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毕加索名画被撕,网友说画并没有价值,为何一大堆人指责他看不懂艺术
因为对于不懂艺术的人来说,看不懂这幅画所拥有的内涵,一幅真迹和网上的图片没有任何差别。
艺术作品有没有价值是对于观看者来说的,如果你可以看懂这个作品,并产生强烈的共鸣,这对你来说是有价值的,而对于产生不了共鸣的人来说,只能看到这幅画值1.8个亿,认为这只不过是收藏者的炒价而已。
其实根本没有什么懂不懂艺术可言,我们本来有感而发的就是艺术品背后的故事,能不能打动你就是它的价值体现,只是站在你的角度上,你所了解到的这个故事值不值得1.8亿,角度不一样,又何必去指责别人?
㈡ 毕加索的画为何会拍出天价,有什么艺术价值
全世界最贵的10件艺术品里,毕加索一个人就占了4件,在2015年的一场拍卖会上,毕加索的《阿尔及尔的女人(O版)》拍出1.8亿美元的天价。为什么叫O版呢?因为这个题材的作品,他已经画了15张,如果按照顺序排到字母O了。他的作品为什么这么贵呢?这是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毕加索是这时期关注度最高,最能代表时尚前锋的艺术家,他的名气和他的财富是一体的,名气越大,价值就越高。
“蓝色时期”作品《老吉他手》
和很多早期的艺术家一样,刚到巴黎的毕加索穷困潦倒,他和一位记者同租了一个小房子,房子小到只能够放下一张床,两个人白天晚上轮换用这张床。这个时期也被称为毕加索蓝色时期,画的色调以蓝色为主,此时也是他人生当中最压抑的时刻。
接下来毕加索谈恋爱了,他的画作也迎来了玫瑰期,典型的代表作品就是《阿韦尼翁的少女》。他遇到了奥尔加·科赫洛娃,俩人结婚之后并育有一子,这段时期也是毕加索比较安逸的一段时间,因为一战后整个世界都处于和平发展期。这时候毕加索的作品主要走的是古典主义路线,画面宁静并且带着梦幻色彩。
㈢ 毕加索的画为什么能卖那么贵
今年5月,毕加索蓝色时期的绘画《拿着花篮的女孩》在纽约拍出1.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3亿元)的天价,成为业界的一大新闻。这并不是毕加索唯一的市场价格过亿的画作,也不是他拍卖价格最高的画。目前为止,毕加索已有5幅画作的市场价格超过一亿美元。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毕加索售价最高的几幅作品。
(毕加索——《阿尔及尔的女人(O版)》,油画)
2015年5月11日,毕加索的画作《阿尔及尔的女人(O版)》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拍出1.79亿美元,创造了当时公开拍卖艺术品价格的纪录。毕加索非常喜欢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的画作,尤其欣赏《阿尔及尔的女人》。他用两个月的时间,对德拉克洛瓦的这幅画进行改编创作,绘制了15幅系列作品,用A—O给这些画作编号。拍出高价的《阿尔及尔的女人(O版)》是这一系列实验作品的最后一张。
这幅画是毕加索的代表作之一,在各种毕加索大展中经常能见到。画面元素很丰富,以密集的形式组织在一起。色彩大胆鲜明,有着野兽派一般的狂野(毕加索也用这幅画向自己的朋友兼对手——野兽派绘画大师马蒂斯致敬)。各种碎裂、分割、重组的透视关系是典型的立体主义表现手法,展现了毕加索成熟的立体主义绘画风格。《阿尔及尔的女人》是毕加索创作生涯中很重要的一幅作品,也是现代艺术的杰作。
(毕加索——《梦》,油画)
2013年3月27日,美国人史蒂文·柯恩以1.55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了毕加索的画作《梦》,卖家则是拉斯维加斯赌场大亨史蒂夫·永利。这也是毕加索的一幅经典名作。《梦》,也被称作《在红色安乐椅上睡着的女人》。画中的少女名叫特蕾莎,是毕加索的模特、情人。毕加索遇见特蕾莎时47岁,而特蕾莎当时只有17岁。从那以后,特蕾莎就成为了毕加索的专用模特。
每当毕加索遇见新的爱情,他的创作风格就会发生变化。这个阶段他喜欢使用对比强烈的鲜艳色彩,透视上则是将平面化和立体化结合起来。《梦》的画面中,用简洁明快的线条勾勒出少女的轮廓,色彩基本是单纯的平涂,使用了鲜艳的对比色。少女的脸从中间分开,一半是正脸,一半是侧脸,这是立体主义的手法。画作的线条、色彩、形象都极其自由,挥洒自如。
(毕加索——《拿着花篮的女孩》,油画)
2018年5月8日,毕加索的画作《拿着花篮的女孩》在纽约佳士得拍出1.15亿美元的价格。这幅画是毕加索玫瑰时期的作品,在之前的文章《手捧花篮的亿万美元宝贝》里曾经介绍过,这里不再赘述。
(毕加索——《裸体、绿叶和半身像》,油画)
2010年5月4日,毕加索的画作《裸体、绿叶和半身像》在纽约佳士得拍出1.06亿美元的价格,也是当时公开拍卖艺术品价格的最高纪录。画中的人物依然是上面提到的特蕾莎。熟睡的特蕾莎的身体轮廓刻画得极度简洁,并进行了夸张变形,却依然优美动人,散发着青春的气息。画面色调也很克制,营造出沉静安详的氛围。深色调的背景更加衬托得特蕾莎的躯体洁白柔嫩,犹如皎洁的满月。画中充满了欢愉与柔情蜜意,一如爱情般甜美。
(毕加索——《手持烟斗的男孩》,油画)
2004年5月5日,毕加索另一幅玫瑰时期的画作《手持烟斗的男孩》在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04亿美元的价格拍出,也创造了当时艺术品公开拍卖的最高纪录。这是毕加索玫瑰时期的代表作,画中的男孩是毕加索画室的常客,毕加索亲切地称他为“小路易”。这位神情忧郁的青春少年,身穿蓝色工作服,头戴花冠,左手拿着烟斗,背景是两大束艳丽的鲜花。在画面华丽的色调中却透着无言的孤独,直击人心。有评论家评价这幅画既有“蒙娜丽莎”的神秘,又有“加歇医生”的忧郁。
(毕加索——《朵拉与小猫》,油画)
2006年5月,毕加索的画作《朵拉与小猫》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以9520万美元的价格拍出。这是毕加索为他的情人朵拉·玛尔所作的画,创作于他们热恋之时。朵拉的形象被刻画得有些怪异,眼睛和鼻子都长到了脸的一侧。她坐在一把椅子上,模样既庄严又滑稽,一只小猫停在她肩膀后的椅背上歇息。这幅画作也具有立体主义风格的倾向。
