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们公司收到汉仪字体公司的警告函,说我们微信公众号使用了他们的字体涉及侵权
不需要理会。因为是不会使用了他们的字体涉及侵权。
1、字体提供下载安装或内使用过程中是否有“明容码标价”并告知“使用了未经授权的字体”。如果没有,这就是明显的“碰瓷”。
2、外包公司做的,当然也不能避免“侵权”的责任。
大家对这类打着“知识产权保护”的名义,实则交给外包流氓公司行流氓之实的公司,要同仇敌忾,一律拒绝他们的字体。
(1)美国版权流氓公司扩展阅读
著作权的限制
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三)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B. 有公司伪造了马化腾的签名,为何马云却要告它
这一事件最新的进展是,“网卫”在自家官网挂出了声明称,“从未趁机勒索商家,更未有胁迫商家收取保护费。从未恶意抢注商标,也没有开展商标代理业务。”不过,阿里方面却表示,将披露更多“知产流氓”勒索商家扰乱市场的恶行,并表示正在对“网卫”进行诉讼准备工作。
知识产权流氓们的黑暗一角已经被揭开
知识产权流氓在国内屡见不鲜。有不少知识产权流氓,专门在特定的节假日,双十一、圣诞节、春节期间发送恶意侵权通知,从而借此牟利。
知识产权流氓的存在又需要谈到法律层面的一些争议和盲点问题。
这里不得不说到国内知识产权领域非常有名的“通知删除”规则。早在2016年4月26日知识产权日,法治周末就曾组织过一场有关“通知删除”规则的讨论,专门研究如何既保护知识产权,又防范滥用知识产权,平衡商家合法经营权。
所谓的“通知删除”规则来源于《侵权责任法》,其中第36条规定: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然而,在实践过程之中,如果过分信任投诉人,投诉人的一纸通知就会直接将电商店铺的商品下架,很可能让卖家失去抗辩和举证的机会,误伤商家的正常经营权。而如果确系侵权,电商平台则又可能因为侵害后果加大而要承担连带责任。
所以在当时,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的朱巍认为,当前“通知删除”的情况比较乱,存在大量的虚假投诉,很多投诉是没有理由的,一下子就把电商平台的成本提高了,效率降低了。
过去在操作过程之中,电商平台一直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而这种左右为难的境地又被一些不法分子加以利用,钻法律空子,形成了靠知识产权流氓行径牟利的黑色产业,这种黑色产业链甚至有越演愈烈的倾向。
比如说,有知识产权代理公司在箱包类别抢注NIKE的Y型图案,甚至对NIKE官方旗舰店和官方授权店铺发起恶意投诉。在阿里巴巴平台介入沟通下,NIKE提供著作权证明,该代理公司才停止这种行为。
据淘宝平台治理部调查,有位70岁的老太太张某注册了上百个品牌关键词,例如“破洞”、“邮差”、“花苞”等,然后对涉及这些词的商品进行恶意投诉。这类词语相对冷门,但又是很多商品的不得不使用的关键字,商家一旦面临关键词的恶意投诉时,往往无可奈何。如果又是遇到双十一、春节、圣诞等大促节点,为避免节外生枝造成更大损失,也容易忍气吞声选择屈服。
而根据阿里平台治理部的数据来看,恶意投诉在2015年影响平台商品量增加150%超过200万条,2016年则猛增至600万条。而绝大部分恶意代理公司投诉成立率不足10%。
在一些经销商的操纵下,知识产权流氓成为部分经销商私下合谋打击对手的黑色工具。知识产权流氓利用投诉机制达到渠道和价格管控,实现暗箱操作下的利益分配,甚至是胁迫商家收取保护费。目前来看,在阿里平台上,每年有超过百万淘宝商家因这类知识产权流氓行为产生了上亿元的损失。
