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知识产权法与民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民法通则是一种通用民事法律
知识产权法包含很多具体的法律,如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是特殊化的法律。
知识产权法是根据民法通则的精神制定的特殊领域的专门法律。
㈡ 法学(民商法方向)和法学(知识产权法方向)有什么区别
法学(民商法方向)和法学(知识产权法方向)的区别:
(1)两种立法的价值趋向不同
民商法立法的目的在于依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立法的立脚点在于充分维护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的个人利益,而不是侧重于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
知识产权法来说,立法的目的则在于维护和实现整个社会或者全人类的公共利益,为了达到此目的,必须依法确认和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权利和利益。
(2)法律内容存的差别
民商法主要是实体法,而知识产权法中除了关于权利的实体性规定以外,还同时有大量的程序性规定,可以说是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结合。
知识产权法中的大部分规定都是强制性规定,任何人,包括权利人在内,都必须无条件的遵守和执行。
(3)责任的产生方式不同
知识产权法和民商法中对责任的不同规定,实质上是两种法律中的权利不同属性的反映。
民商法把承担责任的方式紧紧地限定在民事责任的范围中是合适的。
对于知识产权法来说,由于知识产权并不是简单的私权,反映在承担责任的方式上肯定应该存在差别,这样是合理的,也反映着两种法律的差别。
(4)承担的责任不同
商法比较偏经济方面,有很强的技术性(会涉及较多经济学内容)。
知识产权法专业毕业的学生能在律师事务所、专利事务所、商标事务所等从事商标代理、专利代理等专门知识产权事务,同时也能在公、检、法等部门从事专门的知识产权司法审判及其他法律事务。
㈢ 知识产权和民法上一般所有权哪个具有更大的公益性,尽量有点论述。。。
问题的结果不重要,对其分析是关键,因为有很多问题没有答案或者问题本身是错的。知识产权法和民法的所有权制度有什么不同?前者带有双重属性,即人身性与财产性,专利、商标、著作权皆能说明这一点,而后者仅具有财产属性,该不同也是知识产权法主张应脱离于民法的关键原因。公益性是什么?我不是特别了解,只能狭隘理解成对社会的利益性,如此而论,民法上所有权强调的是物权的绝对性与他人禁止干涉性,而知识产权的产生、保护、强制使用等制度说明了对社会承担者一定程度的义务,如非典期间他国医疗专利应当以合理价格为我所用,排除所有权的绝对性。综述,前者可能具有更大的公益性。呵呵……
㈣ 简答知识产权基本法与民法的关系
一、在我国民法典制定的大背景下,探索知识产权法与民法典的关系具有版重大立法价值和实践意权义。作为民事基本法的知识产权法,亦需恪守民法基本原则。公序良俗原则作为知识产权法与民法的连接点之一,其在知识产权法上的适用反映了二者之间的密切逻辑关系,亦体现了知识产权法向民法进一步回归的趋势。
二、我国知识产权法学界对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的基本原则十分关注,但对作为一个学科的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原则的研究却较为薄弱。在我国民法典制定之际,作为民事基本法的知识产权法与民法典的制定存在密切联系,贯穿于民法典制定始终的民法基本原则亦为知识产权法所遵循。刘春田教授认为,“知识产权法制的运作,一直处于民法的阳光普照之下。离开民法的制度观照与理论滋养,知识产权的实践寸步难行。
㈤ 知识产权法与一般民事权利的区别与联系
这位同学:
关于你的问题,本人总结为:知识产权与其他(一般)民事权利联系和区别,其中
民事权利为包括知识产权、财产权(物权和债权)、人身权在内的法律所保护的利益。
知识产权为包括商标、专利、版权(著作权)在内的以独创构思为核心并附以载体表达的民事权利。
其他(一般)民事权利主要为财产权(物权和债权)、人身权等民事权利。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物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债权是债权人请求特定相对人行为的权利;财产权和人身权分别以财产和人身为内容的权利。
