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简述著作权中的署名权
您好,根据《著作权法》第十一条第四款的规定,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
署名权的主体:
《著作权法》规定署名权由作品的作者享有,署名权不能转让或继承。对于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作品原件的所有人也不能行使署名权。
电影作品和以设置电影方法创作的作品的著作权人是制片者,其可以在电影作品中署名,但为完成电影作品而必不可少的编剧、导演、摄影、作词、作曲等作者,也在电影作品中享有署名权。
作者除了可以在自己创作的作品中署名,在演绎作品如翻译作品、汇编作品中,原作的作者也有权在演绎作品中署名。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了四种著作邻接权,其中表演者享有表明表演者身份的权利,这其实就是表演者的署名权,其他邻接权人不享有类似的权利。
署名是一种权利,不是作者的一项义务,作者可以署名,也可以不署名,不署名所产生的后果完全由作者自己承担。实践中,除非有特别的原因,创作作品时可以不署名,但发表作品特别是发行作品时不署名,就比较少见了。当然,署何种名,是署假名还是署真名,署简称还是全程,署笔名还是署昵称,完全在作者的选择,只要在版权认定中能够确定作者的身份,署名的功能就达到了。当然,行使署名权要以一定的合理方式,比如在建筑作品和美术作品中,作者行使署名权就不能伤害到作品的价值。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⑵ 简述著作权的继受主体有哪些
第一,根据我国的民事法律的规定,公民对自己的财产权利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自由,当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将自己的著作权捐献给国家时,国家就可以成为该作品的著作权主体;
第二,作者或者其他著作权人在生前可以用遗嘱的方式将著作权遗赠给国家,当国家以受赠人的身份依法定程序取得著作权时,便成为著作权主体;
第三,国家可以通过与著作权人签订转让授权合同,从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手中取得著作权,成为著作权主体;
第四,国家可以成为作者不明的作品的著作权主体;
第五,依据我国《继承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的精神,国家还可以成为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著作权的主体。
⑶ 简答:邻接权及其与著作权的区别
邻接权是指复作品传播者对制在传播作品过程中产生的劳动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又称为作品传播者权或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广义的著作权可以包括邻接权。狭义的著作权与邻接权的关系极为密切。没有作品,就谈不上作品的传播,因而邻接权以著作权为基础;对于著作权合理使用的限制,同样适用于对邻接权的限制;邻接权的保护期也为50年。
邻接权与著作权的主要区别是:邻接权的主体多为法人或其他组织,著作权的主体多为自然人;邻接权的客体是传播作品过程中产生的成果,而著作权的客体是作品本身;邻接权中除表演者权外一般不涉及人身权,而著作权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两方面的内容。
⑷ 试述我国著作权法对内国主体与外国主体的区别规定哪些
您好,第一,保护条件不同.中国作者和其他著作权人的作品无论是否发表,可依照著作权法直接取得保护,由于我国已加入《伯尔尼公约》,《版权公约》,根据国民待遇原则,内国主体与外国主体的差异在两公约成员国相互之间已经逐渐淡化和消除.而公约成员国与非公约成员国国民在著作权保护方面,如果缺乏其他双边条约或区域多边条约的协调则会存在待遇的差别.
第二,作品首次发表的规则不同.中国作者的作品的首次发表,指作品首次在中国境内或境外发表,发表可通过出版,广播,表演,朗诵等方式来实现.对外国作者来说,其作品首次在中国境内发表,是指外国人未发表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或者是外国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外出版后,30天内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也视为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发表,或者外国人的作品未发表,但经授权改编,翻译后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也视为该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发表.
第三,著作权保护期的起算不同.根据《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3条的规定,中国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的作品,其著作权从作品创作完成之日起产生.对于外国作者《著作权法》实施条件第25条规定:"我国公民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发表的,其著作权保护期自首次发表日起计算."至于外国人在中国境外发表的作品,根据著《作权法》第2条的规定,其保护期根据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及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来确定。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⑸ 试述著作权主体有哪些 急急
1.继受主体 通过继承、遗赠、赠与、转让等继受方式取得著作权的主体,称为著作权继受主体。人身权是不可以继承、转让的,所以著作权继受主体往往只享有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它是不完整的著作权主体。 2.继受主体分类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及《实施条例》的规定,著作权继受主体主要包括下列五类。 (1)继承人 原始著作权属于公民的,公民死亡后,其作品在保护其内的财产权,依照我国的《继承法》的第三条的规定转移给继承人,包括遗嘱继承人和法定继承人。 (2)承受人 原始著作权属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变更、终止后,其作品在保护期内的财产权,由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 (3)受贵赠人 这类继受主体包括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4)作品原件的合法所有人 作者生前未发表的作品,如果作者未明确表示不发表,作者死亡之后50年内,其发表权可由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行使;没有继承人又无受遗赠的,由作品原件的合法所有人行使。 (5)国家 国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成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原始著作权的继受主体。 二、特殊的继受主体――国家 国家作为特殊的著作权人,是由国家本身的性质和职能所决定的。当它从事商业活动,参加民事流转时,其行为则属于民事上的行为,这时的国家可以成为民事主体,享有民事当事人的权利,承担当事人的义务。由于国家不同一般意义上的著作权人,它仅享有著作权中的财产权。 我国《著作权法》第十九条二款规定:“著作权属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变更、终止后,其本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在本法规定的保护期内,由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没有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由国家享有。”这是对国家作为著作权主体的资格的充分肯定。除了我国《著作权法》明文规定的国家作为著作权主体的情形外,一般而言,国家还可以在下列几种情况下成为我国著作权法所保护的著作权主体: 第一,根据我国的民事法律的规定,公民对自己的财产权利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自由,当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将自己的著作权捐献给国家时,国家就可以成为该作品的著作权主体; 第二,作者或者其他著作权人在生前可以用遗嘱的方式将著作权遗赠给国家,当国家以受赠人的身份依法定程序取得著作权时,便成为著作权主体; 第三,国家可以通过与著作权人签订转让授权合同,从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手中取得著作权,成为著作权主体; 第四,国家可以成为作者不明的作品的著作权主体; 第五,依据我国《继承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的精神,国家还可以成为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著作权的主体。
