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下载音乐版权问题
音乐下载图谋版权保护技术 免费午餐需买单
--------------------------------------------------------------------------------
2005年5月30日,由国家版权局、信息产业部共同制定的《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正式实施。《办法》的出台填补了在网络信息传播权行政保护方面规范的空白,但在网络数字版权保护问题泛滥的今天,《办法》与普遍存在的版权问题的博弈结果又将如何?
如今,网上MP3音乐,视频,歌曲都是随手可得,而互联网的兴起给传统版权保护带来了太多棘手的问题,包括文字、音乐、数据、影视、图例等所有能以数字化技术处理转换的作品,都无一例外的遭遇“比特”空间的版权“免费化”阻击。 甚至有人说,传统版权在互联网时空已经死亡。
MP3引发的音乐数字版权保护
网络数字版权尤其以MP3下载为头号难题,MP3在线下载让网民享有音乐的成本大大降低,重要的是,除了买MP3之外,你几乎无需为此付费。当然是互联网捧红了MP3,因此MP3也日渐成为网上数字音乐的传输标准。然而,当你点击“开始下载”的时候,你可能认为这样的免费通道是理所当然的,更不会考虑过自己可能侵犯了他人的权益。
由于我国版权立法,尤其在网络传输环境下的立法滞后和公民法律观念淡薄,MP3音乐网站的侵权现象普遍存在。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全国共有MP3音乐网站200多个,但与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签订使用合同的却寥寥无几。由于法制的不完善,作为录音制品的制作者也很难把侵权者推上被告席。
然而,MP3下载引发的关于音乐数字版权的思考还没有结束,更大的问题又来了。由于随着手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高端手机都可以通过USB接口与PC相连,直接将电脑中从互联网上下载的手机铃声及音乐传输至手机中,从而手机用户可以不通过移动运营商下载铃声,这时就出现了更数字音乐版权进一步延伸的保护问题。
以诺基亚、三星、索爱为首的几大手机巨头,纷纷剑指MP3,盯上了一直没有被消费者正视的手机音乐功能,数字音乐不约而同地成为他们今年手机市场争夺的另一个主旋律。这比之前将MP3下载到PC上更令人紧张。这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数字音乐,但久拖未解的版权问题也就得到了“沿袭”。
现在,免费的午餐延续到手机上来,科技进步这把双刃剑在满足用户音乐享受的需求时,也让数字版权的拥有者头疼不已。从手机铃声到手机MP3歌曲的播放乃至视频电影的播放,将会出现无数的版权纷争。从磁带、CD、MP3播放机到现在的多媒体手机,可以说,技术进步本身应是无罪的。如果一味以版权保护为由而封杀技术的创新与进步,这也应该是人类的一大悲哀。因此从互联网发展的第一天开始,这对矛盾就成为人们面对的最大问题。
产业链共建数字版权保护技术
那么,这样的免费大餐到底还能吃多久,有专家预言,未来绝对不可能像这样“免费”到底的,该来的毕竟会来到。
在这场数字版权的商业大战中,商家想出多种办法,来保护自己的版权,从技术上来说,可以通过数字版权保护DRM来操作。微软、惠普、时代华纳等公司都在保护数字版权(DRM)的技术上投下了巨资。据预测,美国数字版权管理软件市场在2008年的销售收入将从2003年的3600万美元提高到2.74亿美元。
想用苹果公司的iPod播放器来下载受版权保护的音乐,那你只有一个来源:苹果的iTunes服务。iTunes的成功为唱片行业树立了新的范例,音乐内容和网络的结合在美国已经让iTunes有了超过1亿美元的销售额,所有唱片公司都在寻求和网络的合作机会,而巨大的收益已经让唱片公司感觉到不能再忽视掉这部分“净损失”。
作为来源于互联网数字音乐的手机铃声及视频同mp3是一样的道理。通过产业链合作与行业自律,走软硬结合的道路,手机或ipod都只是作为一种终端,手机与电脑相连,只是技术问题,甚至越方便越好。关键在于模式,而互联网运营商与SP们现在正在积极和唱片公司合作,共同探讨版权的问题。
在版权保护方面,运营商们一方面积极寻求合作授权,另一方面也在通过数字版权保护?DRM?技术让这种合作更加稳固。唱片公司现在需要的是既安全又有亲和力的数字版权技术,要保证用户下载后不能随意传播,但可以用灵活的方式满足用户需求,例如允许用户把某一首铃声推荐给他的朋友并为此付费。
技术、法律、自律三管齐下
这场互联网技术革命性的互联共享,将通过技术的改进、不断的较量和适应,达到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合理平衡,版权问题从长期看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5月30日,《办法》的发布已经透露出了一些迹象。
