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蒲寿庚到底做了什么,朱元璋会对这个姓氏如此痛恨呢
因为蒲寿庚不仅卖国求荣投靠了元朝,还杀死了几千名南宋官员和皇室后代,滥杀无辜的百姓则更多,是历史上著名的罪人。
由于蒲寿庚对元朝所做的“贡献”很大,元朝统治者给了他很高的奖赏,他也在元朝过了几十年舒服的日子,可百姓们却对他恨之入骨。朱元璋灭了元朝之后,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平定民愤、惩治汉奸,也好让正义在民间得到伸张,所以颁布了对蒲姓后人的惩罚措施,这也使蒲姓后人在社会上难以立足,永远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② 蒲寿庚究竟犯了什么错,促使朱元璋直接封杀了“蒲姓”
朱元璋之所以封杀蒲姓,是因为南宋末年蒲姓族人蒲寿庚为了讨好元朝,不惜杀害南宋遗臣和宗亲。明朝成立以后,朱元璋有感于蒲寿庚的做法,觉得为人所不耻。因此规定蒲姓族人不得入朝为官,蒲姓后人为了生存,不得改为其他姓氏。接下来,我们就来这件事情的始末。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不耻于蒲寿庚的做法,直接封杀了蒲姓。
③ 庚的应援色为什么变成了黄色
韩庚倒是没有特别的官方规定的应援色,只是庚饭习惯性用黄色,因为这是有典故的:
现在大家都知道韩庚解约的原因了,而在他解约前,庚饭是有和他经历过这些事情的
不止一次,SM公司不许庚饭带韩庚的应援灯牌进场,结果进场后,却发现全场其他成员的灯牌,造成了假象,有次代言就是因为这个而让SM得惩,于是庚饭想到用小黄旗代替,用黄色是因为一它代表着王者,也代表中国人的肤色。
解约后,庚饭也习惯用黄色
现在韩庚已经离开SM,不能用属于SM版权的东西。再说,宝蓝色是SJ的应援色,不是韩庚的,韩庚不止一次说,他现在是韩庚,以前虽不会忘,但是也不会提,他现在是作为韩庚在努力,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所以不管从哪方面来讲,宝蓝色都不适合用在韩庚的应援上
④ 蒲寿庚到底犯了什么罪,让朱元璋下令其子孙世代为奴
蒲寿庚作为南宋官员,不仅背叛朝廷,还对南宋宗室成员大开杀戒,还导致数千无辜百姓也无辜受害。历史上的汉奸很多,但是说到最心狠手辣一定是人人得而诛之的蒲寿庚,因为他不仅反叛,还朝着对自己有恩的南宋朝廷大开杀戒,连无辜百姓也都不放过,朱元璋对他做的事情恨之入骨,于是下令将蒲寿庚的所有后人统统变卖为奴。
史书上对这段历史的记载不一,因此,蒲寿庚究竟杀了多少人并无定数,但根据史书上记载,被他残害的人数至少上千。朱元璋对他的种种事迹十分愤怒,于是便下令将他所有后代全都变卖为奴,从今以后,他的后人也将世代为奴。后来,泉州一带有很多姓蒲的人担心遭到牵连,而纷纷改了姓并搬离了泉州。
⑤ 庚寿是什么意思
70大寿的意思
⑥ 南宋末年投降蒙元的人物众多,为何偏偏只有蒲寿庚名声极臭
因为朱元璋呀对外来人口进行一次大规模清洗,就拿蒲寿庚来说事情,是非常容易,要知道蒲寿是外族人,非常适合拿来搞事情,所以蒲寿庚被定性为极度反面形象,百姓一下子就接受了,朱元璋改革也非常成功了。
还有就是蒲寿庚家族是外族人,就非常适合来搞事情了,朱元璋重点打压没有毛病呀,百姓也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毕竟朱元璋是给你们机会了,是你们自己不珍惜国家给你们的机会,要收编你们入中国国籍,你们不愿意,那么是不是要搞乱好不容易安定的社会呀。最后的结果就是百姓都认同蒲寿庚的恶名了。
⑦ 蒲寿庚的另一贡献是什么
蒲寿庚的另一贡献是促成元世祖忽必烈对妈祖的加封。1278年8月,元世祖“制封泉州神女号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这与元朝急于恢复海外贸易和击灭南宋残部有关,这是应蒲寿庚奏封而决定的。
⑧ 蒲寿庚的家世
元代脱脱等编撰的《宋史》,明代宋濂等人编撰的《元史》都没有为蒲寿庚立传;清末思想家魏源(1794-1857年)《元史新编》之《平宋功臣传》目录,只有蒲寿庚之名而没有正文。二十世纪的研究者都认定蒲寿庚是阿拉伯人汉化的后裔,这一点没有疑问。其子孙后裔不得不隐姓埋名逃亡,泉州蒲姓为避元代“反色目”的诛杀而改黄姓,由于出自不情愿,便将黄姓故意写成“苗”(莆)字,因苗(莆)与蒲同音,若被人发觉,落下加上两点,为免遭灭绝之焚,烧掉写有蒲氏灯号的大灯,重新立姓为黄姓。追踪溯源,浮桥东浦蒲口黄氏居民多源自蒲氏后裔。
