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下列关于著作权主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关于著作权主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发布时间:2021-08-11 14:35:55

『壹』 以下关于著作权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著作权,分为著作人格权与著作财产权。其中著作人格权的内涵包括了公开发表权、姓名表示权及禁止他人以扭曲、变更方式,利用著作损害著作人名誉的权利。著作财产权是无形的财产权,是基于人类智识所产生之权利,故属知识产权之一种,包括重制权、公开口述权、公开播送权、公开上映权、公开演出权、公开传输权、公开展示权、改作权、散布权、出租权等等。著作权要保障的是思想的表达形式,而不是保护思想本身,在保障私人之财产权利益的同时,须兼顾文明之累积与知识之传播,算法、数学方法、技术或机器的设计均不属著作权所要保障的对象。
他的原则有(一)保护作者权益为核心的原则
作者是从事创造性智力劳动的劳动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他们的创造性智力劳动应当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法律的保护。由于作者是作品赖以产生的源泉,没有作者,无从谈起作品的利用和传播,更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和文化科学的建设。所以维护作者的合法权益,就是保护创作的源泉。只有作者的权益得到充分有效的保护,才会激励人们的创造热情,使社会获得生产精神财富的重要源泉。因此,著作权法在调整作者和使用人乃至公众利益的关系中,将维护作者的权益置于首要和核心的地位。维护作者权益在著作权法中主要体现在维护著作权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对侵害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的各种侵权行为给予制裁。
(二)鼓励作品传播的原则
广泛深入地传播作品,使之满足社会公众在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是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创作的根本目的。作品的广泛传播离不开大众媒体和传播者的劳动。传播虽然不直接创作作品但也需要付出投资和一定程度的创造性劳动,才能使作品以一种恰当的形式表现出来为公众所接受和使用。传播媒体和传播者的投入及产生的合法权益不应被忽视。他们的劳动成果受到应有的保护是著作权制度不可缺少的内容。随着技术的发展,传播手段越来越先进、便捷,各种新的传播媒体层出不穷。从古代的活字印刷到现代的静电复印、激光照拍、电子扫描,从最初的文字传播、现场表演到现在的广播电视声像传播、录音录像制作及再现,以至于发展到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的文字图像声音的传播。著作权法律制度对各种传播媒体的合法权益给予积极保护,不仅是对作品的创作和传播的有力保证,同时也是著作权制度自身不断发展和完善,以适应新技术飞速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体现。我国著作权法调整广义的著作权关系,第4章专章规定了作品传播者的权利,包括表演者的权利、录音录像制作者的权利、广播电视组织的及出版者的权利,从而体现了我国著作权法鼓励作品传播的立法原则。
(三)作者利益和公众利益协调一致的原则
文学艺术作品作为人类精神文化财富的一部分,具有较强的承袭性。任何作品都离不开对前人优秀文化成果的继承和借鉴。人类文学艺术本身就是在继承、创新、发展的基础上积累起来的。因此,作者对其创作成果充分享有人格权、财产权的同时,不能将权利的行使绝对化,以至于妨碍了社会文化艺术和科学事业的进步。另外,从作品的传播和使用来看,作者、作品传播者与广大群众之间产生了权利义务关系,涉及到各个主体的利益。著作权法不仅要鼓励优秀作品的创作与传播,而且要鼓励公众学习知识,了解信息,以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这就需要法律对公众利用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提供便利条件。因此,著作权法在保护作者和作品传播者利益的同时,还要对他们的权利进行一些必要的限制,以平衡作者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这一原则在著作权立法中,通过作品的合理使用、法定许可等规定而得以体现。

