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版权公约》对作者的权利规定与伯尔尼公约有什么不同
《世界版权公约》规定的保护期限比《伯尔尼公约短》。前者对一般作品保护25年,后者50年。
.《伯尔尼公约》规定缔约国法律向其他成员国作品提供的保护具有追溯力。《世界版权公约》无溯及力规定。
.《伯尔尼公约》确立了对版权的自动保护原则,而《世界版权公约》则实行附条件的自动保护原则。
2. 《世界版权公约》和《伯尔尼公约》所保护的知识产权主体是什么
这两者的主体是仅限于作者
3. 伯尔尼国际版权公约是什么啊它对<百年孤独>这部小说有啥子影响嘛
国际版权公约规定合法出版物必须取得作者同意授予版权。因为在中国生效后没有出版社联系作者取得合法版权(因为要付给作者一笔报酬),所以没有出版过。
4. 关于《世界版权公约》和《伯尔尼公约》所保护的知识产权主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世界版权公约来>>将作者自和其他版权所有人列为了同等地位的保护主体。《伯尔尼公约》将作者列为第一保护主体,保护其包括精神权利和财产权利在内的专有权利。
其实题干的提法个人也觉得有点问题,不能说是仅限于,应当说从保护的顺位或者保护主体的地位的高低来说。。。。用“仅限于”的提法,觉得有点不准确。。。
5. 究竟关于著作权的那个是《尼泊尔公约》还是《伯尔尼公约》啊
是后者
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简称伯尔尼公约,是关于著作权保护版的国际条约,1886年制权定于瑞士伯尔尼。截至2004年12月31日,缔约方总数为157个国家,1992年10月15日中国成为该公约成员国。
就这一个啊,前面的肯定是名字错误了。想想,尼泊尔这个国家在哪个洲啊,可能制定出来欧洲国家的东西吗。
6. 《伯尔尼公约》的含义是什么
《伯尔尼公约》是国际性的版权公约。全称《保护文学艺术作品》(Berne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关于保护文学、科学和艺术作品版权的国际公约。1886年 9月 9日在瑞士伯尔尼签订,为最早产生的国际版权公约。18世纪初以后,欧美各国陆续制定了版权法。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扩大,一国作者的作品在其他多个国家被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因此有必要在已有双边版权保护的基础上实行更广泛和更统一的国际保护。1878年由法国著名作家V.雨果等发起成立的“国际文学艺术协会”为此进行了积极努力。1883年,国际文学艺术协会提出一项保护文学艺术作品的国际公约的草案。1884和1885年,由瑞士政府主持,在伯尔尼两次讨论了该项草案。1886年由法国、英国等10个国家正式签署,1887年生效。《伯尔尼公约》的产生,标志着国际版权保护体系的初步形成。公约历经 5次修订,最近文本为1971年在巴黎修订的文本。《伯尔尼公约》受大陆法系影响较深。一般认为其规定较严密,对作者的保护水平较高。公约从结构上分正文和附件两部分,从内容上分实质性条款和组织管理性条款两部分。正文共38条,其中前21条和附件为实质性条款,正文后17条为组织管理性条款。《伯尔尼公约》以国民待遇原则、自动保护原则和独立保护原则为基本原则,以其所作规定为最低保护标准。其宗旨是“尽可能有效和尽可能一致地保护作者对其文学艺术作品所享有的权利。”其内容主要特点是:以作品的创作者为第 1保护主体;对作品和作者权利规定得较详细;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期为作者有生之年加50年,摄影和实用艺术作品的保护期为作品完成之日起25年;享有和行使版权权利不需要履行任何手续;保护作者的不依赖于经济权利的精神权利;对公约生效时保护期未满的作品给予保护,即有追溯力;允许缔约国对某些条款有保留;公约成员国组成伯尔尼联盟,其行政工作由国际知识产权局负责;伯尔尼联盟有自己的预算,缔约国须缴纳会费。公约附件为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特别条款,它规定:发展中国家出于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可以在公约规定的限制范围内,按照公约规定的程序,发放翻译或复制有版权作品的强制许可证。特别条款系1971年修订公约时因发展中国家强烈要求而增加的。截至1986年,《伯尔尼公约》有76个成员国。中国、苏联和美国都未参加。《伯尔尼公约》的实施管理,最初由伯尔尼联盟国际局负责,后由保护知识产权联合国际局负责,1967年起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负责。
7. 1878年世博会提出的《伯尔尼》公约的主要内容
《伯尔尼公约》是国际性的版权公约。全称《保护文学艺术作品》(Berne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关于保护文学、科学和艺术作品版权的国际公约。1886年 9月 9日在瑞士伯尔尼签订,为最早产生的国际版权公约。18世纪初以后,欧美各国陆续制定了版权法。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扩大,一国作者的作品在其他多个国家被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因此有必要在已有双边版权保护的基础上实行更广泛和更统一的国际保护。1878年由法国著名作家V.雨果等发起成立的“国际文学艺术协会”为此进行了积极努力。1883年,国际文学艺术协会提出一项保护文学艺术作品的国际公约的草案。1884和1885年,由瑞士政府主持,在伯尔尼两次讨论了该项草案。1886年由法国、英国等10个国家正式签署,1887年生效。《伯尔尼公约》的产生,标志着国际版权保护体系的初步形成。公约历经 5次修订,最近文本为1971年在巴黎修订的文本。