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出租图书的行为是把图书作为一项财产进行出租不涉及著作权的内容

出租图书的行为是把图书作为一项财产进行出租不涉及著作权的内容

发布时间:2021-08-17 05:47:58

A. 出版社出版活动可能涉及到的著作权法内容有哪些

三大类问题不容忽视。
著作权权利主体有关问题
在图书出版工作中,我们首先遇到的是作品的著作权权利主体有关问题,六个问题值得注意:
一是投稿的情形。不能简单地认为,谁投稿谁就是著作权人,一定要与投稿人有实际的接触,了解清楚投稿人的背景以及作品创作的过程等。
二是作者去世,法人终止时的情形。作者死亡的情形:作者故去后,其合法继承人可以依法继承著作财产权,要获得相应授权就得找到确切的继承人(甚至经常是多人),有时候还会发生著作财产权由多个继承人中一人继承的情况。
三是委托作品。这里尤其要注意,编辑千万要盯紧受托人,不要未经同意再另找他人写作,因为另找他人写作著作权人又会发生变化。
四是合作作品。对此需要注意的是,要弄清合作作者身份,出版合同尽量与所有合作作者签署或者在确定其代表人的情况下与代表人签署。为避免纠纷,在出版合同中关于如何署名(包括署名顺序、署真实姓名还是署笔名等),应尽量约定清楚。对于作者在图书上要求署上非出版合同约定的人员姓名时,尤其要注意授权书的补充签署和作者身份证明的提供。
五是图片使用问题。美术作品原件持有人不等于他就是著作权人。不能错误地认为购买了正版的图片库就可以随便用来做封面、插图等,要弄清图片库的汇编人是否有权利授权使用,如果没有这个权利的话,不经过具体图片著作权人的许可使用会构成侵权
六是网络下载作品的著作权问题。对网上作品不能随意下载使用,甚至是按规范形式注释来源做所谓的“合理使用”都不要轻易做。因为网上作品常常来源模糊,难以逐一审查其版权状况,甚至哪些站点上的内容本身就是侵权的都很难分辨清楚。
著作权人授权内容问题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图书出版者应当与著作权人签订出版合同,但并未限定合同的形式必须是书面合同,当然如果要获得专有出版权则须采用书面形式。如果属于非专有出版就可以是口头协议,但是口头协议在授权内容的证明上相当困难。
《著作权法》规定的著作权中有4项人身权、13项财产权和一项兜底权利。对于出版社来说,当然一般情况下是获得的权利越多越好,最主要的是取得专有出版权、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发行权利、信息网络传播权,而像小说类作品,其改编权、摄制权、广播权都有很大利益空间。实际上,权利要求得越多,著作权人相应的条件要求一般也会多。
而对于授权的范围和期限而言,如果能获得全世界范围当然是最好的,但有些时候(尤其是版权引进)常限定在中国大陆地区,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至于授权期限,出版社主要应注重专有出版权的获得期限。在2001年《著作权法》修订前,图书出版者享有的出版权在没有约定的情况下就是专有出版权,但是不能超过10年。而2001年修订以后,《著作权法》贯彻了意思自治原则,权利性质和权利期限都交由当事人自由约定。这里指的我们注意的是,首先,未约定专有出版权就不是专有的;其次,专有出版权期限可以约定超过10年;最后,专有出版权期限与合同有效期限是不同的概念,合同有效期限一种是合同里直接规定起始时间,另一种是从合同生效之日起算时间。而专有出版权期限行业内通常约定为从图书出版之日起算,如果不明确约定,就可能从合同生效之日起算或者导致解释上的争议。
对在其他出版社出版过的图书更换出版社再出版时,要了解清楚原出版合同状态。尤其要注意《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8条规定,“图书出版合同中约定图书出版者享有专有出版权但没有明确其具体内容的,视为图书出版者享有在合同有效期限内和在合同约定的地域范围内以同种文字的原版、修订版出版图书的专有权利。”
书稿加工和修改中的权利问题
对稿件的修改直接涉及著作权人的两项权利: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而且这两项权利是人身权性质,侵犯的后果可能不仅仅是经济赔偿,还包括赔礼道歉等非财产性责任。
《著作权法》第34条规定,“图书出版者经作者许可,可以对作品修改、删节。”因此,实际上只有经过作者许可(口头、书面都可),才能对作品进行修改、删节。
稿件中常遇到的是《著作权法》第22条中的规定,“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属于合理使用。如何判断某种引用他人作品的行为属于合理使用?笔者认为关键在两个条件:一是引用的目的是否仅限于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二是所引用的部分是否构成引用人自己作品的主要部分或者实质部分(注意量不是一个衡量的绝对标准)。如果引用行为不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即使已注明作者姓名和作品名称,也不能构成合理使用。
在这里还要提出的就是关于抄袭、转载和摘编问题。抄袭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将他人的作品据为己有。最容易被认定的情形是涉嫌抄袭人和被抄袭作品及其作者有接触,且两个作品之间有实质性相似。应注意,文字相同部分的字数多少及其在相应作品中所占比例的大小,都不是判断抄袭与否的唯一因素。
在没有明确的情况下,转载、摘编通常指报纸、期刊将在其他报刊上发表的作品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的行为,不同于以图书方式出版作品。但不能以此否认图书出版单位可以取得转载、摘编权。笔者认为,法律对图书出版单位的转载、摘编没有明确规定相应的形式,应当依照著作权使用许可的一般规定,可以由图书出版者与著作权人加以约定。

