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写了本书,出版社买断版权和不买断版权,对作者分别有哪些好处和坏处
买不买断主要影响体现在四个方面:
1、再版和加印时:买断作品再版或者加印时出版社不需要再给作者付费,不买断作品出版社要再版或者加印,则需要和作者另行商谈并支付版税;
2、出版社愿意为买断给作者更多报酬所以买断还是不买断,就看作者自己对作品的信心了,从作者获利更多的角度考虑,建议能够大卖的作品会选择不买断,而质量一般的作品选择买断。
3、买断版权就是著作权财产权完全转让,不买断版权在著作权角度视为版权专有许可;
4、著作权财产权完全转让之后,您对于这本书的权利仅仅拥有署名权,这本书以后产生的所有收益都与您没有关系,相对于完全转让,专有许可的可操作性高一点,但是对于受让方而言,宁愿选择多花一点钱买断你的所有版权,这样以后改编,网络发表都不需要通过您的授权。
(1)台湾联经出版社版权买断扩展阅读:
著作权的权利限制
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三)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四)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五)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六)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
(七)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八)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
(九)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
(十)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
(十一)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
(十二)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前款规定适用于对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的限制。
㈡ 出版社买断小说版权后,合同到期了,作者还能把小说投稿到另一家出版吗
应该是可以的吧,很多书就是一个出版社到期了,其他出版社如果经授权也会出版,所以很多经典书籍有很多不同版本。
㈢ 台湾出版社出版小说一般都会买断什么版权还是全部买断(简体、繁体和电子版等)
您好,我是工作室的一名编辑。据我所知,台湾出版社出版的小说是买断的话,只是你的繁体版权,简体、数字和海外三个版权还是独立的,你还可以在大陆投稿的。你和他们签约的时候,也可以问一下,我认为只是繁体的。
龙吟……你可以去天使领域论坛看一下,那里应该有约稿之类的,你可以看一下!
㈣ 30万字长篇小说给出版社买断版权多少钱
2万至10万人民币或更多,这个答案仅供参考。
㈤ 大陆作者给台湾出版社投稿需要注意些什么
以下是台湾网友的投稿经验谈 与您分享^^___投稿的基本要求:
稿子约八至十二万字,因各出版社要求有差。
不论是电脑列印稿或手写稿,字数算法都是字数x行数x页数,请不要用Word里的字数统计功能。
最好以挂号寄件,手写稿则以寄原稿佳,但千万不要忘记自留副本。
请注明真名及联络方式,最好亦留下方便联络的时间。
目前接受E-Mail投稿的有希代、新月、晨星及荷鸣出版社。
注意:投稿前最好能先致电询问投稿要求并确定邮寄地址
___寻找风格相近的出版社
广泛翻阅市面上不同出版社的系列文艺小说,寻找和自己风格相近的几间
选择风格相近出版社的原因之一,在於这表示该出版社编辑的思考模式及观点与你类似,稿子获录取的可能性就大一点。而另一个原因是,如果你对这间出版社选书方向、文案撰写、内文版式以至於封面画风都十分不满的话,出版出来的成品恐怕会成为你一生的梦魇。
___每个出版社都有不同的特点,万盛对新人的稿酬较为丰厚、希代的作家包装比较有规模、禾马的封面水准较高、林白可以跨系列投稿、飞象的退稿率比较低……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决定要投稿给哪几间出版社。不过对於规模较小的出版社,最好是能请教几位该出版社的作家,最打听一下老板的作风和诚信,以免作品被绑票或稿费失踪。
如果对你而言,每一间出版社都差不多,不妨另类思考一下,选一间你喜欢的作者特别多的出版社。因为你的稿子一旦被录取,便可以享受自己的作品六折、同社作家作品七折的优惠,日後要找那个作家签名也比较容易。……^-^
___第一次投稿时,除非你是决定要投稿给特别要求不可一稿多投的出版社(如希代),否则可以试试多寄几间合意的出版社,再根据出版社的开出来的条件,自己决定要选择哪一个东家。
当然,以出版社的立场而言,十分不愿意作者一稿多投,增加编辑不必要的负担。但是以作者的立场来说,投稿多间出版社,可以更好的了解不同出版社的运作形式或沟通方法是不是适合自已。
但是,新人最好不要以一间出版社为依恃,跟另一间出版社谈条件,这种态度只会让人讨厌!另外要注意的是,一稿可以多投,但绝对不能多卖!
