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确定出版者侵犯他人著作权
出版物侵犯他人著作权的,出版者应当根据其过错、侵权程度及损害后果等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如何确定出版者侵犯他人著作权出版者对其出版行为的授权、稿件来源和署名、所编辑出版物的内容等未尽到合理注意义务的,依据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承担赔偿责任。出版者尽了合理注意义务,著作权人也无证据证明出版者应当知道其出版涉及侵权的,依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出版者承担停止侵权、返还其侵权所得利润的民事责任。出版者所尽合理注意义务情况,由出版者承担举证责任。
Ⅱ 图书出版人与著作权人的权利、义务
图书出版,出版人应当与著作权人签订书面合同,合同中应明确出版人出版图书的期限、数量、质量和应支付的报酬。《著作权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图书出版者出版图书应当和著作权人订立出版合同,并支付报酬。图书出版人与著作权人的权利、义务出版人不按合同约定的期限出版图书,应承担违约责任,赔偿著作权人因此而遭受的损失。《著作权法》第三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图书出版者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出版,应当依照本法第五十三条承担民事责任。由于出版人的原因导致作品不能出版,除在出版合同中另有约定以外,出版人应按合同约定的付酬标准的60%支付违约金。出版人在合同约定中取得专有出版权,使在作品的传播中取得了人身权和财产权两种权利。人身权,即出版人取得了在出版物上署名的权利。财产权包括以下两种:一、出版者对版式享有使用权。出版同一部作品的出版不得抄袭,采用他人的图书版式,否则构成侵犯他人对版式享有的专有使用权;二、出版者对装帧设计享有专有使用权。图书出版者对其出版的图书、报纸、杂志的版式、装帧设计,享有专有使用权。其他图书、报纸、杂志的出版者不得抄袭、采用他人的装帧设计,否则构成侵犯他人对装帧设计的专有使用权。《著作权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出版者有权许可或者禁止他人使用出版的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该版式设计的保护期为十年,截止于首次出版后至第十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图书出版人收到著作权人投递的书稿,六个月内必须向著作权人发出使用或不使用的通知,超过六个月不采用也不通知的,著作权人有权索回作品,并要求出版人赔偿损失。出版人出版著作权人的作品后,应向著作权人支付酬金版税。支付版税,体现了使用者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所得的利润中,著作权人应有一定比例的享有,一般版税率为6%至15%,个别也有20%,计算的公式是:出版物的定价×版税率×销售册数。以版税的方式向著作权人支付酬金,是国际上一种通用的付酬方式。图书出版人经作者许可,可以对作品进行修改、删节。图书出版人出版改编、翻译、注释、整理、汇编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应当取得改编、翻译、注释、整理、汇编作品的著作权人和原作品的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图书出版人重印、再版作品,应通知著作权人,并支付报酬,图书脱销后,出版者拒绝重印、再版,著作权人有权终止合同。
Ⅲ 出版社出版活动涉及的著作权法的内容有哪些
一是投稿的情形。不能简单地认为,谁投稿谁就是著作权人,一定要与投稿人有实际的接触,了解清楚投稿人的背景以及作品创作的过程等。
二是作者去世,法人终止时的情形。作者死亡的情形:作者故去后,其合法继承人可以依法继承著作财产权,要获得相应授权就得找到确切的继承人(甚至经常是多人),有时候还会发生著作财产权由多个继承人中一人继承的情况。
三是委托作品。这里尤其要注意,编辑千万要盯紧受托人,不要未经同意再另找他人写作,因为另找他人写作著作权人又会发生变化。
四是合作作品。对此需要注意的是,要弄清合作作者身份,出版合同尽量与所有合作作者签署或者在确定其代表人的情况下与代表人签署。为避免纠纷,在出版合同中关于如何署名(包括署名顺序、署真实姓名还是署笔名等),应尽量约定清楚。对于作者在图书上要求署上非出版合同约定的人员姓名时,尤其要注意授权书的补充签署和作者身份证明的提供。
五是图片使用问题。美术作品原件持有人不等于他就是著作权人。不能错误地认为购买了正版的图片库就可以随便用来做封面、插图等,要弄清图片库的汇编人是否有权利授权使用,如果没有这个权利的话,不经过具体图片著作权人的许可使用会构成侵权。
