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抵押权适用善意取得吗
我国《担保法司法解释》中规定了质权和留置权的善意取得制度,但未对抵押权是否适用善意取得予以规定。我国《物权法》对物权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根据《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受让人依照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损失。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前两款规定。”该条文明确规定了物权的善意取得制度,既包括不动产和动产,也包括其他物权。结合《担保法司法解释》对质权和留置权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规定,抵押权与质权、留置权同属于担保物权,因此,抵押权应同样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不动产抵押以登记为公示方法。物权公示的公信力乃是不动产抵押权善意取得制度的理论基础。
但抵押权与质权、留置权的主要区别是动产不转移占有,还包括不动产抵押。因此,在认定抵押权适用善意取得时,应严格把握抵押权适用善意取得的条件:
(一)不动产登记簿存在权属登记错误,或抵押人虽对抵押动产无处分权但占有该动产;
(二)无权处分人设立抵押权的行为。这是指行为人(登记名义人)在没有处分权的情况下在他人的不动产或动产上设立抵押权的行为。
(三)债权人在抵押权设立时系出于善意。善意的判断时间应为抵押权设立之时。
(四)已进行抵押权设立登记。因不动产抵押以登记为公示方法,如果抵押权未经登记,真正权利人仍能追及物之所在,否定抵押权设立的效力,而不能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2. 为什么说抵押权属于物权,而抵押合同属于债权
您好,物权合同是复设立、变更制、终止物权关系的合同。
债权合同是设立、变更、终止债权关系的合同。
物权合同和债权合同的最主要差别在于法律后果是影响物权关系还是债权关系。
以买卖合同为例,买卖合同生效后在当事人间产生债权关系,买方有要求卖方交付的权利,卖方有要求买方给付货款的权利,但这两种权利均为债权请求权。
物权关系未因合同生效而变更,即使合同目的实现的最终结果是物权变动。抵押权虽为物权,但抵押合同生效后抵押权并未因此设立,仅仅只是产生合同一方要求相对人设立抵押权的债权请求权。故抵押合同为债权合同。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3. 如何理解《物权法》202条规定的抵押权行使期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二百零二条:
抵押权人应当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回间行使抵押权;未行使的,人民答法院不予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二百零二条释义:
本条提倡抵押权人在主债诉讼时效期间行使抵押权,未行使抵押权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也就是说,过了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后,抵押权人丧失的是抵押权受人民法院保护的权利即胜诉权,而抵押权本身并没有消灭,如果抵押人自愿履行担保义务的,抵押权人仍可以行使抵押权
(3)抵押权的物权适用扩展阅读:
物权法上是对质押规定:
质押权一般是适用于动产物权和权利的。
对于动产来说,只要把动产交付了,那么质押权就生效了,否则就没效力,并且这个通常也无须登记。
对于权利来说,这个一般是指票据和证券,比如支票,股票等等,这些是要登记的,登记后就生效了。
4. 抵押权与物权的关系
抵押权是担保物权,是物权的一种,是为了保障债权的实现。
5. 一般抵押权的物权法相关规定
《物来权法》第l95条:债务人不履行到期源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抵押权人可以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协议损害其他债权人利益的,其他债权人可以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该协议。 抵押权人与抵押人未就抵押权实现方式达成协议的,抵押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拍卖、变卖抵押财产。 抵押财产折价或者变卖的,应当参照市场价格。
第196条:依照本法第一百八十一条规定设定抵押的,抵押财产自下列情形之一发生时确定: (一)债务履行期届满,债权未实现;(二)抵押人被宣告破产或者被撤销;(三)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四)严重影响债权实现的其他情形。
第198条:抵押财产折价或者拍卖、变卖后,其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
6. 抵押权适用诉讼时效,正确么
抵押权与诉讼时效
《物权法》
第二百零二条 抵押权人应当在主债权回诉讼时效期间答行使抵押权;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物权法》第202条的规定废止了《担保法解释》第12条第二款的规定。①抵押权虽为支配权,但抵押权适用诉讼时效。②若抵押权担保的债权诉讼时效期间经过,抵押权人获得抗辩权,有权拒绝承担担保责任。③《物权法》第202条的规定属于强制性规定,当事人约定排除该条的适用的,约定无效。
保物权其性质属于主债权的从属性权利,主债权适用诉讼时效的一般规定,然而作为主债权从属性权利的担保物权能否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我国新出台的物权法第202条只规定了主债权超过诉讼时效,抵押权人民法院不予保护,而对于主债权超过诉讼时效的情形下质押权及留置权没有明确的规定。
所以抵押权当然适用诉讼时效。
7. 抵押权是物权还是债权 抵押权是物权吗
抵押权是物权复。
8. 物权法中抵押权的问题
怎么能最少300W呢?怎么需要先代A清偿债务呢?
1.债权人是C,C已经申请拍卖,这种情况无需代为清偿债务,因为拍卖得款会清偿A对C的债务。
2.最少多少关键看B,B是有优先权购买的,优先权是同等条件下,简单来看,就是同样价格下。
那么,
3.如果B坚持优先权,出价200W且不再升,那么理论上D最少所需付的对价是201W。而拍得的201W清偿法院拍卖手续费后偿还C。
4.如果B依托优先权参加拍卖,且价格有不断提升的过程。那么D理论上最少需付的对价是大于B的出价但无穷接近B的出价。
5.这什么破题,要不要列个极限出来表示其最少值?
9. 物权的抵押权的问题
本来是顺序在先的抵押权人,后来自己把那房子买下来了,就变成抵押权人加所有权人了.因为权利的混同,抵押权没有意义了,是要消灭的,但是这样后顺位的抵押权人就可能获得抵押而使本来的抵押权人,现在的所有权人丧失利益,所以为了保护这个人的利益,就认为抵押权仍然有对抗后抵押权人的效力.
10. 关于物权法第194条中抵押权人的相关权利能否适用于保证合同里,高手请进,谢谢!
可以,保证合同也是合同,合同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且真实,就可以变更,这正是合同自由的体现啊,所以无需在合同法中予以明确规定,运用债法总论就可以解释。
而物权法中明确规定在于物权的变动需要法定,这是物权法定原则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