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请教大家,中超的每场比赛的版权是谁的
体奥动力80亿“天价”购买中超版权底气何来?
2015年10月29日 09:48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体奥动力和中超签约
“你我为了理想,历尽了艰苦,我们曾经哭泣,也曾共同欢笑,但愿你会记得,永远地记着,我们曾经拥有闪亮的日子……”
9月底,80亿元拿下中超联赛5年媒体版权后,体奥动力(北京)体育传播有限公司(下称“体奥动力”)至今没有举办庆功会,执行董事李义东只是给公司股东“黎叔”黎瑞刚发去了上面这首歌——罗大佑1977年发表的《闪亮的日子》。
“重新出发首先是要站在未来看今天。”10月28日,中超联赛版权签约后,李义东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曲终人散后,体奥动力团队面临的则是加班。作为内容提供商,如何提高制作水平及转播质量、优化媒体覆盖、丰富版权产品等都将是未来的工作重点,其目标是让中超联赛成为世界一流联赛。
从3亿到80亿
两个月前,李义东发给“黎叔”的另一首歌是《上海滩》,因为面对中国足球、中超联赛,这位老球迷当时的心情可谓“是喜,是愁,浪里分不清欢笑悲忧”。
喜,因为中国职业足球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即便1992年启动改革的背景是一种被“抛弃”的悲凉,但1994年开始的职业化还是造就了中国职业足球的辉煌十年。
1994年到2004年,投资一家中国足球俱乐部一年的金额,从100万元被迅速“炒”到了2000万元,甚至更高;俱乐部平均年广告收益从最初的几十万元增长到了约3000万元;中国足协则从曾经的清水衙门变得炙手可热。
李义东1994年发起创立的体奥动力(前身为华奥星空)在甲A时代就是中国职业足球联赛的合作伙伴,配得上“合作时间最长伙伴”的称号。
“我今天站在这里不容易,很幸运。”说到这里,李义东很感慨,毕竟与他打过交道的5位足协专职副主席、6位中超公司总经理中的一部分,在2009年的反腐风暴中相继身陷囹圄。
那一年,所有人都在问,中国足球该走向何方?
于是,2009年开始,相关部门对于足球产业链条进行了多次调研;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出台,足球产业成为被寄予厚望的改革“焦点”;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方案包括11个部分、50条改革措施,无论是各大俱乐部负责人呼吁多年的“足球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造血功能”还是“体制改革”都有所涉及。
投资者则最关注足球改革中的两点:“管办分离”和转播权。触及中国足球“灵魂深处”的前者在今年8月已有动作。改变中国足球盈利模式的后者在今年5月也有试水,即中国足协通过公开招标将国足未来4年电视转播、新媒体版权等四项权益销售给一家民营公司,当然故事的主角是体奥动力。
9月,中国足协销售“中超联赛”5年媒体版权的消息一出就引发业界关注,毕竟,作为“中国体育版权市场上的皇冠明珠”,谁拥有中超联赛版权,也就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对于这一点,大家都不傻,所以竞争很激烈。到最后冲击阶段,8家企业中只剩3家,包括体奥动力、中视体育等。”一名知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一家首轮被淘汰的知名企业负责人透露,版权价格最初起价在3亿元左右,被淘汰是因为相关资质不符合足协要求,“大家都不差钱,主要还是资质的问题。”
本报记者了解到,参与竞标的几家企业背后,不仅有轮流坐过榜首位置的几位中国首富的背影,也有的获得华人文化产业基金这样强大基金支撑的,更有实力雄厚的国有传媒老大。
投标冲刺阶段,有一家企业将竞标最高价叫到了43亿元,这对李义东也造成了很大压力,最终他做出了“一杆清台”的决定——80亿!没有给投标对手们留下第二轮回手的机会,虽然另一家企业的底牌叫到60亿元。
中超转播权平均半场仅卖7万元
李义东表示:“其实我们有一个很显性的参考系统,80亿5年,按照14亿的人口来算就是人均1.1元。英超的转播权价格换算成人民币大概是180亿元,英国总共6400万人口,折算下来大概人均280多元。这是我们联赛的经济水平、管理水平、转播水平、传播水平等各方面的差距造成的,这说明中超联赛未来会有极大的上升空间,这正是我们敢于投出80亿的基础。”
由于涨幅太大,虽然李义东的这种横向比法理论上没问题,但不少体育界人士在情感上却很难接受。
2012年,中超的转播权以730万元出售;2014年,这个价格涨到了8000万;2016年,这个数字就到16亿元,也就是说,从2012~2016年的这4年之内,中超单赛季的转播费用大约涨了218倍。
“谁都会被吓到,但这个数字可以理解,因为中超联赛的转播权价值过去一直被低估。”著名足球评论员颜强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一般来说,在国际知名赛事的收入组成中,转播权收入占到一半以上。如英超2016~2019年三个赛季的本土转播权销售总价达到51.36亿英镑,这一数字比上一轮电视转播费用增长了70%,这也是足球界目前金额最大的一个转播合同。
