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著作权法的不完善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的著作权法不完善吗?开什么玩笑。
当然,没有百分之百的完美法律。与其他国家相比,国内的著作权法也不差哪里。
国内的著作权法在于实施保护的问题。如大量的盗版书籍、音像制品,网络上的盗版等等问题无法杜绝。不过在于国内形势上来说,这个对国民是有利的。如国外的一些技术性书籍、论文等,很贵的,确认要正版?
有些国家著作权法中,作品保护时间要比国内要长。
教育方面也要收取材料复制费用。(如:教授讲一些国外教材时,复制其中几页内容发给底下学生,这个在有些国家要交钱的。)
有外国歌曲的练歌房,也要交费,而这个费用要给外国人。
等等
如:以上1、2、3条都要添加到国内的著作权法中吗?
这不是不完善,这是对国人的一种保护,著作权法的宗旨是什么?是让本国繁荣富强为前提下,立法的。
㈡ 如何保护著作权
第一步,给剧本做版权登记,通过版权登记证书先确立版权归属,给剧本做初专步的保护。最好是属每写完一章剧本就先用时间戳做个确权,等剧本完结之后,再做个版权登记。我建议你在各省市的版权局做版权登记,首先在省市的版权局登记价格是免费的,其次在当地做提交材料之类的比较方便。
需要提交的材料如下:
按要求填写完整的作品登记申请表
申请人的身份证明
权利归属证明
作品的样本(可以提交纸介质或者电子介质作品样本)
作品说明书(从创作意图、创作过程、独创性三个方面写,并签字)
登记周期:一般为1个月
注意:提交资料前最好了解清楚每一个资料的格式、要求、署名等细节,一旦有一份资料需要补正,就会耗费更久的时间,可能是2-3个月才能拿证。
第二步,剧本假如要卖给影视公司拍摄,需要签订合规的授权协议,包括授权的权利是什么,期限有多久,授权范围是什么,并且明确授权到期后,影视公司若继续拍摄需付出什么条件,或者支付多少金钱。
㈢ 一个普通公民如何掌握著作权法方面的知识
1.通过各种渠道查阅著作权法以及相关规章制度
2.到专门律师事物所或者专门的国家行政部门进行咨询
3.到知道来问!
㈣ 对目前的著作权法的修改及完善有何建议
建议与律师面谈较妥。
㈤ 著作权中一些权利存在的问题,应该如何完善
个人觉得你的问题范围有些大,最好具体些,这样针对性更强,可以回答得更清晰。
㈥ 中国著作权法的不完善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我是法律的门外汉,对我国的著作权现状曾有所耳闻,但是对我国的著作权法完全不了解。最近因为工作的关系,接触到了部分相关工作,才真正认识到我国的著作权现状之糟糕。
我的boss大人曾在国内多家核心期刊发表过专业论文,近日boss大人受新加坡某出版社(该出版社总部在英国)邀请,准备出版一本英文著作。目前准备活动已经进行到了最后一部分,因为著作中涉及很多参考文献,其中大量使用了boss大人本人曾发表过的论文和他的学生的毕业学位论文中的内容、数据和图表,该家国外出版社要求boss大人向这些引用的文献的版权所有者获得版权使用授权申请。
当时我完全不了解新加坡和中国的著作权相关法律法规,也因此开始了长达几个月的漫长工作。
首先,国内大部分出版社都表示论文著作权优先属于作者,并允许作者免费使用。但是在面对一些不够专业也不是很愿意合作的出版人,我还是遇到了很多刁难。在面对该出版社的制式版权授权表格时国内某位核心期刊的主编表示“看不懂,不知道在说什么”。而我接触的将近80%的出版社则表示“以前从来没办过”。对此,我或许可以得出一个合理的假设,此前很多作者是否也在类似事件上碰过钉子,因此打击到了他们出版著作的积极性呢?
而在索取学位论文的版权时,我却遇到了很多麻烦。似乎,我国并没有明确规定这些学位论文的版权归属,或者说我询问的所有机构和个人都不了解。有称其版权属于作者个人的,也有认为是作者和导师共同享有,也有认为是属于高校。至少,到目前我还没有明确得知这一 著作权归属问题。
仅以个人经历,热烈呼吁我国尽快完善著作权法。
㈦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完善吗
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在新一轮修订中。
目前的法律已经对权利和侵权类型回等,作出了明确答规定。但是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一些新现象,新定义,也需要不断被纳入法律监管体系中去。所以法律需要不断修订并完善。
如果是剧本、小说、漫画需要登记著作权,可以上可以在中国版权保护中心DCI体系示范平台——云莱坞上登记。线上可以完成全部流程,而且没有费用,可以获得版权登记证书。
㈧ 完善软件著作权保护的若干建议
完善软件著作权保护的若干建议软件著作权的建议关于软件著作权的建议 一体化的立法保护能够提高软件保护的效力等级,增强保护的权威性。制度设计上可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基本理念和行之有效的主要制度纳入《著作权法》的统一制度系统,将上述一体化保护理念贯彻到相应的制度设计上,切实建立一体化保护软件著作权的法治机制。从颁布实施,后经修订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以下称《条例》)确立了我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的基本理念与制度,明确将鼓励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促进软件产业的发展作为立法宗旨,强调对软件著作权的保护不延及开发软件所用的思想、处理过程、操作方法或者数学概念等。这一软件著作权模式既考虑了计算机软件作品的复杂性、创新程度参差不齐的实际状况,又兼顾了权利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平衡,顺应了当时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需要。《条例》以单行行政法规的形式赋予计算机软件权利人享有发表权、复制权、署名权、修改权、发行权、取得报酬权、出租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和翻译权等,软件作品的主体主要是法人和组织,软件权利人享有权利的属性以经济权利为主,精神权利为辅,彰显了软件作品实用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基本符合TRIPS协议的规定,在当前正在进行的《著作权法》修订中,这些行之有效的制度应当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然而,软件著作权保护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软件正版化制度基础薄弱问题、网络环境下软件作品的使用问题、软件盗版行为屡禁不止等问题。软件著作权保护亟需全面深入的制度创新以更好地保护软件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保障我国软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提高立法层次,一体化保护软件著作权原有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以国务院以单行条例的形式实行特别法保护,这种保护模式效力等级低,保护的权威性和力度远远不够。《著作权法》修订中,应当将计算机软件作品和其他类型的作品纳入一体化法律保护中,将计算机软件作品作为著作权法法律规制的一般性作品加以保护,不再设置软件保护的特别法。一体化的立法保护能够提高软件保护的效力等级,增强保护的权威性。制度设计上可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基本理念和行之有效的主要制度纳入《著作权法》的统一制度系统,将上述一体化保护理念贯彻到相应的制度设计上,切实建立一体化保护软件著作权的法治机制。二、吸收国外著作权法立法经验,科学界定计算机程序软件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内外软件版权保护的实践表明,计算机程序的内涵较之先前有了实质性变化,计算机程序的独创性不仅体现在指令上,还体现在相关数据上,在软件技术实现和功能实现中指令、符号、数据不可分割。《俄罗斯民法典》(著作权法)将计算机程序界定为:以客观形式表现的,用于电子计算机或其他信息处理装置运行的数据与指令的总和,准确地表达了计算机程序内涵与属性的最新变化,恰当地反映了当今计算机程序使用和发展的态势。《著作权法》修订中当及时吸收俄罗斯著作权法的立法经验,将计算机程序界定为:以客观形式表现的,用于电子计算机和其他信息处理装置运行的数据与指令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