应该如何应对法律盲点之外的流氓行径
所幸,目前阿里作为企业方给出了相对较为可行的解决方案。品牌权利人在面对恶意侵权的时候,可以通过阿里的线上维权系统进行投诉。权利人只要一键就可发起投诉,远离流氓代理并不难。
不过,行业净化不仅仅需要靠企业来解决,更需要政府和法律介入才能真正做到治根治本。
遗憾的是,国内相关部门虽然也意识到这种知识产权流氓以及有敲诈目的的恶意投诉存在,但因为目前法律上对品牌保护涉及的诸如显著性词汇等缺乏明确规定。很多时候知识产权流氓的行径很难严格界定。法律层面上面临一定的盲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
因为不仅仅是国内有知识产权流氓的问题,国外其实也有。知识产权流氓们不制造或销售任何产品,主要通过向某个特定技术领域的公司发起专利诉讼以获利,而这类诉讼最终多数都由被告支付合解金以获得专利许可告终。
美国的Uniloc Corporation公司是业界赫赫有名的专利流氓,不仅苹果、微软,迈克菲、索尼、谷歌、NEC、FACEBOOK都曾遭遇过这家专利流氓的勒索。而另一家专利流氓NPE每年让美国产业界花费的专利诉讼费用以及和解金高达数十亿美元,涉及企业超过2600家。
为了抑制这类知识产权流氓,美国立法、司法、行政部门采取了一些新举措。随着2011年美国通过了美国发明法案,2014年美国知识产权界诞生了非常有名的“Alice案”。这些法律和案件的审理更多否决了专利流氓的无理取闹。此后,美国新增专利侵害诉讼案件大幅降低,半年减幅超过100%。
美国最高法院审理Alice公司与CLS银行案件 (Alice Corp vs CLS Bank) 所做的决议,使得部分专利的有效性标准更趋严格。基于这些新判例及准则,美国地方法院裁定许多系争专利无效,并驳回许多现有的诉讼案件,“专利流氓”也因此减少了有关软件专利的购买与诉讼活动。
对于国内而言,相关法律也确实需要尽快完善。不过,法律法规已经走在了路上。2015年,相关部门已经启动了《滥用知识产权反垄断规制指南》的研究起草工作。
伪造了马化腾签名,却有可能被阿里巴巴给告了。这个故事看似荒谬,恰恰体现了知识产权流氓的危险性所在。这次阿里和“网卫”们之间的战争可能仅仅只是开始,这其实也是给国内互联网行业、法律界提出了一定的警醒。国内互联网行业发展起于草莽之间,未来相关的知识产权纠纷一定还会不断涌现。
解决这类问题,可能真的更多还是要依靠法律政策的不断完善。
作者:深几度,转载请保留版权内容。
C. 视觉中国是版权流氓还是版权卫士,如何破解图片版权
个人不建议考虑任何方式去破解图片版权
版权图片,是相对于盗版图片的概念。通常指经过图片的著作权持有人,也许是创作图片的作者或者机构,授权可以用于商业,出版,展览等用途的图像作品。
这些图片都可以最终追查到图片的版权持有人获得他们的使用授权。但是这类图片的使用,往往需要支付给版权持有人一定的授权费用。
版权图片的授权形式有很多种,国际上最常见有RM和RF两种形式。RM授权是英文单词Right management的缩写,表示版权管理,是版权持有人将其图片交予图片经纪机构,让图片机构根据用图客户的用途的范围,发行数量,时间等因素来商定图片的授权价格。在中国,使用这种授权的版权图片库主要代表是华盖创意,全景视觉等传统的图片公司。RF授权是英文词组Royalty free的缩写,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授权方式,直接翻译成中文是“免版税”。(但是这个定义,在中国并不十分准确,中国还没有“版税”的概念。)“免版税”在国际上指购图用户购买图片授权后不需要按照其使用图片使用的方式、次数、取得收益的一定比例来向作者支付“版税”。而是一次性支付小额的使用费,便可以获得作者的授权将图片使用于广泛的用途,不受时间,地域和出版数量的限制,也不会与您使用图片所取得的收入挂钩。 在中国,使用RF授权方式的版权图片库主要代表是前图库,微图等。
