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论文版权保护免费

论文版权保护免费

发布时间:2021-08-15 07:30:52

『壹』 论文著作权问题

用于学术研讨或交流的,不算做侵犯著作权。但最好还是征求作者的意见。

『贰』 论文的著作权被侵权该怎么维权

1、和解:当事人有自行解决的意向,可以协商处理版权纠纷。版2、调解:当事人可以委托第三者(版权局、权著作权保护机构如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版权保护协会、律师事务所,以及自然人等)调解著作权纠纷。3、仲裁:当事人可以根据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或者著作权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4、诉讼:当事人没有书面仲裁协议,也没有在著作权合同中订立仲裁条款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叁』 关于论文的著作权

叫什么
别人恶心
你要是抄别人的成果
要是真的有这样的事情我看你是·············
毕竟抄袭的事情不是你说了算所以要么你要搞死别人
要么别人被你搞死之后你被别人搞死
你选择

『肆』 毕业论文的著作权

·毕业论文正式投稿前,版权也可以在国家或省市直辖市版权管理部分登记内,或选择学容会等第三方平台预选登记备案,特别是各种需要证实某一时刻,某人已经拥有什么数字形式潜在著作权资源,包括底稿 草稿 完整稿件,实验数据等选择包括并不限于数字指纹技术 数字水印技术,反盗载技术,融合可信时间戳技术 公证邮箱等可信第三方群技术的大众版权保护平台进行自主存证,进行投稿论文存证时间认证和多纬度智能认证,其科学性 可以自主验证对证.版权纠纷时,提供初步第三方证据,需要时司法鉴定机构,提高法律证据有效性,这是在欧洲发达国家已经盛行很多年,与官方人工登记相互补充。

『伍』 如何保护文章作品版权

当自己的文章作品版权受到侵犯之后,一定要在保护期限之内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那么如何保护文章作品版权呢?下面八戒知识产权就带您一起了解其相关知识。文章作品版权保护第一:公开发表文章,这个样子就意味着你的文章是有著作权的,而且发布在报纸或者是网站上,这些都是会受到相关网站的保护的呢,所以这一块还是比较的重要的呢,也算是一个保护的方法了!第二:找一个好的出版社出版,这个还是很重要的呢,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收益,也是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商机的,虽然这也算是一个保护的方法吧,至少可以保证不被盗走!第三:和自己的同行保持一定的距离,你不想让自己的东西被抄袭,就自己也是要小心一点,保护自己的东西,尤其是那个让自己更加的优秀,让文章变的更好,才是王道!第四:如果是网络作品的话,那就要提供原始的证据来证明,这个到底是不是你的作品了,一般来说在网络上发布,都会有相似度检验过的,所以别害怕这个,但是如果看到有人抄袭,那就可以举报了,现在都是可以的!第五:对自己的网络作品进行登记注册,一般来说正式的网站,是会对你的版权进行保护的,那么我们就一定要在登记注册的时候,要好好的研究这些东西,不得不说这个还是非常的重要的一块!第六:版权登记中心去登记自己的资料,不得不说啊,我们一定要好好的研究这个,毕竟是关于自己的文章,自己付出去的努力得到的东西,那么我们就一定要好好的保护自己的东西,最好的也就是去登记。第七:如果是在网络上发布的文章的话,建议使用的图片上都打上我们的那个水印,现在很多自媒体工作者也都是这样的,会在那个上面打上水印,这个样子会好很多的呢!