六是网络下载作品的著作权问题。对网上作品不能随意下载使用,甚至是按规范形式注释来源做所谓的“合理使用”都不要轻易做。因为网上作品常常来源模糊,难以逐一审查其版权状况,甚至哪些站点上的内容本身就是侵权的都很难分辨清楚。
Ⅳ 出版社出版活动可能涉及到的著作权法内容有哪些
三大类问题不容忽视。
著作权权利主体有关问题
在图书出版工作中,我们首先遇到的是作品的著作权权利主体有关问题,六个问题值得注意:
一是投稿的情形。不能简单地认为,谁投稿谁就是著作权人,一定要与投稿人有实际的接触,了解清楚投稿人的背景以及作品创作的过程等。
二是作者去世,法人终止时的情形。作者死亡的情形:作者故去后,其合法继承人可以依法继承著作财产权,要获得相应授权就得找到确切的继承人(甚至经常是多人),有时候还会发生著作财产权由多个继承人中一人继承的情况。
三是委托作品。这里尤其要注意,编辑千万要盯紧受托人,不要未经同意再另找他人写作,因为另找他人写作著作权人又会发生变化。
四是合作作品。对此需要注意的是,要弄清合作作者身份,出版合同尽量与所有合作作者签署或者在确定其代表人的情况下与代表人签署。为避免纠纷,在出版合同中关于如何署名(包括署名顺序、署真实姓名还是署笔名等),应尽量约定清楚。对于作者在图书上要求署上非出版合同约定的人员姓名时,尤其要注意授权书的补充签署和作者身份证明的提供。
五是图片使用问题。美术作品原件持有人不等于他就是著作权人。不能错误地认为购买了正版的图片库就可以随便用来做封面、插图等,要弄清图片库的汇编人是否有权利授权使用,如果没有这个权利的话,不经过具体图片著作权人的许可使用会构成侵权。
六是网络下载作品的著作权问题。对网上作品不能随意下载使用,甚至是按规范形式注释来源做所谓的“合理使用”都不要轻易做。因为网上作品常常来源模糊,难以逐一审查其版权状况,甚至哪些站点上的内容本身就是侵权的都很难分辨清楚。
著作权人授权内容问题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图书出版者应当与著作权人签订出版合同,但并未限定合同的形式必须是书面合同,当然如果要获得专有出版权则须采用书面形式。如果属于非专有出版就可以是口头协议,但是口头协议在授权内容的证明上相当困难。
《著作权法》规定的著作权中有4项人身权、13项财产权和一项兜底权利。对于出版社来说,当然一般情况下是获得的权利越多越好,最主要的是取得专有出版权、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发行权利、信息网络传播权,而像小说类作品,其改编权、摄制权、广播权都有很大利益空间。实际上,权利要求得越多,著作权人相应的条件要求一般也会多。
而对于授权的范围和期限而言,如果能获得全世界范围当然是最好的,但有些时候(尤其是版权引进)常限定在中国大陆地区,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至于授权期限,出版社主要应注重专有出版权的获得期限。在2001年《著作权法》修订前,图书出版者享有的出版权在没有约定的情况下就是专有出版权,但是不能超过10年。而2001年修订以后,《著作权法》贯彻了意思自治原则,权利性质和权利期限都交由当事人自由约定。这里指的我们注意的是,首先,未约定专有出版权就不是专有的;其次,专有出版权期限可以约定超过10年;最后,专有出版权期限与合同有效期限是不同的概念,合同有效期限一种是合同里直接规定起始时间,另一种是从合同生效之日起算时间。而专有出版权期限行业内通常约定为从图书出版之日起算,如果不明确约定,就可能从合同生效之日起算或者导致解释上的争议。
对在其他出版社出版过的图书更换出版社再出版时,要了解清楚原出版合同状态。尤其要注意《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8条规定,“图书出版合同中约定图书出版者享有专有出版权但没有明确其具体内容的,视为图书出版者享有在合同有效期限内和在合同约定的地域范围内以同种文字的原版、修订版出版图书的专有权利。”
书稿加工和修改中的权利问题
对稿件的修改直接涉及著作权人的两项权利: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而且这两项权利是人身权性质,侵犯的后果可能不仅仅是经济赔偿,还包括赔礼道歉等非财产性责任。
《著作权法》第34条规定,“图书出版者经作者许可,可以对作品修改、删节。”因此,实际上只有经过作者许可(口头、书面都可),才能对作品进行修改、删节。
稿件中常遇到的是《著作权法》第22条中的规定,“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属于合理使用。如何判断某种引用他人作品的行为属于合理使用?笔者认为关键在两个条件:一是引用的目的是否仅限于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二是所引用的部分是否构成引用人自己作品的主要部分或者实质部分(注意量不是一个衡量的绝对标准)。如果引用行为不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即使已注明作者姓名和作品名称,也不能构成合理使用。