『贰』 著作权的原始主体一般是指选择题

一、著作权人著作权人即著作权法律关系的主体,是著作权所有人的简称,是指依法对文学和艺术及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我国《著作权法》第九条规定:“著作权人包括:(一)作者;(二)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者和被视为作者的法人、其他组织等主体是原始主体,享有完整的或相对完整的著作权;其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由于发生一定的法律事实,并通过转让、继承、接受馈赠等法律行为,可以取得特定的发表权和财产权,同时国家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享有著作权中的财产权。这些作者和被视为作者的法人、其他组织以外的公民、社会组织乃至国家,享有不完整的著作权,是著作权继受主体。二、原始主体1.作者我国《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规定:“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一般地讲,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者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必须具有创作能力作者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制作相应表现形式的技能和技巧。不同的作品,表现形式不同,不同的表现形式就需要不同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如果某一公民缺乏一种作品的创作能力,就不会创作出作品来,著作权就无从产生。(2)必须从事创作活动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三条规定:“著作权法所称创作,指直接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智力活动。”创作活动是一个主观转化为客观的过程。参加创作活动的人可能很多,但“为他人创作进行组织工作,提供咨询意见、物质条件,或者进行其他辅助活动,均不视为创作”。(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件》第三条第二款)只有具有创作能力,并把属于个人的思想、个生、理想、追求、情感融入了作品中的人,即参加了作品的全部创作过程并起主导作用的人,才成为作者。(3)有作品产生公司通过创作活动产生了作品,即完成了表现形式的制作,并为他人所能感知,这样才能成为作者。(4)符合法律规定创作的作品必须是依法创作的和属于法律规定的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的作品。并非一切智力成果都受著作权法的保护,同时并非一切作品都受著作权法保护。那些违反宪法原则、有害于社会公德的反动、淫秽作品和其他法律、法规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以及不属于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的作品均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这些作品的“作者”也就不是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者。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只有自然人才能成为作者。这是因为,只有自然人才具备进行创作的能力,进而才能成为作者。故此,我国《著作权法》第十一条第二款明文规定:“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至于《著作权法》第十一条第三款关于视法人或其他组织为作者的规定,则是在特殊情况下的一种法律推定。2.视为作者的法人、其他组织我国《著作权法》第十一条第三款规定:“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按理说,创作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有意志的自然人智力劳动的过程,因此只有自然人才是从事创作的惟一主体,法人或其他组织是不能成为作者的。但我国著作权法规定把法人、其他组织视为作者,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事实问题。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的今天,像电影、电视作品、工程设计、计算机软件等大型作品,以个人之力很难完成。因此大型作品往往由集体组织主持完成,并对作品承担责任。既然有了这些“法人”作品,那么把法人或其他组织视为享有原始著作权的作者是有必要的。但根据上述法律第十一条规定,法人或其他组织被视为作者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作品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主持完成;第二,创作成员代表法人或其他组织意志创作;第三,作品由法人或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现在谈一下关于如何简单推定著作权原始主体――作者――的方法问题。我国《著作权法》第十一条第四款规定:“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在作品上署名,是作者行使著作权的结果,也是表现作者身份的直接标志,除非有充足的相反证明表明署名者不是作者。3.其他的原始著作权人我国《著作权法》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这种“另有规定的”指除了作者、视为作者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外的原始著作权人,有三种。(1)电影、电视和录像作品的制作者我国《著作权法》第十五条规定:“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著作权由制片者享有,但编剧、导演、摄影、作词、作曲等作者享有署名权,并有权按照与制片者签订的合同获得报酬。”(2)特定职务作品的法人或其他组织我国《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给予作者奖励;(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计算机软件、地图等职务作品;(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3)委托作品按合同约定取得著作权的委托人我国《著作权法》第十七条规定:“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

『叁』 什么是著作权主体

亦称著作权人,即依法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国家也可能成为著作权主体。
著作权主体的分类
1、原始主体与继受主体。划分依据是著作权的取得方式
原始主体:指在作品完成后,直接根据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在不存在其他基础性权利的前提下对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一般情况下为作者,特殊情况下作者以外的自然人或组织也可能成为著作权原始主体。
继受主体:通过受让,继承,受赠或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取得全部或一部分著作权的人。
2、内国主体与外国主体。以著作权人所具有的国籍为标准而分类。
著作权的原始主体
1、作者首先是自然人。“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
作者须具备的条件:
①是直接参与创作的人。即借助语言、文字、色彩、线条等进行创作,反映自己创作个性及特点的人。
②确认作者的方法是,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人即为作者。
③作者通过创作活动,产生了著作权法规定的作品。
作者作为最直接和最基本的著作权主体,其权利是第一位的,即享有完整的和原始的著作权。
2、法人、非法人单位在特定条件下也视为作者。
凡由法人或非法人单位主持,代表法人或非法人单位意志创作,由法人或非法人单位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非法人单位视为作者。
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视为作者。

