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著作权的由来
著作权的产生与发展,与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事实上,著作权制度本身就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自著作权制度产生后,它依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或者说,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对著作权制度不断提出挑战,而著作权制度也在应战之中不断发展完善。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新的受保护客体,著作权制度逐渐将它们纳入了受保护的范围之中;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新的对于作品的利用方式,著作权制度逐渐将这些新的利用方式纳入了著作权的范围之内。谈及起源,因其与“印刷”、“出版”的密切,我们首先称其为版权(著作权)。在其权利的演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版权由实物到权利的过渡,由载体到权利的强化,由特权到私权的演化。
1. 中国。至于版权的起源,东西方知识产权法学者无一例外地认为,版权是随着印刷术的应用而产生的。早先,正如对印刷术的发明的认识一样,大多数西方的知识产权学者认为,15世纪德国人约翰内斯·古登堡(Johannes Gutenberg)在欧洲对活字印刷术的应用是版权保护的开始;直到20世纪中后期,西方版权法相关的著述中,才渐渐对于版权起源于欧洲发生了疑问。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们在该组织出版的著作中指出:“有人把版权的起因与15世纪欧洲印刷术的发明联系在一起。但是,印刷术在更早的很多世纪之前就已在中国和朝鲜存在,只不过欧洲人还不知道而已。”综观版权的历史,更多地体现在物质性产品的特权与私权上,并非简单起于一种民事权利,更不是起源于财产权,而是更多是一种“行政特权”,而类似于15世纪威尼斯、法国、英国颁布的禁止他人随便翻印的特许令,在中国的宋代就已出现。晚清的版本、目录学家叶德辉在他的代表作《书林清话》中就有明确的记载:“书籍翻板,宋以来即有禁例。吾藏五松阁仿宋程舍人宅刻本王偁《东都事略》一百三十卷,目录后有长方牌记云:‘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许覆板。’”书中还记录了一项宋代国子监禁止翻板的“公据”。宋国子监属礼部,招收七品以上官员子弟为学生,系宋朝最高学府。国子监还设书库,刻印经史书籍,供朝廷索取、赐予以及本监出售之用。南宋在监内专设“印文字所”。国子监所印书籍称“监本”,一般刻印精美,居全国之冠。所以,国子监有官办出版社的职能。在古代出版史上,无论官刻、坊刻、私刻,均有牌记表明刻书、藏版之所外,有的还有禁止原刻印出版者之外的其他人翻板的内容。类似的禁例,已经或多或少反映出版权保护中对经济权利为以保护的因素,虽我国古代并没有对版权形成制度化的保护机制,但这种低层次的非法律制度规范性的权利状却是客观存在的。
2.欧洲。在欧洲,有人考证,第一个对印刷商无偿地占有并使用作者的精神创作成果谋利提出抗议的是德国的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他在1525年出版了一本题为《对印刷商的警告》的小册子,揭露了某些印刷商盗用他的手稿,指责这些印刷商的行为与拦路抢劫的强盗毫无二致,直到今天,西方国家仍旧把盗印他人作品的图书版本称为“海盗版”,这可能也是与我们把盗印的书称为“盗版书”的暗合吧。1709年,英国议会通过《为鼓励创作而授予作者及购买者就其已经印刷成册的图书在一定时期之内享有权利的法》,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版权法,由于名字太长,为了方便记忆,就用当时在位的英国女王的名字命名为《安娜法》。该法注重作者享有的财产权利及出版商对于作品利用的相关权利,这对美国版权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8世纪,法国大革命期间,在废除了原有的各种特许权,包括出版者的特许权后,在新的著作权制度中突出了作者和作者的权利。在18世纪的德国,以康德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作品不仅能给作者带来经济利益,而且反映了作者的人格,是作者精神的外延的观点,导致了作者精神权利的产生和发展,把版权保护制度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随后,强调作者的精神权利就成了大陆法系著作权制度中的一个基本特点,与强调版权的作者财产权利且兼顾出版者利益的英美法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美国。美国版权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承接了英国的传统。这可以从美国表述法律的语言、获得版权的机制,以及美国法庭在定义版权时所做的法律决定中看到。除了特拉华州,美国其他12个州在1783年至1786年之间通过了版权法。这些法案均是以《安娜法》为基础的。
这些法案立法目的依次为:
(1)保护作者的权利;
(2)促进学习的研究;
(3)为图书贸易提供秩序;