虽然中超与英超差距较大,但并不意味着中超的转播权不值钱。
一些公开信息显示,中超联赛的收视率经常会达到0.3、0.4、0.5,甚至到过0.6。收视率达到0.6意味着会有几千万人同时收看比赛直播。2013年数据显示,当时中超联赛就有2.79亿的全年收视人次,这个数据在亚洲可以排在第一位;德甲联赛超0.15都很难,有球迷换算一下,中超的收视率稳定在德甲的2到4倍。
不过,中超转播权的销售收入很“低廉”。有圈内人士估算过,转播权收入仅占中超总收入的9%,平均“一集”(半场比赛45分钟)卖7万元,而曾获得中超转播权的平台则获得巨额收益。某赛季,中超联赛电视转播权销售额仅730万元,但通过直播中超,该平台单是获得的广告收入就有近9000万元,网友戏称,这比抢钱都牛,因为净赚1000%以上。
“这种现象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我们今天也不予置评,但这次中超联赛招标是让转播权回到一个正常的轨道上来。”中国足协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一杆清台”底气何来
理想状态下的足球市场化至少包括三点:一是中超俱乐部自身的良性循环发展——投资者是一如既往追求企业品牌传播价值还是出于对足球本身的热爱;二是中超联赛本身体制机制改革——管办分离如何落地,体育相关人才如何培养;三是青少年的培训机制。
中国足协副主席张剑在昨天的发布会上表示,中超联赛在《足球改革方案》推动中国足球事业稳步发展的进程中稳步前行,中超联赛将进一步完善中超联赛各项建设,用最短的时间将“中超品牌”引入新的发展轨道。
也只有基于中超联赛各项改革建设与完善,中超联赛的转播权价值才能发挥到最大。如此,圈内人士认为,80亿的“天价”转播权在某种层面是倒逼中超联赛整体改革要扎扎实实落地。
当然,体奥动力最终胜出,不仅是因为给出了80亿的价格,更为重要的是其在版权分销、转播信号制作和传播等方面,有着对手们难以企及的优势。
体奥动力是目前国内从事足球赛事制作经验最丰富的公司,迄今为止累计制作场次超过3500场;体奥动力还是目前国内赛事版权分销体量最大的公司,与中央电视台、地方卫视及近20家地方电视台有超过十年以上的稳定合作关系。
传统电视媒体短期内要实现大幅增长并不容易,可互联网媒体、移动互联网媒体则有着更大的想象空间。而体奥动力与主要的互联网公司也有着常年的合作关系,这也是80亿“天价”能收回成本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义东表示:“和英超相比,我们的经营水准、联赛包装程度还相当落后,但只要在各个不同方面循序渐进地提升,中国市场的规模和潜力举世无双。前两年10亿版权,我们会要支付额外的学习和改进成本,这一切,都会是后三年成功的基础。”
体奥动力总经理赵军表示,下赛季开始,中超联赛全部240场比赛都将执行全新的制作标准,每一轮的焦点比赛都将配备超高速摄像机、字幕系统、数据系统、飞猫等特种设备,而中超联赛制作中心则生产基于中超联赛的各类节目,通过不同平台进行版权的销售。
“或许,再过一两年,你们再看今天的80亿,就不会觉得惊诧。”李义东说。
② 懂球帝拿下中超版权,这对于足球产业、体育媒体会带来哪些改变
答案显而易见,因为懂球帝看得很清楚,想以版权作为体育媒体的护城河,在当前国内的环境下绝无可能。而懂球帝作为创业公司,资金实力又远没有其他“豪门”雄厚,在这种情况下,以高价买入一个无法成为护城河的赛事版权,不仅得不偿失,而且有可能让公司“过把瘾就死”。
笔者反复强调,赛事是体育产业的核心。如果想用以赛事版权作为自身的护城河,只有两条路径可以选择:要么自创一个大受欢迎的全新体育赛事IP;要么长期垄断包括中超、五大联赛、NBA和CBA在内的重要赛事版权。
既然懂球帝与B站存在相似性,那么他们在中超版权价格回归到相对理性区间后,选择杀入版权赛道的逻辑,也必然与B站破圈后大量购买经典影视IP资源相类似。
可以注意到,B站最近两年在获得大笔融资后,开始在内容方面发力,购买了大量经典影视作品版权。但这不意味着B站要走长视频平台的老路,想要用独家内容去留住用户,毕竟B站的用户是因B站而来,并不是因内容而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地下交通站》这部老番近些年能够翻红,重要原因就在于拥有其版权的B站对前者的传播。经过B站用户的UGC鬼畜二度创造,让更多人对这部老电视剧产生了兴趣,从而选择在B站补作业,从而形成了生态闭环。可是B站的《地下交通站》版权到期后,因为没有谈拢新的合同,因此下线了这部电视剧,然而那些因为B站才了解这部剧从而补作业的用户,会因此离开B站么?答案是否定的。
③ 为什么乐视不转播中超和亚冠pptv不收费用
2015年9月25日,体奥动力以年80亿的价格,获得2016-2020赛季的中超版权。对于中超联赛来讲,这无疑是一大天价。这样的价格也创造了中超版权的新纪录。体奥动力根据约定将每年支付给中超公司10亿元,后三年则以15亿元、20亿元、25亿元的递增形式支付。中超年均16个亿的价格,超越了当时西甲、英超和NBA在华版权价格的总和。在2014年,中超的年均版权价格还只是7000万左右。
