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从法治角度谈谈如何依法维护知识产权
1、认真实施专利权保护的法律法规、2、增强专利权法律保护的意识、加大专利权保护的国版内和国际法律法权规的普及和宣传力度。3、鼓励专利申请、国家应当出台一系列鼓励科研人员积极申请专利的措施,让专利尽快转化成生产力,造福于民,尤其要注重到国外去申请专利,以更好地保护专利权。4、建立完善的专利转让机制、5、加强专利权海关保护的力度、6、重视专利权的国际保护。总之,专利侵权行为的普遍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在中国,享有知识产权的任何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其权利受到损害时,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享受切实有效的司法保护。人民法院对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加大了专利权的保护力度。
❷ 简述知识产权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我国科技法制建设和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为加速科技进步提供了重要保障
科技法制建设和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工作是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任务,是保障和促进科技进步的关键措施。2000年全国科技法制和知识产权工作会议以来,在依法治国方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引下,在各级人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科技界的共同努力下,科技法制建设和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工作不断跃上新的台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科技法制建设不断深入
一是国家科技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取得重要进展。继《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之后,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牵头开展了又一部科技专项法《科学技术普及法》的研究起草工作,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积极配合全国人大立法调研;以科普管理工作实践和地方科普立法经验;为这部法律的出台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积极推动科技专项立法的同时,科技部继续争取其他领域立法对科技工作的支持,在《中小企业促进法》、《政府采购法》等相关经济立法中加入促进科技进步的措施,体现《科技进步法》的精神,如在《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建议增加了技术创新专章,在《政府采购法》中建议加入了有关促进科技产业发展的相关条款等。科技部还会同相关部门启动了生物安全、信息技术安全等方面立法的前期调研工作。
在法规政策建设方面,围绕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新任务,以科技资源保护和共享为目标,已陆续启动了国家科研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科学数据的汇交和使用、各类自然科技资源库的建设和共享等方面的立法研究工作,有三项条例已列为国务院今年立法计划调研项目,并取得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其中国家大型科学仪器设施管理条例、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修订的调研和起草工作已初步完成,将尽快报送国务院。
二是在国家立法推动下,地方科技立法更加活跃和多样化。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以及有立法权的地区都根据《科技进步法》的规定,结合本地方科技进步的需要,制定了各具特色的科技进步实施条例和其他地方性科技法规,不仅数量多,将近200多部,而且调整领域广,操作性强,调整范围包括科技进步、技术市场管理、科学技术普及、成果推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民营科技企业等;一些地方还在技术秘密、科技投入、风险投资、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科技条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立法探索和尝试,为国家立法积累了宝贵经验。地方立法作为国家立法的重要补充,已成为我国科技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依法行政方面,部分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建立了包括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评议制、过错责任追究制和依法赔偿制等科技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体系。
三是一系列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颁布实施,有效促进了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和科技管理的规范化。围绕《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贯彻实施,科技部先后发布了《国家科技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关于受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规定》四个部门规章,规范了科技奖励工作的各个方面。为进一步完善科技计划管理,科技部颁布了《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两个部门规章,对科技计划的设立、计划项目的实施提出基本规范,同时又以科技部令的形式向社会发布《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评估评审行为准则与督查办法》,实现对计划项目评估评审活动的公众监督。此外,《关于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管理的若干规定》、《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审查与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的实施,为科研机构立法做好了前期准备。
四是推动了科技法规和规章制定工作的规范化。严格规章制定程序,是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的重要环节。为此,根据《立法法》和《国务院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的要求,科技部发布第八号令,重新修订《科学技术部规章制定程序的规定》,进一步科学划分规章与规范性文件、“红头文件”的界限,强调规章的规范性和社会公开性,以改变重红头文件、轻部门规章的习惯作法;建立法规、规章立法规划和计划制度,强化规章出台前的法制审查工作,明确法制部门与业务部门在立法工作上的职责分工,保证法规、规章制订工作围绕科技工作的中心任务,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稳步进行,实现科技法规、规章与法律的协调统一性。
为保证科技法制的统一和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的要求;近年来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开展了三次大规模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废止、修订了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不适应科技发展或过期的规章和政策性文件。为适应政务公开的要求,科技部已决定建立科技部公报制度;作为今后科技管理部门公开政令、宣传政策法规的公众渠道。