当然,如果有一些图片上的需要,用在非商业用途上,我可以帮助你下载。
D. 被版权流氓视觉中国"恶意诉讼"被告侵权怎么办怎么处理
我是学广告设计的,下吧里的素材只要是共享的,用于商业没问题,如果是付费的,付费后也能得到使用权,其他素材网站都是如此,没有固定的版权,希望对你有帮助。
E. 如何看待腾讯等多家视频平台联合多位艺人发倡议书,抵制影视剪辑视频内容
这是一项非常危险的举动,如果不加以控制,我们只会重蹈美国或者日本的覆辙。
首先申明一下,我自己也算是半个创作者,对于那些重新剪辑拼接换一个土嗨BGM就能比原创还更能获取大量流量的行为感到不齿。我也因为自己辛辛苦苦做一个视频最后点击率还不如别人从油管搬一个竖琴海豹最后还投自制的视频的百分之一,积极性被打击过。如果是单纯的“打击盗版”,这件事我只会拍手称赞。
以往都还是1万订阅以上的用户容易被盯上。我现在怎么都想不到我一个订阅用户三位数,小众得不能再小众的都被版权流氓盯上了。
我自己上传一个视频,有高达28家著作权机构宣称了拥有我视频的著作权。油管甚至都不屑于开个竞技场,让那28个版权流氓互相PVP,剩下的那个再跟用户进行最终对决。我逐个去他们官方catalog查询他们是否拥有相应作品著作权,在他们数据库查不到与他们宣称内容相同的内容时逐一列出证据,向油管提起申诉,直接被油管驳回,甚至连理由都不给一个。
我们不说油管,不说日本的JASRAC,更不说不交保护费就下毒的日本农协,就看看国内吧。华盖创意敲诈勒索国内中小企业多年,至今都还在为所欲为。母公司视觉中国,宣称自己拥有国旗国徽著作权。至今也依然没有受到任何的惩罚。
知网大家也不陌生了,凭借自己影响力,用户查重需要付出比国外TurnItIn还要高昂的代价,自己的论文被迫被收录,作为创作方,自己艰辛付出的劳动甚至被知网那些人掠夺。大家想想,控制力,话语权更强的腾讯去做这件事,最后会发生什么呢?“您的视频已被删除,删除理由:侵犯相关机构的著作权。”
可能你会说,那我视频不加BGM不就行了?事实上,在油管可是出现过一个完全没音乐,但是因为背景有几声鸟叫,最后直接被判定侵权的案例。
评论区有小号说我在造谣,视频名称是 simple living: picking a wild salad,自己看这个视频的评论区不就明白了?一个从头到尾没有任何背景音乐,内容就是一个人在野外摘点菜做沙拉这么一个人畜无害的视频的视频被判定成违反某公司的著作权。
还好这是2012年的案例所以最后平反了,2021,我这个月就看到过好几个,现在即使像NiceChord好和弦这种40多万订阅,自己亲自演奏一首几个世纪前的曲子都会被判定为侵犯著作权而且申诉无门,一个这么大的UP主都没有办法保住自己的视频,更别说一般用户了。
国内的平台最后结果也是一样的。申诉?不存在的。就连涉及到金融的微信支付都没人工客服,为一个小UP主的著作权?算了吧。
也就是说,“侵犯著作权”,最后只会成为腾讯言论管制的又一大利器。任何对他们不利的言论都可以以“侵犯著作权”这个名义被删帖禁言。
同时,对创作者来说情况并不会好到哪里去。腾讯可以依靠自己垄断地位坐地起价,而选择不加入腾讯的创作者,也很有可能直接被平台封杀。这个时候,创作者只有两条出路,要不是死,要不是被平台扒一层皮。中国游戏产业的今天就是那些创作者的明天。
F. 迪士尼和迪斯尼有什么区别
迪士尼和迪斯尼其实是同一家企业。
Walt`Disney是迪士尼公司的创始人,而出现不同的字面翻译是因为港台与大陆的音译版本不一样,港台的翻译一般为“华特 迪士尼”,而大陆的翻译为“沃尔特奥斯尼”。迪士尼公司在中国注册商标等所使用的名称为“华特迪士尼”,现在被群众以及迪士尼爱好者所熟知并认同的版本也更侧重于“华特 迪士斯尼”。
(6)美国版权流氓公司扩展阅读