在乐视体育购得2016/2017两个赛季的中超新媒体独家版权后,体奥动力2年版权20亿转手即赚7亿元。乐视体育当时表示不会继续往下分销版权,仅在乐视网及旗下新媒体平台章鱼TV进行转播。
上月28日,亚足联官方宣布解除与乐视体育为期4年的赛事转播合同。体奥动力将接盘获得亚足联旗下所有赛事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全媒体版权和信号制作权,为期4年,从2017年到2020年。而随后,体奥动力就将亚冠版权分销予了PPTV。
而PPTV聚力今年一开年就在体育方面频频发力,背后实际上是苏宁在体育产业的野心。
苏宁近两年在足球版权市场中多次购买版权:2015年8月,斥资2.5亿欧元拿下了西甲2015-2020年的5年独家版权;2016年11月,又斥资7.21亿美元抢下2019-2022赛季英超中国大陆及澳门地区独家版权。
也就在2015年7月,PPTV体育成功完成分拆独立。体育公司将进行独立公司化运作,下设在线事业中心、赛事运营中心、产业拓展中心、市场营销中心、体育投资中心和职能管理中心。此前,苏宁文创互联网事业部常务副总裁、聚力传媒高级副总裁曾刚已调至聚力体育,未来将重点发展体育业务。
④ 中超版权指什么
转播权
⑤ 腾讯买下中超的转播权,腾讯的球赛解说够专业吗
距离2021中超开赛不到一周,新赛季中超版权悬而未决的买卖终于敲定。腾讯体育宣布与中超达成正式合作。未来三季,腾讯将成为“中超官方新媒体合作伙伴”,带来中超直播,观看比赛包括点播和短视频。可以说,中超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体育赛事,之前经历了一系列的波折,最终没有站出来与广大球迷站在一起。新赛季去哪里看中超?腾讯获得三年版权,体育广播走向发行中超依然是头资源中超向版权合伙人条动力发出终止函,给中超版权的未来打上了问号。背后的故事是原播出平台PP体育母公司苏宁的财务压力,未能在约定期限内支付版权费...这一切注定要打破原有的转播格局,但考虑到新赛季联赛越来越近,在这样一个节骨眼上,新平台的快速入场是至关重要的,这将直接影响到球迷能否正常看球,国内顶级联赛的价值体系能否得以维持。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在审议通过《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规划》后,明确提出建立足球比赛电视转播权市场竞争机制。同年9月,中超公司公开征集未来五年中超电视公共信号制作及版权合作伙伴,提出每年不低于3亿元的报价门槛。腾讯体育不是第一次播中超。从2011年到2015年,腾讯体育在各大门户网站陆续获得分发权的情况下,尝试试探中超联赛。而篮球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腾讯体育最有特色的品牌。腾讯在2015年“中超五年八个亿”之前以5亿美元获得NBA五年版权,并在2019年激烈的版权大战中再次获胜,继续持有NBA版权至2025年。
⑥ 腾讯体育有中超版权吗
没有,PPTV(上海聚力传媒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其已经取得2018赛季中超联赛在大陆地区的独家新媒体转播权益,这意味着其他网络平台是没有资格转播2018年中超联赛的。
⑦ 中超转播权是谁的
中超公司吧
⑧ 2017年中超直播版权谁属
独家版权是苏宁抄体育,转播平台袭为其旗下的PPTV。
北京时间3月3日,苏宁体育传媒正式宣布与体奥动力达成2017赛季中超联赛新媒体(PC+移动+OTT)全场次独家版权协议。这是继苏宁体育传媒拿下西甲、英超等世界顶级赛事IP之后,在体育赛事版权方面做出的又一次重要的扩张。
苏宁旗下体育内容平台,有PPTV、龙珠直播、懂球帝。如今,苏宁体育确定获得独家新媒体版权,PPTV转播全场次比赛。
⑨ 全媒体独家版权的概念
全媒体独家版权一般指,在互联网和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及其他传统媒体)上,该文字、图片、视频的版权只归属该家媒体。
潜台词是如果该文字、图片、视频出现在其他媒体,均为版权侵权行为。
⑩ 为什么乐视体育没有竞标中超转播权
中超新赛季来揭幕在即,前不源久才卖出“5年80亿”全媒体版权天价的中超商务开发再起波澜——乐视体育与体奥动力日前在京宣布确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乐视体育以27亿元获得体奥动力所属的2016和2017两个赛季中超联赛的独家新媒体转播权。
据悉,从本赛季开始,中超联赛每赛季240场比赛将通过乐视平台全部实现高清网络直播。中超公司董事长马成全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互联网加速中超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提升中超的品牌价值,更利于形成可持续增长的商业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