(4)防止垄断。所有这些法案都需要作者和出版商在当地的登记处进行版权注册,其实际并无法成功的实行。1790年5月31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个联邦版权法,此法案依然遵从着英国的先例。在该法案通过后的19世纪初,作者的自然权利渐渐失去了它的潜在意义,从而使得出版商从作者的版权中获得了大部分的利润。美国现行的版权法是1976年通过197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随经数十次修改,却依然承袭了注意版权的“商业性”和“登记注册”制度的传统。
虽然英美法系的代表国家英国,以及加拿大等国,在20世纪中后期将“修改权”与“保护作品完整权”这两项精神权利,增加为版权法的两项重要内容,但作为英美法系的主要国家的美国的联邦版权法中,仍没有保护精神权利的内容。在美国的强烈要求下缔结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中也没有对作者的精神权利予以保护,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主要是知识产权中的经济权利便不足为怪了。
真正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制度产生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日益重视知识产权的立法问题,通过法律的形式授予知识产权所有者以专有权,促使知识产权进入商品贸易中,知识产权制度已经成为各项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也已成为某个或某些经济大国保护本国利益的重要手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出现了重大意义的突破和发展。就著作权而言,我国现行的著作权起草于1979年,由于牵涉面较为广泛,起草时间长达11年之久。直到1990年9月7日,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于1991年6月1日起实施。著作权法实施之前,又颁布了由国务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随着我国加入了陆续《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日内瓦公约》等,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缔结Trips协议,我国先后于2001年及2010年对著作权法进行了两次修订工作,体现了中国对WTO规则的遵守,也表明了对著作权的保护态度更加明确、意识更加强化。
② 1747,威尼斯制定了世界上第一步专利法为什么错了
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专利制度的国家是当时的威尼斯。1474年威尼斯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这部专利法虽具有现代专利法的某些特点和因素,但相当简单和粗糙,且带有浓厚的封建特权色彩,保障效能甚低。真正具有现代化特点的专利制度是从17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牢固确立而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1624年英国颁布了“垄断法”,被人们称之为现代专利法之始。它的基本原则和某些具体规定被许多国家制定专利法时仿效和借鉴。进入18世纪以后,欧美各国相继颁布了专利法。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实行专利制度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70多个。
③ 著作权与版权有哪些相同点及不同点
导读:本文为您提供著作权制度发展的历史沿革以及“著作权”和“版权”在我国的起源,并对从“版权”到“著作权”反映著作权立法的转变相关问题进行详细解读,欢迎浏览。苏州律师将为大家介绍“著作权”和“版权”怎么是一回事,“著作权”是作者基于其创作的作品而享有的权利,而“版权”是出版社享有的相关权利。对于“著作权”和“版权”这样的看法我觉得非常的奇怪,那么是不是有人还有另外的看法呢?如果您遇到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可以进行免费法律咨询。 一、著作权制度发展的历史沿革 著作权法是随印刷技术的推广而出现的,所以早期法律更多保护的是出版商的利益。15世纪末,威尼斯共和国授予出版商为期5年的印刷出版专有权,这被认为是西方第一个由政府颁发的保护翻印权( right)的特许令。后来,罗马教皇、法国、英国都先后为出版商颁发过禁止他人随便翻印其书籍的特许令。随着印刷技术的普及,出版商的印刷出版特权在政府的法令下盛极一时,而作者的权利完全处于被漠视的境地。 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对出版商无偿占有作者的精神创作成果提出抗议,是欧洲第一个要求享有“作者权”的人。他揭露出版商盗用他的手稿,指责出版商的行为与拦路抢劫的强盗一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要求保护作者权的呼声越来越高,认为作者创作作品要花费时间和劳动,作品也应当像其他劳动成果一样获得应有的报酬。与此同时,出版商也感到特许的弊害,要求通过一部长期有效的成文法以保护他们的翻印专有权,在这样的历史背景的推动下,1709,英国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著作权法——《安娜法》,这部法律从主要保护出版商转为主要保护作者,这是著作权制度发展的飞跃。《安娜法》的立足点是在维护作者的经济权利,保护的重点仍然是翻印权( right),只是首肯作者也享有翻印权( right)。《安娜法》对英美法系国家产生重大影响。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提出了“天赋人权”的口号,这些都反映在随后颁布的法律中,1793年法国颁布了《作者权法》,这部法律强调作者个人的权利,这部法律提出,版权法所保护的不仅是作者的经济权利,而且是作者的精神权利。同时,从理论上把作者的精神权利放在首要的位置。这部法律后来成为许多大陆法系国家的样板。大陆法系国家的著作权制度都沿用了法国的“著作人的权利”(即著作权)概念。