『肆』 著作权的主体

著作权的主体可以是公民、自然人、法人、组织、国家。
著作权的主体版:
一、权利人权
(一)作者;
(二)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二、继受者
指通过赠与、继承、遗赠等继受方式取得者

『伍』 下列关于版权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择D、受来法律保护的计算机软件不能随自便复制 解答:计算机软件属于无形知识产权,具有易复制、传播等特性,如果没有许可授权这一著作权法律制度的保护,那么就非常容易被他人复制、传播,辛辛苦苦开发软件的人却得不到回报,就不利于激励创新,不利于软件的创新发展。

『陆』 著作权的主体是( )

著作权的主体和作者是两个概念。
著作权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法人、组回织、国家。
作者可以是答自然人、法人和组织。(不包括国家)

所以我认为B是正确的,注意这里用的是“可以”

如果B项的表述为“只能是公民、法人”就是错误的。

『柒』 根据《著作权法》,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答案:A、图书出版者出版图书应当和著作权人订立出版合同,并支付报酬。版 B、图书出版者对著作权权人交付出版的作品,按照合同约定享有的专有出版权受法律保护,他人不得出版该作品。 C、著作权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期限交付作品。图书出版者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出版质量、期限出版图书。
原因:见2010年修订版的著作权法第三十、三十一、三十二条。

『捌』 论述 著作权主体的确定

你好。著作权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玖』 什么是著作权的主体

什么是著作权的主体,著作权人是著作权法保护的主体:即享有著作权权利和承担著作权义务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9条规定:著作权人包括:一、作者;二、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什么是著作权的主体(一)作者: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直接创作作品的自然人是著作权的原始主体。所谓直接创作的作品:指作者通过自己的独立构思,运用自己的技巧和方法,直接(包括书面的、口头的和立体的形式表现)反应自己的思想与感情、个性与特点的作品。帮助作者修改稿件、编辑、校对、审稿等不能成为作者,因为他们是在作者创作基础上进行修改的。1.被视为作者法人和非法人单位也是著作权原始主体:比如: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2.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和非法人单位;如果没有相反的证明,就是作者。(但不能说没有署名的人就不是作者)(二)其他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和非法人单位;通过继承、遗赠、转让、委托关系可以成为著作权的主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3条(六)规定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作为遗产可以继承。第16条还规定,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著作权法第19条规定:公民在死亡后,其作品的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在本法规定的保护期内,依照继承法的规定转移。(三)未被视为作者的法人和非法人单位(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15条、第16条)(四)国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国家作为著作权主体也有几种情况:1.作者身前将作品原件及著作权中的财产权无偿转让给国家,或者将已发表的作品的著作权中的财产权无偿转让给国家;2.作者通过遗嘱方式将其全部或部分作品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在他死后赠送给国家;3.作者死亡后,其作品著作权中的财产权无人继承又无人受赠,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由国家享有;2.著作权属法人或非法人单位,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变更、终止后,没有承受其权利与义务的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著作权由国家享有。(五)外国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2条和第13条:分为三种情况:A.外国人的作品第一次在中国境内发表;外国人的作品首次在国外发表,三十天内在中国境内发表被视为首次在中国境内发表;

阅读全文

与下列关于著作权主体的说法正确的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
公众号版权投诉材料 浏览:841
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好处 浏览:727
油汀发明 浏览:216
论文转让网 浏览:282
通州门面转让最新消息 浏览:165
第二届紫金知识产权国际峰会 浏览:4
2010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答案 浏览:259
3系马年限量版价格 浏览:952
快餐店转让协议 浏览:407
小萝莉和猴神大叔版权 浏览:290
产权年限到期后怎么办 浏览:83
铜川58同城转让 浏览:477
著作权使用许可范本 浏览:846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浏览:414
火石创造笔试题 浏览:545
河南医院转让 浏览:798
工商局法制工作总结 浏览:359
贝伦斯发明 浏览:242
马鞍山汇通大厦地址 浏览: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