在这里还要提出的就是关于抄袭、转载和摘编问题。抄袭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将他人的作品据为己有。最容易被认定的情形是涉嫌抄袭人和被抄袭作品及其作者有接触,且两个作品之间有实质性相似。应注意,文字相同部分的字数多少及其在相应作品中所占比例的大小,都不是判断抄袭与否的唯一因素。
在没有明确的情况下,转载、摘编通常指报纸、期刊将在其他报刊上发表的作品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的行为,不同于以图书方式出版作品。但不能以此否认图书出版单位可以取得转载、摘编权。笔者认为,法律对图书出版单位的转载、摘编没有明确规定相应的形式,应当依照著作权使用许可的一般规定,可以由图书出版者与著作权人加以约定。
Ⅳ 出版者权和出版权的区别
出版权与著作权的区别
出版权与著作权不是同一概念,出版权并不等于著作权。著作权是作者的权利,只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作者将其作品的出版权申请或许可出版者行使罢了。
出版权:是指出版者对其依法出版的图书和报刊所享有的权利,权利主体包括图书出版者和报刊出版者。根据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出版权包括图书出版者对著作权人交付出版的作品在合同约定期间内享有的专有出版权和出版者对其出版的图书、报纸、杂志的版式、装帧设计享有的专有使用权。而且专有出版权不得申请。出版权是著作权的内容之一。
著作权:又称“版权”,是指作者因创作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而在法律规定的有效期内依法享有的一种专有权利。著作权的内容通常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著作权是指作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包括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广义的著作权还包括邻接权,主要指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品制作者和广播电视组织的权利。它具有无形性和相对的独占性和排它性。非经著作权人许可或无法律上的依据,他人不得行使该权利,否则构成侵权。
出版者(如出版社、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本身并不具有出版权,只享有出版经营权或出版业务权,即专门经营他人作品的出版业务。但是,出版者可因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授权或申请而享有作者某一作品的一定期限的出版权。这就是说,因作者申请而使出版者享有了出版权。出版者出版了作者的作品,作品的著作权(包括出版权)仍是作者的权利(作者卖掉著作权除外)。
Ⅵ 未经著作权人同意擅自出版盗用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书籍的应当什么
1。截取电影或电视作品中的一段。这种影视剪辑方法操作简单,但严重涉嫌侵权,如果将视频剪辑发送到自媒体平台,很可能会被审核而失败,即使经过后期,也可能是现成的,因此不建议直接从媒体截取。
2。截取一些剪辑并缝合在一起,就像电影预告片一样。这种类型的编辑平台一般也被认为是侵权的,虽然它不复制原影视作品,但它对原影视作品的变化不大。
3。选择最好的原电影和电视作品的剪辑,然后缝合在一起。然后添加你自己的声音,谈论你的观点,表达你的观点。同时增加字幕和背景音乐,形成电影评论。
这种类型的编辑相当于第二次创作,并且创作者在出版后拥有作品的版权。自媒体各个平台通常都是鼓励创建者发布这类视频剪辑,这是强烈推荐的。
至于剪辑视频,是否侵权这个问题,在网上的说法各有不一。
1.如果你剪辑的是电视剧或者是电影中的片段,应该不会侵权。因为你截取的电影片段。别人看了你的片段会更期待看到这个电影。为这个电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宣传作用。即使电影的版权商看到了你的剪辑视频也不会去告你侵权。
2.如果你剪辑的是私人的作品一定要在下方注明作品出处以及作者。关于视频侵权的这种问题在网上大多数的说法都是如果视频作为商业用途。将侵权。如果仅作为学习用途或者没有用于商业用途将不算侵权国家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3.很多人都在犹豫自己的视频是否侵权。很多创作者发视频的时候审核不通过,因为版权的问题。
4.总的来说,身为一名创作者考虑的不应该是这些期末侵权的问题,而是应该去考虑自己怎么创作,怎么开发出来自己的原创,怎么树立自己的一个品牌,怎么让粉丝喜欢自己的类型以及风格。
5.这个短视频的时代,搬运视频是活不下去的。如果以后想在自媒体时代更好的发展,一定要开发出来自己的原创。
这就要看你剪辑的影视片段有没有自己的想法加入了,你如果纯纯的剪辑了一个影视片段发在了自媒体平台上,其实这已经算是侵权了。只不过,人家不管是公司还是影视的作者懒的去告你,因为你又不是什么大神,(最重要的你没有钱,哈哈哈)
那怎么样的影视片段不算侵权呢?
