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与著作权有什么区别
在我国,版权就是著作权,没有区别.版权是指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权利(包括财产权、人身权).版权的取得有两种方式:自动取得和登记取得.在中国,按照著作权法规定,作品完成就自动有版权.所谓完成,是相对而言的,只要创作的对象已经满足法定的作品构成条件,既可作为作品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在学理上,根据性质不同,版权可以分为著作权及邻接权,简单来说,著作权是针对原创相关精神产品的人而言的,而邻接权的概念,是针对表演或者协助传播作品载体的有关产业的参加者而言的,比如表演者、录音录像制品制作者、广播电视台、出版社等等.
版权是作者在自然法上的财产权(所有权)还是社会作为让步而由法律授予作者的有限的法定垄断权(调整权)?对这一问题做出正确回答的前提是确定版权的理念:
版权是为了保护作者的权利而设立还是为了知识的进步和公众的福祉而确立?当然版权法律同时拥有这两种功能,但是那一项是它的基本理念呢?当作者权利和公众的福祉发生矛盾的时候谁是第一位的呢?
版权的主要目的是以知识的进步促进公众的福祉,为了鼓励新作品的复制和在公众中的传播,版权通过赋予作者复制和分发的专有权以激励创作者的创作活动.为了促进公众的福祉的目的,作者的这些权利有很多的限制,这些限制主要是通过合理使用制度体现来.版权调整的权利涉及到三个利益群体——作者、发行者和使用者.版权法作为支持知识进步的基础既要考虑给与创造者和传播者报酬也要重视支付这些报酬的使用者的合理的权利.从18世纪早期英国开始制定版权法开始,版权一直是为了试图平衡创作者(和他们的出版者)的权利与使用者的权利的产物,现在是将来也是.三个利益群体都在使用版权作品,使用的目的不同,作者用来穿作新的作品,发行人在市场上分发作品,消费者在家中、学校和办公室使用作品,作者进行创造性的使用,发行者进行商业使用,消费者进行可能涉及也可不涉及商业问题的个人使用.对版权资料的创造性使用和私人使用会与发行人和企业主控制商业使用的目的发生冲突,这使得平衡各种
竞争利益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使事情更复杂的是,不同团体的成员在不同的时间会有不同的立场.例如,一个作者会希望可以自由的引用他人的作品,却不希望别人引用自己的作品而自己得不到补偿;一个出版商会希望可以出版他人的一本书的一部分,但却不愿给与别人这种优惠;只有消费者的立场是不变的:他们希望可以自由的使用这些资料.
2. 100分求解作品版权问题
1.暂时没事
2.侵权
3.在国内这样的侵权界定还不严格
4.发表人负责。
5.网络文库只是提供了空间,并回不提供内容,内答容都是网友发表的。
6.作者在死后50年且没有继承和受让的作品内容。
7.协商。直接起诉不一定能赢。
8.侵权
9.参阅避风港原则
10.咨询律师
以上是个人意见 仅供参考
3. 专利和版权的区别是什么
版权和专利的区别
1概念不同:版权其实就是著作权,是指著作权人对作品依法享有的权利。
专利权是因特定的发明创造而享有的对发明物品依法享有的权利。
2主体不同:著作权的主体又称著作权人,是指依法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分为以下几类:(1)根据著作权的取得方式不同,著作权主体可以分为原始主体和继受主体.
(2)根据主体享有著作权的完整程度不同,可分为完整主体和部分主体。
(3)以著作权人所具有的国籍为标准,可以将著作权分为内国主体和外国主体。
专利权的主体是专利权人,即享有专利法规定的权利并同时承担义务的人。我国自然人和单位都可以依法定程序申请专利,成为专利的主体。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也可以成为我国的专利权人。
3客体不同
著作权的客体即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以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具体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1)文字作品;(2)口述作品,如演讲、报告、授课、法庭辩论等;(3)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4)美术、建筑作品;(5)摄影作品;(6)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7)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8)计算机软件;(9)法律、行政法规定的其他作品。
专利权的客体:是指符合专利条件的发明创造,具体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发明创造是一种智力劳动。从民法的角度看,发明创造活动是一种事实行为,不受民事行为能力的限制。因此,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也可以从事发明创造活动并因此获得专利权。
4. 不属于创造版权的行为是什么
版权的定义是文学,艺术,科学原创作品享有的权利,除此之外不属于版权范围。
5. 6.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侵犯著作权行为的是 ( )
选C
著作权法抄第二十二条 在下列袭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
(十一)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
6. 哪些行为是属于侵犯著作权的
著作权是受法律重点保护的无形的财产,著作权是来源与智力成果的创造的,由于它的特殊性,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也与普通的侵权不一样,哪些属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哪些行为是属于侵犯著作权的?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有哪些?《著作权法》第四十六条和第四十七条对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分别做了规定。其中,第四十六条规定了下列侵犯著作权的行为:(1)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2)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3)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4)歪曲、篡改他人作品。(5)剽窃他人作品。(6)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展览、摄制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编、翻译、注释等方式使用作品,著作权法另有规定的除外。(7)使用他人作品,应当支付报酬而未支付的。(8)未经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录音录像制品的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出租其作品或者录音录像制品的,著作权法另有规定的除外。(9)未经出版者许可,使用其出版的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的。(10)未经表演者许可,从现场直播或者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或者录制其表演的。(11)其他侵犯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的行为。著作财产权是作者对其作品的自行使用和被他人使用而享有的以物质利益为内容的权利。想要了解更多内容,欢迎拨打八戒知识产权服务热线。
7. 下列哪些行为不属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
下列(a、b、c)行为不属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
扩展:
《著作权法》第22条规定:“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三)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五)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七)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十一)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根据该法条的规定,选项A属于第三项,选项B属于第五项,选项C属于第七项,均为对著作权的合理使用,是正确答案,选项D是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翻译成汉文作品,其与第十一项是不同的,应注意区分。《著作权法》第10条规定:“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十五)翻译权,即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权利;”可见,出版社将蒙文发表的作品翻译成汉文在国内出版发行是侵犯著作权人的翻译权的,因此选项D是错误的。
以上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