B. 咨询一个图书著作权问题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及其细则等相关规定,作者对其作品享受各种人身权利及财产版权利。

根据你的描述权,A与其朋友严重的侵犯了作者的相关权利,而你所说的中间人和另外一家出版社在能证明自己确不知情的情况下,不需要承担侵犯作者著作权的责任。

首先,A及其朋友,通过假冒作者身份,同意将原作者的作品交给中间人,并同意中间人修改后,并由另一家出版社出版的行为侵犯了原作者的发表权、修改权和署名权。

其次,原作者行使其著作权时,依法可以获得报酬。而A及其朋友私自收取拟出版该作品的所得的收益,侵犯作者的财产权,应当予以退还。

再次,关于刑事犯罪的问题。对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一般要有以营利为目的予以复制发行的行为,且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巨大才追究,通俗的说一般只对盗版行为追究刑事责任。你的情况因为尚未签订出版合同就被发现,所以很难就侵犯知识产权追究刑事责任。
但是,由于A及其朋友无权就原作者的作品行使任何权利,却以作者的身份与中介、出版社接洽联系出版事宜,并收取费用的情形,有可能涉嫌诈骗罪。

C. 著作权中关于出租小说的行为的法律性质

法律没有对出租小说等作出规定,所以出租小说不违法。

D. 简述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包括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五条和四十六条的规定,著作权的侵权行为主要有:
1.未经著作权人同意而发表其作品。这是侵犯了著作权人的发表权。作品完成以后,何时何地以何种形式发表是著作权人的权利。未经著作权人的同意,擅自将作品发表,或未按著作权人要求的时间、地点、方式发表,都是侵犯著作权的行为。
2. 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这种行为侵犯了著作权人的发表权和署名权。合作作品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作 者共同创作的,它是合作作者创造性劳动的共同成果。《著作权法》第十三条规定,合作作品可以的分割的,合作作者只能就可以分割的自己创造的那部分作品行使 发表权和署名权。对于不可分割的合作作品,应当由合作作者共同决定是否将作品发表。合作作者意见不一致时,无正当理由的作者可不得阻止其他作者发表作品。 但是发表作品时应该署上所有作者的姓名。
3.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这种行为侵犯了作者的署名权。根据《著作权 法》规定,只有创作作品的作者,才有署名的权利。其他没有参加创作的人,未经作者同意,无权在作品上署名。创作是指"直接产生文学、艺术或科学作品的智力 活动",如果仅仅是为他人创作进行组织工作,提供咨询意见、物质条件或其他辅助活动,不能视为创作,无权在作品上署名。当然,作者为扩大作品的影响或其他 原因,主动要求没有参加创作的人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的,一般不视为侵权。
4.歪曲、篡改他人作品。这是侵犯了作者对作品享有的修改权、保护作 品完整权。歪曲主要是指在修改他人作品时,故意或过失曲解了作者的原意。使用人修改他人作品,存在两种情况:第一,未经作者授权而擅自修改他人作品,这无 疑侵犯了著作权人的修改权;第二,虽经著作权人授权,但修改超过了授权范围,以致于违背了作者的原意,歪曲了作品内容,因而也是侵权行为。篡改,则是在未 经作者同意的情况下,就对他人作品的名称、内容进行改动。目是,如果仅仅是因为在对作品的理解上发生了偏差,为此而引起的有损于作品内容的正确、完整或表 现形式的完美,一般不应认为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行为。
5.未经许可,以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或者翻译、注释、改 编、编辑等方式使用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但《著作权法》另有规定的除外。这是侵犯了著作权人对作品享有的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 如果著作权人未声禁止使用其作品的,那么只有在符合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不经过著作权人许可而使用其已发表的作品。除此以外,对作品进行 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或者翻译、注释、改编、编辑等,都必须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否则就构成侵权行为。
