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区

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区

发布时间:2021-08-29 06:44:41

Ⅰ 深圳知识产权城是怎么回事啊

这篇文章可以解释深圳知识产权城是怎么回事:
深圳新闻网月12日讯
未来,深圳将通过全链条知识产权服务助力创新创业。9月12日,深圳知识产权城揭牌仪式在特区报业大厦举行。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谢红,深圳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陈寅,深圳报业集团党组副书记、副社长、总编辑宣柱锡,深圳报业集团党组副书记、副社长、总经理王跃军,福田区副区长何杰,华为高级副总裁宋柳平,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董事长张全文等为知识产权城揭牌。王跃军主持会议。

记者了解到,深圳知识产权城是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与深圳报业集团尝试利用深圳成熟的市场条件、产业集聚、专业水平、金融资本等优势,合作建设的全板块、全链条、高品质的知识产权服务综合体。
深圳知识产权城项目启动后,项目运营方将对报春大厦进行楼体现代化设计和内部合理化布局。建成后,将入驻各级政府组织的办事机构、知识产权的受理机构、知识产权研究机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知识产权法律维权机构、知识产权鉴定机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知识产权运营及交易机构、各个知识产权协会,以及银行、保险等机构,为企业和机构提供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营、海外维权、投融资、保险服务等专业、权威、高端的一体化服务,打造横向整合服务机构、纵向规范服务行为的集成式知识产权服务航母,做知识产权服务解决方案的综合提供商。记者在现场获悉,项目预计在2018年年底正式开始运行。
作为全国科技创新战略高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科技和产业创新中心、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深圳汇聚了华为、腾讯、中兴、比亚迪、大疆等优秀的科技创新企业群体,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知识产权创造主体集聚区。知识产权城的建立,是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的一种有力尝试。通过全链条知识产权服务的集聚、品牌化、融合式发展,将有效确保深圳市知识产权服务能力与企业创新发展需求相匹配,加快知识产权与产业、科技和经济的深度融合,发挥知识产权服务对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推动深圳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创新创业。
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谢红在致辞中表示,打造深圳知识产权城是全省创新发展和知识产权领域的一件大事。作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标志性项目,知识产权城的建成运营,必将有力推进广东省的知识产权事业发展。

Ⅱ 如何构建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

一是围绕新一代信息网络、智能绿色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发布转化一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投资规模与带动作用大的科技成果包,探索市场化的科技成果产业化路径。
二是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一批机制灵活、面向市场的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加强科技成果与产业、企业需求有效对接。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协同开展成果转化。
三是建设一批符合特色产业需求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加强中试熟化与产业化开发,发挥技术开发类科研基地作用,推动更多共性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四是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国家技术交易网络平台,鼓励区域性、行业性技术市场发展,完善技术转移机构投融资、科技成果评价、知识产权服务等功能。
五是推动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互动融合,建设一批以成果转化为主要内容的众创空间,支持以核心技术为源头的创新创业。
六是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领军人才纳入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培养专业化技术经纪人。
七是建设一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与模式。
八是发挥好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的杠杆作用,支持地方加大投入力度,运用投贷联动、众筹等金融手段,拓宽资金供给渠道。

Ⅲ 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四大中心体系包括什么

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四大中心体系包括:
1、提升金融总部集聚区功回能,着力打造更具竞答争力的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
2、提升深港创新融合发展引擎功能,着力打造更具辐射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3、提升人文高地功能,着力打造更具软实力的“文化教育中心”。
4、提升城市会客厅功能,着力打造更具影响力的“服务交流中心”。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0-12-1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Ⅳ 为什么叫中关村核心区