《伯尔尼公约》受大陆法系影响较深。一般认为其规定较严密,对作者的保护水平较高。公约从结构上分正文和附件两部分,从内容上分实质性条款和组织管理性条款两部分。正文共38条,其中前21条和附件为实质性条款,正文后17条为组织管理性条款。《伯尔尼公约》以国民待遇原则、自动保护原则和独立保护原则为基本原则,以其所作规定为最低保护标准。其宗旨是“尽可能有效和尽可能一致地保护作者对其文学艺术作品所享有的权利。”其内容主要特点是:以作品的创作者为第 1保护主体;对作品和作者权利规定得较详细;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期为作者有生之年加50年,摄影和实用艺术作品的保护期为作品完成之日起25年;享有和行使版权权利不需要履行任何手续;保护作者的不依赖于经济权利的精神权利;对公约生效时保护期未满的作品给予保护,即有追溯力;允许缔约国对某些条款有保留;公约成员国组成伯尔尼联盟,其行政工作由国际知识产权局负责;伯尔尼联盟有自己的预算,缔约国须缴纳会费。公约附件为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特别条款,它规定:发展中国家出于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可以在公约规定的限制范围内,按照公约规定的程序,发放翻译或复制有版权作品的强制许可证。特别条款系1971年修订公约时因发展中国家强烈要求而增加的。截至1986年,《伯尔尼公约》有76个成员国。中国、苏联和美国都未参加。《伯尔尼公约》的实施管理,最初由伯尔尼联盟国际局负责,后由保护知识产权联合国际局负责,1967年起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负责。
http://..com/question/39415072.html?si=2
8. 世界版权公约和伯尔尼公约的异同
世界抄版权公约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9/28/content_1104088.htm
伯尔尼公约http://..com/question/29299228.html
实在是看不下去,太专业。你自己研究一下
9. 美国加入《伯尔尼公约》有无保留条款,具体是哪些
随着版权保护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美国参加了四个国际条约并与新加坡等国签订了双边版权保护协议。其中美国参加的最重要的国际公约就是《保护文学艺术作品的伯尔尼公约》与《世界版权公约》。
《伯尔尼公约》是世界上保护版权的最大的国际公约,也是参加国家最多的国际公约。它于1886年在瑞士伯尔尼签订,经过数次修改,现行的文本是1971年的巴黎文本。起初美国并没有加入《伯尔尼公约》,主要是因为《伯尔尼公约》与美国的版权制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版权标记以及版权保护年限等问题。另外当时美国版权法还无法对外国作品提供在《伯尔尼公约》下所必须的保护。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感到越来越有必要参加《伯尔尼公约》,以保护美国国民的版权。第一,世界各国大量需要美国的图书、唱片、电影、计算机软件以及其他一些版权作品;第二,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如计算机网络,促使了知识产权领域里的保护日益国际化。美国开始相信作为《伯尔尼公约》的成员国会更好地保护美国在全球市场中的版权权益。于是美国在1988年修改了1976年的版权法,并于1989年加入了《伯尔尼公约》。美国1988年的《伯尔尼公约》实施法案,扩大了美国版权法的保护范围——保护“所有伯尔尼的作品”,即所有《伯尔尼公约》成员国家公民的作品于1989年3月1日或以后出版的,美国版权法都给予和美国公民同样的保护。所以,如果《伯尔尼公约》其他国家公民的版权在美国受到了侵犯,且美国法院具有对人管辖权,则该版权所有者可以在美国法院提起诉讼。《世界版权公约》是美国签订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国际公约。《世界版权公约》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议下于1952年签订的,美国是倡议国之一。因为《伯尔尼公约》并没有规定版权标记等内容,所以美国和其他西半球国家感到有必要制定一个替代《伯尔尼公约》的多边国际公约。美国于1955年批准了该条约,现行文本是1971年的巴黎文本。《世界版权公约》并不是《伯尔尼公约》的“竞争”公约,其重要性仅次于《伯尔尼公约》,排在第二位。
《伯尔尼公约》以及《世界版权公约》都规定了国民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就是要求某一成员国给予其他成员国公民的作品的保护和给予其本国公民作品的保护是相同的。这一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国际版权法中的法律冲突问题。但必须说明的是,国民待遇并不是说美国作品在外国得到的保护与其在美国得到的保护是相同的,而是说美国作品在外国得到的保护与该国给予其本国作品的保护是相同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地域性原则。版权具有地域性特征,实际意义上的国际版权并不存在。根据《伯尔尼公约》第五条第二款的规定,有关版权保护问题适用于被请求保护国的法律。这一规定还可以进一步解释为侵权发生地国家的法律。尽管某一作品在其他国家第一次发表,只要侵权行为发生在美国,美国法律将会赋予其根据版权法所享有的各种权利。美国法院也视这种侵权行为是违反了美国版权法的行为。(<美国跨国版权诉讼中的不方便法院原则> 徐伟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