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著作权引用都必须征得作者题吗

著作权引用都必须征得作者题吗

发布时间:2021-08-12 13:21:56

A. 著作权的问题

如楼上所言,著作权中财产性权利死亡后50年不受保护,那么该作品就进入公共领域了。他人可以使用。可以再版。

B. 著作权限制的适当引用怎么理解

您好!
著作权法规定的“适当引用”正是为了豁免这种复制、信息网络传播等使用行为可能导致的侵权责任。
著作权法规定的第二种“合理使用”的情形为适当引用,根据《著作权法》(2010)第22条第1款第2项的规定,适当引用指的是:
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6条第1项的规定,适当引用的情形包括在通过信息网络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13)第2条的规定:
本规定所称信息网络,包括以计算机、电视机、固定电话机、移动电话机等电子设备为终端的计算机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固定通信网、移动通信网等信息网络,以及向公众开放的局域网络。
著作权法一方面在于保护著作权人的权利,另一方面也在鼓励优秀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从而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特别是创作评论文章和学术著作时,不可避免地要引用他人的作品进行评论、说明问题、证明观点。
如在微信公众号中写一篇影视评论文章,就会使用到电影中的台词、剧照,甚至会播放影视剧中的片段、音乐等。
“适当引用”是对著作权人财产权的一种限制,在中国,适当引用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

(1)只能引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
这限于引用人作品发表的情形,因为引用人作品一旦发表,也必将使被引用人作品部分公之于众,从而侵害了被引用人作品的发表权,甚至是隐私权。
(2)目的仅限于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
评论中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方式,就是戏仿评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恶搞”。就是利用现有作品的部分要素,并添加评论者的个性化内容,对现有作品的内容或艺术风格进行评论,呈现出滑稽、幽默、挖苦、嘲笑、讽刺的批评效果。
如2006年《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就是对电影《无极》进行了辛辣而肆无忌惮的讽刺。虽然《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中使用了《无极》大量的画面,但主要反映模仿者对原作品作者相对立的观点和立场,属于著作权法意义上介绍或评论目的合理使用。
(3)注明出处和被引用作品作者的姓名
从尊重被引用作品著作权人的权益来看,应当注明出处、作者的姓名,甚至会对作者进行简单介绍,适当引用不得因此而侵犯被引用作品著作权人的其他合法权益。
(4)引用必须适当
从被引用作品内容的“质”和“量”上看,所引用部分不能构成引用人作品的主要部分或实质部分,适当引用他人作品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应有一定的限度,当引用比例超过一定的数量时可能构成侵权。
作品一经完成,就有了著作权,申请著作权登记其实并不是著作权产生的必要原因,但为了更好的保护你的著作权,为了能够在著作权被侵犯的时候提供有力的证据,建议大家申请著作权登记,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能进一步提出更加详细的信息,则可提供更为准确的法律意见。

C. 著作权问题

不算侵犯
虽然别人已出版的书都享有摄影著作权,但放到自己的博客里是为了个人学习、欣赏而使用,属于合理使用。《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 第(一)项规定“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参考资料:http://www.angelaw.com/weblaw/c_weblaw39.htm

D. 关于对著作权的限制有哪些

(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三)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四)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五)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六)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
(七)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八)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 (九)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
(十)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
(十一)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
(十二)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前款规定适用于对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的限制。第二十三条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教科书,除作者事先声明不许使用的外,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在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或者单幅的美术作品、摄影作品,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前款规定适用于对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的限制。

E. 有关著作权问题

构成侵权,属于商业行为,不属于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必须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

附:著作权的合理使用

《著作权法》第22条: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三)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四)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五)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六)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

(七)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八)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

(九)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
(十)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

(十一)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

(十二)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前款规定适用于对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的限制。

针对补充提问:内容大致相同,构成侵权.

情节上有80%以上的相同度,属于改编.正如电视剧<笑傲江湖>也是改编的,内容也和原著有所区别,里面也有不少枝枝叶叶是剧本作者再加工再创作的.但也得经过金庸同意,只是不一定要付报酬.

