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知识产权法考试怎么办!
1知识产权的对象:知识本身,分为两类,一是智力成果,二是经营标记。2.知识产权的分类:一是把知识产权分为著作权和工业产权,二是分为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权。3.知识产权的性质:一 知识产权作为民事权利的属性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的,二是知识产权为私权,三是知识产权是对世权和支配权;知识产权可分地域取得和行驶;知识产权可分授权性,不同的权能分授不同人,相同的权能可授予多人行使。4.著作权:指基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产生的权利。5.著作权法:指调整因著作权的产生控制利用和支配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6.作品:指文学艺术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7.不受著作权保护的对象:一 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 二 不使用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公共信息资源和时政新闻 三 欠缺作品实质要件的对象8.著作财产权:指基于著作权的行使所能得到的财产权益,也指实现其利益的各种手段和方式。著作财产权的内容:复制权、发行权、表演权、出租权、展览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注释权和整理权。9.复制权,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 10.发行权,即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11.出租权,即有偿许可他人临时(有期限)使用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并获得报酬的权利,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的除外;12.表演权,即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括现场表演和机械表演13.放映权,即通过放映机、幻灯机等技术设备公开再现美术、摄影、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等的权利;14.广播权,即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者传播作品,以有线传播或者转播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以及通过扩音器或者其他传送符号、声音、图像的类似工具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的权利;15.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16.改编权,即改变作品,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特点:不改变作品的基本思想内容方式:(1)变换作品表现形式(2)改变作品用途,适应某种需要 17.著作人身权:基于作品依法享有的以人身利益为内容的与著作财产权相对应的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18.职务作品:公民为完成法人或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19.职务作品的归属:一类是作者享有著作权, 单位享有优先使用权。第二类是单位享有著作权, 作者享有署名权。职务作品的特征:一作者与工作机构既有劳动关系 二创作的作品属于作者职责范围 三对作品的使用应当属于作者所在单位的正常工作任务或业务范围之内。 19.定做作品的归属:受委托创作的作品, 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 著作权属于受托人。委托作品与定做作品的区别:一 给予创作关系不同,委托作品是基于委托合同而创作的,职务作品是基于作者与本单位的劳动关系 二权利归属不同 委托作品有合同按合同 无合同归委托人 定做作品归作者20邻接权和著作权的关系:联系:1、著作权是邻接权产生的前提2、邻接权的取得过程中也包含了传播这的创造性劳动邻接权从本质上讲是作品传播者对其赋予作品的传播形式所享有的权利区别:1、主体不同:邻接权的主体几乎都是法人2、保护对象不同:3、内容不同:通常不具有人身权利的性质(表演者权除外)4、受保护的前提不同 21.著作权的合理使用:是指在特定条件下,著作权人以外的人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的姓名、作品名,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的其他权利。要件:1、不得损害作者的人身权利2、使用的作品已经发表3、使用的目的仅限于为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或者为了教学、科学研究、宗教或慈善事业以及公共文化利益需要。22合理使用的类型:1、为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2、合理引用行为3、新闻报道使用4、对政论性文章的转载、转播5、对公开演讲的转载、转播6、公益性利用行为7、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8、馆藏陈列或保存版本9、免费表演10、室外陈列品的使用11、对汉族文字作品的翻译12、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23.侵犯著作权的行为:1.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2.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做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3.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4.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侵犯作者的保护作品完整权 5.剽窃他人作品的。6.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展览、摄制电影和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编、翻译、注释等方式使用作品的行为。 7.使用他人作品,应当支付报酬而未支付的。8.未经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录音录像制品的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出租其作品或者录音录像制品的行为。侵犯出租权 9.未经出版者许可,使用其出版的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的。10.未经表演者许可,从现场直播或者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或者录制其表演的。为上述这些行为如果未经许可,则构成对著作权人和表演者权利的侵犯。24专利制度的特征:本质属性:1、以法律的手段实现对技术实施的垄断2、以书面的方式实现对技术信息的公开 3其他:法定性:依法确认和保护 科学审查:初审、复审、公众审查 国际交流 排他性强 时间性、地域性等。25发明与实用新型的异同:发明是发明人的一种思想,是利用自然规律解决实践中各种问题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形状和构造的结合所提出的是与适用的新的技术方案。相同:都属于技术方案 差异:1、保护范围不同:仅限于产品2、并非所有的产品都可以申请实用新型,必须具有确定的形状、固定的三维构造3、创造性要求较发明低:实质性特点和进步。26.职务发明: 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权利归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27.新颖性: 过去没有的新发明的,判断标准:时间、对比技术。 