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卞之琳 《断章》 扩写
早已算不清,它伴了人们多少的梦幻;而那个昏黄的下午,我猛然从梦中惊醒的一刻,诗人已去,白云端,“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断章》中的一些短短的语句,可以发现作者写的该是自己的情感投入,但是这四句足以为诗,猜想下,便是“无心插柳”之举。
《断章》是一首爱情诗歌:我(作者),深深爱恋着“你”(恋人),你自己却不知道;然而,当你在桥上叹息过去的往事时,我正在想念着你。最后,我在某一天的傍晚看到了你。我不能说出来,因为那些将自己捆在屋里的理由,我只能默默地看着你,然后又偷偷地想念你。当太阳下山,你家的窗户像画的边框,镶嵌于明月之夜,慢慢地睡了,你知道么?有人(也许吧,就是楼头望你的人),正梦着你。
(1)卞之琳作品还受版权保护吗扩展阅读:
《断章》是“新月派”诗人卞之琳的代表作品。本为作者抽出长诗的一节。该作品含蓄蕴藉,但语言却极朴素、平实,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断章》原是作者一首长诗中的一个段落。它表现了诗人从刹那的感觉中提升起的哲理与智慧。
诗的上节撷取的是一幅白日游人观景的画面。它虽然写的是“看风景”,但笔墨并没有挥洒在对风景的描绘上,只是不经意地露出那桥、那楼、那观景人,以及由此可以推想得出的那流水、那游船、那岸柳。
它就像淡淡的水墨画把那若隐若现的虚化的背景留给读者去想象,而把画面的重心落在了看风景的桥上人和楼上人的身上,更确切地说,是落在了这两个看风景人在观景时相互之间所发生的那种极有情趣的戏剧性关系上。诗的上节以写实的笔法曲折传出了那隐抑未露的桥上人对风景的一片深情,以及楼上人对桥上人的无限厚意,构成了一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戏剧性场景。
但多情总被无情恼,那无情的风景,那忘情于景的桥上人能否会以同样的深情厚谊来回报那钟情于己的多情之人呢?面对着生活中这司空见惯的、往往是以无可奈何的遗憾惋惜和不尽的怅惘回忆而告终的一幕,诗人在下节诗里以别开生面的浪漫之笔作了一个充溢奇幻色彩、荡漾温馨情调的美妙回答。
⑵ 卞之琳的《断章》取之于他的哪部作品
卞之琳的短诗《断章》,选之于他的诗集《汉园集》,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卞之琳的主要作品: 著有诗集《三秋草》(1933)、《鱼目集》(1935)、《数行集》(收入《汉园集》1936)、《慰劳信集》(1940)、《十年诗草》(1942)、《雕虫纪历1930-1958》(1979)等。 《断章》原文: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简介: 卞之琳(1910.12.8-2000.12.2),生于江苏海门汤门镇,祖籍江苏溧水,曾用笔名季陵,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的学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西语教授,并且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汉园集》简介: 诗集于1936年出版,是三位青年诗人的合集,内收何其芳的《燕泥集》、李广田的《行云集》、卞之琳的《数行集》,收何其芳诗作十七首,李广田诗作十七首,卞之琳诗作三十四首。何诗多吟咏爱情和自然,格调宁静而柔美;李诗多表现生活中的静态美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朴实淳厚;卞诗或展现旧北京城的生活情景,或抒写人生的孤寂,风格凝练含蓄他们沿着戴望舒开辟的诗歌道路继续摸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是更加注重将东、西方诗学融合的新一代诗人。
⑶ 关于卞之琳的“断章”怎么简析
诗的上节撷取的是一幅白日游人观景的画面。它虽然写的是“看风景”,但笔墨并没有挥洒在对风景的描绘上,只是不经意地露出那桥、那楼、那观景人,以及由此可以推想得出的那流水、那游船、那岸柳……它就像淡淡的水墨画把那若隐若现的虚化的背景留给读者去想象,而把画面的重心落在了看风景的桥上人和楼上人的身上,更确切地说,是落在了这两个看风景人在观景时相互之间所发生的那种极有情趣的戏剧性关系上。
“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这不就是自然之景对桥上人白日里忘情于景的知遇之恩的热情回报吗?从“你”的那扇被“明月装饰了”的窗口上,我们可以想见到,此刻展现于桥上人眼际的会是一幅多么美丽迷人的月夜风光图啊!那桥、那水、那楼、那船、那柳……那窗外的一切一切都溶在这一片淡雅、轻柔、迷朦、缥缈的如织月色之中,与白日艳阳照耀下的一切相比,显得是那么神秘,那么奇妙,那么甜蜜,那么惬意。面对这月光下的美景,怎能让人相信自然之景是冷漠无情、不解人意的呢?怎能不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强烈钟爱呢?你爱自然,自然也会同样地爱你--这就是诗的理趣所在吧! 答案补充 从相对论的角度来看:
万物虽有各其位置,但还是相互依存,相互参照,因而世界是一种此中有彼、彼中有此的关系。 。
从主客关系看——
人的主体角色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可以因情形的不同而成为客体角色,因而主客是可以互换的。
从交流关系看——
人际之间有一定的阻隔与障碍,因而各自是一种孤独、零碎的存在,是令人伤感的;但同时他们又不是真正对立而是相互成全,相互融合,因而又是令人欣慰的。
(《断章》)说是情诗也可以,但决不是对什么人表示思慕之情,而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境。”