法律保障不力的重要原因是网络版权立法滞后,“无法可依”,甚至“立法不当”。以前,文化部曾经发出《关于音像制品网上经营活动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禁止经营从网上下载的MP3音乐制品”。显然,这是一种因噎废食的行为,不能因为许多MP3音乐下载存在侵权行为,就杜绝MP3音乐在线服务的开展。作为行政执法机关只能顺应科技的发展,加快立法步伐,对网上经营业务实行许可证制度,规范网上数字音乐经营活动,才能使数字音乐的在线服务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作为我国第一部网络著作权行政管理规章,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责令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停止侵权行为,并追究责任。虽然这部规章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监管依旧存在真空,但有关部门能够负责的关注并面对互联网著作权问题,这对建设健康的网络秩序及保护数字版权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曹增光)
据中国经济时报
音乐搜索遭遇版权问题 下载收费有望成新模式 TOM科技讯(文/李立宏) 近日,作为国内第一例因为互联网搜索引擎而产生的音乐传播侵权诉讼案件,上海步升音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诉网络侵犯音乐著作权案一审结果引发了诸多争论。
9月21日下午,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版权联盟在京举行“互联网信息搜索服务与行业发展论坛”,网络、中搜、TOM、新浪、搜狐、MSN、天网搜索以及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铁通以及环球、百代、华纳、索尼、BMG等20余家单位代表参加,专门就网络版权话题进行了一场大讨论。
网络现象拷问互联网搜索行业
据了解,一直以来,对于互联网音乐搜索服务,无论是技术、法律层面都没有明确的限制或规定。而国内外关于互联网音乐版权的问题一直停留在讨论层面,并未达成共识。
针对步升诉网络mp3搜索侵权案一审判决解决结果,网络副总裁梁冬说,“搜索引擎只是提供搜索服务,并不提供下载服务。如果说网络有什么错,可能就是因为网络的速度太快。”
㈡ 关于歌曲版权的问题
根据现行《著作权法》有关规定,在以下三种情况下翻唱他人的歌曲是合法回的:(1)合答理使用(详见《著作权法》第22条),具体到翻唱歌曲的规定是:(九)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2)符合《著作权法》第39条规定的录音制作者法定许可要件,但需要支付报酬;(3)取得著作权人或音著协的许可。
去年春晚旭日阳刚唱汪峰的《春天里》,就闹出过纠纷,旭日阳刚明显是侵犯了汪峰著作权。当然,现在正在进行的第三次著作权法修改拟对此作出改变,以后就很难说了。
㈢ 为什么我要传到手机、MP3上的歌曲突然被版权保护了
可能是歌曲加密了,这种加密的方法是所有权人为了防止盗版设计的.
㈣ 歌曲版权问题
1、首先,版权就是著作权,一首歌包括很多方面的著作权,如:词作者回的著作权、曲作者的著答作权、演唱者的著作权等,所以一首制作完成的歌曲当然有著作权;2、电台、电视台播放歌曲时,属于合理使用的范畴,他们无需经作者的同意就可以使用,但是要支付一定的费用;3、你所购买的唱片的费用就包含支付给作者的版权费,当然,如果你不是通过购买唱片,而是通过复制的方式,比如:录音、网站下载等,你只是为了个人消遣使用,那么,你也无需争得作者同意、无需支付费用,因为,你的使用也属于合理使用的范畴。
㈤ qq音乐已经下载的歌,会不会因为版权问题消失啊
会,我下的300首歌,现在只剩77首。千万不要花钱在QQ音乐上下载歌曲。
㈥ 翻唱歌曲版权问题应该怎么处理
一、翻唱别人的歌曲,如果为一般益表演翻唱节目,未向公众收取回费用,也未向答表演者支付报酬的,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是未取得授权而使用别人的歌曲参加商业比赛并进行电视直播、拍MV等用于商业用途就涉及侵权,包括在酒吧里演唱和歌手翻唱视频在网上传播等都可能涉及侵权。
二、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