丧失新颖性的四种情况:以出版物的方式公开,以使用公开,以其他方式公开,抵触申请。 实用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创造性,是指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28.专利权的内容:独占权,禁止他人实施权,处分权。29专利权的效力:制造、销售、许诺销售(专利权人自己或者授权他人以做广告或在商店货架或者展销会陈列等方式作出销售商品的意思表示的权利)、使用、进口。29.专利权的限制 专利保护期、先行实施、善意侵权、首次销售、临时过境、非营利实施、强制许可、制定许可。30专利侵权判定原则:一般原则1、进行侵权判定,应当以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与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的全部技术特征逐一进行对应比较。2、进行侵权判定,一般不以专利产品与侵权物品直接进行侵权对比。专利产品可以用于帮助理解有关技术特征与技术方案。3、当原被告双方当事人均有专利权时,一般不能用双方专利产品或者双方专利的权利要求进行侵权对比。4、对产品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进行专利侵权判定比较,一般不考虑侵权物与专利技术是否为相同应用领域。31全面覆盖原则,是指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将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必要技术特征全部再现,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与专利独立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一一对应并且相同。32等同原则:在专利侵权判定中,当适用全面覆盖原则判定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不构成侵犯专利权的情况下,应当适用等同原则进行侵权判定。 33禁止反悔原则,是指在专利审批、撤销或无效程序中,专利权人为确定其专利具备新颖性和创造性,通过书面声明或者修改专利文件的方式,对专利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作了限制承诺或者部分地放弃了保护,并因此获得了专利权,而在专利侵权诉讼中,法院适用等同原则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时,应当禁止专利权人将已被限制、排除或者已经放弃的内容重新纳入专利权保护范围。34多余指定原则,是指在专利侵权判定中,在解释专利独立权利要求和确定专利权保护范围时,将记载在专利独立权利要求中的明显附加技术特征(即多余特征)略去,仅以专利独立权利要求中的必要技术特征来确定专利权保护范围,判定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是否覆盖专利权保护范围的原则。35商标的功能:识别、品质保证、广告竞争。36商标概念:是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及其组合构成的,能够将不同的生产经营者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区别开来,并可为视觉感知的标记。37商标分类:集体商标,是指由某一集体组织所有,其成员共同使用的商标。联合商标:是指同一个商标所有人在相同或类似的商品上使用的若干个近似商标。防御商标:是指同一商标所有人在不同类别的商品上注册使用同一个著名商标。证明商标,又称保证商标,即用以证明商品来源、原料、制造方法、质量、精密度及其他特征的商标。38商标权的取得原则 注册原则 申请在先原则、自愿注册原则、优先权原则 39驰名商标《巴黎公约》中是指在广大公众中享有较高声誉,有较高知名度的商标。可称为名牌商标或著名商标。40驰名商标的认定 (1)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2)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3)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4)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 41驰名商标的保护 对未注册的驰名商标予以保护、放宽驰名商标的显著性特征、扩大驰名商标的保护范围、驰名商标所有人享有特别期限的排他权42反不正当竞争法是调整市场交易活动中经营者之间竞争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上,仅涉及反对不正当竞争的内容;广义上,则包括反不正当竞争以及反垄断及限制竞争的内容。43商业秘密:本条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商业秘密的特征1、无形性2、价值性3、实用性4、保密性
Ⅱ 知识产权法的题
案例:黑龙江,哈尔滨,天龙阁饭店,挂了“天津狗不理包子”,天津就起诉,说其侵专犯了名称和商标权。牌匾上两属行字:“正宗天津狗不理包子”“第。。代传人”。
一审哈尔滨中院判决原告败诉。认为:牌匾上有这几个字,并不表示侵权,不是宣传生产天津狗不理包子,而是宣传他的大师傅是第几代传人。宣传的内容不一样。宣传的是某个人的身份。
二审黑龙江高院,撤销原判,原告胜诉。认为:不是宣传大师傅的身份,而是说经营的就是天津狗不理包子。因为二审法院在审理的时候考虑到文字的排列和大小,如果要宣传大师傅的身份的话,就应该按照人之常情,把字摆在主要位置,写大一点。人之常情就是人们的生活经验,最高法院行政证据就有,是经验法则。而这个案例中,天津狗不理摆在前面,就是侵犯了天津的商标权。
这个案件就考虑了文字的大小和排列,法官根据经验,进行了判断,作出了判决。
可见,解释在判断证据和内容中是最重要的。
我认为,二审是正确的。
Ⅲ 有关于知识产权的普法题目
2014年4月26日是第14个“世界知识产权日”。记者从司法部法制宣传司获悉,近日,全国普法办下发通知,部署各地在4月21日至27日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集中开展知识产权法制宣传活动。
通知要求,各地要大力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宣传国家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国家知识产权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努力培育识产权文化,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法治观念。要把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纳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法制培训课程,把知识产权法律知识作为法律进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的重要内容,加强对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企业等相关人员的知识产权实务辅导,提高依法运用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和能力。要把集中宣传与“法律六进”活动有机结合,充分运用普法广场、法治公园、普法长廊等群众性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开展知识产权法制宣传,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开办知识产权法制宣传专栏、专版和专题节目,指导各级普法网站、政府官网、普法微博等开展知识产权专题法制宣传活动,向全社会广泛传播知识产权法律知识。
据悉,宣传周期间,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将在中国普法网开设知识产权法制宣传专栏,在“中国普法”官方微博开展专题宣传。
Ⅳ 中央电大形成性测试 知识产权法考试 试题求助