不同于人们印象中穷困潦倒的艺术家形象,毕加索是少数在生前就名利双收的画家之一。他在艺术生涯的早期就已经获得了财富和名誉。毕加索25岁开始向画商出售作品,28岁时就衣食无忧,38岁时已经很富有,65岁时成为了百万富翁。他是第一个活着时就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卢浮宫收藏的艺术家,去世时作品总估值已达到10亿美元。长期以来,毕加索的画作都是全球高端艺术品市场的重要标杆。
毕加索的作品之所以如此受到艺术品市场的青睐,有几个方面的因素起作用:首先他艺术风格的丰富性、多变性和创新性使得他的作品具备独特的艺术价值;然后他传奇的个人经历和戏剧化的情感生活为大众提供了想象和猎奇的空间,让他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人物;再就是因为毕加索的作品数量庞大,有充足的市场运作空间。
除了上述这些因素,毕加索自身的市场意识对他打开艺术市场也起了很大作用。毕加索不光有惊人的绘画天赋,还很有商业头脑和经营意识。18岁之前的毕加索,在西班牙就结识了一些画商和赞助人。这其中,巴塞罗那画商马纳克对他帮助最大,毕加索通过他结识了巴黎的画商,为自己在巴黎的绘画生涯铺好了路。马纳克还说服巴黎著名经纪人沃拉德为毕加索举办首次个展,使毕加索得以在巴黎艺术界立足,并借此机会建立起自己的社交网络和商业人脉。此后,毕加索利用经纪人和拍卖会来安排精心策划的自我宣传活动,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关于毕加索的自我推销,有这样一个故事:毕加索刚到巴黎时,为了打开画的销路,雇佣了几个大学生帮他。这几个人每天去巴黎的各个画廊转悠,离开时无一例外都问画廊主:“请问有毕加索的画吗?哪里能买到毕加索的画?”一个月后,巴黎各处的画廊主都知道了毕加索这个名字,心里充满好奇,都想见见这个毕加索是个什么人。直到这时,毕加索才带着自己的画出现在被吊足胃口的画廊主面前,于是很顺利地将作品卖了出去。
这个故事到底有几分真实,几分杜撰,谁也说不清。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毕加索市场意识的肯定。毕加索还有一项市场推广的技能,就是为合作人画像。作为艺术家的毕加索并不健谈,和画商、经纪人、收藏家之间的话题并不多,于是他选择为这些人画肖像,以此来增进友谊、建立关系。同时还能进一步展示自己的绘画天赋。他为之画过像的合作者有:画商佩德罗·马纳克、批评家古斯塔夫·考丘奥特、经纪人沃拉德、画商保罗·罗森伯格及其家人、罗森伯格和搭档乔治、代理商维登斯坦、收藏家格特鲁德·斯坦因等。
(毕加索——《格特鲁德·斯坦因》,油画)
格特鲁德·斯坦因就是最早收藏《拿着花篮的女孩》这幅画的人,那个海明威在《流动的盛宴》一书中提到的斯泰因小姐。毕加索主动提出为她画像,但是却并没有按照她的相貌去作画。当画作完成后,别人向毕加索指出画中人物长得不像斯泰因本人,他却毫不在意地说:“这有什么关系,反正她有一天总会变成这个样子的。”
如果可以,我也想让毕加索为我画一幅不像的肖像画,然后再努力变成画中的样子。
㈣ 毕加索画作拍卖出6.6亿元,毕加索的画为何这么值钱
我觉得毕加索的画之所以贵,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资本家给这幅画牵强附会了很多东西出来,他们自己不信,但希望别人信。
所以,我们不要认为毕加索的画多么牛,他是大师,但没有牛的这种地步,就像开篇讲到的那个花瓶,有人说他值十万,哪怕就是一个现代工艺品,你也得把花瓶不小心打碎,然后赔对方十万,因为你有事求对方,你必须得通过这种行为讨好对方。
㈤ 毕加索的1.8亿名画被撕,为何网友却对毕加索的艺术价值产生了疑问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仅仅是知道毕加索这个名字,而这次被撕毁的作品,要不是因为价值太高,被毁坏的太意外,想必很多人是关注不到的,因此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毕加索的作品艺术价值是难以估摸的。
当然也不排除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们看不懂这样的艺术作品,一幅画每个人看到它都有不同的观点,当这些观点不能统一时,人们便会觉得它没有价值,其实艺术本无定论,当你第一眼所看到它时所赋予的价值,便是它的艺术价值。
㈥ 梵高、毕加索、莫奈...等等名家的油画能用来印刷吗会不会涉及版权问题啊
梵高、毕加索、莫奈...等等名家的油画不能用来印刷,会涉及版权问题。
以大芬油画为例,大芬从未掩饰自己是靠“行画”发展起来的,然而临摹别人的作品,自然又牵涉到版权问题。按销售量算,大芬村目前经营的油画约90%是复制国外名画,是否征得了原作者的同意、是否属过了保护期的作品、是否依法向原作者付费等都无法回避。
深圳市版权局已确定针对大芬油画版权问题的管理方案,提出“规范与促进相结合、指导和约束相结合”的方针,要求大芬油画村相关企业,在复制已过版权保护期的作品时也要做到三标:标原作者名字、标作品名称、标临摹者的名字。
市场上出现了不少用宣纸做的木版水印复制品或仿真印刷品,通过人工补笔补色,使得复制品跟原作的相似度达到90%以上。这样的东西特别容易鱼目混珠,让刚入行的藏家上当受骗。这些收藏新丁们趟了一身浑水,不敢继续入市,这样对整个艺术品市场的良性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这一条造假印刷的“食物链”不破,就很难让更多人参与进来,艺术品市场就很难真正发展壮大。如果新晋藏家能够摆脱迷信行家心理,到正规的画廊购买具有学术实力的当代名家作品,那市场将逐步得到净化,真正的艺术品繁荣才能到来。
㈦ 我想问一下,如果我印制一批世界名画系列的明信片放着卖的话,在法律上会不会有什么版权上的问题