6. 使用他人作品,未按规定付酬。这是侵犯了著作权人的获得报酬权。《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人因他人使用作品有获得报酬的权利。除非有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的 情况,他人以法定许可使用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而不按规定支付报酬,就侵犯了著作权人的获得报酬权。在法定许可使用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生使用者愿意支付报 酬,但是不知著作权人是谁或著作权人地址在何处而无法将报酬送达著作权人的情况。根据《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九条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者应在一 个月内将报酬寄送国家版权局指定的机构,由该机构转交著作权人,否则就是一种侵权行为。
7. 剽窃、抄袭他人作品。在《著作权法》中剽窃与抄袭是同义语,都是指将他人的作品当作自己的作品发表的行为,剽窃、抄袭被视为最典型的侵权行为。最容易辨认的抄袭行为是逐字照抄他的作品,而在实践中常见的是部分抄袭他人的作品或将他人作品经过改动后的抄袭。
8. 未经著作权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复制发行其作品的行为。这是侵犯了著作权人的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报。复制是指以印刷、复印、临摹、拓印、录音、录 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成一份或多份的行为。使用以上方式复制作品,往往数量很大,发行范围很广,直接影响到著作权人的经济利益,所以这是一种既严 重而又常见的侵权行为。应当注意的是,以营利为目的,并不要求侵权行为人实际上获得了经济利益,只要侵权入实施侵权行为的动机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即可认 定。
9、未经表演者许可,从现场直播其表演的行为,许可广播电台、电视台现场直播表演者的表演,是表演者的权利。广播电台要现场直播表演者的表演,除应取得作品著作权人的同意,还应获得表演者的许可,否则将侵犯表演者权利。
10. 未经表演者许可,对其表演制作录音、录像出版的行为。《著作权法》第六条第四款规定,表演者有许可他人为营利目的录音、录像,并获得报酬的取利。因此,未经表演者许可,擅自对其表演进行录音、录像出版的行为,侵犯了表演者的权利。
11.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图书出版者与著作权人订立的合同是专有出版合同,在合同有效期内,任何其他出版者都不能再出版同一作品,否则就侵犯了出版者的专有出版权。
12.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音像作品。由于录音、录像的首次录制过程复杂,投资、风险较大,而翻录则较为容易。为了对录音、录像 制作者在经济上有所补偿,《著作权法》规定,录音、录像制作者对其制作的录音、录像作品,享有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并获得报酬的权利。任何未经录音、录像制作 者许可,而复制发行其音像作品的行为,都是侵权行为。
13.未经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许可,转播、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广播、电视的行为。根据《著 作权法》的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对其制作的广播、电视节目享有播放、许可他人播放并获得报酬的权利和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并获得报酬的权利。因此,未经广播 电台、电视台许可转播、复制其制作的广播电视的行为都是侵权行为。
14.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的行为。严格地说,这种行为侵犯的 应当是他人的姓名权,而不涉及到著作权人的著作权,因为他只是在自己的作品上署上别人的名字,并没有直接涉及到著作权人的作品。但是,由于这种行为必然会 给作者和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著作权法》也将其规定为侵权行为。

E. 著作出租权的内容有哪些

著作出租权的内容,著作出租权是著作权人享有他人有偿使用作品及其内作品复制件的权利。著容作权法没有规定出租权,仅于该法的实施条例中规定出租是发行的方式之一。著作出租权作为一项独立的权利而存在,有其独立的主体、客体及内容,属于著作财产权的范畴。那么著作出租权的内容有哪些?著作出租权著作出租权的内容:(1)著作权人有权出租或许可他人出租其作品;(2)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任何人若要出租其作品,必须征得著作权人许可;(3)著作权人有权从出租其著作的人那里获取一定比例的酬金,该报酬通称为租金,在台湾则称之为出租权利金,租金的收取往往是通过版税征收协会来实现的。

F. 问个关于著作权的案例问题。

著作权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财产权可以转让,人身权不得转让。人身权包括:一)发表权二)署名权三)修改权四)保护作品完整权