华特迪士尼公司NYSE: DIS(英语:The Walt Disney Company,TWDC,在1995年之前,中国大陆曾译作沃尔特迪斯尼、台湾曾译作华特狄斯奈、华德狄斯奈或华德迪斯奈,香港曾译作和路迪士尼),简称迪士尼,是世界上第二大传媒娱乐企业,1923年由华特·迪士尼与兄长洛伊·迪士尼创立。
华特迪士尼公司旗下的电影发行品牌有:华特迪士尼影片(Walt Disney Pictures),试金石影片(台:正金石,Touchstone Pictures),好莱坞影片(Hollywood Pictures),米拉麦克斯影片(Miramax Films),和帝门影片(台译:次元影业,Dimension Films)。皮克斯、漫威影业。
参考资料网络——迪士尼
G. 苹果12竟然是5G手机,可是苹果公司哪来的5g技术,不是没有5g技术版权吗
苹果12使用的5G技术由高通提供,使用的是X55基带。官方并未给出明确信息,不过根据专业人员拆解后发现苹果12全系使用的是X55基带。
骁龙X55采用了7nm工艺,能够提供调制调解器到天线的完整解决方案,产品支持毫米波和sub-6GHz的的5G网络连接,其中包括FDD和TDD网络,独立和非独立等多种网络信号。
另外产品还支持LTE 4G和遗留模式,这种状态下无论所在区域支持何种网络信号,搭载高通5G调制解调器骁龙X55都可以稳定连接。
(7)美国版权流氓公司扩展阅读
关于苹果手机5G基带的信息:
1、iPhone12全系列都是使用高通的基带,型号为高通X55基带。
2、在2019年苹果和高通就已经和解,苹果可以在今年iPhone12开始使用高通的5G基带,这将会解决近几年苹果手机信号差的状况。
3、苹果计划在2021年6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推出使用高通X60基带,X60基带使用的是5nm工艺,会有更高的电源效率和更小的占位空间。
4、就目前现状来看,苹果的X55基带的耗电还是比较高,未来X60基带可以使用的话,可以有助于缓解手机耗电的难题,但大概率会在iPhone13身上才会使用。
5、苹果和高通的合作可能会持续到2023年,到时候苹果可能会推出自家的自研基带,到时候可能在功耗以及信号会有更好的提升。
H. 请达人识别这些电影公司的LOGO
啊 本来我是在第二个的 为啥我修改了一下其中一个错别字就变后面来了……
1.欧罗巴电影公司(Europa Corp):
法国导演吕克·贝松2001年创建的“欧罗巴电影公司”是法国最大的电影公司。
吕克贝松后期的片子都是他自己公司做的 比如亚瑟和迷你墨
2.索尼旗下的 幕宝电影公司(又叫荧屏精华)
从1999年开始制作电影
《生化危机》之类的游戏改编电影都是它出的
3.美国湖景娱乐集团
美国独立电影制作公司,由Tom Rosenberg成立于1994年
《午夜食人列车》《惊魂眼》 许多惊悚片都是他出的 但似乎没有特别有名的
4.奇迹漫画公司
marvel是美国最老牌的动漫公司之一,每个月大约发行60种期刊,每年发行 100到300套的漫画小说。它l拥有4700多个漫画人物,包括蜘蛛侠、X战警、绿巨人、刀锋战士、夜魔侠等等这些大名鼎鼎的漫画人物。
所以漫画改编有关的电影都是它出的 包括《蜘蛛侠》、《绿巨人》、《X战警》《钢铁侠》等等
5.想象娱乐电影公司
也是美国的 出了很多比较又名的片子
《美国黑帮》《达芬奇密码》《铁拳男人》《8英里》《24小时电影版》
6.艾肯电影公司
梅尔 吉布森开的
当然他的片子都是这个公司的
《勇敢的心》《耶稣受难记》等等
7.顶峰娱乐公司
制作发行过很多票房大片和艺术票房兼具的片子噢
《史密斯夫妇》《香水》《通天塔》《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干了什么》
也制作过小成本但口碑极佳的片子 一般是导演的处女作
《Once》
即将上映的号称赶超哈利波特的系列片第一部《暮色》就是他发行的
