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不动产权证书归哪个部门办理
不动产权证书归当地不动产登记部门办理。
2015年 3月1日起,全面启用统一的不动产登记薄证样式。新证启用后,以前的薄证继续有效,新证按照不变不换的原则,不能要求当事人强制更换,小产权房不会发证。
作为物权法明确要求的内容,不动产登记核心载体的登记簿由登记机构管理;证书是权利人享有的法定凭证,由权利人持有。统一不动产登记簿证问世,意义十分重大。
(1)物权登记到哪个部门扩展阅读
不动产证书办理流程:
(1)申请人到不动产所在地的不动产登记部门申请权籍调查;
(2)申请人到不动产所在地的不动产登记窗口递交申请材料;
(3)属地不动产登记机构受理、初审后报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审核;
(4)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核准并将登记事项记载于登记簿;
(5)申请人到不动产所在地的不动产登记窗口领取《不动产权证书》。
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原因
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是已于2007年颁布实施的《物权法》中的规定。此前,我国各类不动产登记职责分散在不同的部门,而分部门对不动产进行分散登记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分部门登记导致不动产权利相互交叉、重叠,不利于权利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不动产交易安全;
同时,由于登记机构设置重复,登记部门多,人为地增加了公民和社会组织负担,影响政府行政效率。
有业内人士指出,将不动产登记统一到一个部门是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重大突破。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确认不动产的产权归属,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制度之一,对建设现代市场体系,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权,提高政府治理效率,建立统一的不动产信息查询系统,意义重大。
2014年11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第656号国务院令,公布《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于2015年3月1日起施行,此后城市居民的“房产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屋所有产权证)将陆续换发成“不动产证”(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动产权证)。
2015年8月6日,国土资源部发布《关于做好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按照2015年下半年信息平台上线试运行、2016年基本完成各级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建库、2017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的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的总体部署,上下联动,协调配合,推进信息平台建设。
2016年1月1日,国土资源部公布了《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内容包括登记程序、类型、形式在内共计108条。不动产登记制度落地基层有了细致的指南。
⑵ 请问物权法所规定不动产登记机构是什么
婚后夫妻所获得的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除非夫妻双方另有约定。
⑶ 房屋居住权在哪个部门登记怎么办理
一、房产居住权登记办理流程
1、设立的时间点。
2、发生物权效力的时间。
3、居住权需提供的原因文件,根据《民法典》规定,结合《民诉法》的相关规定,申请居住权的原因文件可分次三种。
4、居住权办,居住权办理的一般程序为房屋所有权人和居住权人双方共同提出申请。如以遗嘱方式设立的。
二、居住权产生后有什么影响
1、房产交易更加复杂,根据房屋所有权产生的其他权利争议
由于居住权的产生,且居住权的期限往往较长,故在房屋买卖交易中(尤其是二手房买卖),买受人除了要调查交易房屋是否存在抵押权、司法查封之外,还需要调查案涉房屋是否存在居住权。一旦房屋存在居住权,其居住价值基本丧失,进而也影响其转让价值。
其次,根据住宅产生的学区上学的权利、落户的权利方面也存在争议。一种争议是学校和户籍登记部门认为居住权人是否具有相应资格,另一种争议是所有权人和居住权人之间就这些权利的归属争议。
2、滥用居住权阻止执行
居住权产生后,不排除有当事人恶意设置居住权,阻止住宅被其他债权人处置。笔者认为,就居住权和债权的权利保护先后关系,可参考现有的租赁权、抵押权和债权之间规定定。对于善意的、设立并登记在先的居住权,应当优先保护;而对于恶意的、设立在后或没有登记的居住权不应优先于一般债权。居住权的争议问题,也将对相关的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产生新的影响。
3、居住权设立是否适用家事代理