『陆』 完成一篇论文,写这篇论文所享有的著作权包括哪些

学术论文是科学或者社会研究工作者在学术书籍或学术期刊上刊登的呈现自己研究成果的文章。学术论文往往强调原创性的工作总结,但也可以是对前人工作总结的回顾及做出评价,后者也往往被称为综述性文章(Review)。学术论文的出版正在经历着重大变化,出现了从传统的印刷版到网络上电子格式的兴起。论文中最重要的就是论点、论据和论证,所以在写作中,一定要对这三点加以重视。
论文写作,简单的说,就是大专院校毕业论文的写作,包含着本科生的学士论文,研究生的硕士论文,博士生的博士论文,延伸到了职称论文的写作以及科技论文的写作。一般来说,论文写作,即高校毕业生,科技工作者以及各科研机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依据一定的论文格式和字数要求,对学习和工作的学术总结和创新。[1]
2写作要求
编辑
简介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和致谢。
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
题目
(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命题方式
简明扼要,提纲挈领。英文题名方法①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②一般不要用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且不够精炼和醒目。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③同一篇论文的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④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有的规定题名不超过2行,每行不超过42个印刷符号和空格;有的要求题名不超过14个词。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⑤在论文的英文题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不用。
署名
(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
引言
(三)论文——引言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
材料方法
(四)论文——材料和方法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
实验结果
(五)论文——实验结果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
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柒』 论文版权使用期限是多久

论文版权使用期限是多久?创作了作品只有它就拥有了版权,论文属于文字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拥有版权的。为此很多人都会为自己的论文去做了版权登记,只是在给论文做了版权登记之后,很多人想要清楚它能够使用的时间。论文版权使用期限是多久一、论文版权使用期限是多久五十年。二、法律规定《著作权法》第二十条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第二十一条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本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其发表权、本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五十年内未发表的,本法不再保护。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摄影作品,其发表权、本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五十年内未发表的,本法不再保护。

『捌』 求一篇关于著作权或版权的论文,2000字左右,要有参考文献

试论著作权的继承
杨唐勇

( 广东培正学院 法学系,广东 广州 510830)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08(2007)0420

著作权作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近代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历史不很悠久。当著作权作为一项民事权利受到法律保护以后,著作权继承也逐渐在各国法律中确立下来了,我国也不例外。由于法律对著作权的保护有许多特殊之处,因而,对有关著作权继承问题的探讨也就显得很有意义。本文试图对著作权继承的理论基础、特殊性、法律的适用以及实践中具体操作等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著作权继承的理论基础

著作权的继承是指根据著作权人的合法有效的遗嘱、遗赠扶养协议或其它继承方式,在著作权人死亡时,将其所有的著作权移转给继承人享有的一种法律制度。从各国的法学理论和立法实践来看,著作权通常分为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两部分。其中,前者与著作权人人身的存在不可分离,不具有可转让性,不可以由其继承人继承;对于后者,由于这种财产权利与人身可以分离,具有可转让的性质,各国通常在其著作权法和继承法中明确规定公民死亡后,其生前享有的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可以依法由其继承人继承。因此,在本文论述的著作权继承的法律关系中,仅仅指著作财产权继承这部分内容,而不含著作人身权这部分内容。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建立了著作权保护制度的国家都承认著作权的继承制度,并在著作权法中作出了相应的规定。[1]

著作权成为继承的客体,其理论基础何在呢?

首先,著作权是一种财产权,具有财产属性。从著作权客体来看,它是以某种客观存在的具体形式体现出来的创造性的智力创作成果,即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是作者智力创造性劳动的结晶。由于创作作品的作者付出的劳动通常都不是一般的简单劳动,而是能创造出较高价值的复杂劳动,这些劳动创造的价值均凝聚在作品之中。因此,作品是一种凝聚了一般人类劳动的劳动产品,必然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它可以在市场上交换、转让,和其他知识产品一样都是一种具有财产价值的无形商品。

其次,著作权作为一种财产权,具有可转让性。著作财产权是一种财产权,可以与其主体相分离,从而可以转让。对此,我们可以考察一下世界各国有关著作财产权转移的立法理论。各国对著作财产权的转移存在着不同的立法理论。大多数国家采纳著作权“二元论”的观点,主张将著作权分成著作财产权和著作人身权两部分,彼此相互独立,认为著作人身权不能转让,著作财产权可以转让,从而可以被继承。也有一部分国家采纳著作权“一元论”的观点。例如在德国,该国著作权法学者认为著作权是由著作财产权和著作人身权两部分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著作财产权的转让,必然涉及著作人身权的转让,由于著作人身权是不可转让的,因而著作权也就无法转让。该理论有碍于版权贸易的发展,于是,学者们又设计了一种“创设转移”或“创设继受”的理论,从而使得著作财产权可以转让,最终也可以被继承。可见,无论是采用“二元论”理论的国家还是采用“一元论”理论的国家,其著作权立法或继承立法都普遍承认著作财产权可以作为继承的客体。[2]

