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何谓"物权行为和债权行为分离"原则请举列说明物权变动和债权(合同)行为效力关系 考试 在
http://www.law28.com/html/la2/la2s5/mftz/20070410/1862.html物权来行为源http://..com/question/4784498.html债权行为
。
理论请参看上面网页。
举例:
物权行为:你把电视台扔了,行使物权的处分权行为
债权行为:你朋友向你借1000元钱。再如,侵权行行为而形成的侵权之债,债权人主张权利都是全权行为
『贰』 对租赁的处分是属于物权行为的处分还是债权
租赁是通过对所有权的出租获得财产性收入,属于债权;对租赁行为的处分直接使租赁的权利发生、变更或消灭了,属于物权。
『叁』 下面哪些是物权行为,哪些是债权行为。
给予买卖合同,设定用益物权合同,设定担保物权合同全部都是债权行为。
这里专应该明确一个理属念:物权变动既包括债权行为,也包括物权行为。债权行为可以看成是前因,物权行为可以看成是后果
比如:
甲与乙在3月1日签订一份买卖合同,3月2日乙交付5000元,3月3日甲将彩电交付给乙。
上面这个物权变动法律关系中包含了三个法律行为:
3月1日订立合同,为债权行为,确定债权债务关系:乙负有付款义务,甲负有交付彩电之义务。
3月2日乙交付5000元的行为,为物权行为,发生物权变动:转移货币所有权与甲。
3月3日甲交付彩电的行为,为物权行为,发生物权变动:转移彩电所有权与乙。
由此可以推出:
给予买卖合同,是买卖法律关系的债权行为,确定债权债务关系:一方具有交付出卖物的义务,另一方有支付对价的义务。
设定用益物权合同,是设立用益物权的债权行为,合同生效后,通过一定的物权行为(不同的用益物权,法律规定了不同的方式,比如土地使用权要经过登记),使用益物权生效。
设定担保物权合同,是设立担保物权的债权行为,合同生效后,通过一定的物权行为(比如进行不动产抵押登记),使担保物权生效
『肆』 请教物权行为和债权行为的含义
http://www.law28.com/html/la2/la2s5/mftz/20070410/1862.html物权行为自http://..com/question/4784498.html债权行为
。
理论请参看上面网页。
举例:
物权行为:你把电视台扔了,行使物权的处分权行为
债权行为:你朋友向你借1000元钱。再如,侵权行行为而形成的侵权之债,债权人主张权利都是全权行为
『伍』 准物权行为和债权的让与这两种行为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处分行为包括物权行为和准物权行为,你可以找处分行为和负担行为的定义,准物权行为包括债权让与,除此之外设定抵押也属于准物权行为
『陆』 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有什么联系
在现代社会尽管物权与债权的基本区分仍被肯定,物权为支配权,债权为请求权。但是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权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有些权利尽管从性质上属于债权,但是他们却具有了为普通债权所不具备的物权的效力;也有一些权利尽管从性质上属于物权,但是却具有了为普通物权所不具备的债权的效力。基于此种现象,近现代民法上出现了物权债权化与债权物权化的理论,其主要描述的是物权与债权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或者相互混合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法律现象。
『柒』 为什么说《物权法》第九十七条所规定的“处分”仅包括物权行为,而不包括债权行为。
根据物权法的总则的阐述,我们知道这个法律主要针对的物的归属版及相关权利,不涉权及债权行为,所以说《物权法》第九十七条所规定的“处分”仅包括物权行为。
第二条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
本法所称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捌』 物权行为和债权行为
问题的关键是,老头和儿子的合同处分的房产不仅仅是老头的那部分,也包括了老伴的那部分,所以无效
『玖』 物权行为和债权行为有什么联系
物权与债权的联系 :
在现代社会尽管物权与债权的基本区分仍被肯定,物权版为支配权,债权为请权求权。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有些权利尽管从性质上属于债权,但是他们却具有了为普通债权所不具备的物权的效力;也有一些权利尽管从性质上属于物权,但是却具有了为普通物权所不具备的债权的效力。基于此种现象,近现代民法上出现了物权债权化与债权物权化的理论,其主要描述的是物权与债权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或者相互混合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法律现象。
物权与债权的概念及区别:
(一)物权 物权在本质上是一种支配权,即是指权利人直接支配特定物的权利。
(二)债权 债权是请求权,是指权利人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拾』 既然出租不是处分行为,为什么很多题目里还会出现"某人的出租行为是无权处分"这句话
“处分行为”这个词,是在“物、债二分体系”之下的用语,也就是区分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或者说区分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的情况下会说“处分行为”。现在多数学者主张出租不是处分行为。
但我国是没有区分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的,主张“一体把握”,就说是(民事)法律行为,所以一些题目中出现的“处分”其实是指所有权的处分权能,包括事实上的处分与法律上的处分,处分权能(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处分权)原则上不与所有权相分离。
无权处分即是指没有处分权能而为处分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