❸ 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如何开展
基本属于零起点了:
1、了解企业的主要宗旨、发展方向、主打产品、主要市场、主要对手。
2、建立知识产权工作战略规划,制定知识产权年度工作计划。(包括年度知识产权申请指标,年度费用预算,年度培训情况以及相关市场调研之类的)
3、建立知识产权台账:专利台账、商标台账(复杂一点的企业还有著作权台账、知识产权纠纷台账)
4、过程控制:主要是合同审核(不能让企业在合同这块吃亏,合同知识产权条款需要加上,比如劳动合同中的免责条款,采购合同中的免责条款,销售合同中的销售区域条款和严谨仿冒声明等等,技术、开发合同要明确权利归属和利益分配,当然这块实际中很少归到知识产权口的,很多是法务部的人在做,但是他们不懂,需要知识产权部这边跟他们说清楚),然后就是研发控制了,这个根据企业不同具体详略不一,也不是几句话说清楚的,另外你懂怎么做,技术这块儿不鸟你也没办法,管理是个协调的活
5、建立专利数据库雏形(这块儿需要市场这边的配合,归纳几个主要竞争对手,比如企业龙头、区域领头羊以及跟本企业接近的,然后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网站搜索其专利信息,注意有可能是经过变更名称的,所以这个工作很容易遗漏,不规范一点的还容易用企业老总作为专利权人)
简单来说,专利台账是必须做的,申请、授权、交年费,这是基本的,做好这个,基本你知识产权工资就算没白拿,对得起老板了。至于前面所说的,我这里是以江苏省的省标来做了取舍。知识产权工作分两块,基础和战略,基础就是我们办事员做的,也就是维护和信息搜集,战略都是决策层做的,办事员做了没人听也没人敢用。
❹ 知识产权具体做什么的
知识产权,也称其为“知识财产权”,指“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财产权利”,一般只在有限时间期内有效。各种智力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以及外观设计,都可被认为是某一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
据斯坦福大学法学院的Mark Lemley教授,广泛使用该术语“知识产权”是一个在1967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立后出现的。
发明专利、商标以及工业品外观设计等方面组成工业产权。工业产权包括专利、商标、服务标志、厂商名称、原产地名称、制止不正当竞争,以及植物新品种权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
具体到国内的知识产权事务又转变为了部分专利商标版权的代理工作(对代理事务所而言);
公司的知识产权工作一般也是公司的技术保护,及竞争对手专利分析预警等工作。
(4)知识产权法治建设工作扩展阅读
知识产权作用
⑴为智力成果完成人的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调动了人们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和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⑵为智力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传播提供了法律机制,为智力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运用到生产建设上去,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⑶为国际经济技术贸易和文化艺术的交流提供了法律准则,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
⑷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作为现代民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中国法律体系,建设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❺ 如何做好知识产权
甲方应当保证其所提供的商品不存在任何知识产权的瑕疵。如因甲方或其供应内商侵犯第三方的专利权、商标容专用权、著作权、商业秘密或其他权益产生争议,给乙方造成经济损失时,甲方应当承担全部责任并承担因此发生的各种费用。
❻ 信息化对知识产权法制建设的要求
信息化建设中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紧迫性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国家信息化建设中的关键问题之一。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日益紧迫:
(1)知识产权保护是掌握国家信息化主动权的紧迫要求。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了人类已有的最新尖端技术,涉及社会经济与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引发的知识产权关系也极为复杂与独特。只有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并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才能真正建立起符合本国国家利益的信息化的各项设施,掌握国家信息化的主动权。
(2)知识产权保护是促进国家信息化真正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紧迫要求。
(3)知识产权保护是进行信息资源建设和利用的紧迫要求。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特点,使其知识产权保护变得非常迫切和独特。网上信息资源极为丰富,包括超级计算中心、图书文本、声像资料、软件程序、科学数据以及各类数据库。合法拥有和合理使用这些广大的资源,避免使用者乃至国际间的分歧和摩擦,探索新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与体制是极为迫切的任务。
(4)知识产权保护是顺应信息全球化趋势的紧迫要求。信息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美国、欧盟各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就开展了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并形成了若干信息化与知识产权的国家研究报告或立法建议[5]。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建立的时间不长,在信息化领域知识产权的法制建设方面与国际理论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更重要的是,我国信息市场的法制建设极其落后,至今没有制定出关于信息市场的全国统一法规。这些显然不利于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发展。
所以,加快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迫在眉睫。
❼ 正确的知识产权制度重在文化建设还是法制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现在对于自己的“东西”十分的重视。不只是追求小众品牌的衣服这么简单,而且对于自己的知识产权也非常的重视。现在关于个人的知识产权已经被国家纳入了人们的法律中,侵犯他人个人知识产权将会受到严惩,这一相关法律出台赢得了许多人的赞同。可为什么会有人说“良好的知识产权是建立在文化建设和法制建设”上的呢?
所以法制建设和文化建设二者都很重要,是缺一不可得。如果缺了其中一个就无法将知识产权很好的保护下去,所以尊重个人知识产权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❽ 什么是知识产权法制
首先,要从“法制抄”一词含义来看。其一,广义的法制,认为法制即法律制度。详细来说,是指掌握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政权建立起来的法律和制度。其二,狭义的法制,是指一切社会关系的参加者严格地、平等地执行和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原则和制度。其三,法制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它不仅包括法律制度,而且包括法律实施和法律监督等一系列活动和过程。
其次,我认为知识产权法制应该指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法律制度以及这些法律实施和法律监督等一系列活动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