④ 水为威尼斯的发展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机遇:威尼斯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威尼斯城一度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商业城市。(或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
挑战:海水倒灌与水位上涨经常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侵蚀着建筑物和堤岸,甚至影响到整个城市的结构。
⑤ 描述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威尼斯的发展情况
佛市的历史虽可追溯到遥远的埃特鲁斯时代,但直到10世纪它仍只是一个农业小镇。从11世纪开始,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是这里的纪念建筑日益兴盛;12世纪这里的职业行会就已产生,被称为“一个有条理的社会团体”;13世纪这里的经济和人文发展进入一个鼎盛时期,不仅出现了早期的资本主义工业,而且宗教文化空前繁荣。僧侣们整天或是在修道院里吟咏赞美诗,或是在回廊里不停地兜圈子,思考《圣经》上的故事。历史已经证明,世界不可能没有14—16世纪,14—16世纪不可能没有佛罗伦萨。因为这个世纪是欧洲冲破最黑暗的中世纪封建禁锢走向资本主义民主自由的世纪,是佛罗伦萨引领席卷整个欧洲影响整个世界的文艺复兴运动的世纪,是佛罗伦萨如日中天,光芒四射的世纪。
14世纪后半叶,资本主义工业的初级形态——手工业在佛罗伦萨出现。新兴的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冲破封建制度对生产力的束缚,要求打破基督教神学对人们精神的禁锢;1492年哥仑布发现美洲新大陆,1498年葡萄牙人绕过好望角开辟东方航线,中国、印度、阿拉伯的科学技术,特别是中国的火 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技术传到欧洲,1453年土耳其攻占拜占庭,东罗马帝国灭亡,一大批学者携古希腊学术成果逃到意大利,考古发掘出的许多古罗马时期的艺术品,都证明了科学与人文主义真理。终于,一场不可避免的思想文化革命到来了。站在这种革命的前头,首先站出来发难的便是佛罗伦萨人但丁。
在意大利,13世纪被称为但丁的世纪。这位令佛罗伦萨人永远骄傲的伟大诗人,从诞生的时代到家庭都注定了他命运多舛。他出生贵族,却年幼丧母;他作战英勇,却在军中难成大志;他自幼钟情于青梅竹马的贝亚德丽采,心爱的恋人却匆匆早逝;他以满腔热血投入政治活动,却不明不白地被掌权敌党判终身流放,直到客死异乡。饱经忧患和人世的仓桑无奈,促使但丁毕其14年精力,写成了集中世纪神学、哲学和科学思想大成的文化巨著《神曲》。《神曲》不仅使但丁成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语);甚至使得佛罗伦萨语由一种不起眼的地方语发展成为意大利的国语。然后是一大批耀眼的文化巨匠——卜伽丘、乔托、米开郎基罗、达芬奇和那菲尔等,在佛罗伦萨的涌现,请出他们中的任何一位,都足可以照亮世界艺术圣殿。他们的出现,使得佛罗伦萨像一颗耀眼的明珠,瞬间照亮了古老的罗马帝国,照亮了欧洲,照亮了世界。
夕阳正渐渐向西边的地平线靠近,眼前的佛罗伦萨渐渐变得朦胧。也许是夜幕将至,也许是导游讲述的佛罗伦萨由倡盛到衰微的仓桑变迁,令我的心也不知不觉中变得沉甸灰暗起来。
在经历了一段繁荣后,佛罗伦萨便走向衰微,其标志为瘟疫流行、经济困难及原制衡政体的解体和被称为SIGNORIA的梅家王朝的专政,以及后来极权王朝的被推翻,国家进入极端的平民专政。意大利著名历史学家和作家马基雅维里在他写的《佛罗伦萨史》中,对佛市的衰微原因作了历史的、客观的、深入的剖析。他指出:内部分裂和丧失自由,是佛罗伦萨乃至整个意大利由盛及衰的根源。他认为,贵族与平民之间毫无节制的斗争,并不断衍生新的宗派;双方总是走极端,破坏政治力量的均衡;法律不是在这种均衡中,在双方争吵基础上制定出来的,而是胜利者单方面制定,沦为了帮派工具,犯轻罪的受到重处,犯重罪的得到奖励;政治权力由一方独占而不是各阶层共享,社会失去公正。如此等等,社会的动荡和失败者的铤而走险就在所难免了。可以说,直到如今,佛市仍难恢复当初的兴盛。
⑥ 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是怎样建成的
威尼斯建筑的方法,先将木柱插入威尼斯下的泥土之中,然后再铺上一层又大又厚的伊斯特拉石。这种伊斯特拉石防水性能极好,是从亚德拉亚海的伊斯特拉运来的。
然后在伊斯特拉石上砌上砖,建成一座座建筑。由于砖比伊斯特拉石轻的很多,所以不会出现房子严重下沉的问题。
有人说,威尼斯肥沃的冲积土质,就地而取材的石块,加上用邻近内陆的木头做的小船往来其间;在淤泥中,在水上先祖们建起了威尼斯。
(6)威尼斯的著作权发展扩展阅读:
威尼斯的发展历程
从166-168年开始,夸迪人和马可曼尼人(Macromanni)破坏了这个区域的主中心——Oderzo。罗马帝国的防线再度被西哥德人于5世纪初期时所撕裂,而在50年后,阿提拉领导的匈奴人也再度侵略罗马帝国。