第一个全选.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作品的合理使用主要指本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的十二种情形,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三)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四)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等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五)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六)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
(七)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八)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
(九)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为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
(十)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
(十一)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
(十二)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前款规定适用于对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的限制。
第二个选AD,没有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楼上的好不负责啊..知识产权法中还有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真滑稽
Ⅳ 有知识产权远程教育测试题的答案吗
有知识产权远程教育测试题的答案的,下面的这些=答案都是在成教问答上找的,准确率还是很高的。
你的这些题目的答案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A2、B3、C4、B5、A6、D7、B8、C9、D10、B
11、D12、C13、B14、D15、D16、A17、C18、A19、C20、B
二、多项选择题(错选、多选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ACD2、AB3、ABCDE4、ABCDE5、ACDE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2、√3、√4、×5、√6、√7、√8、×9、×10、×
四、解释概念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亦称原创性,是指由作者独立构思而成的,作品的内容或者表现形式完全不是或者基本不是同他人已发表的作品相同,即不是抄袭、剽窃、篡改他人的作品。
2.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组合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3.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1)主体不同;(2)保护对象不同;
(3)内容不同;(4)受保护的前提不同。
2.专利申请权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据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享有的就发明创造,向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的权利;
其特征为:(1)相对性;(2)暂时性;(3)相关性。
3.(1)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
(2)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
(3)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
(4)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
(5)该商标驰名的其他因素。
4.(1)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其他知识产权的调整对象作为自己的保护对象;
(2)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与各类知识产权有关而相关法律不能管辖的客体给予保护,以此弥补单一法律制度产生的“真空地带”;
(3)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各类知识产权客体的交叉部分给予“兜底保护”,使知识的保护对象连结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六、论述题
1.(1)引用是在自己的作品中适当摘录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2)著作权法规定,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属合理使用,是对著作权人权利的一种限制;
(3)“适当引用”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引用目的仅限于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2分);二是所引用部分不能构成引用人作品的主要部分或者实质部分;
三是不得损害被引用作品著作权人的利益。
(4)如果引用不当,则可能构成侵权。
2.(1) 我国专利法规定,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全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不视为侵犯专利 权。(2)先用权是对专利权的一种限制,它不仅有利于保护在先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利益,而且能够消除“先申请原则”所具有的某些弊端。
(3)享有 先用权的条件包括:第一,实施行为人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的行为或者所作的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必须发生在专利申请日之前;第二,实施行为人所实 施的发明创造,或者是行为人自己研究开发或者设计出来的,或者是通过合法的受让方式取得的,绝对不是以不正当手段从别人那里窃取的。第三,实施行为人在他 人就相同的发明创造取得专利权后,仍然在原有范围内制造或者使用。第四,除非随着先用权所属企业一并转让,先用权不得单独转让。
(4)当实施行为人以先用权作为侵权诉讼的抗辩事由时,实施行为人应当负举证责任。
七、案例分析(11分)
答案要点:
(1)不能成立。因为该申请案涉及的技术内容已在前一独立的专利的专利中向社会公开,原告是将现有技术与抵触申请混为一谈。
(2)抵触申请,是指在本专利申请前由他人向专利局提出的,并且记载在本专利申请日以后公(3)不涉及。原因是本申请案的前一发明创造申请已被专利局授权并公告。
(4)法院应当作出维持专利复审委员会复审决定的裁判。
Ⅵ 知识产权法一题
保护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的是公民的作品。
我觉得要看BCD的版权信息上,作者是怎么标的,是个人还是XXX教研室。谁知道BCD哪个是职务作品。
Ⅶ 知识产权法考试试题. 在线求解
1.专利权 商业秘密权 植物新品种权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
2.发明人回或者设计人
3.注册
4.权利人 正当理由
5.集成电路布图设答计创作者 10年
6.图书出版权 版式、装帧设计的专有使用权
7.实用性 利益性(我不知道教材上怎么说的,总之意思是说能取得经济利益)
相对权(就是说不具有排他性)
8.在先申请 在先使用
9.传播,后面的不知道
10.专利管理(国家知识产权局) 不交年费
Ⅷ 知识产权法 试述合理使用的方式
试述合理使用的方式。
参考答案:
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上述规定也适用于对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