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关版权问题
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不算侵权。
用于商业用途不能擅自使用。
《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
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三)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四)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五)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六)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
(七)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八)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
(九)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
(十)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
(十一)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
(十二)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B. 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最终的版权到底是三毛的还是郭敬明的
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和郭敬明的完全不一样,这个版权的问题根本不存在。
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中有很多独立的散文,其中有一篇同名的,讲述了她的生活片段。
郭敬明的是一部讲述少男少女爱情纷争的小说。
C. 哪些作品没有版权
版权的期限,简单来说,对个人而言,是死后五十年(署名权等精神权利期限无限制);对单位和法人而言,作品首次发表后五十年。
D. 三毛家人与版权方联合声明,声明上都说了些什么
三毛家人与版权方联合声明,声明上大致说了三点,第一点,对三毛相关内容,比如著作和个人经历,进行改编或拍摄的权力只有家属和版权方有这个唯一的权力;第二点,近日宣称对三毛传记电影融资的公司存在侵权嫌疑;第三点,任何私自利用三毛知名度去谋取利益的个人和企业都将被三毛家属和版权方追究法律责任。
这几个例子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遇到侵权者,决不退缩,他们都及时地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当我们遇到侵权行为时,要敢于说出来,无论是通过社交平台进行曝光,还是通过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如果我们不发声,那么侵权者只会得寸进尺、越来越过分,最终受到伤害的只有我们,因此我们一定要为自己维权。
E. 三毛(女)的作品有哪些
1991年1月4日,台湾女作家三毛在台湾荣民总医院用一条丝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华人文化圈引起了极大的震惊。自从上世纪70年代末,台湾文学开始打破40年来海峡两岸隔绝的坚冰,逐渐进入大陆的文学期刊和图书市场,很快便在大陆的读者中赢得了相当不错的口碑。1979年后,人们很快认识了聂华苓、白先勇、於梨华、黄春明……再后来,是柏杨、琼瑶、三毛、席慕蓉、余光中、洛夫……但80年代以来在中国大陆的读者眼里,最富于传奇色彩和性格魅力的台湾女作家,无疑首推三毛。在当时上海大学生中进行的问卷分析报告,其中“你认为较好的台湾作品有哪些﹖”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等就稳占前四。
对于三毛其人和她的作品,上世纪80年代的读者都有着极其深刻的印象,她甚至被称为“一代人的青春导师”。80年代至90年代大陆掀起三次“三毛热”,这表明了三毛及其作品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在读者中产生的巨大影响。
三毛以其特立独行的作品与人格气质,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精神生活。她笔下色彩缤纷的异国情调,字里行间的爱心,以及文中时刻迸发出的诙谐、机智,无一不在60年代、70年代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她那沛然的生命感,使她能把很多凄怆的际遇,都写得生气勃发,洒脱浑厚。正如她自己所说,“有时向生活中另找乐趣,亦是不可缺少的努力和目标”。三毛经典的流浪形象,以及寻求远方、渴望自由的论调,在大陆引发几十年经久不息的热潮。
