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理论基础”
基础理论指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范畴、判断与推理。科学的基础理论,指科学的基本概念、范畴与原理。经济学基础理论是由概念、范畴与范畴体系组成的学科逻辑体系,包括科学的经济学理论与不科学的经济学理论。
科学的经济学理论即经济学科学真理,内容是反映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经济学科学规律,形式是语言(包括数学)。不科学的经济学理论往往是复杂经济现象中某些方面的抽象,是片面的,包含着合理的因素。
(1)理论基础里的知识产权论扩展阅读:
在这门科学理论体系中起基础性作用并具有稳定性、根本性、普遍性特点的理论原理。这个基础理论,主要有三大基本原理:关于人的思想产生、形成和变化的基本原理;关于人们思想与行为活动变化的基本原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基本原理。前两者属于基础性原理,后者则属于应用性原理。
多元价值的冲突与平衡是司法鉴定的价值论基础;社会分工的精细是司法鉴定的社会学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司法鉴定的自然科学基础。司法鉴定既有保障案件真实发现的工具价值,又承载着实现公正和效率的程序价值。
2. (知识产权)论术题
1、雕刻是可以取得著作权的,在作品完成后即取得。2、未经许可拍摄他人作品,侵犯了著作权。
3. 理论知识算的上是知识产权么,比如“牛顿定律”是牛顿的知识产权么 求大神解答
知识产权,也称其为“知识财产权”,指“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财产权利”,一般只在有限时间期内有效。各种智力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以及外观设计,都可被认为是某一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据斯坦福大学法学院的Mark Lemley教授,广泛使用该术语“知识产权”是一个在1967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立后出现的。(最近一段时间部分互联网公司如:腾讯、阿里等,也将其简称为IP。)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随着科技的发展,为了更好保护产权人的利益,知识产权制度应运而生并不断完善。如今侵犯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越来越多。17世纪上半叶产生了近代专利制度;一百年后产生了“专利说明书”制度;又过了一百多年后,从法院在处理侵权纠纷时的需要开始,才产生了“权利要求书”制度。在二十一世纪,知识产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到处充满了知识产权,在商业竞争上我们可以看出他的重要作用。发明专利、商标以及工业品外观设计等方面组成工业产权。工业产权包括专利、商标、服务标志、厂商名称、原产地名称、制止不正当竞争,以及植物新品种权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
4. 知识产权理论依据怎么写
理论依据:
知识产权是基于人类智力劳动成果而产生的一种专有权利。
这种专有权利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它可以在市场上(如所谓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版权贸易市场等)进行交换,满足人们的需要。
由于人类智力劳动成果的创造或生产主要是基于人的智力劳动,而不是像一般手工或机制产品(它当然多少也带有某些智力劳动的因素)那样,主要是基于物质消耗和时间消耗,因此,智力劳动成果的价值不能像一般产品的价值那样简单地通过计算物耗和时耗成本来计算。智力劳动成果的创造或生产当然也得有一定的物耗与时耗,但这种物耗与时耗不是十分重要的,有时甚至可能是微不足道的。
某人占有一件产品,对该产品享有使用或支配权(物权)。他如果转让该产品,那么,在评估该产品的价值时,很容易地可以根据该产品的物耗和时耗成本计算出来。而对基于人类智力劳动成果而产生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时,单纯使用这种计算成本的方法可能就不够了。例如,某发明家偶然的一个“创意”,在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的时候,就可能依法取得某项知识产权。此时,该知识产权的成本是极少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1.知识产权的价值与使用价值
(1)知识产权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物品(包括无形物)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或无形物)的特殊性,决定了知识产权使用价值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殊性。
第一,使用价值的潜在性和不确定性。对某件有形物如一幅油画的使用,可以直接对该物进行,从使用中可以直接得到某种好处或利益,如触摸该油画所产生的满足感或视觉上的愉悦等。而对某项无形物如一幅油画的版权的使用,却不是能够直接对这项“无形的权利”进行的。该油画的版权看不见摸不着,它的使用价值是潜在的,往往只能通过对油画作品进行展览、复制、发行等体现出来。该油画作品的版权本身并不具有任何价值,往往只有经过作品的展览、复制、发行等,其价值才能体现出来。因此说,知识产权的使用价值是潜在的、不确定的。
第二,使用价值在一定时限内的无限性。虽然人的智力创造大多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也可以说是为某种用途而进行的。但是在智力劳动成果的使用中,可能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使用方式的改变而改变其使用范围和领域,其使用价值也会随之增加或扩大。由于技术革新和使用方式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因此,在一定时限内,知识产权的使用价值也具有无限增大的可能性。
第三,使用价值的共享性。一件有形物品,对它的使用,在同一时间内往往只能由其持有人一人独自使用。而作为无形物的知识产权却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分别由若干人使用。例如,一项专利技术,专利权人既可以自己使用,也可以同时转让给他人使用,由若干使用者同时共享这项专利。但是,尽管独享或共享行为不会影响到专利技术的质量,但却有可能影响到该项专利的价值评估。因为由一人独占(垄断)市场给使用人带来的利益可能要大得多,而由多人共占市场,则利益必然由多人分享。在市场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专利权人授予一人独占市场的价格当然要高得多。
第四,使用价值的增殖性。一件普通物品,如一根电焊条,当它用于某部机器时,其使用价值一般也就相等地转移并固定在该机器上了。而知识产权,如一项新的焊接工艺技术专利,当它应用于某部机器时,不仅可以起到焊接作用,而且可能由于焊接工艺的改进,使该机器变得更结实、耐用、美观,使其产生质的飞跃。这也就是说,当这项专利应用于机器上时,其使用价值可能不仅相等地转移到机器上去,而且可能会产生出新机器,或大大革新原有机器,给使用人带来超额利润。这一点在知识产权评估时应当予以充分注意。
5. 理论基础与理论依据的区别
前者是一个理论,后者是摘取理论的一部分来论证自己观点的!当然 前者也用来论证观点啊!
6. 理论基础
矿产资源评价和预测的基本理论为相似-类比理论、求异理论、定量组合控矿理论(赵鹏大等,1993)。
1.相似-类比理论
相似-类比理论是地质学的方法论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理论。1830年英国地质学家C.莱伊尔在“地质学原理”这本经典著作中提出的“将今论古”的历史比较分析法就是最基本的类比原则。
前苏联A.B.卡日丹(1988)认为:“研究地球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逐步逼近原则,利用已有信息的最主要方法途径是类比原则,而评价结果可靠性的最主要方法途径是抽样解剖原则”。
用于矿床预测的类比理论为:
(1)在相似地质环境下,应有相似的成矿系列或矿床产出;
(2)在相同(足够大)地区范围内应该有相似的矿产资源量。
2.求异理论
地质异常是一种与周围地质环境截然不同的地质结构,是可能产生特殊类型矿床或产出前所未有的新类型或新规模矿床的必要条件。因此不能只注意与已知类型的成矿环境类比,还要注意求异,寻找地质异常。在此基础上,研究和检查地质异常中是否存在具有控制矿床因素必要、充分的定量组合。
3.控矿因素定量组合控矿理论
成矿不是靠单一因素,也不是靠任意几个因素的组合。而是靠“必要和充分”因素的组合,是进行经济有效的预测和勘查的保证。因此,研究查明控矿因素定量组合、查明各种因素在成矿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大小、性质和方向以及各种成矿因素在成矿中的参与程度,是矿产资源预测和评价的任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