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要进行软件登记软件著作权登记的意义是什么
为什么要进行软件登记?软件著作权登记的意义是什么?计算机公司的领导人想要自己开发的软件所拥有的著作权不会被其他公司侵犯,一般都会被公司法专业人士建议直接去有关部门登记相应的著作权并领取证书作为日后获得救济的证据材料。但很多人却觉得流程过于麻烦而不愿主动登记,那么, 究竟软件著作权登记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软件登记?软件著作权登记的意义是什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规定:对经过国家版权局注册登记,在销售时一并转让著作权、所有权的计算机软件征收营业税,不征收增值税。作为法律重点保护的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第三十二条规定: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要规范和加强软件著作权登记制度,鼓励软件著作权登记,并依据国家法律对已经登记的软件予以重点保护。比如:软件版权受到侵权时,对于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司法机关可不必经过审查,直接作为有力证据使用;此外也是国家著作权管理机关惩处侵犯软件版权行为的执法依据。作为技术出资入股《关于以高新技术成果出资入股若干问题的规定》规定:计算机软件可以作为高新技术出资入股,而且作价的比例可以突破公司法20%的限制达到35%。甚至有的地方政府规定:可以100%的软件技术作为出资入股,但是都要求首先必须取得软件著作权登记。作为申请科技成果的依据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科技成果登记办法》的通知第八条规定:办理科技成果登记应当提交《科技成果登记表》及下列材料:(一)应用技术成果:相关的评价证明(鉴定证书或者鉴定报告、科技计划项目验收报告、行业准入证明、新产品证书等)和研制报告;或者知识产权证明(专利证书、植物品种权证书、软件登记证书等)和用户证明。这里的软件登记证书指的是软件著作权的登记证书和软件产品登记证书,其他部委也有类似规定。企业破产后的有形收益在法律上著作权视为无形资产,企业的无形资产不随企业的破产而消失,在企业破产后,无形资产(著作权)的生命力和价值仍然存在,该无形资产(著作权)可以在转让和拍卖中获得有形资金。根据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规定:软件著作权登记的时间为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软件著作权登记的意义正如上文所述,如果是国家做出法律规定希望公司能够主动去注册软件的著作权肯定是有利于公司保护自己的权益的,因为现实中出现的各种软件纠纷都是因为公司没有重视著作权的重要性而让他人有了侵犯的机会,如果有需要可以委托公司法律师代理登记手续。
B. 著作权合同登记的实质作用是什么
通过总结合同登记的 经验,结合著作权登记的一般理论和国外实践,分析合同登记在我国著作权保护中的实质作用,有利于我国著作权登记整体制度的构建。 通常的著作权登记,既包括记载著作权原始状况登记,也包括著作权权利变动登记。从前面所介绍的合同登记的内容来看,虽然涉及得不全面,合同登记实际上是一种权利变动的登记,但权利变动登记与著作权原始状况登记一样,可以起到帮助著作权人和相关权利人有效行使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作用。 什么是权利变动 权利变动通常主要指著作权人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发生了变化。《著作权法》规定了多种权利变动的情况,如著作权转让、继承、承受、质押。此外,集体管理和专有许可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权利变动,但是行使权利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事实上增加了新的权利人或权利人代表。尤其是在著作权专有许可过程中,尽管著作权归属没有变化,但取得专有使用权的一方在使用作品中所承担的风险有时比著作权人还要大,而专有许可始终是作品传播的重要方式,因此应当为专有权的顺利行使提供保障。为叙述方便,暂且也将它们纳入广义的权利变动范围。由于《著作权法》已经明确按照相关法律进行著作权的继承、承受和集体管理,著作权质押登记作为一种特殊登记也另行做了介绍,这里只涉及著作权转让登记和专有权登记。 为什么要进行著作权转让登记和专有权登记,并且应当规定登记具有对抗第三方的效力 《著作权法》允许著作权中的财产权进行转让。通过著作权转让,原著作权人丧失了著作权,受让人则获得了著作权。通过专有许可,著作权人将某种使用方式专有使用权授权给被许可人,被许可人获得专有使用权,成为专有权人。那么,受让人和专有权人如何让外界了解这一变化?尤其是在需要证明其权利人身份时,他们会遇到与原始著作权人一样的困难,因为他们仍然无法通过有效权利凭证(包括合同)证明其权利的存在。在此情况下,法律应当提供登记作为保障措施。由登记机构对受让人和专有权人获得权利的内容和期限等事项进行记载,这些记载成为初步证据,使登记具有对抗第三方的效力。 转让和专有权登记对于避免重复转让和重复授权、维护使用作品的正常秩序尤为重要。实践中,因著作权人行使权利不当,重复转让著作权或重复专有授权的现象经常发生,并造成严重后果。在许多案例中,经常出现因重复转让和授权造成的多人声称获得转让或取得授权并再转让或授权的混乱现象。对因此而引发的多起诉讼,有时法院也显得无能为力。因为在诉讼中,各案案由和当事人不同,法官之间无法沟通,各审各案,又缺乏认定转让和专有许可的有效依据,而合同是否有效又与转让和专有许可是否有效没有必然联系,难免会出现各判决中,不同的权利人对同一作品同时拥有权利的离奇现象。这种结果还直接导致在市场上同一作品由不同的权利人授权其作品以相同的方式在市场上传播流通,严重地影响了使用作品和产品流通的正常秩序。 通过登记则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所谓登记具有对抗第三方的效力,是指重复转让和专有授权纠纷中,以是否登记作为认定哪一个有效的依据。规定这一效力,可以使善意受让人和专有权人避免或降低风险。因为在重复转让和授权中,过错在于转让方或授权方,受让方或被许可方通常是无辜的。选择登记,可以使受让方或被许可方获得的权利得到保障,也清楚不登记可能存在的风险。在发生纠纷时,法院以是否登记作为判断转让或授权是否有效的依据。 应当说明,登记不是转让和专有授权的生效条件。转让和专有授权首先是合同行为,如果不重复转让和专有授权,转让和授权依照合同确定生效,无需进行登记。当然,受让人和专有权人为防止对方再次转让或授权,可以选择登记。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合同登记不应当是单纯的行政管理措施,而是著作权立法的需要,是著作权保护制度的需要。合同登记也不能只局限于对外保护和个别领域,更不能仅依靠部门之间的合作才得以实施,而是任何人必须遵守的法律规定。其实,目前《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规定的转让和专有许可合同备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上述作用,但应当在实施中加以明确。有关合同备案的法律效力,可建议法院给予必要解释,使其至少可以具有行政保护的效力。 制定“著作权合同登记和备案办法”的建议 实事求是地说,我国合同登记的现状与理想状况还相差甚远。特别是某些法律依据,尽管存在问题,但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改变。