知识产权和其他(一般)民事权利的联系在于都同属于民事权利范畴,具备民事权利的基本属性,即法定性(产生、行使、保护依法律规定)、自由性(根据权利人自己意志行使),以及作为民事权利之间的互相转换或让渡,特别是知识产权本身融合了物权、债权、财产权、人身权等其他(一般)民事权利部分或主要特征于一身。
知识产权和其他(一般)民事权利的区别主要源于知识产权本身的特殊性,即知识产权具有复制性、地域性、时间性。
复制性在于知识产权在载体上重复体现价值特点;地域性源于各个主权国家或地区对其管辖范围知识产权的特殊规定;时间性源于各个主权国家或地区对其管辖范围知识产权时间有效性限制。
知识产权与物权区别主要在于物权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更加排他,由物权权利人自己意志行使即可完成,而知识产权需要法律和法定程序的保障才能完成;且二者产生权利冲突时候,知识产权必然要让渡于物权。
知识产权与债权区别主要在于债权的相对性,而知识产权本身具有法定对世性和排他性。
知识产权本身融合了权利人的财产权、人身权(人格权和身份权),因此单纯对比财产权和人身权,知识产权均有区别。
希望能帮助你,同时建议你在考试或规范的答案中再整理为佳。
㈥ 知识产权法和民法的有什么关系
1、相同点:
作为法律,知识产权法和民商法具有某些相同或者相似之处。
(1)两种法律都是以财产利益和人身利益为杠杆,以权利和义务为手段来调整社会关系的;在具体的法律规范中,都是以确认和保护权利为中心展开的。
(2)在知识产权法中,当权利人许可他人使用,或者转让自己的权利时,与他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将成为一般的民事法律关系,将依据债和合同的原则来处理。这种现象可以看作是知识产权法与民商法的交叉。
2、两种法律的区别:
(1)两种立法的价值趋向不同。(2)两种立法的结构不同。
(3)两种法律的属性不同。
(4)两种法律的内容存在很大差别。
(6)知识产权法与民法比较扩展阅读:
与知识产权法中的权利相比,民法中的权利在形态上是单一的,也就是说,每个权利都是相互独立地存在的,它们都在一个层面上,属于同一层面上的东西;相互之间并不互相影响和制约,都在独立地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而知识产权中的权利却大不相同,这里的权利是分层排布的,层与层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前面的权利可以影响和制约后面的权利,整个权利体系呈现网状结构。 总之,知识产权法和民法的区别是非常显著的,二者之间的相似点只是两种法律之间的有限的交叉,不同和差异占了主要部分,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两种法律并为一起。
㈦ 为什么知识产权法即属于民法又独立于民法
您好:
知产法是民法序列,但因为是后起之秀,后来居上,渐渐有一些传统民法所不能涵盖的回特色,比如答知产受保护有时限,又不绝对,不会无限期,既特殊保护甚至类于垄断,又不能让其有碍竞争,这些都渐渐超出原来绝对的私有权了。
知识产权作为一般的民事权利是民法的组成部分,但是知识产权有明显的特性比如有较强的专业性,不同于一般的民事权利。
㈧ 知识产权法属于民法还是经济法
知识产权法属于民法,知识产权法是指因调整知识产权的归属、行使、管理和保护等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三节知识产权规定如下:
第九十四条:公民、法人享有著作权(版权),依法有署名、发表、出版、获得报酬等权利。
第九十五条:公民、法人依法取得的专利权受法律保护。
第九十六条: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依法取得的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
第九十七条:公民对自己的发现享有发现权。发现人有权申请领取发现证书、奖金或者其他奖励。公民对自己的发明或者其他科技成果,有权申请领取荣誉证书、奖金或者其他奖励。
(8)知识产权法与民法比较扩展阅读:
知识产权法的特征如下:
(1)无形财产权。
(2)确认或授予必须经过国家专门立法直接规定。
(3)双重性:既有某种人身权(如签名权)的性质,又包含财产权的内容。但商标权是一个例外,它只保护财产权,不保护人身权。
(4)专有性:知识产权为权利主体所专有。权利人以外的任何人,未经权利人的同意或者法律的特别规定,都不能享有或者使用这种权利。
(5)地域性:某一国法律所确认和保护的知识产权,只在该国领域内发生法律效力。
(6)时间性:法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规定一定的保护期限,知识产权在法定期限内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