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买的新房合同上土地使用权才20年合理吗
房产证上的土地使用权只有20年,大致可以区分两种情况:
一、如果购买的是新版开发的商品房权,出现这种情况,那只能说明开发商办理土地使用权交纳出让金的时候,只交纳了20年的出让金,所以只获得了20年的土地使用权;
二、如果购买的是二手房,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就说明,土地使用权的剩余使用年限只剩下20年了。
根据我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12条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确定:
1、居住用地70年;
2、工业用地50年;
3、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年限为50年;
4、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
5、仓储用地50年;
6、综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
㈡ 为什么我们的房子土地使用权是50年,开发商签的合同上土地使用只有40年,是怎么回事
土地使用权是从开发商取得土地开发使用地获准证书开始算的,由于开发商的版资金不到位,或权是其他原因造成延误开发(可能过了十年八载),那么真正到了商品房交付使用时就只剩下40年甚至更少了。
不过,根据这种情况可以跟开发商在价格上做一些协商。
根据国家颁布的《物权法》,应该说影响不会太大.只要房价可以,房屋及环境等条件都满意,就大胆买下。
㈢ 房屋买卖合同上没有说明土地使用权,合同生效后,土地使用权是否随房屋一起成为买家的
房屋是依附土地的,正规《商品买卖合同》都注明土地的取得方式(出让)和年限,那就是土地使证的年限。如果是商品房,买了房相应的土地使用也屋于你的。如果是经济适用房,土地使用权依然是国家的;
㈣ 买的沿街普通楼房,合同上产权跟土地使用权年限不符
那有70年的产权?你明显被开发商忽悠了!按我国现行规定:普通住宅土地使用权版为权50年、商业用途土地使用权40年、也就是说我国法律规定土地使用权最长也就50年!即然开发商的土地使用权是40年、那么你买的房子也应当是商业用途性质!即买的房子虽然是小高层那应该是公寓、而不是普通商业住宅!
㈤ 购房合同上的土地使用权是50年,房产证是多少年土地使用年限到了怎么办
你这房子是土地使用年限五十年的商住房。不是商品房。住房产权,自你买下住房,办理完毕房产证后,产权永远是你的。土地使用权到期,根据物权法规定,你可以申请继续使用土地,需要缴纳土地出让金。
㈥ 房屋买卖合同只写明出售房屋所有权及使用权,土地使用权归谁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二条房地产转让、抵押时,房屋回的所有答权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同时转让、抵押。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第九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五条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
从以上法律规定可以看出,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是与房屋的所有权一致的。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后,未办理转移登记手续,此时房产所有权仍然属于卖方,但房屋买卖合同是有效的。
造成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的可能性有:
1、原拆迁安置协议中规定了禁止买卖该房产;
2、合同签订未表达当事方的真实意愿;
3、合同存在明显不平等条约;
4、卖方还未取得房产的全部所有权;
5、政策限制买卖的;
等等。
理论上该拆迁安置房属于卖方唯一住宅的,不影响合同有效与否,但发生纠纷时,执行起来会存在难度。
㈦ 购房合同上没有注明土地使用权和房屋产权怎么办
实际购房合同是来团购购房协议的源补充合同,如果实质性内容有变更,买房人不同意变更的,可以不签此协议,并要求按照原协议继续履行,如果不能履行,则已经缴纳定金的买方按照《合同法》115条相规定有权要求不履行约定债务一方双倍返还定金。
协议上非签署姓名人的人签字的效力,除非有签署姓名人的授权,以及合同相对方的认可,否则无效
㈧ 房屋买卖合同上写着“以出让的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与“以挂牌的方式取得土地试用权”有什么区别
首先,不存在“土地试用权”,应该是土地使用权之误。
挂牌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其一
我国现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出让方式包括四种:拍卖、招标、挂牌和协议出让。
可参见http://ke..com/view/36397.html?tp=1_11
㈨ 买房子,首付款交了,合同签了,合同补充协议里有,土地使用权被抵押给银行,售楼员也没告知我,贷款没下
我当时买房的时候也想到了这个问题,当时跟售楼小姐说好交了首付如果因双方的原因不能贷款就全额退还。如果是因为售楼员没有事先告诉你实情而影响贷款的话,应该还是可以去申诉的。建议你去申请退房,找公司高层把情况说明协商解决,有必要也可以咨询一下律师。
㈩ 签了合同后才发现购房合同中没有约定土地的使用性质及年限,怎么办啊该如何补救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五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第五十四条 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
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按上述条款的规定,那个合同应该无效,所付订金应该退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