问题。
Ⅳ 如何处理农村宅基地流转问题
土地来法 第六十二条自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千变万化,万变不离其宗,国家给予群众一些处置宅基地的权利未尝不可,但是依法使用宅基地的原则立场不能变,政府审批、批准的大权不能撒,应该牢牢把握住,政府应该及时引导人民群众正确行使权利,违法的举动一露头立即阻止
Ⅵ 农村宅基地流转面临着哪些问题
农村宅基转让必须土使用权房屋起转让单独土使用权或者房屋转让都回立农村宅基使用权效转让必答需同具备几条件:
1、转让行应征本集体经济组织同意;
2、受让没住房宅基且符合宅基使用权户宅配条件;
3、受让同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员参考源:
Ⅶ 如何看待农村宅基地流转改革
宅基地流转是指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宅基地使用权的农户将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但只限定于转给本集体的人。
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法律效力:
1、宅基地使用权不得单独转让,有下列转让情况,应认定无效:
(1)城镇居民购买;
(2)法人或其他组织购买;
(3)转让人未经集体组织批准;
(4)向集体组织成员以外的人转让;
(5)受让人已有住房,不符合宅基地分配条件。
2、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转让人拥有二处以上的农村住房(含宅基地);
(2)同一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转让;
(3)受让人没有住房和宅基地,符合宅基地使用权分配条件;
(4)转让行为征得集体组织同意;
(5)宅基地使用权不得单独转让,地随房一并转让;
Ⅷ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可否自由流转
宅基地流转来是指宅基地使源用权流转,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宅基地使用权的农户将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但只限定于转给本集体的人。
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法律效力:
1、宅基地使用权不得单独转让,有下列转让情况,应认定无效:
(1)城镇居民购买;
(2)法人或其他组织购买;
(3)转让人未经集体组织批准;
(4)向集体组织成员以外的人转让;
(5)受让人已有住房,不符合宅基地分配条件。
2、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转让人拥有二处以上的农村住房(含宅基地);
(2)同一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转让;
(3)受让人没有住房和宅基地,符合宅基地使用权分配条件;
(4)转让行为征得集体组织同意;
(5)宅基地使用权不得单独转让,地随房一并转让;
Ⅸ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否应当流转,如何流转现在阻碍流转的因素是什么
应当流转
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已经大规模的实际发生,普遍形成民间私下隐形市场
十八大三中全会在该问题上比以往放宽了限制,决定中提出“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但具体实施方法和政策还没有出台
阻碍的因素在于3个,
第一,农民宅基地使用权的获得主要是保障性因素如何与宅基地使用权的物权权能相融;
第二,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村集体,是否可以有偿获得,集体建设用地如何进入市场;
第三,农民的生存问题,失去土地的农民靠什么而活,农村保障体系还未健全。而且是否会引起资本与腐败勾结,新的“圈地运动”
Ⅹ 关于农村宅基地流转的一点问题。
目前国家政策不允许。
就使用权来说,只要当地村委不反对就行了。在许多地方老住户也没有农村宅基地产权证,不一样在住,死了传给子孙。不过买卖、转让确实不合政策。
农村宅基地流转问题国家正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