8.狮门影业
这个比较有名 偏独立制作
1997年狮门娱乐公司买下加拿大的发行商Cinepix Film Properties,创建狮门电影公司。
他发行的太多了 你随便网络一下就出来了《爱情是狗娘》《功夫之王》
9.odd lot娱乐公司
韩国LG旗下的发行公司
最近的焦点是《鬼魂》出了 由它发行
还发行过《好人》《足球流氓2》等
不太有名
10.翠鸟电影公司
是一家私人出资的美国电影公司
最新的《终结者》被它买断了
还出过一些不出名的片子《魔潭疑云》《狮子笼》《不速之客》
I. 视觉中国什么梗
01 4月10日晚间,人类首张黑洞照片问世,这张照片也在网上瞬间刷屏,但有网友称,视觉中国已经在国内拿下了这张黑洞图片的版权,用作商业用途将被追究赔偿。但根据中科院院士表示,黑洞照片全世界都可用。事件不断发酵,不少机构和媒体开始质疑视觉中国的图片版权问题。
近日,一张"黑洞"照片让视觉中国这家中国图片版权领域的公司迎来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商誉危机。
4月10日晚,人类历史上首张黑洞照片在六地同时发布,一时间成为网上热议的话题。随后有人发现,在视觉中国网站上,这张黑洞照片却被标注版权为视觉中国所有。视觉中国在图片说明中提到:"此图是编辑图片,如果用于商业用途,请致电或咨询客户代表。"
很快,此事就被编成段子在各大自媒体群里流传,核心思想是提醒同行小心乱用图片被视觉中国上门维权。
事件在短短的一天里迅速发酵,下午,共青团中央发博爆出在视觉中国里发现了标注了版权所有的国旗和国徽的图片。网络、凤凰网等公司也紧跟其上,发文称发现自家公司的商标也被视觉中国收录并打上水印。
一时间,视觉中国陷入千夫所指的境地。4月11日下午,视觉中国紧急把黑洞照片的图片版权改为了欧洲南方天文台(ESO),称自己通过合作方拿到了该图片的授权,且强调了该图只能用于编辑用途。但随着共青团中央等官博介入,影响愈加恶劣。
另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欧洲南方天文台回应称视觉中国的版权主张不合法,ESO从未,也不能将他们的图片版权转让给任何其他个人组织,且视觉中国从未就黑洞图片联系过ESO。
4月11日下午,随着黑洞和国徽事件的不断发酵,还有部分自媒体发文批评视觉中国滥用维权,漫天要价。而此前就和视觉中国不对付的投资人张颖也发微博讽刺称:"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视觉中国的。"
总的来说,在昨天的舆论发酵浪潮里,主流的声音主要有两种。
一种声音认为视觉中国靠垄断图片上游的使用权,"勒索"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了有版权图片的用户,或要求支付高价赔偿金,或要求与其签订合作协议,属"版权流氓"行为。
另一种声音则认为,公司使用未经授权的图片,公开发布,能够获得利益,这本就是侵权。视觉中国依法维权、打击盗版,保护摄影师的著作权,对于推动社会版权发展是利好。
就此,界面新闻采访了一位机构媒体的法务负责人,她表示,在国内,视觉中国属于图片版权领域的龙头,基本上垄断了海外媒体新闻图片的版权,"他们和getty、路透、法新、BBC都有合作,签约的供稿人也是行业里最多的。有点像图片超市,对于需求量大的机构媒体来说是理想的合作伙伴。"
4月11日晚间,天津市网信办连夜约谈视觉中国并责令视觉中国网站立即停止传输相关信息,采取措施消除恶劣影响。紧接着,视觉中国在微博发表致歉信称,将接受广大网民和媒体的监督批评,全面配合监管部门彻底积极整改。
J. 求爆笑的电影新旧都可以
你丫闭嘴
看看吧,你不会后悔的。笑了好几天,你会常常喊起刚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