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著作权的自由文化

著作权的自由文化

发布时间:2021-08-12 08:38:28

著作权与文化产权的异同

都是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都是法律认可的,受到法律保护著作权是指文学、专艺术、科学作属品的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权利(包括财产权、人身权)。版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类型,它是由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摄影和电影摄影等方面的作品组成版权。 根据《世界版权公约》的规定,国际上承认的版权标记由3部分组成:符号C(即著作权英文Copyright一词的缩写字头);著作权所有人的姓名;作品首次出版年份。此外,有的国家著作权法还规定可用其他符号和文字表示,如“版权所有”、“COPR”,或“DR”(“保留版权”一词的西班牙文缩写)、“P”(录音录像制品上使用)等。 而文化产权包含更多知识产权内涵,包括商标,专利,版权,企业商业秘密保护,都属于文化产权范畴,也是企业或者个人区别于其他公司或个人的核心内涵。

㈡ 何为著作权对文化产业有何影响

北京五一国际知识产权解答,著作权过去称为版权。版权最初的涵义是right(版回和权),也就答是复制权。此乃因过去印刷术的不普及,当时社会认为附随于著作物最重要之权利莫过于将之印刷出版之权,故有此称呼。不过随着时代演进及科技的进步,著作的种类逐渐增加。世界上第一部版权法英国《安娜法令》开始保护作者的权利,而不仅仅是出版者的权利。1791年,法国颁布了《表演权法》,开始重视保护作者的表演权利。1793年又颁布了《作者权法》,作者的精神权利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

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生存发展的一大核心就是通过建立完整的版权机制和版权产业链保护作者的作品,并激励作者继续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㈢ 什么是著作权的限制为什么要对著作权进行限制

为鼓励作品的传播,著作权法在一定范围内对著作权所进行的限制。具体包括:(1)著作权保护期限。规定一段相对的保护期,超过著作权保护期的作品即进入公有领域,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2)地域性。某项著作权原则上只能在该国领域内发生法律效力,在其他国家不发生法律效力。(3)合理使用制度。在一定条件下,为了个人学习和科研的目的、为了系统教学活动、学术研究、科学探讨、公共借阅、宗教或慈善性质的活动等社会利益,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同意,也不必向其支付报酬而自由使用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4)法定免费使用与法定许可。前者指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不经作者同意不必支付报酬而使用其已发表的作品。主要在前苏联、原东欧国家实行。《世界版权公约》杜绝了法定免费使用制。后者指法律许可已超出了合理使用的范围的使用,但使用后应向著作权人付酬。目前几乎所有建立了著作权制度的国家都实行了这种制度。(5)强制许可。基于某种正当理由必须使用作者已发表的作品,经向著作权主管机关提出申请,被批准并向著作权人支付一定报酬或使用费后,即获得对该作品的一定使用权。(6)著作权“穷竭”制度。著作权的某项权利如发行权一经行使即告结束,不得再次行使。(7)公共秩序保留。任何作者都只能在不违背本国或权利主张国公共秩序的前提下行使其权利。(8)“善意买主”与“反向工程”。1984年,美国首先在其颁布的《半导体芯片保护法》中提出对芯片掩膜作品的“善意买主”应免除侵权责任。只要经销侵权芯片的人,可以证明自己不知有关芯片侵犯了掩膜作品专有权人的权利,该专有权人无权对该善意买主求偿。一旦该买主得知其中包含侵权品后,虽仍可继续经销。但必须向专有权人支付合理的使用费。“反向工程”(ReverseEngineering)指分析了他人的芯片掩膜设计之后,自己另外带独创性地再设计出新的掩膜作品,虽可以看出这种新作品是在他人的原作品上衍生出来的,但不视为侵权。对著作权进行限制的目的在于防止作者将某些专有权利变成公众获得知识和整个社会教育、科学和文化发展的障碍,以促进作品的广泛传播。

㈣ 自由投稿者的著作权属于哪里

4月投稿者的著作权,看你跟那个投稿的平台是怎么签的,有些是出版社或者是平台那里拿了,有些在你手里去看你们具体的协商。
著作权又称版权,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互联网上的各种作品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范围,因此要表明著作权。那么这么做的根源是什么呢?