三毛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很多人认识和接受三毛是从《撒哈拉的故事》开始的。这个时期的三毛历经感情的创伤,又以“人生苦短,不喜平淡”为理由,辞去教职,开始流浪,来到了她日思夜想的撒哈拉大沙漠。在这里,她和那位爱了她七年、等了六年的西班牙青年荷西结婚,荷西从精神到物质都给了她有力的支持,就这样,她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凭着对撒哈拉的热爱,也为回报父母的关怀和期望,她提起已经停了十年的笔,写下了新生活的第一个故事:《沙漠中的饭店》,紧接着,是《悬壶济世》、《娃娃新娘》……后来,她在台湾的父母把这些作品结集出版,即《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哭泣的骆驼》、《温柔的夜》等。三毛这个时期的作品较之她前期作品那种“迷茫”、“伤感”的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被人誉为“健康、豁达、洒脱不羁”,令人耳目为之一新。在这一时期,三毛付出极大心力描述的,是撒哈拉大沙漠和大西洋中几个岛屿所独有的景色,特有的人和事以及异域极富情趣的风土人情。如《收魂记》、《沙漠观浴记》、《平沙漠漠夜带刀》、《逍遥七岛游》,写活了大沙漠和各岛的风俗民情美景。而对沙漠中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的叙写,更是五彩缤纷,各具特色。如写婚礼,《娃娃新娘》展现出沙漠的古朴风俗与复杂的仪式,突出了未成年新娘的痛苦与无奈……这一阶段可以说是三毛创作的高峰期。三毛在这一时期,即撒哈拉创作时期的作品所以拥有广大读者,主要以内容取胜,这些内容是她“特殊生活经验”的记录。
“几乎所有出版社
都出过三毛作品”
三毛在撒哈拉写的第一篇文章《中国饭店》让她与时任《联合报》副刊主编的平鑫涛结缘。在此之前三毛以本名陈平发表的文章仅是零星见诸报刊,经平鑫涛鼓励,三毛的作品源源不断,她也一直很感谢平鑫涛的慧眼赏识,后来三毛将作品结集出书,第一本书《撒哈拉的故事》就是交给皇冠出版的,并且一直维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皇冠文化集团是从平鑫涛创办的《皇冠杂志》发展而来的,文字出版是其业务组成的一部分,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琼瑶作品,其余如张爱玲、倪匡、高阳、小野、苦苓等华文世界知名作家,都隶属皇冠旗下。三毛过世后,家人将其新旧作品集在台湾的版权仍持续委托皇冠处理,可见陈家对皇冠与平鑫涛的信任。
三毛的作品自80年代被介绍到大陆,立即风靡不衰。有人放言,那个时候版权比较混乱,几乎所有出版社都出过三毛的作品,这股出版热潮伴随着整个80年代到90年代的“三毛热”。据了解,三毛作品版权曾在80年代授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在1996年又授权给广东旅游出版社,授权期限皆为四年。据记者了解的情况,三毛作品在大陆最近的一次授权是在2003年,是哈尔滨出版社与三毛的弟弟陈杰联系后获得的重新授权。 该社随即推出了新版《三毛作品全集》,该《全集》包括一本“新作”——《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哈尔滨出版社总编室主任颜楠告诉记者,三毛作品本身的魅力和出版社的三毛情结是促使他们引进版权的主要诱因。颜楠认为三毛属于“旗帜型人物”,因此她的作品有市场,永远不会过时,是“长销型”书。她还饶有兴趣地告诉记者她很幸运能成为这本《全集》的责任编辑,因为一直以来她都是三毛的忠实读者,三毛对自然生活状态的追求给了她很大影响。据悉,哈尔滨出版社获得三毛作品出版权后当年即在《中国新闻出版报》和《中国图书商报》上发表过版权声明,但事实是直到现在我们仍然能在各大书店看到不同出版社各个版本的三毛作品集。
三毛作品到底传达了什么
想出国的人看三毛,或是看了三毛的人想出国,这话正说反说意思一样。应当承认,80年代三毛之所以吸引内地第一批年轻读者,与她提供了一种新鲜的生活范本不无关系。这也是纯文学成为畅销书的关键:消费功能起了作用。
当代散文在三毛之前,我们很少读到那么浪漫,那么叛逆,那么浓情又那么异国情调的文字。三毛做出了一种欲飞的姿式,情感的大开大合与罕见的生命张力,吸引了很多人。三毛作品传达了一种介乎于现代和传统之间的选择矛盾,尤其表现为她躲避城市又不得不逃回城市最终被城市消灭这样一段过程。这一经历与现代人群的心境不谋而合。
事实上,三毛的作品,不仅内容新奇,也有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善于把奇特而富有异国情调的流浪生活,用娓娓长谈的方式来打动读者,是这种风格的最大体现。三毛的作品很少用第一人称以外的手法,这种将“我”融于作品中讲故事的写法,使人感到格外亲切,自然,又能收到雅俗共赏的效果。而在构思故事时,她并不追求故事情节的“戏剧性”,而着力描绘生活的“本色”,不造作,不故弄玄虚,只是把真情实景形象地再现于读者面前,这就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如散文《平沙漠漠夜带刀》,把一个想做世界第一个横渡撒哈拉沙漠的中国女人的兴奋,受到阻碍时的懊丧,初见沙漠人情风俗的惊奇,看到海市蜃楼的赞叹都写得那么逼真、生动、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三毛热”这个文化现象,正是随着反映她在撒哈拉的生活这个创作高峰时期的出现而出现的。