因此完善合同工作也应当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要循序渐进,不求全责备,不急于求成。在目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制定“著作权合同登记和备案办法”,尽可能消除或减少各登记之间的交叉和矛盾,理顺关系,改变登记工作不合法或不合理的现象,使合同登记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笔者据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在清理合同登记依据时,只保留法规以上的依据,规章一级的依据予以废止。 (二)根据合同登记依据保留的情况,重新确定登记种类,尽可能避免交叉。对于未实施的登记种类,明确实施规定。 (三)贯彻落实《著作权法实施条例》有关著作权转让合同和专有许可合同备案的规定,明确合同备案的机构、范围和效力等重要事项。 (四)对登记性质和登记机构混乱不清的合同登记,重新明确登记性质,确立登记机构。对需要委托办理的登记,应规定明确委托关系、委托事项和受托机构等内容。彻底消除登记机构名不副实的现象。 (五)在规定中注意规范各种登记的必要文件和程序,如登记指南、填表说明、申请者需要提交的材料、登记的受理、审查、发证、期限、样本的交存和保管、变更、查询、公告和撤销等,为申请人提供便利,也便于登记机构操作。统一规范登记中使用的各种表格、证书(或批复)的标准格式或规格等。
C. 软件著作权和专利有什么区别
软件专利和软件着作权有什么区别?
着作权和专利是两种不同的知识产权形式、区别很多,软件着作权是在软件创作完成后产生的,也可以进行软件着作权登记,以起到类似公证的效力.着作权可以使你在别人对你的软件盗版时,采取保护措施,制止别人的盗版.
但是,你的竞争对手往往并不是卖盗版的小商小贩,他们可能也是软件开发人员,如果他们研究了你的软件,理解了你的思路,按照你的思路重新编写软件,就完全可以不侵犯你的着作权.例如,采用不同的编程语言编写,就完全可以回避你的着作权.但是,无疑,他们偷窃了软件中最宝贵的东西,就是软件的构思.总之,软件着作权无力保护软件中最核心的东西.
软件专利就比较权威一些
1、专利必须向专利局提出申请才能获得,因此必须积极申请.
2、软件申请描述的是软件的构思(一定要以技术方案的形式),主要是你的软件流程图的内容;采用何种语言以什么具体的语句实现,专利并不说明;授权以后,他人采用该构思,就可能构成侵权.
因此,软件专利的保护力度就比软件着作权的保护力度大的多.
综合一下就以下四点:
1、软件版权保护的是内容不被抄袭,软件专利保护的是方法不被盗用.
2、软件版权代码写完就自然受保护,而软件专利需要申请并通过审查后才受保护.
3、软件都受版权保护,但只有有创造性、新颖性、实用性的软件技术才能申请为专利.
4、在中国申请软件专利最好能和硬件结合,比如网络版软件术,可以和客户端、服务器端的计算机如何发送指令、如何响应进行结合.
D. 我国保护知识产权法律 法规文件有哪些
《宪法》《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商标法实施条例》、内《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容法》、《专利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刑法》、《民诉》、《刑诉》、《行政诉讼法》的中有关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几个问题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开展专利审判工作的几个问题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专利申请权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专利权纠纷案件的若干问题的解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侵犯商标专用权如何计算赔偿额和侵权期间问题的批复》等。
E. 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
我国知识产权法是主要由著作权法 、专利法 、商标法、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专利法实施条例、商标法实施条例、 伯尔尼公约 、巴黎公约 。
F. 著作权法实施条例是狭义的法律么
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不是狭义的法律,是国务院规章.
G. 软件著作权的内容有哪些
1、为高企申报、双软认证、游戏上线提供条件。根据《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规定, 高企申报条件中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6件以上企业软件著作权。同时,双软认证的软件认定产品要求也必须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企业申报高企及双软认定后,可享受国家税收减免、政策资金扶持等各类优惠政策!2、明确作品归属,在软件版权受到侵权时,司法机关可不必经过审查,直接将计算机软件登记证书作为权属证据使用;此外也是国家著作权管理机关惩处侵犯软件著作权行为的执法依据。3、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增加企业无形资产,可用于增资、融资、抵押、技术入股等。法律依据:《关于以高新技术成果出资入股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以高新技术成果出资入股,作价总金额可以超过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但不得超过百分之三十五。
H.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从什么时候起开始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从1990年9月7日开始实施的。
1990年9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进行第一次修正。
2010年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进行第二次修正。
2012年3月31日,根据国务院立法工作计划,国家版权局草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截至2012年7月31日。
2020年11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8)贯彻落实著作权法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当中的第二条规定,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根据其作者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本法保护。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未与中国签订协议或者共同参加国际条约的国家的作者以及无国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的成员国出版的,或者在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同时出版的,受本法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