甲将自己的画作赠与乙,视为对著作财产权的转让,故乙是否侵权取决于乙在出版《甲某画册》时是否侵犯了甲的著作人格权。

根据您的描述,乙未经甲的同意,擅自将甲的画作公之于众,侵犯了甲的发表权,故构成侵权。

根据:《著作权法》第十条 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
(一)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二)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三)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四)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五)复制权,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
(六)发行权,即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七)出租权,即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的权利,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的除外;
(八)展览权,即公开陈列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九)表演权,即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
(十)放映权,即通过放映机、幻灯机等技术设备公开再现美术、摄影、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等的权利;
(十一)广播权,即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者传播作品,以有线传播或者转播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以及通过扩音器或者其他传送符号、声音、图像的类似工具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的权利;
(十二)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十三)摄制权,即以摄制电影或者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将作品固定在载体上的权利;
(十四)改编权,即改变作品,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
(十五)翻译权,即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权利;
(十六)汇编权,即将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过选择或者编排,汇集成新作品的权利;
(十七)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G. 下列哪些行为不属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

下列(a、b、c)行为不属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
扩展:
《著作权法》第22条规定:“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三)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五)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七)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十一)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根据该法条的规定,选项A属于第三项,选项B属于第五项,选项C属于第七项,均为对著作权的合理使用,是正确答案,选项D是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翻译成汉文作品,其与第十一项是不同的,应注意区分。《著作权法》第10条规定:“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十五)翻译权,即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权利;”可见,出版社将蒙文发表的作品翻译成汉文在国内出版发行是侵犯著作权人的翻译权的,因此选项D是错误的。
以上供参考。

H. 关于著作权中的出租权的问题

根据《著作权法》第10条第1款第(七)项的规定,出租权,是指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专使用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属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的权利,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的除外。
由于本条规定对享有出租权的作品类型使用的完全列举的形式,因此,能够依照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享有出租权的作品只能是电影作品、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和计算机软件这三类作品,其他形式的作品不存在本法所指的出租权(或许,在这里可以套用一下物权法中的物权法定原则)。事实上,日常生活中出租图书的人往往都不是图书作者,而更多是图书所有人或管理人,他们将其所有或管理的图书以有偿或无偿的方式借给他人使用的情形,无法适用著作权法,只能适用其他法律法规,即使该两者因此出现纠纷,著作权法也无法对他们之间的法律关系进行调整。同样的,作者本人将自己的著作以有偿或无偿的方式借给他人,也不能认为其是在行使该作品的出租权,道理还是一样的,作者根本不能依照著作权法的规定对其图书作品享有出租权。

I. 哪些行为是属于侵犯著作权的

著作权是受法律重点保护的无形的财产,著作权是来源与智力成果的创造的,由于它的特殊性,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也与普通的侵权不一样,哪些属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哪些行为是属于侵犯著作权的?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有哪些?《著作权法》第四十六条和第四十七条对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分别做了规定。其中,第四十六条规定了下列侵犯著作权的行为:(1)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2)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3)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4)歪曲、篡改他人作品。(5)剽窃他人作品。(6)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展览、摄制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编、翻译、注释等方式使用作品,著作权法另有规定的除外。(7)使用他人作品,应当支付报酬而未支付的。(8)未经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录音录像制品的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出租其作品或者录音录像制品的,著作权法另有规定的除外。(9)未经出版者许可,使用其出版的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的。(10)未经表演者许可,从现场直播或者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或者录制其表演的。(11)其他侵犯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的行为。著作财产权是作者对其作品的自行使用和被他人使用而享有的以物质利益为内容的权利。想要了解更多内容,欢迎拨打八戒知识产权服务热线。

J. 下列( )的行为不构成对知识产权的侵犯。

A,D
《著作权法》抄第10条规定袭:“……(七)出租权,即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的权利,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除外……”因此,对于出租权的保护限于电影作品、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三类。A项图书的出租不构成对知识产权的侵犯。B项杀毒软件的出租构成了侵权。该法第42条规定,录音录像制作者对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享有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出租、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并获得报酬的权利。C项唱片的出租也构成了对知识产权的侵害。D项《专利法》中并未对出租权做出规定,故D项不构成侵权。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D。

阅读全文

与出租图书的行为是把图书作为一项财产进行出租不涉及著作权的内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二中卢大亮 浏览:583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
基本卫生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62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30
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张力 浏览:369
荣玉证书 浏览:382
凌文马鞍山 浏览:34
石柱镇工商局 浏览:854
钢铁发明国 浏览:118
创造与魔法怎么卖人民币 浏览:101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