著作权的财产属性以及它具有的可转让性特点,决定了它可以成为继承的客体。从民法学的理论来看,在继承法律关系中,继承的客体也就是遗产,判断某一客体能否成为继承客体,关键是看它是否符合遗产通常必须具备的如下特征:第一,遗产是公民遗留下来的财产,具有财产性。第二,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下来的财产,具有特定的时间性。第三,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下来的个人财产,并且是依法能移转给他人所有的财产,具有个人专属性和可流转性。第四,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下来的个人合法财产,具有合法性。从我们前述分析中知道,著作权的客体符合了遗产必须具备的特征要求,因而,在遗产的具体范围上,各国从自己的国情出发,分别作出了相应的具体规定,通常都把著作权中的财产权规定为属于遗产的范围,能够成为继承的客体。

我国充分借鉴了世界各国继承立法和著作权立法的经验,在继承法和著作权法立法过程中,均明确规定公民享有的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可于公民死亡时由其继承人继承;在我国司法审判实践中,也审结了许多涉及著作权继承纠纷的案件。例如,冯雏音等八人诉江苏三毛集团侵犯著作权纠纷案;[3]裴立、刘蔷诉山东景阳岗酒厂侵犯美术作品著作权案;[4]……通过对案件的审理,法院均肯定了作者的继承人依法享有被继承人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包括对作品的使用权、许可使用权、获得报酬权等;对著作人身权,继承人只能给予保护,而没有继承权。

二、著作权继承的特殊性分析

(一)著作权主体的特殊性

著作权的主体是广泛的,既有自然人,也有法人和其它组织,甚至可能是国家(例如我国)。但是,能作为遗产成为继承客体的著作权,其主体只能为自然人,这是由继承法律关系的本质所决定的。因为继承法律关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发生于自然人之间权利与义务的承受关系。法人或者其它组织作为著作权人,发生变更、解散、撤消或终止法律关系时,其著作财产权在法律规定的保护期内由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者其它组织享有;没有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的,由国家享有,但这不是继承。因为法人和其它组织不能成为被继承人,因而不产生继承法律关系。只有自然人死亡时,其著作权才能成为该继承法律关系的客体。由此可见,著作权的可继承性仅限于作为著作权主体的自然人个人。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在作为著作权主体的自然人死亡后,可以由其法定继承人或遗嘱继承人继承。[5]

(二)继承期限的特殊性

作为继承客体的著作财产权,各国著作权法普遍规定了一定的保护期限,超过了有效保护期,该著作财产权就终止,这种智力成果也就进入公有领域,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该保护期通常包括著作权人的生存期间和死后一定期间。目前,在世界各国的著作权立法和国际著作权立法中,对著作权的法律保护期限,有的国家规定为著作权人终身加死后25年,如波兰;也有规定为著作权人终身加死后75年的,如德国;还有规定为著作权人终身加死后80年的,如西班牙;甚至还有长达99年的,如科特迪瓦;但大多数国家都规定为50年。这决定了继承人所继承的被继承人的著作权也有期限限制,只能限定在著作权人死亡后有效的保护期内。

(三)继承数额的不完全确定性

著作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其价值是不确定的。它本身并不具有直接的物质财富,必须经过物化过程才能产生一定的物质财富,通常要通过对作品的使用才可实现其价值。著作权人使用作品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可以是发表作品,从而可获得稿酬;也可以是许可他人以复制、发行、翻译、改编、网上传播等方式使用自己的作品,从而获得报酬;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使用作品的方式还将会不断出现,这都可能给著作权人带来财产利益。因此,著作财产权的财产利益在数额上是无法完全确定的。在著作权人死亡后,其继承人继承了其著作财产权,他也可以通过类似方式使用该作品,从而获得报酬。甚至将来出现新的作品使用方式,该继承人也可使用,只要在著作权保护期内就可以取得收益。由于法律对著作权的保护深及作者死后的几十年,这就使得被继承人生前拥有的著作权中的财产利益在数额上是不能完全确定的,因此,继承人所继承的著作权在继承数额上具有不完全确定性。

