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报刊上发表文章著作权归谁
版权属于你的,你应该保护自己合法利益
http://wenwen.soso.com/z/q5289854.htm
这个是费用的给付标准
新华网北京8月15日电(记者曲志红沈路涛)新颁布的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强调,著作权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日产生,使用他人作品,应当自使用该作品之日起2个月内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条例还规定,使用他人作品的,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由于作品使用方式的特性无法指明的除外。使用作品的付酬标准,由国务院著作权行
政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制定、公布。
新条例规定,使用他人作品应当同著作权人订立许可使用合同,许可使用的权利是专有使用权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报社、期刊社刊登作品除外。对于专有使用权,条例规定其内容由合同约定,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视为被许可人有权排除包括著作权人在内的任何人以同样的方式使用作品。结合著作权法的规定,今后凡涉及著作权专有许可或者转让的合同,必须采取书面形式。
对于图书出版合同中约定图书出版者享有专有出版权,条例规定,如果没有明确其具体内容的,视为图书出版者享有合同有效期内和在合同约定的地域范围内以同种文字的原版、修订版出版图书的专有权利。
❷ 转载报纸或者网站上的报道属于侵犯著作权吗
是否属于侵权应视情况而定:
1、报道一般属文字作品。且往往属于职务作回品。
2、《著作权法》答第三十三条:“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如果报纸和网站上有专门的声明,不允许转账,那么转载行为必然侵权。如果没有声明,那么属于法定许可,可以转载,但不是免费转载,需要支付版权费。
3、《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四)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五)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这属于合理使用,只需要指明原作者是谁即可,如果没有指明,还是侵权,如果指明了就不存在侵权。
❸ 文学作品一旦在报纸上刊登,版权谁属
版权(英文名抄称:right)即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权利(包括财产权、人身权)。版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类型,它是由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摄影和电影摄影等方面的作品组成。
文学作品即使在报纸上刊登发表,版权或者称著作权仍然属于作者。
❹ 报纸版权问题
这些都可以通过你们之间协商解决就好了,你大可以在合同上明确拒绝他们的不合理要求。
❺ 投稿到报刊杂志社时如何保护自己的著作权
投稿是一些文学爱好者拿起笔杆挣钱的一种方式,作者将自己享有著作权的某一未发表作品投寄给报刊杂志社等机构,希望能够被这些机构采纳,投稿到报刊杂志社时如何保护自己的著作权?投稿到报刊杂志社时如何保护自己的著作权报刊社必须通过合同取得专有出版权。报刊社要求取得专有出版权,须预先在征稿启事中明确说明,规定不得一稿多投,并规定有权代表每一位投稿者在发表作品时声明不得转载。而投稿者如果明知出版社规定不得一稿多投,仍将稿件同时投若干家报刊社,一旦发生一稿多用的情况,有关报刊社追究起来,投稿者将要承担违约责任。所以,是否能够追究作者的责任要看报刊社的征稿启事中是否规定了不得一稿多投。如果没有该条款则不能追究。1、公民向报社、杂志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15日起15日内未收到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发出之日起30日内未收到杂志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以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杂志社投稿。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这个规定,明确期限内不许一稿多投,同时又对报社、杂志社进行一定期限的限制,在此期间过后作者未接到通知便可向其他报刊投稿,这样可以促使报社、杂志社认真地、及时地处理稿件,保护投稿者的利益。2、公民主动投给图书出版者的稿件,出版者应在6个月内决定是否采用。采用的应签订合同;不采用的,应及时通知作者。既不通知作者,又不签订合同的,6个月后作者可以要求出版者退还原稿和给予经济补偿。6个月期限,从出版者收到稿件之日起计算。
❻ 在报刊上发表过的文章,作者还有版权和著作权吗
你好!
