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请问物权法第五编占有与第三十九条中占有什么区别
占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被侵占的,占有人有权请求返还原物 这句里面的侵占? 侵权救济是返还原物,那侵犯的是权利人对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占有的权利,那么这边的侵占即是指对动产或者不动产的非法占有。
『贰』 请问物权法中占有权和所有权的区别,另外能举个实例吗
物权法中所有权是对物的独占的支配权,而占有只是对物进行控制内的事实状态。
在某物容的所有权的归属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即使物已经为他人占有,占有人非依法律规定不能成为所有人。即使是合法占有,占有人只享有占有权,而不能享有所有权。因为一物之上不能并存两个所有权,占有权并不能成为所有权。由于占有与所有权存在着区别,因此对占有的保护和对所有的保护也应当区分开来。
比如:物权法中房屋所有权是指房屋的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房产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力,并可以排除他人对于其财产违背共意志的干涉,它是一种最充分、最完整的财产权或物权。
房屋占有权就是产权人对其房屋事实上的控制权。
有时候,房屋所有权人并不是房屋占有权人,比如:房东与房客之间即出租人与承租人的关系,也就是房东享有了房屋所有权,而房客则在合同履行期内享有房屋占有权。
『叁』 物权法中“占有权”和“所有权”的区别是什么
占有首先是经验性的实证概念,表达了对物事实上的控制支配状态。而构成占有,需要有特定的具有权利能力和自然意思能力的主体、有作为有体物的客体以及体素和心素要件。
占有权是指对财产实际掌握、掌控的权利。占有权是行使物的使用前提,是所有人行使财产所有权的一种方式。占有权可以根据所有人的意志和利益分离出去,由非所有人享有。
占有的法律特征
1、占有是一种法律保护的事实状态。占有不是一种权利,只是一种事实状态。这种事实状态就是一种对物的实际控制。物权法对其规定,并对这种事实状态予以法律保护,使其具有准物权的性质。
2、占有的对象仅限于物。按照《物权法》的规定,占有的对象仅限于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但须注意的是这里的物并非必须是独立的物,对某一独力物的某一部分亦可成立占有。
3、占有是对物具有事实上的管领力。这种管领力,就是对物具有实际的控制和支配能力。空间、时间和法律上的结合是判断事实上管领力的标准。空间上的结合表明特定物在特定人的控制下,时间上的结合要求这种控制有一定的连续性,法律上的结合强调控制的效力而非直接控制。
占有权的分类
占有权就是指事实上的控制权。
控制有事实控制和名义控制。事实控制就是指实际控制方,分为合法控制和非法控制,有权控制和无权控制。
名义控制就是指物在所有人控制范围内,其通过一定行为就能行使所有权中的全部四项权能。
比如租赁物,承租方就是事实上的合法,有权控制。而出租方就是名义控制,可以通过解除合同等方式行使所有权。
『肆』 物权法中的占有即所有是什么意思 请举例说明
我国物权法上占有制度规定得过于简陋,《物权法草案》(第五次审议稿)仅有的七条到物权法颁布时仅剩下五条,而且关于占有推定的规定,有权占有的推定,善意占有的推定都被删除了。我国的占有制度已经失去了占有的本来面目,徒有占有之名,而无占有之实。
一、首先要明确一个事实,我国的物权法,根本没有你说的:“占有即所有”的规定。
二、我国《物权法》,也没有明确规定无权占有与有权占有的概念。
三、我国《物权法》,也没有规定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的概念。
四、我国《物权法》,也没有明文确立权利推定规则。
我国《物权法草案》第四条规定:“动产的占有人是动产的权利人,但有相反证据证明的除外。”这是关于占有权利推定的规定。但《物权法》公布时,这个规定取消了。(这个就是你说的占有即所有的规定)
五、我国《物权法》规定了善意取得制度。
《物权法》第106条规定了动产与不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这实在是我国《物权法》的一大进步。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人将其占有的动产或不动产转让给第三人,若该善意受让人取得该动产时是处于善意,则该受让人即时取得该动产或不动产的所有权或其他物权。我国物权法也进一步明确规定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物权法》第106条规定:“无权处分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动产的所有权:
