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论著作权法的主体及其归属6

论著作权法的主体及其归属6

发布时间:2021-08-15 05:31:16

1. 论述 著作权主体的确定

你好。著作权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2. 职务作品的著作权主体归属应如何界定

(二)职务作品的种类及著作权归属
1.单位作品
即根据著作权法第11条第3款的规定,由单位主持、代表单位意志创作并由单位承担责任的作品。单位被视为单位作品的作者,行使完整的著作权。
2.一般职务作品
除单位作品外,公民为完成单位工作任务而又未主要利用单位物质技术条件创作的作品,称为一般职务作品。其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在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与单位相同的方式使用该作品。作品完成两年内,经单位同意,作者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作品所获报酬,由作者与单位按约定的比例分配。作品完成两年的期限,自作者向单位交付作品之日起计算。
3.特殊职务作品
这是指根据著作权法第16条第2款规定,主要是利用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制作,并由法人或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特殊职务作品的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人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给予作者奖励。
七、委托作品的著作权人
委托作品,是指作者接受他人委托而创作的作品。委托作品的创作基础是委托合同,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既可以是有偿的,也可以是无偿的。委托作品应体现委托人的意志,实现委托人使用作品的目的。
委托作品的著作权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但委托人在约定的使用范围内享有使用作品的权利;
双方没有约定使用作品范围的,委托人可以在委托创作的特定目的范围内免费使用该作品。
须注意的是,以下两种作品不同于委托作品,其著作权归属有自己特定的规则:一是除著作权法第11条第3款外,由他人执笔,本人审阅定稿并以本人名义发表的报告、讲话等作品。其著作权归报告人或讲话人享有。著作权人可以支付执笔人适当的报酬。二是当事人合意以特定人物经历为题材完成的自传体作品,当事人对著作权权属有约定的,从其约定;没有约定的,著作权归该特定人物享有,执笔人或整理人对作品完成付出劳动的,著作权人可以向其支付适当的报酬。

3. 什么是著作权法

著作权法内容包括著作权主体、著作权客体、著作权内容、著作权限制、著作权继承和转让、侵犯著作权的处罚等。世界上第一部著作权法是英国于1710年颁布的《安妮女王法令》。《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于1990年9月7日通过,1991年6月1日起施行。
著作权亦称版权,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作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著作权是公民、法人依法享有的一种民事权利,属于无形财产权。其分为著作人格权与著作财产权。其中著作人格权的内涵包括了公开发表权、姓名表示权及禁止他人以扭曲、变更方式利用著作损害著作人名誉的权利。

4. 著作权的主体及范围

中国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外国人、无国籍人。著作权的主体及范围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专他组织的作属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根据其作者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著作权法保护。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依照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未与中国签订协议或者共同参加国际条约的国家的作者以及无国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的成员国出版的,或者在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同时出版的,受著作权法保护。

5. 论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的客体.主体及内容

您好!著作权的主体:
享有著作权的主体主要是作者,也可以是除作者之外的其内他依照著作权法享有容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著作权的客体:著作权的客体是作品,包括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领域内的作品。需要指出的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必须是自己创作的,不是抄袭别人的;(二)必须是属于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范围内的创作;(三)必须具有一定的表现形式;(四)必须是不属于依法禁止出版、传播和作品。
著作权的内容:著作权的内容主要是著作权人的权利义务。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享有精神权利和财产权利,如发表权、署名权、广播权、放映权等。同时,著作权人也应尽一定的义务,即对其权利作了适当的限制。
如能提供更多信息,则可给出更为周详的法律意见。

6. 著作权法规定的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原则

2018年6月新的著作权法已经修改了!!
职务作品归属于创作人!!单位可以前两年免费使用内,两年后容享有优先使用权;创作人两年后可以出版发布、出售等!
第十六条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除本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外,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给予作者奖励:
(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
(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
第十七条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

7. 试述我国著作权法对内国主体与外国主体的区别规定哪些

你只要能保证专利的申请日能够在论文的公开日之前就可以了。 在申请日之前6个月内的,在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全国性学术团体组织召开的学术会议或者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的论文申请专利是不丧失新颖性的,也就是专利申请能通过。但是在提出专利申请的时候要告知国家知识产权局,并在申请日起两个月内提供学术会议、技术会议的组织单位出具的有关发明创造已经展出或者发表,以及展出或者发表日期的证明文件。 以上由八戒知识产权小编提供

8. 著作权的继受主体有哪些

继受主体是指通过赠与、继承、遗赠等继受方式取得者。

著作权过去称为回版权。版权最初的涵义答是right(版和权),也就是复制权。此乃因过去印刷术的不普及,当时社会认为附随于著作物最重要之权利莫过于将之印刷出版之权,故有此称呼。不过随着时代演进及科技的进步,著作的种类逐渐增加。世界上第一部版权法英国《安娜法令》开始保护作者的权利,而不仅仅是出版者的权利。1791年,法国颁布了《表演权法》,开始重视保护作者的表演权利。1793年又颁布了《作者权法》,作者的精神权利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

