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质押权人把质物返还给了出质人以后,还存不存在质权
质权还存在,但你的优先受偿权已经没有了,也就是当发生债务纠纷你只能在其他债权人清偿完毕后才能受偿
② 质权中,质押物产生的孳息归质权人所有,但是这是否作为日后返还质押物的一部分
质押物产生的孳息 首先用来偿还债务,日后不必返还,但出质人所返还的债务也相应减少。
③ 质权人占有出质物不返还,出质人要回出质物
您的提问有点混乱。首先,在质权关系中质权人就是债权人,出质人就是债务人,如债务得不到清偿,债权人有权占有出质物不予返还。
其次,出质人也即债务人的担保义务是相对于债权人也就是质权人而言的,债权人的担保义务一是转移质物归债权人占有,二是在债务不能清偿的情况下不得阻碍质权人对出质物的拍卖、变卖;既然质权人已经占有出质物,债务人也没有要求返还,就已经履行了担保义务,不需要债权人的通知。
最后,债务人只有清偿了全部债务,才可要回出质物。但是既然债权人已经占有出质物,而且债权早过了清偿期限,他大可不必追着债务人要债,而直接申请法院拍卖或者变卖出质物以优先受偿。
④ 这句话“质权人将质物返还于出质人后,以其质权对抗第三人,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什么意思
质押权以实际占有质押物为有效要件。假设有人拿一辆汽车质押给你,以此作内为债务担保,必须交给你占容有汽车。但如果对方没有清偿债务之前,你就把汽车归还了质押权人。但之后如果债务人将汽车卖与第三人或者用于清偿债务后,你向法院起诉要求行使质押权的,法院不予支持。即不得向第三人主张该你对汽车享有质押权。
⑤ 质权人在债务人未能按时清偿债务时可以对质物行使留置权吗
质押和留置是担保的两种方式,质押是当事人之间的约定担保形式,而留置是法定的担保方式,只有在法定的合同中才能行使留置权,以留置的形式实现担保功能,也就是物权法第八十四条。非法定的形式行使留置的行为是侵权,对方完全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要求归还,这个毫无异议。
还什么常规理解,现在根本就不是依据不依据的问题,你根本就不理解担保的这几种形式,先研究研究,认真分析分析
⑥ 质权人返还质物 质权是否存续
质权人返还质物,质权灭失。因为说的很清楚,质权成立的前提就是质物的转移,既然质物不在质权人手上,质权当然灭失。
⑦ 出质人未能妥善保管质物,质权人可要求提前清偿债务而返还原物,为何还要返还质物
质权是担保的一种方式,指债权人与债务人或债务人提供的第三人以协商订立书面合同的方式,移转债务人或者债务人提供的第三人的动产或权利的占有,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以该财产价款优先受偿。质物的所有权并没有转移,清偿债务后当然有权利要求返还质物。
⑧ 出质人不还债务能否让质权人返还质押物
《物权法》来第二百一十源四条质权人在质权存续期间,未经出质人同意,擅自使用、处分质押财产,给出质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百一十五条质权人负有妥善保管质押财产的义务;因保管不善致使质押财产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百一十九条债务人履行债务或者出质人提前清偿所担保的债权的,质权人应当返还质押财产。 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质权的情形,质权人可以与出质人协议以质押财产折价,也可以就拍卖、变卖质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 因此,你们可以协商处理质押物,协商不成,可以向当地法院起诉,让法院拍卖质押物,实现质押权。
⑨ 出质人和质权人在合同中不得约定在债务履行期见届满质权人未受清偿时,质物的所有权转移与质权人所有。
《物权法》第186条对流押规定:“抵押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前,不得与抵押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抵押财产转移为债权人所有。”
《物权法》第211条对流质规定:“质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前,不得与出质人约定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质押财产为债权人所有。”
上述规定建立的法律基础是:1、民法的公平、等价有偿原则。避免债权人乘人之危从中牟取暴利,有失公允; 2、抵押权(或质押权)是一种变价受偿权,抵押财产(或质押财产)未经折价或变价,就预先约定转移给抵(质)押权人所有,违反了抵(质)押权的本质。
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后(进入抵押权、质权实行期之后),双方当事人可以约定抵押财产归抵押权人,质押财产归质权人。
《典当管理办法》第四十条第一款 典当期限或者续当期限届满后,当户应当在5日内赎当或者续当。逾期不赎当也不续当的,为绝当。
《典当管理办法》第四十一条 典当行在当期内不得出租、质押、抵押和使用当物。
质押当物在典当期内或者续当期内发生遗失或者损毁的,典当行应当按照估价金额进行赔偿。遇有不可抗力导致质押当物损毁的,典当行不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