F. 著作权保护的作品必须是作者首创

著作权法的保护对象,又称著作权的客体,是指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有以下特征:
1. 具有独创性
作品必须是作者创作的智力成果,而不是抄袭剽窃他人的。创作,是一种脑力劳动、智力活动,能直接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著作权法中作品的独创性、和专利法中的创造性的要求有所不同。专利法中的创造性,要求必须具有新颖性,甚至要求必须是首创的。著作权法中作品的独创性,只要是自己创作的,是表现自己思想观念和感情的智力成果,该作品的水平即使低于已经出现的同类作品的水平,但只要自己创作的,就应认定具有独创性。
2. 属于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的成果
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是一个十分广阔的领域,可以容纳所有的智力成果,但体力劳动的成果不属这一领域。
3. 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
著作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它的客体(作品)不同于有形财产权的客体具有一定的外在形状、占有特定的空间。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是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观念的成果,而不是这些思想感情、观念的载体。但是,作品又必须附着于一定的载体,以一定的形的载体固定、记录下来,并且这种形体可以被大量复制。
4.作品不违反法律
依法被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即便具有上列三特征,也不受著作权法保护。例如违反我国宪法、法律,内容反动或者淫秽下流的作品,无论是否符合前三个特性,均不能构成受著作权法律保护的客体。认定一部作品是合法,除宪法以外,出版法是主要依据其他法律也可以成为依据。

G. 关于著作权的问题

1、将他人作品改编属演绎作品,《著作权法》第十二条 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其著作权由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
2、如果你的行为是用于商业用途,当然不符合强制许可了,也就不适用《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的合理使用的规定。不理解的参照http://law.asiaec.com/gsyf/zzq/517915.html
3、那么看你的情形是否符合法定许可的规定:参见http://law.asiaec.com/gsyf/zzq/517915.html
如果符合法定许可的条件,你不需要对方许可,只需要向对方交纳著作权使用费即可。
如果上面两项都不是,那你侵权了!你权衡利弊吧!第二十五条 合同中著作权人未明确许可的权利,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另一方当事人不得行使。
关于著作权的保护期限,著作权实行自动保护原则,即著作权不像专利、商标以登记为要件,作品一但创作完成不论其是否登记即受著作权法保护,对于保护期限不是单一的五十年第二十一条 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如果是合作
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的第五十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
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作品、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享有的职务作品,其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五十年内未发表的,本法不再保护。
电影、电视、录像和摄影作品的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五十年内未发表的,本法不再保护。
这个保护期限是受国际公约(即trips协议)约束的,你以为中国政府愿意向微软交50年版权费啊!

H. 关于著作权的两个问题

1、《著作权法》明确规定:"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摄影、录像,不侵犯该艺术品作者的著作权!

因此,如果您确定该雕像是在公共场所,注意,是公共场所的,那么当然不侵犯其他人的著作权

而您的摄影属于独立行为,著作权归属您自己,不需要征得雕塑者的同意。

2、会损害到制片人、导演、演员、录音、摄影、作曲作词等众多人员的权利,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制片人的!

补充回答:照片的权属当然是您的。
您考虑问题很细致,但是有些过虑了。著作权有一个原则叫做著作权中断,简单说就像您的照片,咔嚓一下以后,雕像的内容进去了,属于摄影者独立的著作权,因为它包含了摄影者独特的审美和摄影技巧,当然,前提!前提很重要,是:"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摄影、录像,不侵犯该艺术品作者的著作权!这是法律明确规定的了,您就不必再疑惑什么!
但如果您是拍陈列馆里面的,就另当别论了!

关于复制品您理解的有差异,复制品也可能是作品之一!单纯抄袭的翻拍不算,可是有些复制品是融合了个人技术和能力的,比如梵高的向日葵,不是每个人都能复制得如此精妙,所以复制品算不算作品,要区分情况!

您看的书里说的也没错,确实有这样的意见,但那些应当属于法的学理解释,每个法学家甚至公民都可以提出来,其中也不乏很有道理的。但那终归是一种个人见解,不能对抗国家明确的立法,《著作权法》是国家的正式立法,一切以立法为准!

阅读全文

与著作权引用都必须征得作者题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海信濮塘 浏览:376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报告制度 浏览:747
现在电影版权谁最多 浏览:566
邵阳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553
马鞍山德伟 浏览:231
创造丰盛传销2016 浏览:787
公共卫生服务年度工作报告 浏览:921
石狮城管投诉电话 浏览:538
武汉环保局投诉电话 浏览:87
伊成果个人资料 浏览:25
软件著作权可以赚钱吗 浏览:481
作业谁发明的名字 浏览:633
狮山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542
厦门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74
农民大爷发明秸秆炉 浏览:210
碘伏开口有效期 浏览:455
马鞍山二中卢大亮 浏览:583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