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第二署名单位有学术论文的知识产权吗
论文中可能涉及的知识产权应该是有很多种,专利权、著作权、商业秘密等等都有可能涉及,但最重要的还是著作权。著作权的权属规定如下:著作权法第九条规定,作品的著作权人有两类:一是作者;二是其他依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实践中,按照作品的权利主体情况来划分,作品可以分为个人作品、职务作品和法人作品,而职务作品实质上是个人作品的一种。(一)个人作品所谓个人作品,就是权利完全归属于作者个人的作品。《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规定,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作品的著作权属于作者。(二)职务作品关于职务作品,《著作权法》第十六条规定的很明确:第十六条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除本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外,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给予作者奖励:(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分析上述条文可知:1、一般情况下,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属于作者,但其著作权有所限制:(1)单位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2)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2、在两种情况下,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则分别由(1)作者享有署名权、获得奖励权(2)单位享有其他著作权权利。(三)法人作品所谓法人作品,《著作权法》第十一条第三款规定,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四)合作作品《著作权法》第十三条两人以上合作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没有参加创作的人,不能成为合作作者。合作作品可以分割使用的,作者对各自创作的部分可以单独享有著作权,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体的著作权。(五)委托作品《著作权法》第十七条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
㈡ 编辑、主编的成果是否属于知识产权
如果是编辑、主编自己写作的东西,他们当然拥有对这些作品的著作权,而著作版权当然是知识权产权的一种。
另外,你的意思可能是问作为编辑、主编写的东西都是出于他本人的工作需要,为了完成单位的工作任务而写的,这究竟算单位的还是算他个人的。一般来说,如果没有特殊约定的话,职务作品的知识产权属于单位。但是无论如何,作者至少拥有该作品的署名权。也就是说,即使是职务作品,文章的作者就算不能从作品获得经济利益,他也拥有署名权。
㈢ 我做的项目,知识产权是属于公司的,合同上写明了我只有署名权,那我可以用该项目发表论文吗
按照著作权法的规定,职务作品除署名权之外的其他权利包括发表权均属于公司所有,未经公司许可不能用该项目发表论文。你可以与公司在合同内约定由你行使发表权。
㈣ 微信公众平台发文章算违法知识产权法么
微信复公众平台发布文制章不算违反知识产权法。
在微信平台发布自己的作品文章不违法,只要内容不违法就可以,但是转载他人的原创文章,应当注明出处和作者,作者原创的作品拥有著作权,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在未经作者同意的情况下,私自转载别人的文章用于商业用途并牟利,属于侵犯了著作权,作者有权要求赔偿。
涉及微信公众平台账号版权的法律法规有著作权法、侵权责任法、《网络信息传播权保护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
著作权法第三条列举的八类受保护的作品类型,文字作品是包含在内的,并且该法未区分作品的载体。
最高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包括著作权法第三条规定的各类作品的数字化形式。在网络环境下无法归于著作权法第三条列举的作品范围,但在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其他智力创作成果,人民法院应当予以保护。
不仅如此,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一些地方法院也出台了惩罚性的赔偿标准。例如,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制定了《关于确定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指导意见》。
㈤ 网上发表的文章有知识产权吗如果有人抄袭发表在报刊杂志上怎么办
在网上发表的文章具有知识产权。他人抄袭发表在报刊杂志上侵犯了你的著作权(不考虑合理使用等情形),你可以提起诉讼,也可以根据侵权的情况选择去工商局投诉或者去公安机关控告。
根据《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二条的规定:“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只要你发表的文章符合上述作品的要求,不违反宪法和法律,不损害公共利益的,都可以享有著作权。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仅仅是提供发表文章的时间的证据,可能并不能充分证明你是作品的著作权人。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第四十八条规定:“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同时损害公共利益的,可以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销毁侵权复制品,并可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还可以没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在不考虑合理使用等情形,他人未经你的许可,不得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你的作品,抄袭你的文章发表在报刊杂志上侵犯了你的著作权,属于侵权行为,你可以对其提起诉讼,也可以根据侵权的情况选择去工商局投诉或者去公安机关控告。
㈥ 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上发表的论文是否属于公开发表,知识产权是否能得到有效保护
1. 在网上发表,当然属于公开发表。 在网上发表的论文,可能评学术职称的时候不算分,但是在法律问题上,绝对符合著作权法规定公开发表的要求,所以你的著作权没有任何问题。
2. 如果别人后发表的文章和网上先发表的论文有实质性相同的内容, 不管是发在多么牛的核心刊物上,都非常有可能是侵权。
声明:本意见仅为交流讨论,不构成法律意见,本人不对此承担任何责任。
㈦ 第二单位对文章知识产权有什么影响吗
第二单位是什么概念?
㈧ 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后,是否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
是的,这样的文章拥有知识产权。
准确地说,这样的文章具有著作权,因专为知识产权不仅包括属著作权,还包括专利权、商标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权、商业秘密权等等。
“文章”可以理解为“作品”,作品是指在文学、艺术、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的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作品有三个明显的特征,即作品是智力成果、有独创性、可复制性。
对于原创作品著作权的保护,法律保护的是其“思想和表达”中的“表达”,而不延伸保护思想观念、程序、工艺、系统、操作方法、原则或数学概念本身。
㈨ 研究生在公司做的论文知识产权归属学校还是公司
归自己,因为这不是职务所产生的
㈩ 如果在网上发表的文章,有没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啊。。。。
简单地说,网上发表的文章,受知识产权(著作权或曰版权)法保护。文章不管有无发表,在哪里发表,都受著作权法保护。
如果他的文章,合理引用不构成侵权。比如,引用一般性观点、公开数据资料。著作权保护的是文章形式,内容观点很容易发生“巧合”。因为一般性观点,谁都想得出来的。而公开性数据资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不受保护。
一般来说,一篇合理引用别人文章的论文,一是有独立的观点(或观点有所创新),二是所引用他人的文章观点、材料,一般引用5篇或5篇以上他人的文章观点、材料。三是引用他人的观点、材料,所占的文字数不至于超过全篇文字的50~60%。他自己至少要“串讲”一番。因此,引用单个人的文章字数,一般不会超过25%。如果有注释,更体现了对原作者的尊重。那么“侵权”之说就难以成立。毕竟谁写文章都不是开门见山就写那么几句,总要引经据典地绕一圈,才能发挥出自己的见解来。同时,也符合读者习惯。(某些名人名言,也无需注明出处)
但抄袭文章,引用单个人文章的字数,明显是整段抄袭,甚至一字不改。即使有改动,也是一句里修改几个无关紧要的字。引用的字数,在全篇、全本文章中的比例明显超标(比如25%以上的生吞活剥)。既然保护形式,那么,文字排列都没有多大变动,字数雷同又那么多,这种“雷同”、“巧合”的几率几乎为零,文字排列的形式就应该受到保护。尽管抄袭与合理引用也存在模糊地带,但一般还是可以分出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