___将稿子包装好寄出
按照各个出版社的具体要求,将完成的稿子包装好寄到出版社去
每个出版社对於稿件有不同要求,大家只要多找几本该出版社的书,一定可以在书後的附页中看到它们的具体要求(黛儿在出版社资料联络簿收集了大部分出版社的地址、电话和出版书系。另外,枫樵的网页"无语阁"中也有列出各出版社的徵稿要求),要注意的是,出版社也会搬家,不幸者还有倒闭的,所以最好不要找太旧的书做参考,寄出前先跟出版社打个电话询问一下是个不错的主意。
一般出版社接受稿纸或是电脑列印出来的作品,寄手写稿时字迹虽然是一种印象分,但真正决定录取与否的关键是内容,所以手稿的字迹只要能够让人清楚辨认即可。
使用电脑打字的人千万不要认电脑就算是小字也可以看得很清楚,就为了省点邮费或纸张而印得密密麻麻,记住,最少要留下可以让出版社编辑改稿的空间。
磁片、作文本、笔记本都是投稿的大忌,除非你自认是旷古奇才,能让编辑一翻开(如果编辑心情好,还愿意翻的话)就停不下来。
真名和联络电话、地址是必须的,最好能再注明容易找到你的时段。自我介绍可有可无,如果你不爱罗嗦,可以很酷的只夹上一张名片;如果你觉得自己可以介绍得文情并茂,不妨也夹上一份自传,写这类自传的注意事项就写履历表自传一样--最好不要超过两页,不然会让阅读者不耐烦。至於想用的笔名或小说前言後记的内容,等到签约後再决定便可以了。
不管你有没有附上回邮,大部分的出版社都会将不合用的稿子寄回,但有些效率不佳或机构庞大的出版社会让你在一年半载後,才重新见到自己的心血结晶,而且稿子如果寄丢了,你也只能回家饮泣而已。所以寄出前千万不要忘记留下底稿。
___
寄出後进行电话追踪
-寄出後约一至半个月(不同出版社审稿时间略有出入)就可以去电询问
一般致电询问时大致有三种结果:处理中、已退回、已录用。
如果出版社仍在处理中,不妨请教一下几天之後再打来才能知道结果,而後按期追踪。
有些出版社动作很快,但有些出版社这个过程则会有一点漫长,你不妨静下心来,顺便欣赏一下大出版社的嘴脸,聊充作增加社会经验。
作者在寄出稿子前便应该先做好心理建设,告诉自己,稿子被寄回并不是什麼太严重的事情。以希代书版为例,每个月寄回给作者的稿子便达上百份。
一般出版社退回稿子时,都会在稿内注明稿子不够完善的地方,你可以重新写过之後再投稿,不过这种重写的过程多半十分浩大,因为如果只是小地方不适用的话,出版社一般就会通知录用後再改稿,而不会迳自寄回了。当然,如果能不厌其烦地照编辑的要求认真去改,稿子还是有咸鱼翻生的一天。
另一个方法是转投其他出版社,但是一线的出版社审稿水准相近,也就是说,万盛退回的稿子,希代大概也会退,再转寄林白、禾马或新月,退稿的机率还是相当大。当然,有兴趣的人也可以一间一间去试,毕竟每间出版社的风格取向还是有差别,当中并不是毫无机会,不过这麼做会满耗费时间和邮费便是了。
比较简单的方法是寄给二线的出版社或一线出版社较不知名的系列,由於其稿源和稿酬资源都比较有限,所以审稿上会有一定的弹性。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写作,尤其是初试写作的人,手上有一两本以至五六本废稿都是很正常的事,并不一定非要把它低价卖出去不可。毕竟现在市场上浮滥的作品很多,没有必要再多加一本。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公诸於世的作品能有一定的品质,最好不要把不成熟的作品随便投放市场。
把不适用的稿子先存放起来,一年半载之後应该就可以以一种客观的眼光来评价,这时候再来改稿,效果可能会好得多。对於写作能力来说,也是一种长足的进步。而且稿子品质如果能提高,稿酬也可以相应提高一些哦!