⑹ 简述著作权的继受主体有哪些
一、继受主体及其分类
1.继受主体 通过继承、遗赠、赠与、转让等继受方式取得著作权的主体,称为著作权继受主体。人身权是不可以继承、转让的,所以著作权继受主体往往只享有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它是不完整的著作权主体。
2.继受主体分类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及《实施条例》的规定,著作权继受主体主要包括下列五类。
(1)继承人 原始著作权属于公民的,公民死亡后,其作品在保护其内的财产权,依照我国的《继承法》的第三条的规定转移给继承人,包括遗嘱继承人和法定继承人。
(2)承受人 原始著作权属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变更、终止后,其作品在保护期内的财产权,由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
(3)受贵赠人 这类继受主体包括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4)作品原件的合法所有人 作者生前未发表的作品,如果作者未明确表示不发表,作者死亡之后50年内,其发表权可由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行使;没有继承人又无受遗赠的,由作品原件的合法所有人行使。
(5)国家 国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成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原始著作权的继受主体。
二、特殊的继受主体――国家 国家作为特殊的著作权人,是由国家本身的性质和职能所决定的。当它从事商业活动,参加民事流转时,其行为则属于民事上的行为,这时的国家可以成为民事主体,享有民事当事人的权利,承担当事人的义务。由于国家不同一般意义上的著作权人,它仅享有著作权中的财产权。
我国《著作权法》第十九条二款规定:“著作权属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变更、终止后,其本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在本法规定的保护期内,由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没有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由国家享有。”这是对国家作为著作权主体的资格的充分肯定。除了我国《著作权法》明文规定的国家作为著作权主体的情形外,一般而言,国家还可以在下列几种情况下成为我国著作权法所保护的著作权主体:
第一,根据我国的民事法律的规定,公民对自己的财产权利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自由,当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将自己的著作权捐献给国家时,国家就可以成为该作品的著作权主体;
第二,作者或者其他著作权人在生前可以用遗嘱的方式将著作权遗赠给国家,当国家以受赠人的身份依法定程序取得著作权时,便成为著作权主体;
第三,国家可以通过与著作权人签订转让授权合同,从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手中取得著作权,成为著作权主体;
第四,国家可以成为作者不明的作品的著作权主体;
第五,依据我国《继承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的精神,国家还可以成为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著作权的主体。
⑺ 简答题,作者与著作权人的关系(著作权法)
著作权人是著作权法保护的主体:即享有著作权权利和承担著作权义务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9条规定:“著作权人包括:一、作者;二、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
00(一)作者: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
00直接创作作品的自然人是著作权的原始主体。所谓直接创作的作品:指作者通过自己的独立构思,运用自己的技巧和方法,直接(包括书面的、口头的和立体的形式表现)反应自己的思想与感情、个性与特点的作品。帮助作者修改稿件、编辑、校对、审稿等不能成为作者,因为他们是在作者创作基础上进行修改的。
001.被视为作者法人和非法人单位也是著作权原始主体:比如: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
002.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和非法人单位;如果没有相反的证明,就是作者。(但不能说没有署名的人就不是作者)
00(二)其他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和非法人单位;通过继承、遗赠、转让、委托关系可以成为著作权的主体。
00《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3条(六)规定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作为遗产可以继承。第16条还规定,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著作权法第19条规定:“公民在死亡后,其作品的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在本法规定的保护期内,依照继承法的规定转移。”
00(三)未被视为作者的法人和非法人单位(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15条、第16条)
00(四)国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国家作为著作权主体也有几种情况:
001.作者身前将作品原件及著作权中的财产权无偿转让给国家,或者将已发表的作品的著作权中的财产权无偿转让给国家;
002.作者通过遗嘱方式将其全部或部分作品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在他死后赠送给国家;
003.作者死亡后,其作品著作权中的财产权无人继承又无人受赠,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由国家享有;
002.著作权属法人或非法人单位,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变更、终止后,没有承受其权利与义务的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著作权由国家享有。
00(五)外国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2条和第13条:分为三种情况:
00A.外国人的作品第一次在中国境内发表;外国人的作品首次在国外发表,三十天内在中国境内发表被视为首次在中国境内发表;
00B.双边协议,如两个国际公约;
00C.与中国公民合作创作作品的外国作者,但如果中国公民放弃权利或转让权利,而该外国人所在国与中国没有双边协议或不是两个公约的成员国,他也不能成为著作权的主体。
00著作权人与作者的区别:著作权人不一定是作者,但作者可能是著作权人。
⑻ 知识产权法试题,求解析。 谢谢
大哥,您这也太过分了,人家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啊!
不过还是要鼓励下您!
楼主加油!楼主加油!考试不能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