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有赖于知识的取得和积累,要获得于积累知识,就必须鼓励人们从事智力创造性劳动,并保护人们因此而获得的智力成果。法律通过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物质和精神利益,鼓励作者从事有益于社会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创作,同时这种保护以作者的权利的行使不妨碍作品的广泛传播和公众获取知识为前提。
著作权具有商业价值,是一种个人财产,作者创作的作品和有形财产实质上没有区别,可以像有形一样转让和处分,在互联网上标明著作权就向人们显示这是属于某个作者的财产,不可侵犯。
作品是作者人格的体现和物化,著作权与作者个人密切相关,只有作者本人才能占有和处分自己的作品,应当保护作者的精神和物质利益。在互联网上标明著作权后,就确认了作者身份,也就是肯定了其作品对社会的贡献、保护作品的不可侵犯性,以鼓励作品的创作与传播。

那么在互联网上标明著作权有什么意义和积极影响呢?
1.能够极大地调动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创作者的创作积极性,鼓励作者创造优秀的精神财富。

2.能够促进优秀作品的传播和使用,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

3.是发展国家版权产业的根本保障,对于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㈤ 著作权问题

只能是汉语翻译成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可以,这是法律规定的,反之则不成立,构在侵权.
著作权法这样的规定,其目的就是为了扶植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有政治色彩在里面的.

㈥ 著作权的内容是什么

上述的版权版法及著作权法,《著作权法》是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法律制度。现代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三百多年前源于西方,促进知识的积累与已交流,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的发展和个人为社会进步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著作权保护不仅仅能够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时版权产业也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著作权法》是一种无形的权利,同时是用有形物体现的,包括精神权利和财产权利,因此著作权也是人权,又是一种财产。侵犯他人著作权如同偷盗他人钱财。盗版就是盗窃。保护知识产权不仅是保护著作权人的个人利益,同时也是为了维护公众利益,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经济秩序,促进社会的发展。

㈦ 著作权的由来

著作权的产生与发展,与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事实上,著作权制度本身就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自著作权制度产生后,它依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或者说,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对著作权制度不断提出挑战,而著作权制度也在应战之中不断发展完善。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新的受保护客体,著作权制度逐渐将它们纳入了受保护的范围之中;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新的对于作品的利用方式,著作权制度逐渐将这些新的利用方式纳入了著作权的范围之内。谈及起源,因其与“印刷”、“出版”的密切,我们首先称其为版权(著作权)。在其权利的演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版权由实物到权利的过渡,由载体到权利的强化,由特权到私权的演化。
1. 中国。至于版权的起源,东西方知识产权法学者无一例外地认为,版权是随着印刷术的应用而产生的。早先,正如对印刷术的发明的认识一样,大多数西方的知识产权学者认为,15世纪德国人约翰内斯·古登堡(Johannes Gutenberg)在欧洲对活字印刷术的应用是版权保护的开始;直到20世纪中后期,西方版权法相关的著述中,才渐渐对于版权起源于欧洲发生了疑问。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们在该组织出版的著作中指出:“有人把版权的起因与15世纪欧洲印刷术的发明联系在一起。但是,印刷术在更早的很多世纪之前就已在中国和朝鲜存在,只不过欧洲人还不知道而已。”综观版权的历史,更多地体现在物质性产品的特权与私权上,并非简单起于一种民事权利,更不是起源于财产权,而是更多是一种“行政特权”,而类似于15世纪威尼斯、法国、英国颁布的禁止他人随便翻印的特许令,在中国的宋代就已出现。晚清的版本、目录学家叶德辉在他的代表作《书林清话》中就有明确的记载:“书籍翻板,宋以来即有禁例。吾藏五松阁仿宋程舍人宅刻本王偁《东都事略》一百三十卷,目录后有长方牌记云:‘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许覆板。’”书中还记录了一项宋代国子监禁止翻板的“公据”。宋国子监属礼部,招收七品以上官员子弟为学生,系宋朝最高学府。国子监还设书库,刻印经史书籍,供朝廷索取、赐予以及本监出售之用。南宋在监内专设“印文字所”。国子监所印书籍称“监本”,一般刻印精美,居全国之冠。所以,国子监有官办出版社的职能。在古代出版史上,无论官刻、坊刻、私刻,均有牌记表明刻书、藏版之所外,有的还有禁止原刻印出版者之外的其他人翻板的内容。类似的禁例,已经或多或少反映出版权保护中对经济权利为以保护的因素,虽我国古代并没有对版权形成制度化的保护机制,但这种低层次的非法律制度规范性的权利状却是客观存在的。
2.欧洲。在欧洲,有人考证,第一个对印刷商无偿地占有并使用作者的精神创作成果谋利提出抗议的是德国的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他在1525年出版了一本题为《对印刷商的警告》的小册子,揭露了某些印刷商盗用他的手稿,指责这些印刷商的行为与拦路抢劫的强盗毫无二致,直到今天,西方国家仍旧把盗印他人作品的图书版本称为“海盗版”,这可能也是与我们把盗印的书称为“盗版书”的暗合吧。1709年,英国议会通过《为鼓励创作而授予作者及购买者就其已经印刷成册的图书在一定时期之内享有权利的法》,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版权法,由于名字太长,为了方便记忆,就用当时在位的英国女王的名字命名为《安娜法》。该法注重作者享有的财产权利及出版商对于作品利用的相关权利,这对美国版权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8世纪,法国大革命期间,在废除了原有的各种特许权,包括出版者的特许权后,在新的著作权制度中突出了作者和作者的权利。在18世纪的德国,以康德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作品不仅能给作者带来经济利益,而且反映了作者的人格,是作者精神的外延的观点,导致了作者精神权利的产生和发展,把版权保护制度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随后,强调作者的精神权利就成了大陆法系著作权制度中的一个基本特点,与强调版权的作者财产权利且兼顾出版者利益的英美法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美国。美国版权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承接了英国的传统。这可以从美国表述法律的语言、获得版权的机制,以及美国法庭在定义版权时所做的法律决定中看到。除了特拉华州,美国其他12个州在1783年至1786年之间通过了版权法。这些法案均是以《安娜法》为基础的。
这些法案立法目的依次为:
(1)保护作者的权利;
(2)促进学习的研究;
(3)为图书贸易提供秩序;
(4)防止垄断。所有这些法案都需要作者和出版商在当地的登记处进行版权注册,其实际并无法成功的实行。1790年5月31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个联邦版权法,此法案依然遵从着英国的先例。在该法案通过后的19世纪初,作者的自然权利渐渐失去了它的潜在意义,从而使得出版商从作者的版权中获得了大部分的利润。美国现行的版权法是1976年通过197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随经数十次修改,却依然承袭了注意版权的“商业性”和“登记注册”制度的传统。
虽然英美法系的代表国家英国,以及加拿大等国,在20世纪中后期将“修改权”与“保护作品完整权”这两项精神权利,增加为版权法的两项重要内容,但作为英美法系的主要国家的美国的联邦版权法中,仍没有保护精神权利的内容。在美国的强烈要求下缔结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中也没有对作者的精神权利予以保护,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主要是知识产权中的经济权利便不足为怪了。
真正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制度产生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日益重视知识产权的立法问题,通过法律的形式授予知识产权所有者以专有权,促使知识产权进入商品贸易中,知识产权制度已经成为各项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也已成为某个或某些经济大国保护本国利益的重要手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出现了重大意义的突破和发展。就著作权而言,我国现行的著作权起草于1979年,由于牵涉面较为广泛,起草时间长达11年之久。直到1990年9月7日,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于1991年6月1日起实施。著作权法实施之前,又颁布了由国务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随着我国加入了陆续《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日内瓦公约》等,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缔结Trips协议,我国先后于2001年及2010年对著作权法进行了两次修订工作,体现了中国对WTO规则的遵守,也表明了对著作权的保护态度更加明确、意识更加强化。