居住权根据当事人的书面约定产生,一般设定的居住权期限都比较长。那么,对夫妻共有的住宅设立如此重大的权利负担,是否适用家事代理笔者认为也是一个争议。如配偶一方想要为长期照顾自己的保姆或其他亲属设置永久居住权,但另一方配偶不同意;那么夫妻一方与第三人设置的居住权的效力问题也值得探讨。
⑷ 物权登记机构在受理物权登记时应当履行哪些职责
第十二条 登记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查验申请人提供的权属证明和其他必要材料;
(二)就有关登记事项询问申请人;
(三)如实、及时登记有关事项;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申请登记的不动产的有关情况需要进一步证明的,登记机构可以要求申请人补充材料,必要时可以实地查看。
第十三条 登记机构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要求对不动产进行评估;
(二)以年检等名义进行重复登记;
(三)超出登记职责范围的其他行为。
⑸ 物权法第十三条所讲的登记机构是指哪个部门
主要批主管部门,比如:房产到房产局,土地到土地局,车辆到车管所等
⑹ 房屋权属登记的预告登记在哪个部门登记
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或者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预告登记后,债权消灭或者自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三个月内未申请登记的,预告登记失效。”应当由房屋登记部门预告登记,具体收费电话询问房屋登记部门
⑺ 物权登记制度的物权登记
物权登记就是为国家的特定职能机关依当事人申请,对当事人物权状况决定登记或不登记,使其产生登记或不登记效力的事实状态。 物权登记制度就是指国家介入物权公示领域,对物权变动进行干预和管理的制度。
物权登记制度肇始于12世纪左右的德国北方城市对土地流转需进行登记的制度。其后因倡导复兴罗马法,强调意思自治而被一度废止。在18世纪左右,这项制度又在欧洲大陆复活起来, 并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业已建立起一整套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主导的机动车登记体系, 《道路交通安全法》 、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 《机动车登记规定》等法律文件对机动车登记制度及其具体操作规程进行了相应的规范。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4条之规定,中国现行的机动车登记包括注册登记、变更登记、转移登记、抵押登记和注销登记五种类型。其中,除了抵押登记具有物权变动的效力之外,其他四种类型的登记均不属于物权登记,不是机动车物权设立、转移、变更或消灭的生效要件或对抗要件。具体而言,可作如下分析:(1)注册登记是机动车所有人初次申领机动车号牌、行驶证时所办理的登记。不办理注册登记,该机动车就不得上路行使,但不至于影响到权利人取得机动车的所有权。(2)变更登记是机动车的车身颜色、发动机、车身、车架、所有人的住所等发生变更后所进行的登记。变更登记主要是针对机动车物理形态变化所作的记载,与机动车物权变动之间没有直接联系。(3)转移登记是机动车所有权发生转移后所办理的登记。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只是在机动车所有权发生转移之后,当事人才应当向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转移登记。该登记仅仅是对机动车所有权发生转移的事实在事后所进行的一个记载或备案,并非机动车所有权发生转移的生效要件或对抗要件。(4)注销登记主要是指已注册登记的机动车达到国家规定的强制报废标准时所办理的登记。机动车一旦达到国家规定的强制报废标准时,车主即应将车辆送至拆解厂拆解,拆解厂将车辆拆解后,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倘若机动车所有人逾期不办理注销登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公告该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作废。可见,注销登记不过是一种行政管理措施,并不必然导致机动车物权的消灭。
⑻ 按‘物权法’规定,我个人的物权在哪登记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除特殊物外一般物权以占有为形式确定物权,需登记的物权主要是车辆,船舶,航空器,不动产,都有相关的登记机关。
⑼ 物权登记
已经失效了。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建设单位在向土地管理部版门申请征用、划权拨土地前,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认建设项目位置和范围符合城市规划的法定凭证,是建设单位用地的法律凭证。没有此证的用地单位属非法用地,房地产商的售房行为也属非法,不能领取房地产权属证件。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自作出之日起二年内应报送国土资源部门办理用地手续.逾期未报送或报送后用地申请未被批准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自行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