中关村核心区,确切说是一个高新技术区域的概念,它不仅仅局限于中关村地区,北京有好些个中关村科技园,目的是为了扩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范围。具体资料参考如下: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前身),由此中关村成为中国第一个高科技园区和中国经济、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试验区;1999年6月,国务院要求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2005年8月,国务院做出关于支持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决策,并于2006年批准了中关村科技园区新的规划范围,逐步成为“一区十园”跨行政区域的高端产业功能区,并辐射全国。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目标是培养和聚集一批优秀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研发和转化一批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做强做大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
中关村拥有以联想、方正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近2万家,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39所,以中国科学院和国家部委在京院所、民营研究院所140多家;拥有在校大学生40余万人,每年毕业生超过10万。拥有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超过百万,留学归国创业人员数量占全国的近四分之一;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7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个;大学科技园17家,留学人员创业园29家,企业自发设立、自主管理、职业化运作的新型协会组织超过30家。
中关村每年发生的创业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每年上市企业数量在10家以上;涌现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辐射全国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中关村企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3项,承接的“863项目”占全国的四分之一,“973项目”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创制了TD-SCDMA、闪联、个域网无线通信等20项重要国际标准,150多项国家标准;中关村技术交易额达到全国的四分之一以上,其中60%以上输出到北京以外地区。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点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009年,中关村企业总收入超过120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持续引领国内产业发展,约占全国总量的七分之一;计算机市场占有率、手机产量稳居国内第一;集成电路设计收入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截止目前,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45家,其中境内86家,境外59家,初步形成了创业板中的“中关村板块”。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机制体制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先行先试工作:
––股权激励: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院所转制企业以及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开展股权和分红权激励改革,调动科技人员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科技金融:支持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聚集发展,发挥创业投资基金的作用,逐步完善覆盖技术创新全过程的金融服务体系;开展中关村非上市股份公司进入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进行报价转让的试点;实施担保贷款、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扶持政策。
––科技经费管理:开展重大科技专项经费列支间接费用改革试点。
––新型产业组织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支持中关村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新型产业组织和民营科技企业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有关科技计划项目。
––政府采购:开展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试点,在中关村通过首购、订购、实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和示范项目等措施,推广应用自主创新产品,支持企业自主创新。
––高端人才:实施“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工程”,吸引和聚集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新型研究机构。
––知识产权:建设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建设中关村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实施“专利引擎”计划。
––企业信用:开展科技型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
––产学研用结合:实施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工程,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政府服务:实现便捷、高效的政府“一站式”办公、“一网式”审批和“全程办事代理制”。
––工商管理:在企业登记、商标战略、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管理等方面开展改革试点。
––社会组织管理:开展社会组织改革创新试点,发展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职业化的协会组织。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空间布局包括:海淀园、丰台园、昌平园、电子城、亦庄园、德胜园、雍和园、石景山园、通州园、大兴生物医药基地。海淀园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

Ⅳ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得批建对吗

是的,国务院于2016年4月5日批复同意郑洛新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国务院关于同意郑洛新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
国函〔2016〕63号
科技部、河南省人民政府:
你们《关于支持郑洛新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请示》(国科发高〔2015〕405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郑州、洛阳、新乡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统称郑洛新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区域范围为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的开发区审核公告确定的四至范围。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郑洛新地区的区位和交通枢纽优势,积极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着力培育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原创新创业中心,努力把郑洛新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开放创新先导区、技术转移集聚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创新创业生态区。
二、同意郑洛新国家高新区享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关政策,同时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开展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在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股权激励、科技金融结合、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人才培养与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示范。
三、同意将郑洛新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纳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部际协调小组统筹指导,落实相关政策措施,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在重大项目安排、政策先行先试、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四、河南省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同推进机制,搭建创新合作的联动平台,认真组织编制实施方案,细化任务分工,集成推进郑洛新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各项工作。
国务院
2016年4月5日

Ⅵ 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抢抓产业发展新机遇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力量突破互联网、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关键共性技术,围绕产业需求部署创新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重点,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基于数字技术的先进制造业。加强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研发服务、信息服务、创业服务、技术交易、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等高技术服务业,培育新业态。
(十一)积极优化产业组织形态。引进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总部,建立健全企业总部引进、支持和服务体系。进一步强化行业龙头企业创新带动作用,鼓励优势企业并购重组,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的专业化创新协作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创新研发组织形态,提升研发整体竞争力。建设若干专业特色鲜明、服务功能完善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打造一批产业链关联效应明显的集聚区。加强创新创业基地、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建设,提升园区专业化服务能力,培育和壮大创新主体,抢占科技产业发展制高点。
(十二)不断拓展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空间。统筹规划,优化空间布局,通过盘活土地存量、差别地价政策、建设主体多元化、供地供房并举、分割出让等措施,完善管理机制,强化空间保障,支持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Ⅶ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建设,中关村已经聚集了以联想、网络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近2万家,形成了以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卫星应用、生物和健康、节能环保以及轨道交通等六大优势产业集群以及集成电路、新材料、高端装备与通用航空、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四大潜力产业集群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高端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构建了“一区多园”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成为首都跨行政区的高端产业功能区。
中关村当下“一区多园”的空间格局包括东城园、西城园、朝阳园、海淀园、丰台园、石景山园、门头沟园、房山园、通州园、顺义园、大兴-亦庄园、昌平园、平谷园、怀柔园、密云园、延庆园等十六个园区。“十二五”期间,中关村将继续完善“一区多园”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重点建设“两城两带”,即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技城和由海淀北部、昌平南部和顺义部分地区构成的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带,以及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兴和通州、房山的部分地区构成的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促进高端产业集群发展。
中关村示范区经济发展始终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12年中关村示范区实现总收入2.5万亿元,同比增长2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超过3600亿元,占北京市GDP比重达到20%,比上年提高了一个百分点;企业实缴税费达到15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60%;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56万人,比上年增加18万人;企业利润总额1730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出口230亿美元,约占全市出口总额近四成;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超过900亿元,同比增长25%。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关村的发展建设,国务院先后5次做出重要决定。
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它就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前身。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对园区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1999年6月,国务院批复要求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这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我国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2005年8月,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支持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8条决定。
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求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载体,掀开了中关村发展新的篇章。《批复》指出,要加快改革与发展,努力培养和聚集优秀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着力研发和转化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做强做大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全面提高中关村自主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推动中关村的科技发展和创新在本世纪前20年再上一个新台阶,使中关村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又批复同意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中关村示范区今后十年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思路。在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把北京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2012年10月1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调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规模和布局,由原来的一区十园增加为一区十六园,包括东城园、西城园、朝阳园、海淀园、丰台园、石景山园、门头沟园、房山园、通州园、顺义园、大兴-亦庄园、昌平园、平谷园、怀柔园、密云园、延庆园等园区,示范区面积由原来的233平方千米,增加到488平方千米。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把北京中关村逐步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秉承面向世界、辐射全国、创新示范、引领未来的宗旨,坚持“深化改革先行区、开放创新引领区、高端要素聚合区、创新创业集聚地、战略产业策源地”的战略定位,服务于首都世界城市的建设,力争用10年时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到2015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初步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人才激励、科技金融、知识产权、技术转移和产业化、科研院所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成功探索出一系列具有全国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的体制机制及支持政策,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大幅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增强。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企业研发投入占总收入比例达到5%,发明专利年授权量比2008年翻一番,不断创造重大科技成果,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强化,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识创造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
——中关村人才特区基本建成。建立并完善人才“选得准、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机制和环境,集聚5万名左右高端人才,将中关村建设成为我国人才发展的战略高地。 ——创新创业高度活跃。不断产生适应科技经济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新模式;对初创期企业的投资、科技金融繁荣活跃,吸纳的全球创业投资规模进入亚太地区前列,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创业投资中心之一;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良好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产业国际竞争力居世界前列。产业规模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掌握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标准,形成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大型企业,涌现出一大批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
——创新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广泛吸纳国际创新资源;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更加活跃,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交流合作平台。
到2020年,示范区创新环境更加完善,创新活力显著增强,创新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总收入达到10万亿元,在软件及信息服务、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中形成2-3个拥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培育出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形成若干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培养和聚集一批优秀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Ⅷ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武汉哪里