⑷ 卞之琳对诗歌创作有什么影响
卞(biàn)之琳(1910.12.8-2000.12.2),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祖籍南京市溧水区,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曾用笔名季陵。
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的学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诗《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西语教授,并且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社主编、诗人高洪波说:“卞之琳先生是中国诗坛的琢玉者。他一生写的诗歌没有超过五千行,惜墨如金,是个很特殊的例子,真有点儿像当年唐代的孟郊、贾岛这样的苦吟诗人,‘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诗的写法有两种,一种是才华横溢式的,写得很多,像龚自珍:另一种是披沙拣金式的,拙于言语,但有耐心和耐力,写得持久,不以数量取胜,如卞之琳。他把诗当成一块玉来雕,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诗作铮铮然有金玉之声。卞之琳长于内心思考,短于社会交往,把自己封闭起来,绝对不是公众人物,不是表演式的公众人物,就像孙犁,是远距离征服式的作家。但他却是文化和精神意义上的真正的公众人物。其诗,表现了人生深层次的痛苦、孤独、命运和思索,博采中西各家之所长,又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层挖掘,沉着、大气、精光内蕴同时也静气内敛,并直接影响了当时的九叶诗人等诗作者。他是一个纯粹的诗人。
⑸ 卞之琳有哪些作品
1、《鱼目集》
《鱼目集》的产生时逢“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在此期间产生了大量现代意义上的新文学。在这个时期文学与人民和时代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也创作了自身的辉煌。《鱼目集》无疑是这个时期的杰出作品之一。
2、《第七七二团在太行山一带》
卞之琳在《第七七二团在太行山一带》的《前言》中说:“我自己也不知道应该把它归入什么类。”现在看来,把这本书视作中篇报告文学是比较妥当的。在书中,卞之琳以饱满的激情、独特的视角,引人入胜地记述了七七二团抗战初期与日本侵略军浴血苦战的历程。他不仅叙写了长生口、七亘村、响堂铺、长乐村等战斗的经过,更着重把笔触放在写“人”上,从指挥员———旅长陈赓、团长叶成焕到普通战士,他用一个个生动的细节让他们栩栩如生地站立在昨日和今日的读者面前。
3、《三秋草》
《三秋草》收入其诗作88首,散文8篇,小说4篇,评论7篇。所选诗作代表了卞之琳诗歌创作的zui高成就,除继承古诗传统外,也借鉴西方现代诗,出“新月”而入“现代”,独成一家,自创高格,作为中国现代诗歌先驱其之一,其影响流布当时,下及40年代“九叶”诗派,远至海外,甚至对新时期以来的诗歌也产生一定影响,受到海内外著名诗人、作家的高度评价。
百年新诗史上的技术“第一人”
“从技术上来说,卞之琳是中国新诗百年来的第一人!”在讲座中,江弱水分别以卞之琳翻译的《哈姆雷特》选段以及诗歌《白螺壳》《尺八》《断章》《无题五》举例,在动情朗读的基础上,生动诠释了卞先生诗歌语言的多元、形式的多样、技巧的变化多端、意义的繁杂多歧以及多重的复杂来源。
有意思的是,关于卞之琳艺术成就的第一篇博士论文不是出自中国,而是来自荷兰莱登大学的汉乐逸;关于卞之琳诗艺剖析最早的书,也不是出自大陆,而是香港中文大学张曼仪教授的《卞之琳著译研究》。
“在那个群情激昂的年代,大多数人欣赏不了卞之琳,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艺术趣味的变化,抛开艺术形态的干扰,卞之琳的名字将越发响亮!”江弱水透露,事实上早在上个世纪卞之琳就名声在外,在台湾,余光中先生就是卞之琳最大的“粉丝”。
⑹ 卞之琳的代表作品都有哪些
1936年,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3人出版了他们的诗合集《汉园集》。卞之琳原是新月派诗人,这之前已出过《三秋草》、《鱼目集》两个诗集。他与何、李当时都是大学生,年纪虽轻,但同样经历着大革命失败后的悲愤与幻灭。卞之琳自述此时“我彷徨,我苦闷。有一阵我就悄悄发而为诗。”在这种情绪下,20世纪20年代西方现代派的诗引起了他的共鸣。这时他的诗中有以北京生活为题材的,如《酸梅汤》、《几个人》(写卖冰糖葫芦、卖萝卜的人)、《路过居》(写茶馆)等。有的则表现对贫苦者的同情,如《苦雨》写雨中卖烧饼的老人。更多的则表现自己的忧郁、惆怅、空虚、悲哀。《记录》中说“一天的记录”就是“一片皱折的白纸”。《奈何》表现了一种落寞而不知所从的情绪。《一个和尚》借描写和尚来表示人生也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更灰色的还有《投》,似乎人来到世间是莫名其妙的。也有表现在彷徨中不甘沦落,坚持前行的精神,如《长途》。卞之琳的诗根据汉语的特点,讲“顿”或“音组”的整齐,这方面与新月派的诗有共同性。但他更多从形式上学西方现代派,有意模仿波特莱尔、艾略特、魏尔伦等的诗。有的诗晦涩难解,如《距离的组织》,虽然诗人自己做了许多注解,他人仍然不可能全部准确解释诗人的原意;即使考索通了,也并不能从中得到艺术美的感受。但也有一些诗却运用得好,如1937年的十四行诗《淘气》,是用各种暗喻来表现爱情的,写得活泼而有生趣,人们拨开那朦胧的迷雾时,能够感到艺术手法上的独到之处。
⑺ 卞之琳有过哪些作品
断章 是最有名的了
你直接问网络不行吗?