(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动产时是善意的;
(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三)转让的不动产或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受让人依照前款规定取得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损失。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前两款规定。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我国物权法上的善意取得制度有以下特点:一同时适用于不动产与动产。二同时适用于所有权与其他物权。
『伍』 物权法第39条中的占有与物权法第五编中的占有是否定义相同为什么
物权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是所有权基本内容,即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版有占有、使用、权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而物权法第五编中的占有是一种制度
两者不同点是前者的占有是一种所有人行使所有权的方式,即合法行使所有权的一种方式,后者是对占有制度的解释,两者在法律使用上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只是一者用于法律法规,一种用于法律法规的解释,后者更细致
『陆』 如何理解物权法的占有制度
我国《物权法》第五编以第19章专章规定了占有这一重要制度,虽然仅有寥寥数专个条文,但对于维护属秩序、保护占有、彰显物权和推定权利等却具有重要功能。该章的部分条文仍然需要从解释论的角度予以进一步明确。此外,《物权法》并未对作为占有基本效果之一的时效取得制度做出规定,这一立法空白应在未来的民法典中予以补足。
『柒』 物权法中的占有请举例说明……
案例:某甲在草场发现一只走失的绵羊,领回家中饲养。某乙听说此事,找到某甲,声称该只绵羊是自己家的,要领回去。某甲查问某乙家绵羊的特点,没有相似之处,便拒绝讲绵羊交给某乙。某乙向法院起诉,请求判决某甲返还其侵占的绵羊。在法庭上,某乙没有提供充足证据证明自己是绵羊的所有权人。某乙主张某甲应提供其对争议绵羊具有所有权的证据,某甲没有证明。法院判决某甲为合法占有,不构成侵权,驳回某乙的诉讼请求。请结合本章内容思考:1.某甲对绵羊是否构成占有?2.某甲对绵羊的占有,是何种类型的占有?3.作为占有人,某甲对于该绵羊享有何种权利?4.你认为法院对本案的判决对吗?
分析:在本案中,某甲发现走失的绵羊领回家饲养,就已经占有了这只羊。按照占有成立的条件看,某甲符合占有的主体的要求,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占有的客体是绵羊,是有体物,符合占有客体的要求。在占有的客观方面,某甲对绵羊具有事实上的管领力,在实际上控制了这只绵羊。在占有的主观方面,某甲作为占有人,对占有的绵羊具有占有的意思。既不是对占有物的所有意思,也不是单纯的不以任何意思为要件,只是单纯的事实上的支配。这种占有是无权占有、善意占有、和平占有、公然占有和单独占有。某甲在占有该绵羊之后,就享有了占有的权利,可以使用该物,并享有就该物取得收益的权利。
某乙获悉某甲占有该绵羊后,生成该只绵羊是自己家的并主张领回,但没有举出其对该绵羊享有所有权的充分证据,某甲拒绝将绵羊交给某乙,是正当行为。当发生诉讼的时候,按照举证责任的规则,某乙作为原告,应当举证证明自己对争议绵羊享有所有权。但其举证不足,无法证明自己主张的事实。反之,某乙让某甲提供甲对绵羊享有所有权的证据,则不符合证据规则要求。因此,法院判决某甲为合法占有,不构成侵权,并驳回某乙的诉讼请求,是完全正确的。
『捌』 占有权和物权的区别
占有复权是指占有某物或某财产制的权利,即在事实上或法律上控制某物或某财产的权利。占有权是所有权最重要的权能之一,是行使所有权的基础,也是实现资产使用权和处分权的前提。在通常情况下,资产一般为所有人占有,即占有权与所有权合一;但在特定条件下,占有权也可与所有权分离,形成为非所有人享有的独立的权利。
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和他物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或者说,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不动产指土地以及建筑物等土地附着物;动产指不动产以外的物。制定物权法,对明确物的归属,充分发挥物的效用,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