9. 著作权的原始主体一般是指选择题

一、著作权人著作权人即著作权法律关系的主体,是著作权所有人的简称,是指依法对文学和艺术及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我国《著作权法》第九条规定:“著作权人包括:(一)作者;(二)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者和被视为作者的法人、其他组织等主体是原始主体,享有完整的或相对完整的著作权;其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由于发生一定的法律事实,并通过转让、继承、接受馈赠等法律行为,可以取得特定的发表权和财产权,同时国家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享有著作权中的财产权。这些作者和被视为作者的法人、其他组织以外的公民、社会组织乃至国家,享有不完整的著作权,是著作权继受主体。二、原始主体1.作者我国《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规定:“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一般地讲,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者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必须具有创作能力作者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制作相应表现形式的技能和技巧。不同的作品,表现形式不同,不同的表现形式就需要不同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如果某一公民缺乏一种作品的创作能力,就不会创作出作品来,著作权就无从产生。(2)必须从事创作活动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三条规定:“著作权法所称创作,指直接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智力活动。”创作活动是一个主观转化为客观的过程。参加创作活动的人可能很多,但“为他人创作进行组织工作,提供咨询意见、物质条件,或者进行其他辅助活动,均不视为创作”。(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件》第三条第二款)只有具有创作能力,并把属于个人的思想、个生、理想、追求、情感融入了作品中的人,即参加了作品的全部创作过程并起主导作用的人,才成为作者。(3)有作品产生公司通过创作活动产生了作品,即完成了表现形式的制作,并为他人所能感知,这样才能成为作者。(4)符合法律规定创作的作品必须是依法创作的和属于法律规定的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的作品。并非一切智力成果都受著作权法的保护,同时并非一切作品都受著作权法保护。那些违反宪法原则、有害于社会公德的反动、淫秽作品和其他法律、法规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以及不属于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的作品均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这些作品的“作者”也就不是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者。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只有自然人才能成为作者。这是因为,只有自然人才具备进行创作的能力,进而才能成为作者。故此,我国《著作权法》第十一条第二款明文规定:“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至于《著作权法》第十一条第三款关于视法人或其他组织为作者的规定,则是在特殊情况下的一种法律推定。2.视为作者的法人、其他组织我国《著作权法》第十一条第三款规定:“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按理说,创作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有意志的自然人智力劳动的过程,因此只有自然人才是从事创作的惟一主体,法人或其他组织是不能成为作者的。但我国著作权法规定把法人、其他组织视为作者,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事实问题。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的今天,像电影、电视作品、工程设计、计算机软件等大型作品,以个人之力很难完成。因此大型作品往往由集体组织主持完成,并对作品承担责任。既然有了这些“法人”作品,那么把法人或其他组织视为享有原始著作权的作者是有必要的。但根据上述法律第十一条规定,法人或其他组织被视为作者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作品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主持完成;第二,创作成员代表法人或其他组织意志创作;第三,作品由法人或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现在谈一下关于如何简单推定著作权原始主体――作者――的方法问题。我国《著作权法》第十一条第四款规定:“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在作品上署名,是作者行使著作权的结果,也是表现作者身份的直接标志,除非有充足的相反证明表明署名者不是作者。3.其他的原始著作权人我国《著作权法》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这种“另有规定的”指除了作者、视为作者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外的原始著作权人,有三种。(1)电影、电视和录像作品的制作者我国《著作权法》第十五条规定:“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著作权由制片者享有,但编剧、导演、摄影、作词、作曲等作者享有署名权,并有权按照与制片者签订的合同获得报酬。”(2)特定职务作品的法人或其他组织我国《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给予作者奖励;(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计算机软件、地图等职务作品;(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3)委托作品按合同约定取得著作权的委托人我国《著作权法》第十七条规定:“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

10. 简述著作权的原始主体即作者包括哪些主体

(1)作者首先是自然人。作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作者是直接参与创作的人,即借助语言、文字、色彩、线条等进行创作,反映自己创作个性及特点的人;②确认作者的方法是,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人即为作者;③作者通过创作活动,产生了著作权法规定的作品。作者作为最直接和最基本的著作权主体,应当享有完整的著作权和原始的著作权。
(2)法人或其他组织在特定条件下也视为作者。在著作权法领域,法律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将不具备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法人和其他组织拟制为作者。.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其他组织意志创作,由法人或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其他组织视为作者。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

阅读全文

与论著作权法的主体及其归属6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软件著作权可以赚钱吗 浏览:481
作业谁发明的名字 浏览:633
狮山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542
厦门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74
农民大爷发明秸秆炉 浏览:210
碘伏开口有效期 浏览:455
马鞍山二中卢大亮 浏览:583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
基本卫生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62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30
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张力 浏览:369
荣玉证书 浏览:382
凌文马鞍山 浏览:34
石柱镇工商局 浏览:854
钢铁发明国 浏览:118
创造与魔法怎么卖人民币 浏览:101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