如果出版社联络你录用你的作品,便会寄上合约书让你过目,有些出版社还会一并附上部分订金的支票。
每个出版社都会有自己固定的合约书格式。当然,这些合约书的内容都是可以改动的,也就是说,你可以依据自己的情况,要求出版社改动部分的条款,比如说著作权是归作者还是出版社所有、出版社何时要出版该书(出版社不出书,对於出书之後才能拿稿费的作者也是一种压力)。
对於不打算签约的出版社,一定要以电话事前告知,并把合约书以及预付支票(如果有的话)原封不动的挂号寄回。事後最好再致电确认一下出版社是否有收到。
顺便再提醒一点,选择出版社时,跟你联系的编辑其态度固然重要,但出版社的经营风格为更重要(一间出版社的经营风格,可以从该公司旗下作家的风评以及其合约书内容制定是否合理、人性化而一窥端倪),编辑跟你再投缘都可以随时跳槽,只有出版社的制度是稳定不变的。
___如何选择稿酬形式
-稿酬的给付形式有哪些?对作者有何影响?大概要多久才能拿到?
一般来说,新人对於合约上稿费的数目及其付费方式比较没有商榷的馀地,只能选择是要收版税(一般而言是书价的10%)或是让出版社买断(从三万至七万不等)。而作者到底该使用版税或买断的方式来收费,一方面要看出版社的规定(有少数出版社规定新人只能买断),而另一方面则要看买断的稿酬是多少。
由於新人的第一本书再版的可能性不大,最简单的考虑方式就是直接比较第一刷版税总额(印量X书价X10%)与买断的稿酬执多执少,择优而栖。待有一定的作品量之後,再跟出版社讨论增加稿酬的事宜。(PS.一般文艺作者一刷的印量为2~3,000)
由於各出版社买断方式增加稿酬的情况并不同(这需要作者自己跟出版社去谈判),黛儿并不清楚。下面只简单谈一谈版税的一般行情:
版税一般行情为10%,如果出版社是采用欧美惯用的累近税率法,销量愈大,则版税率可以跟著起跳。如5,000册以後可以提升至12%,10,000册时增至15%。如果出版社采用国际间往来的作法,则累近税率额较低,但双方在签定出版合同後,授权者在一个月内可以得到一笔数额颇大的预付稿酬。
那麼,作者什麼时候可以拿得稿酬呢?
有些出版社在过稿(即签定合约)之後,便会将稿费付清。
而一些出版社则是在合约书签定後会先付一万元左右的预付金(即先前所提过的订金),待4到8个月後新书上市,就会将稿费的馀额寄出。
台湾市场有限,区区几万块钱实在很难养活职业作家。所以如果有可能,作者最好不要选择付费条件太过严苛的出版社(比如说抽版税时以年度结算,卖出几本书才给几本书的版税--考虑到稿费并不是出版中的主要成本,再加上出版通路的大中盤都会先和出版社结算书款,出版社将库存压力分摊到作者身上实在是不太合理的行为)。
___和出版社保持长期合作
-尽量和出版社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作者能够和一间出版社维持长期的合作关系是较理想的。
一方面是出版社会比较愿意花时间和金钱来为你进行包装和促销推广,另一方面则是作品集中,有利於塑造自己作品的风格和形象,对於建立稳定的读者群有一定帮助。
虽然一般艺文小说的读者都有跨出版社及跨系列阅读的习惯,但是由於某些出版社在合约中会规定笔名不可在其他出版社使用,所以常常换出版社容易增加读者找书的困难度。
作者跳槽的原因有很多,有时是因为和出版社理念不同,有时则是因为稿酬或作家包装手法上的差异。如果只是出於稿酬或提供包装问题,其实可以和原出版社先讨论一下,再决定是否要离开。
大部分的作者到了新出版社後,文风及题材的取向都会受到新编辑的影响,以陈毓华、凌淑芬和左晴雯为例,我们都可以将她们转换出版社做为其作品风格上的一个分类时期。
当然,转换出版社不一定不好,有时也会是一个新的契机,像陈毓华便是一个满成功的例子。但是在决定转换前一定要仔细评估考虑,著眼於未来的长期发展状况,不然换来换去,从一线换到二线换到消声匿迹,那可就失去了当初的美意。(以上转载自网路文学)
㈥ 出版社买断版权和不买断版权对作者分别有哪些好处和坏处