三毛善于说故事,同时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她并不愉快的成长经历、深深打动人心的作品、万水千山走遍的洒脱,甚至她丰富的感情世界、令人不解的离世以及流传的许多红尘往事,使她也一直成为华人心中的一个谜与一个重大的历史与文化现象。在今天我们重读、重提三毛仍然有着现实的意义。三毛小时侯是一个有严重自闭倾向的孩子,但是它的父母接受、包容了她,尽力给她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渐渐帮她走出了生活的阴影,及至后来荷西的爱和支持,让她变得开朗、乐观、自信起来,她把这种情绪带到作品里,让读者在品味阅读的愉悦时也被深深地感染。三毛以极大的毅力和苦心,离乡背井,远到万里之外的荒漠中居家谋生,以血汗为代价,执著地换取特殊的生活经验,把自己所见所闻所历所感,凝结成艺术的花朵,敬献给读者,从而得到读者热烈的欢迎,是理所当然的。初到沙漠,三毛把自己与贫乏的物质、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最后终于建成自己的“家”的自豪与快乐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切都表明,生活中的强者,永远是那些迎难而上,用行动改造自己同时改造环境的人。这个深刻的道理用生动的故事来表达,自然与空洞的说教不可同日而语。读者通过作品,不仅认识了沙漠和沙漠生活,更认识了三毛这个人,这个作家。三毛这种热爱生活,探索人生的不怕挫折的精神,令人振奋,给人力量,这就使她的读者,特别是那些对现实不满,也渴望到外流浪,用亲身的经历去体验人生奥秘的青少年对她无限羡慕和由衷敬佩。
离家出走,追求爱情,浪迹天涯,三毛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青春期少男少女的青春梦。
三毛不是一个漂亮的女人,但她是一个魅力无穷的女人。她的文字里有一个美丽的世界�不管她的故事是不是真的,读者都为她所吸引。
人生是很无奈的,有许多我们不能实现的梦想,久了,人们的梦慢慢地淡忘,让我们以为从来都没有过。但三毛不同,她是一个拥抱梦想的人,她有梦,她追逐梦,她写梦。有些人不相信一个其貌不扬的女子有这么不平凡的经历,甚至有人考证她的故事是虚假的。但是读过三毛作品的人都不会在意这一点,因为他们不是爱一个人的真假,而是爱书中的那个美丽的世界。
书中的三毛是美丽的、独立的、吸引人的,她不仅是荷西的宝贝,也是读者的宝贝。她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豁达、对朋友的真挚,足足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而且这种影响直到今天仍有蔓延之势。三毛的代表作有《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
F. 三毛的文学作品有被拍成电影或电视剧的吗
三毛第一部剧本也是唯一一部就是电影《滚滚红尘》。
剧情:韶华(林青霞 饰)因父亲不准她与恋人小健结婚被锁于家中。父亲死后,只重感情不问政治的韶华与为日本人做事的文化官员章能才相恋(秦汉 饰)....
G. 三毛的作品集是不是现在绝版了
我见过的是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三毛全集,一本一本的那种。一般的图书馆应该都会有这版
H. 如果使用"三毛"这种称呼,而不是其漫画形象,该使用行为侵犯著作权吗
不会的。著作权保护的是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名字称呼不属于该范畴。比如说,三毛是台湾的作家笔名,同时也是漫画家张乐平创作的作品中的人物。
I. 三毛的作品都有哪些
三毛作品:
《撒哈拉的故事》1976年5月初版、《雨季不再来》1976年7月初版、《稻草人手记》1977年6月初版、《哭泣的骆驼》1977年8月初版、《温柔的夜》1979年2月初版、《娃娃看天下(一)》1980年2月初版(译成)、《娃娃看天下(二)》1980年2月初版(译成)
三毛本名陈平,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六日生,浙江省定海县人,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迦纳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
(9)三毛的作品有版权吗扩展阅读:
作品特色
三毛在文章中对人物和景物进行了大量的白描。她总是写原生态的自然本色,不加以任何人为的雕琢。三毛刻画的人物也是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和语言进行白描来再现真实的人物形象的。三毛从生活的实际出发,表现出人物多方面矛盾统一的性格,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物轶事
三毛生性浪漫,三岁时读张乐平《三毛流浪记》,印象极深,后遂以“三毛”为笔名。为了追寻心中的那棵“橄榄树”,她踏遍万水千山。然而,无论是异国都市的生活情调,还是天涯海角的奇风异俗,都没能消解她心中的中国情结。
尽管她嫁给了一个深眼高鼻的洋人,但她仍是一个完整的东方女性。三毛从来不刻意追求某一种技巧和风格,一切都显得平实与自然。然而在她信笔挥洒之中,却又蕴涵无限。 有读者认为“流浪”才是她的真正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