著有诗集《三秋草》(1933)、《鱼目集》(1935)、《数行集》(收入《汉园集》1936)、《慰劳信集》(1940)、《十年诗草》(1942)、《雕虫纪历1930-1958》(1979)等。
ps:原来他是男人。。。
⑻ 卞之琳诗歌特点
卞之琳原受“新月派”的影响,但其很快就走向了现代诗风。 其前期诗作,内容多写下层社会生活,并探索宇宙与人生哲理。卞之琳以“我”为主,将传统的“意境”与西方的小说化、典型化、非个人化的“戏剧性处境”融汇在一起,并将传统的“含蓄”与西方的“重暗示性”和“亲切感”融汇在一起,形成了“平淡中出奇”,“用冷淡掩深挚,从玩笑出辛酸”的特殊风格。他的诗显示出一种着意克制感情的自我表现,追求思辨美的“非个性”倾向的特色。在语言上,他则追求在口语基础上实现欧化词汇、句法与中国文言词汇、句法的杂糅。另外,他的诗由于重意象创造而省略联络,因而诗意大多晦涩。
卞之琳的新诗广泛地从中国古诗和西方现代派诗吸取营养,自成一格,充满智慧的闪光和哲理的趣味,是30年代中国文坛“现代派”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抗日战争期间曾前往延安和太行山区访问,诗风有所转变,歌唱人民的战斗生活。诗作讲究音节的整饬,追求文字的奇巧,表现出当时青年知识份子对现实的不满与思考。 诗人主张“未经过艺术过程者不能成为艺术品,我们相信内容与外形不可分离”。卞之琳创作态度严谨,孜孜不倦地探索“艺术过程”中的转化与表现,即使对新诗的外部形式也刻意追求变化和创新,更不用说在诗的意象、内容方面。有些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并成为海外学者专题研究的物件。在半个多世纪中,诗人坚持不懈地进行诗歌创作和理论研究,成功地实验和引进了西方多种现代诗歌形式,对中国象征主义、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景观,有着很大的启蒙意义和重要的贡献,并取得了相当的艺术成就。
⑼ 如果在投稿中引用别人的诗歌,有版权问题么
引用一般没有商业侵权问题,比如你写了一篇文章,中间引用了一首别人的诗歌来表达某种感情,这个一般不叫做侵权;
⑽ 《卞之琳诗集》最新txt全集下载
卞之琳诗集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倾国小说网和您一起继续关注卞之琳诗集最新章节。
温馨提示:鼠标双击滚屏,方向键左右(←→)前后翻页,上下(↑↓)上下滚动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大小:font1font2font3
墙头草
小说名:卞之琳诗集 作者: 卞之琳
墙头草
五点钟贴一角夕阳
六点钟挂半轮灯光
想有人把所有的日子
就过在做做梦,看看墙
墙头草长了又黄了
关于本站 | 加入收藏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倾国小说网提供卞之琳创作的卞之琳诗集免费在线阅读,卞之琳诗集最新章节,卞之琳诗集在线阅读就在倾国小说网,
倾国小说网和您一起继续关注卞之琳诗集最新章节。
本站部分作品收集于网络,仅供原创作者,读者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或出版社所有,如有不妥,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
本站努力为大家创造一个优秀的小说阅读网络平台。
倾国小说网和您一起继续关注卞之琳诗集最新章节。
温馨提示:鼠标双击滚屏,方向键……
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