1、第3条规定,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文字作品、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等作品。
2、第10条规定,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以及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3、第24条规定,使用他人作品应当同著作权人订立许可使用合同。
4、第48条规定,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还可以没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㈦ 我想建个音乐和手机铃声网站 版权问题怎么办
如果你的网站音乐是提供下载的,手机铃声是通过SP收费的,那么你需要得到版权公司的授权并且支付相关的版权公司著作权使用费。通过盈利后还需要和版权公司分享收益。
而且你要使用户能成功下载你们网站的音乐来作为铃声或者是彩铃,那就必须要接入某个运营商,比如说移动,联通,电信,接入时必须提供版权代理商给你的正版资质证明,才会通过。
买版权要找大的版权代理商,如北京源泉等,因为他们的资源比较好,且能保证版权是合法的。
㈧ 问一下歌曲版权问题
1、首先,版权就是著作权,一首歌包括很多方面的著作权,如:词作者的著作权、曲作者的著作权、演唱者的著作权等,所以一首制作完成的歌曲当然有著作权;2、电台、电视台播放歌曲时,属于合理使用的范畴,他们无需经作者的同意就可以使用,但是要支付一定的费用;3、你所购买的唱片的费用就包含支付给作者的版权费,当然,如果你不是通过购买唱片,而是通过复制的方式,比如:录音、网站下载等,你只是为了个人消遣使用,那么,你也无需争得作者同意、无需支付费用,因为,你的使用也属于合理使用的范畴。
㈨ 歌曲版权听说还有版权问题是吗
和你一样曾纠结这个问题 说一下我在中国上找到的一些发现吧: 首先 没有中国人去管QQ音乐的版权问题 真的 其次 虽然QQ音乐的很多内容是没有版权的,有些音乐是先上架提供了下载后,再讨论版权的事宜,但有些内容还是有版权的。 QQ音乐,每年都会从一些唱片公司进行版权购买。 当然也有谈不拢的唱片公司、在内地买不到的音乐,怎么办? 有版权的歌曲在QQ乐库服务器提供直接下载,没版权的歌曲就通过用soso搜索到中国络资源在下载咯。所以你不会看到或是听说有音乐人、音乐公司来告它。 最后 其实版权与单个文件的质量是没有关系的,版权授予的是被授权人使用该作品的权利,这个你是无法从腾讯获得的只能找创作者吧。而腾讯在QQ绿钻贵族的特权说明中也解释了:购买绿钻的费用是用来获得“高品质音乐下载”,“QQ空间背景音乐免费使用”,“无限制的分享好音乐给QQ好友”以及“播放器广告过滤”等特权的。 说白了iTunes Store 陆块钱一首歌都是乔帮主费大力才谈下的价格,现在让你一月一0元无限下载 还要求是正版的,你觉得可能吗... 建议你可以去”酷狗“、“酷我”里下,资源比扣扣音乐多,而且容易下载。 谢谢,望采纳
㈩ 手机音乐app都有版权问题,哪个app好点
要说音乐类app,打开应用商店有很多。其中可能你觉得网易云音乐和虾米音乐是用户体验最好的音乐类app,那么它们的用户就是最多的。
其实并不是这样,在中国,音乐类app用户数量头两把交椅一定是qq音乐和酷狗音乐,腾讯的用户粘度就自然不必说,虽然你的用户体验不是最好的,但我就是一个qq打天下。酷狗音乐,hello kugo肯定已经深入人心了吧,酷狗起步早了很多年,有一大波原始用户,换个软件是要成本的,而大多数用户也懒得换。
尽管网易云音乐和虾米音乐做得好,用户体验好,但并不是所有用户都会为了用户体验去找一款app,大多顺手而已。就像游戏,你不能说dota2体验比英雄联盟好那么多为什么都去打英雄联盟一样,人的选择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
首先,没有最多或最少,核心点在音乐app的曲库数量也就是能拿到版权的歌曲数量,(前段时间网易云音乐因为版权问题下线超过10%的歌曲,导致我下载了qq音乐)这个是硬性指标,不然app做的体验再好,也没人来听你的。目前QQ音乐拥有版权的歌最多,所以网易云音乐做的再好没有我想听的歌我也不会持续用它。
其次,撇开曲库数量,那就要拼体验,网易云音乐评论区和歌单推荐,特别欣赏,如果靠这一点我觉得网易云音乐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对于歌曲版权介入时间的滞后也是云音乐接下来面对的最大的问题。
最后,怎么让别人知道你的app,QQ音乐有腾讯巨量的流量支撑,优势无人能及,网易云音乐也有相应的营销推广以及口耳相传,但是在拿不到版权歌曲的基础上整体实力弱于QQ音乐。
所以综上所述可以预见,qq音乐将占据更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