㈧ 什么是著作权

著作权亦称版权,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作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著作权是公民、法人依法享有的一种民事权利,属于无形财产权。

著作权法中的人身权不同于民法概念上的人身权。这种权利是与作者人身密不可分的。中国的著作权法规定,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可以成为著作权的主体,这自然也就承认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可以享有人身权。但这个问题在世界各国的版权法中存有很大的不同。

大多数保护作者人身权的国家,在版权法中规定只有自然人才能成为作者,也就是只有自然人才能享有人身权。因为人身权是作者人格的一种反映,而承认法人有意志则是近些年的事情。

(8)著作权的自由文化扩展阅读:

国内最早由来

中文最早使用“著作权”一词,始于中国第一部的著作权法律《大清著作权律》。清政府解释为:“有法律不称为版权律而名之曰著作权律者,盖版权多于特许,且所保护者在出版,而不及于出版物创作人;又多指书籍图画,而不是以赅刻模型等美术物,故自以著作权名之适当也。”

此后中国著作权法律都沿用这个称呼。如今华人社会通常还是使用版权一词,不过大陆地区及台湾地区对于著作相关权利的正式称呼均已不再使用版权。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凡是中国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都享有著作权;外国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发表的,也依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外国人在中国境外发表的作品,根据其所属国与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著作权。

㈨ 著作权属于公民哪项权利

既有人身权利的性质,又有财产权利的性质。
《著作权法》第十条 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

阅读全文

与著作权的自由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海信濮塘 浏览:376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报告制度 浏览:747
现在电影版权谁最多 浏览:566
邵阳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553
马鞍山德伟 浏览:231
创造丰盛传销2016 浏览:787
公共卫生服务年度工作报告 浏览:921
石狮城管投诉电话 浏览:538
武汉环保局投诉电话 浏览:87
伊成果个人资料 浏览:25
软件著作权可以赚钱吗 浏览:481
作业谁发明的名字 浏览:633
狮山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542
厦门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74
农民大爷发明秸秆炉 浏览:210
碘伏开口有效期 浏览:455
马鞍山二中卢大亮 浏览:583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