记蒲寿庚血统世籍最早的是南宋·遗民郑思肖(福建连江人,1241-1318年)德祐八年(应是祥兴七年之后一年,1280年)著的《心史·久久书·祭大宋忠臣文》,称蒲寿庚为蒲受畊,说他的祖父是南番人。南番是唐宋时期对中国的南部以及南海(南洋)以至印度洋广大地区居民的泛称。
元·脱脱等《宋史》曰:“寿庚,西域人也。”明·何乔远(1558-1631年)《闽书》也说蒲寿庚先祖是西域人。西域,是从汉代开始至唐宋对中国西部以远诸国的泛称。
约1890年间,德国人希尔德指出:蒲寿庚的蒲字,是阿拉伯普通人名Abu(Abon)的音译,蒲寿庚之姓也是从此而来。阿拉伯人可称南番人,视Abu一词,蒲寿庚为阿拉伯人则是可以肯定的。(转引自日本·桑原骘藏《蒲寿庚考·第三章·蒲寿庚之先世》)
南宋·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岳珂(1183-1234年)所著《桯史·番禹海獠》载:“番禺(广州)有海獠杂居,其最豪者蒲姓,号白番人,本占城之贵人也。既浮海而遇风涛,惮于复返,乃请于其主,愿留中国,以通往来之货。……岁益久,定居城中。……富甲盛一时。……余后北归。……言其富已不如曩日。……”宋时从南洋来中国的外国商人称海獠,又称舶獠,所以对阿拉伯商人也称海獠。岳珂说蒲姓为占城人,应是侨居在占城的阿拉伯商人。占城,在今越南中南部,唐时为交州,宋时为藩国。
日本学者桑原骘藏于1912-1917年发表的《蒲寿庚考》说:“《桯史》之蒲姓彼时为广东第一富豪,统理外国贸易;蒲寿庚之祖先富甲两广,总理诸番互市,两相对比,恐《桯史》之蒲姓即寿庚之祖先”。“据《桯史》蒲姓虽极豪华,而不久即败,寿庚父蒲开宗自广移泉,其与蒲姓之衰有关欤?”
南宋中后期,泉州港日益繁盛,逐渐超逾广州港。而蒲氏因 “家资益落”,蒲寿庚之父蒲开宗即举家自广州徙居泉州,定居临近泉州后渚港的法石乡云麓村,继续从事以运贩大宗香料为主的海外贸易。南宋·嘉泰四年(1204年)任安溪县主簿;绍定六年(1233年),为鼓励蒲氏的中外贸易活动,南宋政府赐“承节郎”的官衔。(参见《泉州人名录·蒲开宗》) 有研究者据泉州《蒲氏族谱》认为,蒲寿庚先世为阿拉伯系统,祖籍四川阆州,为蒲宗孟之后,父名蒲仕宾,出身西蜀望族,世代书香,官宦门弟,自四川迁至泉州。这是因为蒲寿庚“导元倾宋”,明代时蒲氏家族受到歧视和排斥,“禁蒲姓者不得读书入仕”。于是,《蒲氏族谱》修撰者编造了一世至六世的“光荣史”,对七世的蒲寿庚留一张空白进行回避。
⑨ 蒲寿庚究竟做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元朝会打击他的后人呢
当元军攻陷了临安城,俘获了宋恭帝和谢太后,南宋大臣张世杰、陆秀夫、陈宜中等,赶紧带这皇室血脉南逃。这个时候,只有泉州这个地方没有经历战火,军事实力也比较强悍,可以作为抗元的基地与都城。
元朝对蒲寿庚进行了大力的嘉奖,使其官运亨通。但是,其家族霸占着国家第一大港——泉州港,赚取了富可敌国的财富,早就成为了元朝的眼中钉、肉中刺。蒲家家族在泉州港,不断地剥削劳动人民,后来引发了当地人的反抗。于是,元朝趁机进入泉州,对盘踞在泉州的西域人、回回人进行绞杀。蒲家人,更是遭到了元兵残酷的杀戮。因为其信仰伊斯兰教,元朝的兵就将蒲家人、回回人杀死后,面朝下扒光,扔进了猪槽里,以表达对其的侮辱。
⑩ 蒲寿庚跟汉人没有深仇大恨,为什么要屠杀汉人
蒲寿庚屠杀汉人的导火索是因为蒲寿庚投降元朝,拒绝开城门迎接南宋幼主,南宋大臣张世杰掳走了蒲寿庚家的两千多艘商船以及货物,直接抵充军资,所以蒲寿庚一怒之下杀害了宋朝的宗室贵族和大臣。
蒲寿庚杀害南宋的宗室是事实,但是并无详细确切的史料记载,我们只能从仅存的一些资料来分析一下这件事。
第三个方面,蒲寿庚想维护自己家族利益,让泉州免受战火发展商业。蒲寿庚开始只是闭门拒绝迎接幼主,并没有主动进攻,可见他是不想卷入这场战争的。后来是张世杰掳掠了他的商船和货物,才引发了蒲寿庚的反击,商人重利,在这种时局之下当然是帮助强大的元军更明智。事实证明,从利益角度来看,蒲寿庚确实实现了利益最大化,不仅在战火中保住了泉州和自己的贸易往来,还因杀宋降元得到了忽必烈的重用,让他的党羽和亲眷都在元朝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以上就是我认为蒲寿庚屠杀汉人的原因,个人看法,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