自主创新与金融支持的研究课题太多太多了,现在很难出新的成果。要关注国家自主创新、金融创新的最新方向,在自主创新方面,国家建立了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等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示范区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发展科技金融,通过科技金融的发展,促进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形成。科技金融包括:VC\/PE、风险投资母基金、科技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信用贷款、新三板、金融集聚园区等诸多内容,建议围绕国家的需要,开展一些实实在在的研究工作。

Ⅸ 中国四大高新技术产业区是哪四大

1、中关村科技园

中关村科技园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也是京津石高新技术产业带的核心园区。中关村科技园是我国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被誉为“中国硅谷”。

2、上海高新技术开发区

上海高新技术开发区经过12年的开发建设,已形成了“一区六园”的新格局,即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张江高科技园区、上海大学科技园区、中国纺织国际科技产业城、金桥现代科技园和嘉定民营技术密集区。

3、深圳高新

深圳高新区位于深圳经济特区西部,这里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亚太经合组织开放园区、先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示范基地、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科技与金融相结合全国试点园区以及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4、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3月经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国家级高新区,园区面积679.4平方公里。 25年来,西安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迅猛,综合指标位于全国56个国家级高新区前列。

西安高新区在推动技术创新、发展拥有民族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全区有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320家,累计转化科技成果近10000项,其中90%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列入国家各类产业计划居全国高新区前茅。

Ⅹ 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包括哪几个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

以深圳为代表的粤港澳大湾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创新资源在加速流入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全球的新硅谷,或者新的全球科创中心将在这里拔地而起,我们能不能建立科创中心的新标准,就看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创能力可以走多远。

1 粤港澳大湾区聚合全球创新资源的基础

第一,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产业完善,产业门类丰富,为全球创新资源在湾区集聚与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如广州开发区近三年通过引进钟南山、施一公等海内外高端生命科学人才达五十多位与高端生物医药产业项目近三十个,产值突破千亿元。

第二,产业创新平台不断成形。粤港澳大湾区在香港与广州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拥有八个国家级高新园区,十六个863基地,对利用内资,吸收外资以及扩大城市经济效益与经济规模,发挥着非常巨大的作用。同时,拥有两百多所大学与两百多万在校大学生,包括港大、港科大、港中大、中大、华理等名校。

第五,营造优质公共服务配套的宜居空间环境。粤港澳大湾区的宜居适度的人文环境对创新资源是最重要的支持,以生态、教育、医疗、交通、休闲等配套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是必然要求。

在生态环境建设上进一步构建国土空间合作开发与保护体系,完善湾区生态安全格局,针对粤港澳大湾区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区、沿江林草资源、湿地、岸线等加大保护力度,营造宜居的生态空间。在优质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强化优化发展原则,通过建立完善优质的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交通等体系建设,为湾区企业与人才提供优质的保障水平。(林先扬,谈华丽,2019)

在全球经济中心加速向东亚转移,或者更确切的说,是在向中国转移的过程中,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创水平,达到全球领先标准将是我国的扛鼎之作,这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引领作用。

阅读全文

与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凌文马鞍山 浏览:34
石柱镇工商局 浏览:854
钢铁发明国 浏览:118
创造与魔法怎么卖人民币 浏览:101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