买不买断主要影响体现在四个方面:
1、再版和加印时:买断作品再版或者加印时出版社不需要再给作者付费,不买断作品出版社要再版或者加印,则需要和作者另行商谈并支付版税;
2、出版社愿意为买断给作者更多报酬所以买断还是不买断,就看作者自己对作品的信心了,从作者获利更多的角度考虑,建议能够大卖的作品会选择不买断,而质量一般的作品选择买断。
3、买断版权就是著作权财产权完全转让,不买断版权在著作权角度视为版权专有许可;
4、著作权财产权完全转让之后,您对于这本书的权利仅仅拥有署名权,这本书以后产生的所有收益都与您没有关系,相对于完全转让,专有许可的可操作性高一点,但是对于受让方而言,宁愿选择多花一点钱买断你的所有版权,这样以后改编,网络发表都不需要通过您的授权。
㈦ 买断后,是不是什么版权都没有
您好!这一问题需要看具体买断的是哪类版权。
版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类型,它是由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摄影和电影摄影等方面的作品组成。
即使买断所有财产性权利,一般著作人身权仍属于作者本人。
如能提出更加具体的问题,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㈧ 你们买断是全版权买断还是仅网络电子版权
简单来说,买不买断主要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 1、再版和加印时:买断作品再版或者加印时出版社不需要再给作者付费,不买断作品出版社要再版或者加印,则需要和作者另行商谈并支付版税 2、由于1的缘故,出版社愿意为买断给作者更多报酬所以买断还是不买断,就看作者自己对作品的信心了,从作者获利更多的角度考虑,建议能够大卖的作品会选择不买断,而质量一般的作品选择买断
㈨ 什么是版权买断
买断版权就是著作权财产权完全转让不再属于自己,只有署名权是属于自己的,以后产生的所有收益都和原作者没有关系,。
因为署名权是作者对公开其作者身份与作品关系的权利,所以作者可以选择公开其作者身份或不公开作者身份。决定公开其身份,可以署其本名或其他为公众所知的名字;决定不公开其身分,可以署假名或不署名。
不署名又叫匿名,匿名并不是作者放弃署名权或没有署名权,匿名也是行使署名权的一种方式,或者说是作者对署名权的一种处分行为。
(9)台湾联经出版社版权买断扩展阅读:
1、署名方式决定权
即署其本名、笔名、别名或假名的选择决定权。署名方式的选择往往反映作者公开或隐瞒其作者身份及相应程度的选择。
署其本名或笔名,则是将其作者身份公之于众;署其他为人较少知道或不知道的名字,则往往是部分隐瞒或完全隐瞒自己的作者身份。
2、署名排列方式决定权
主要指在数人作品中,作者姓名如何排列,由作者协商决定。作者排名顺序的不同,往往对作者的影响也很大。就一般情况而言,排名靠前的作者往往能得到人们较高的评价。如有的单位在评定职称时,对合作作品,只承认排在首位的作者可以作为其著作成果来参评职称。
3、署名指示权
如果作品署名发表,其他人在以后以出版、广播或改编等各种形式公开利用时,应当说明其署名。也有人称该项权利为姓名指示权,并强调在公开利用时须指明作者的姓名。笔者认为此说不妥。因为作者姓名也是个很复杂的问题。
一个人的姓名(广义上的)可能很多,用某一作品署名的往往仅其中一个,使用作品时指出作者的其他姓名可能恰恰违背作者的本意。
因此,从署名权的本质出发,在公开利用其作品时,如事先未经作者特别同意,就只能准确指出在其作品上所署的姓名。
㈩ 出版社给了版权费之后,版权还归作者所有么
图书出版时,出版合同会约定版权使用的时间,过了时间,著作权人可以将著作权授予其他出版社。买断就永远是出版社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