我想你说的世界名画一定是毕加索、梵高、莫纳等著名画家的话,我可以告诉你版,没关系,权你卖吧,他们已经过了著作财产权的50年保护期限了,不用担心。你最好尊重原画,不要擅改,原来是谁的就是谁的,把人家名字印在上面,原来画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不要画蛇添足、狗尾续貂。因为虽然财产权保护期过了,但是我刚刚说的是画家的著作人身权,虽然你目前不一定碍事,但是从法律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我相信你不会擅改的,我只是跟你顺道讲下法律。
还有你要是印其他还没有死的画家的话就要小心了,要征得他们同意,你赚得钱要给点他们,他们不收那是另一回事,还有,死了没有50年的也是一样,要征得他们家属同意。
毕竟你这是小生意,印点外国佬的画他们不一定知道,但是印国画就小心了,前些日子不是有个酒瓶包装上面印国画产生纠纷了嘛,一定要按法律程序来。侥幸心里不可有,那个酒厂不冤死了啊,根本没想的这事,而且我想酒瓶外包装肯定是找人设计的,跟他们也没有关系,可是麻烦还是来了。
㈧ 使用毕加索的作品用作其他的用途,需要支付版权吗有谁能提供相关的业务办理呢
民的作品,其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如果是合作
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的第五十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 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作品、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享有的职务作品,其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十二月三十一 日。
著作权属于公民的,公民死亡后,在著作法规定的保护期内,依照继承法的规定转移。
侵犯版权的行为
(1)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 (2)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 中国版权
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 (3)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 (4)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 (5)剽窃他人作品的; (6)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展览、摄制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编、翻译、注释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7)使用他人作品,应当支付报酬而未支付的; (8)未经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影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录音录像制品的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出租其作品或者录音录像制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9)未经出版者许可,使用其出版的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的; (10)未经表演者许可,从现场直播或者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或者录制其表演的; (11)其他侵犯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的行为。 (12)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13)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 (14)未经表演者许可,复制、发行录有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或者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的,著作权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15)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的,著作权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16)未经许可,播放或者复制广播、电视的,著作权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17)未经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故意避开或者破坏权利人为其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采取的保护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技术措施的,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18)未经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故意删除或者改变作品、录音录像品等的权利管理电子信息的,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19)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