在报刊上发表过的文章,作者仍享有版权和著作权。
根据《著内作权法》第二条容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根据其作者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本法保护。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未与中国签订协议或者共同参加国际条约的国家的作者以及无国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的成员国出版的,或者在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同时出版的,受本法保护。
若能提出更加具体的问题,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❼ 在报刊上发表过的文章,作者还有版权和著作权吗
有版权和著作权。
报刊将作者的文章公开发表后,文章作者享有获得报专酬权、署属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权利。报刊社对于由其汇编而成的汇编作品,根据不同的情况享有著作权。但需要注意的是,报刊社仅对其汇编作品整体享有权利,报刊中发表的单个作品均单独享有完整的著作权,报刊社不能侵犯。
报刊社自己的记者、编辑由于与报刊社有劳动关系,所以他们写的文章根据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属于职务作品。我国《著作权法》第16条规定:“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除本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外,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一般情况下报刊记者、编辑所写的文章属于这种情况的职务作品,作者享有著作权,但单位享有免费、优先使用的权利。
❽ 怎样申请报纸出版权
一、 依据《报纸管理条例》、《期刊管理条例》、《出版管理条例》、《电子出版物管理例》的有关规定,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受理、审核本市设立报纸、期刊、图书、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的申请并报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批。承办部门分别为报刊管理处、出版管理处、电子出版管理处。
二、 申办报纸、期刊、图书、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1、 有报纸、期刊、图书、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的名称、章程;
2、 有符合国家新闻出版署认定的主办单位及其必要的上级主管机关;
3、 有确定的业务范围;
4、 有3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和必须的资金设备;
5、 有固定的工作场所;
6、 有适应业务范围需要的组织机构和符合国家规定的资格条件的编辑人员或有6名以上熟悉电子出版物出版专业并具有编辑、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员,其中主要负责人或者法定代表人应当具有高级职称。
三、 申办单位在办理时应提交以下文件和材料:
1、 申请书。申请书应当写清下列事项:
(1)、报纸、期刊、图书、电子出版单位的名称、地址、电话;
(2)、主办单位及其上级主管机关的名称、地址、电话;
(3)、申办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法定代表人以及专业人员的情况;
(4)、资金来源和数额;
(5)、报刊的刊期、开本、印制场所以及设立连续性的电子出版物的名称、刊 期、媒体形态;
2、 出版单位的章程。
3、 上级主管机关批准申请的文件。
4、 主要负责人或者法定代表人以及专业职称证明、身份证明和任职资格证明。
5、 资金信用证明。
6、 工作场所使用证明。
四、 承办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请之日起15日之内,依法对下列事项进行初审,决定是否受理:
1、 申请单位是否具有申办资格;
2、 申请书是否符合法定的要求;
3、 申请单位提交的证明和材料是否齐全、有效;
4、 申请设立的出版单位是否具备条件。
对不符合条件,不予以受理,将申请材料退回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符合条件的,通知申请单位正式受理。
五、 本局在受理设立报纸、期刊、图书、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的申请之日起60日之内作出同意不同意的决定。同意设立的报新闻出版署审批;不同意设立的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六、 设立报纸、期刊、图书、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的主办单位,应在接到本局转发的新闻出版署批准通知60日之内,到本局登记注册,领取出版许可证。登记事项由新闻出版署规定。
❾ 对在期刊或报纸发表的文章,专有著作权上有没有什
著作权:又称“版权”,是指作者因创作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而在法律规定的有效期内专依法享有的一种专属有权利。著作权主体是创作作品的自然人或法人,作者以外的人通过法定途径也可以取得著作权。著作权客体是具有独创性和某种客观物质表现形式的作品,但著作权法只保护作品的形式而不保护其思想内容。著作权的内容通常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著作权是指作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包括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广义的著作权还包括邻接权,主要指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品制作者和广播电视组织的权利。它具有无形性和相对的独占性和排它性。非经著作权人许可或无法律上的依据,他人不得行使该权利,否则构成侵权。
❿ 关于文摘类的期刊、报纸选用文字版权的问题
如果是来新闻作品,《著作权法》源第五条第(二)项规定 :本法不适用于“时事新闻”。按此规定,即新闻作品不享有著作权,文摘类的期刊可以不经过转载,但用稿之后应当支付作者稿酬。
如果是文艺作品,文摘类的期刊,在转载使用作品前应当征得作者的同意并在用稿后支付稿酬。但实际中作者“事先征求意见”的这一权利都没有得到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