在帕底西巴扎公爵的统治期间(811年-827年),总督所在地从马拉莫科迁移到高度防御的里奥多岛,也就是威尼斯的所在地。圣匝加修道院、最初的总督府与圣马可教堂在这里陆续被建造完成。
在828年,这个新城市的威望因为圣马尔谷的遗物从亚历山卓被带到威尼斯而提升,它被安置在新教堂中。这个地区持续发展,当拜占庭的势力消退之后,威尼斯对抗东方的本质渐渐浮现出来,最后导致威尼斯朝向自治与独立的发展。
⑦ 水为威尼斯的发展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机遇:水为威尼斯提供了方便的交通和贸易,还发展了旅游业。
挑战:在多雨季节会涨大水,需要进行繁杂的应对措施;因为地下水在早期的过度开发而造成了地层下陷,圣马可大教堂的广场危在旦夕。
(此为初中一年级水平,高年级人士切勿使用!可作为初一社会作业本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水上都市”第六题第三小问答案)
⑧ 威尼斯是怎样逐步发展起来的
作为濒临地中海的城市,在新航路开辟前,地中海地区曾是欧洲的商业中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快速发展的商品经济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造成了人文主义的觉醒,古罗马帝国与古希腊城邦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诸多学者,以及城市的自治。但这一切也注定了新航路开辟后再不复昔日的繁华。
⑨ 威尼斯文艺复兴时期有哪些发展
威尼斯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一个富足的商业和手工业城市,威尼斯人的享乐主义倾向在工艺美术的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木工艺也同样如此,就总的样式而言,它是哥特式窗格装饰与文艺复兴式装饰的结合,而其特色则是各种装饰手法的广泛运用。常见的有石膏浮雕、贴金、漆绘、骨片和象牙的镶嵌、嵌木细工以及天鹅绒衬垫等,从而形成了一种豪华精美的风格。
⑩ 为什么独立审计出现在16世纪的威尼斯而发展在英国
注册会计师审计起源于意大利合伙企业制度,形成于英国股份制企业制度,发展和完善于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它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一)起源
CPA审计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合伙企业制度,当时地中海沿岸的商业城市已经比较繁荣,“威尼斯”——是地中海沿岸国家航海贸易最为发达的地区,是东西方贸易的QUNIU,企业规模需扩大,需大量资金,合伙制企业应运产生,提出了会计主体的概念 ——出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参与经营管理者的合伙人有责任向不参与经营管理者的合伙人证明合伙契约得到了认真履行,利润的计算与分配是正确、合理的,不参与经营管理者的合伙人也希望监督企业经营情况,及时了解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对CPA审计的最初要求。
在16世纪意大利的商业城中出现了一批具有良好的会计知识、专门从事这种查账和公证的专业人员——他们所进行的查账与公证,就是CPA审计的起源。
1581年在威尼斯创立了威尼斯会计协会——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职业团体。
(二)形成——18世纪下半叶,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1)股份有限公司兴起,所有权与经营权进一步分离,绝大多数股东以完全脱离经营管理;
(2)金融资本对产业资本逐步渗透,增加了债权人的风险。
——这样导致出现了第一批以查账为职业的独立会计师。
注册审计师审计产生的“催产素”是1721年英国的“南海公司事件”。当时的“南海公司”以虚假的会计信息诱骗投资人上当,其股票价格一时扶摇直上。但好景不长,“南海公司”最终未能逃脱破产倒闭的厄运,使股东和债权人损失惨重。英国议会聘请会计师查尔斯、斯耐尔对“南海公司”进行审计。斯奈尔以“会计师”名义提出了“查账报告书”,从而宣告了独立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的诞生。
1844年英国颁布了《公司法》,规定股份公司必须设监察人,负责审查公司的账目。于是,独立审计业务得到迅速发展。1845年进行修订,规定股份公司的帐目必须经董事以外的人员审计。随后,政府对独立会计师进行了资格确认。
1853年,苏格兰爱丁堡创立了第一个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团体——爱丁堡会计师协会,标志着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诞生。
1862年,英国《公司法》又确定注册会计师为法定的破产清算人,奠定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律地位。
1844年至20世纪初,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英国CPA审计的主要特点:
1、CPA审计的法律地位得到了法律确认;
2、审计的目的是查错防弊,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3、审计的方法是对会计帐目进行详细审计;
4、审计的报告使用人主要为企业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