头条里和各大自媒体平台都明文规定,影视解说的原创度不能低于70%,这样的影视视频才算是二次原创。再说了,你看看那个做影视的直接剪辑一个片段放在自媒体平台上的,能发上的都是视频网站,个人发布的也没推荐,有推荐的也是你运气好。
可以肯定的是,原模原样的下载剪辑肯定侵权的,首先进行影视剪辑倾权的吐槽。
如果你的影视作品被倾权,碰上这种事,肯定不是第一次,就像我,虽有些不快,但我一个中二青年迅速调整情绪,因为从我知道被抄袭开始,是可以维权的,而且至少可以欣慰的是,国家对于版权法的日臻重视和像我这样中二的人民群众维权意识的迅速提高。
可是,就现在来看,国内环境下,难以通过网络途径获取维权,其实本屌早已看穿一切。如果大家都走上下载剪辑的康庄大道,那就呵呵哒了。
想想若干年后网络再无免费资源,所有人都推着小车坐在电脑城,见人就猥琐的问一句“要片吗?” 如果说“想做就做”,如同和尚嘴边的“阿弥陀佛”,给人精神慰藉而已。“凡人”不可能真的做到想做就做,还做得洒脱,不然,夏天大家都甩开膀子去大街上裸奔耍流氓,那画面太美,要贼你一嘴。
再来谈谈,如何避免这种侵权,下载了一部影片之后,可以对影片的内容进行深度【注意:深度】二次创作。如果是普通的,简单的说电影内容都什么,那基本上是没有多少价值的。
Ⅶ 关于出版合同著作权人和署名作者的疑问
1. 签合来同是应该和著作权人签自。因为有时作者和著作权人是重合的,但是有时作者会将著作权转让给第三方,第三方就成了著作权人,作者本人不再是著作权人;
2. 合作作品一般情况下是要与全体合作作者签。但是如果该作品的某部分是可以分割使用的(例如电影插曲、配乐等),可以单独签,但是不能侵犯其他合作作者的权利;
3. 甲方即著作权人是某编委会,那么编委会是作品的作者,该作品是法人作品,应该也是和编委会签;
4. 如果该书是职务作品,甲方是著作权人,那么是和甲方签,具体执笔人可以作为甲方的授权代表。
Ⅷ 著作权人可不可以与出版者是同一人
一般来说不会是同一个人的,著作权人指的是作者,而出版者一般是指出版社。如果是同一个人的话,那就意味着一个人既要是作者,同时又具有出版发行的资格
Ⅸ 已经出版的图书著作权人是谁
著作权归创来作者所有。源
我国著作权法采用自动保护原则。作品一经产生,不论整体还是局部,只要具备了作品的属性即产生著作权,既不要求登记,也不要求发表,也无须在复制物上加注著作权标记。
著作权的对象是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Ⅹ 什么是著作权著作权人可以是几个人
什么是著作权?著作权人可以是几个人?在社会上,我们可能会涉及到一些著作权人,通常情况下,一本书的作者可以是著作权人,那么能够拥有著作权的包括哪些?可以是多少人?什么是著作权?著作权过去称为版权。版权最初的涵义是版和权,也就是复制权。此乃因过去印刷术的不普及,当时社会认为附随于著作物最重要之权利莫过于将之印刷出版之权,故有此称呼。不过随着时代演进及科技的进步,著作的种类逐渐增加。世界上第一部版权法英国《安娜法令》开始保护作者的权利,而不仅仅是出版者的权利。1791年,法国颁布了《表演权法》,开始重视保护作者的表演权利。1793年又颁布了《作者权法》,作者的精神权利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著作权人可以是几个人?这个没有规定,著作权人又称著作权主体,是指依法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著作权人可分为原始著作权人和继受著作权人。原始著作权人指创作作品的公民和依照法律规定视为作者的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继受著作权指通过继承、受让、受赠等法律许可的形式取得著作权财产权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以上内容就是相关的回答,在我们国家并没有对著作权有多少人进行规定,如果进行创作的是一个团体,那么著作权权利人就应该是这个团体,通常情况下如果我们创作了一本书,那么这本书的作者就是著作权人。关于什么是著作权?著作权人可以是几个人?这一问题我们就给大家解答到这里了,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请联系我们在线客服,或拨打八戒知识产权全国免费服务热线,我们有着多年专业的知识产权代理经验,专业的业务团队和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理念,能帮助您顺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