三、著作权继承的法律适用与继承方式

各国著作权法或继承法都有关于著作权继承的规定。由于著作权继承与有形财产权继承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著作权继承当然也可以适用各国继承法中关于继承的原则规定。[6]不过,由于著作权的特殊性,许多国家并没有简单地援引其他单行法或民法一般原则来处理著作权继承问题,而是在著作权法中对著作权继承作出专门的、具体的规定。有些国家甚至在著作权法中特别指出民法中关于继承的某些一般性原则,不能适用于著作权继承。在这一类著作权法中较典型的,恰恰是在民法典中对继承的规定最为详尽的法国和德国。[8]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属于公民的,公民死亡后,他享有的著作财产权在本法规定的保护期内,依照继承法的规定转移。因此,在我国,著作权的继承有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或遗赠扶养协议继承等方式。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或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当享有继承权的继承人为复数时,通常要进行遗产分割,最终使每一个继承人得到自己的遗产份额,由其单独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能。由于著作财产权与物的所有权不同,因而其分割的方法也有区别。一部著作、一幅画的著作权是不可能像粮食、布匹等物品那样按继承人数分成相等的若干份。因为著作权是无形的,对著作权载体的分割不等于对著作权的分割。如果将一幅画的载体分割成若干块,不仅不能分得这幅画的著作财产权,而且会毁了这副画的载体,也会毁了这副画的著作财产权。因为它再也不能以这幅画的价值进入商品流通领域了。[7]因此,在著作权分割过程中,对于被继承人死亡时只获得了权利而没有取得实际财产利益的那部分,通常要等到实际财产利益实现时,其继承人才可以通过分割而实际获得。对处于这种状态的著作财产权,共同继承人应该保持一种共同共有关系。但是,继承人也可以通过将它折作价款归其中一人所有,而由他向其他共同继承人支付相当于他人继承时应分得的同等份额的价值以补偿其损失,从而分割遗产。继承人还可以通过向第三人转让全部著作财产权并获得价款的方式,从而进行实际分割。当然,这只是在一般情况下平均分割著作财产权的办法,若发生继承人中有人应多分、少分或不分等特殊情况时,则应按照继承法的规定区别对待。此外,由于著作财产权价值的不完全确定性,各继承人可结合著作财产权进行价值评估,以免日后产生更多的纠纷。

参考文献:

[1]王利民主编,《知识产权法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第105页。

[2]参见吴汉东等著,《西方诸国著作权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20~122页。

[3]唐德华主编,《知识产权案例实录与解析精要》,研究出版社2002年版,第150~154页。

作者简介:杨唐勇,男,江西泰和县人,广东培正学院法学系教师,硕士,研究方向:知识产权。

『玖』 如何对自己的文章进行版权保护

著作权保护就在你身边

——解读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

由国务院颁布的《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经施行。在一些人看来,著作权保护只是作家、科学家、名人的事,和普通老百姓没什么关系。实际上,《条例》中涉及到职务作品、打击盗版,作者按时获得报酬等多个方面,和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著作权保护就在你身边。

关注:走出四个认识误区

对于教案,网络作品中的著作权问题,上海版权保护协会秘书长任彦针对市民中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作出了解答:

误区一:教案没有著作权

评析:教师为完成教案要对课本进行钻研,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而且教案具备作品的两个特征:(1)独创性;(2)能够固定在有形物上,因而教案也有著作权。

关于教案有没有著作权的问题,发生在上海市黄浦区的一个案件结果作出了回答:

小学语文教师姚某在一本书中发现了自己的教案,署的却是另一位教师的姓名,他马上把这位教师和出版社告上法庭,认为自己的署名权受到侵害。案件审理中,原被告主动调解,姚某争取到了教案的署名权和被告的经济赔偿800元。

误区二:网络作品没有着作权

评析: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了作者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作品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属于《著作权法》规定的使用作品的方式,著作权人享有以该种方式使用或者许可他人使用作品,并由此获得报酬的权利。

误区三:演出作品没有著作权

评析:表演者使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进行营业性演出,需要经著作权人许可,并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

前段时间,某日本歌舞团在沪演出,其中要使用“粱祝”的一段乐曲作为背景音乐,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上海办事处与主办单位交涉后,使用者同意每演出一场支付曲作者1000元。

误区四:转载作品要有授权

评析:某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外,其它报刊可以在不取得著作权人授权的情况进行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这是一种“法定许可”。

不过应当注意的是,进行转载的报刊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解读:《著作权法法实施条例》更具可操作性

支付稿酬不能超过2个月

《条例》强调,著作权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日产生,如以法定许可方式使用他人作品,应当自使用该作品之日起2个月内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条例还规定.使用他人作品的,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由于作品使用方式的特性无法指明的除外。

侵害著作权处罚有标准

对于侵害著作权同时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政处罚有了明确标准:发生《著作权法》规定的侵权行为,同时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处非法经营额3倍以下的罚款:非法经营额难以计算的,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这条规定,在于加强行政执法的可操作性。

职务作品界定有新说法

按照《著作权法》及《条例》,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而“工作任务”是指公民在该法人或者该组织中应当履行的职责。其中单位“工作任务”一词是实践中区分职务与非职务作品的关键,其准确的界定将避免有人动辄就把作品说成职务作品。

著作权保护“中外平等”

《条例》规定,对于任何一个属于世贸组织成员的著作权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在著作权保护方面将受到同等待遇。这是我国根据加入世贸组织所作的承诺而做出的修改。新条例还加大了对于境外表演者、录音制作者和广播电视组织等涉外著作权的保护力度。

使用不经许可作品,需坚持“两不”

按照《条例》,使用可不经著作权人许可的已经发表的作品需坚持“两不”标准:一、不得影响该作品的正常使用,二、不得不合理地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杂技、建筑、模型也有著作权

《条例》对去年修订《著作权法》中新增的保护课题杂技、建筑、模型作品的具体含义做了进一步解释。根据条例,对这些作品的保护主要是指其中艺术创作的部分。

提醒:哪些情况可不经许可免费使用他人作品

《著作权法》规定,以下12种情形可以不经许可免费使用他人作品,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法律享有的其他权利:

1.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2.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3.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4.报纸、期刊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等媒体已经发表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5.报纸、期刊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6.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

7.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8.图书馆、档案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

9.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

10、对设置在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监摹、绘画、摄影;

11.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

12、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提醒:著作权要靠自己来维护

发现别人剽窃自己的作品,或在没被告知的情况下,自己的作品被随意复制、发行、表演,这时该怎么办?任彦秘书长指出:“作为知识产权的一种,著作权是一种私权,它与靠政府强制力未保护的公权不同,要靠著作权人自己来维护。”

对于如何维护著作权,任秘书长认为,著作权人首先应向侵权人提出交涉(或委托律师提出),至于解决途径,一是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调解,也可以根据当事人达成的著作权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还有一条途径就是对侵权人提起诉讼,为制止侵权行为.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著作权人或者有关权利人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

值得注意的是,著作权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两年,即著作权人在获知作品被侵权后两年内不提出诉讼,法院则不予支持。

『拾』 如何发表论文,既要保护版权又不需自费

去正规的出版社啊

阅读全文

与论文版权保护免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作业谁发明的名字 浏览:633
狮山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542
厦门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74
农民大爷发明秸秆炉 浏览:210
碘伏开口有效期 浏览:455
马鞍山二中卢大亮 浏览:583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
基本卫生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62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30
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张力 浏览:369
荣玉证书 浏览:382
凌文马鞍山 浏览:34
石柱镇工商局 浏览:854
钢铁发明国 浏览:118
创造与魔法怎么卖人民币 浏览:101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