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冯晓青的个人简介
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知识产权法专业博士点负责人,中国政法大学无形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知识产权法研究方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后(知识产权法研究方向),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法学院访问学者。另兼任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专家库专家、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最高人民法院案例指导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并担任北京天驰洪范律师事务所律师、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中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委员等法律实务工作。
学术专长: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战略与管理
律师实务专长:知识产权重大疑难案件处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管理策划实务
2.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学院的学院领导
院长
苏平,男,四川广安人,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入选专家,全国第二批“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百名高层次人才培养人选。重庆市重点学科工商管理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方向学术带头人,现任重庆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国家知识产权培训(重庆) 基地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管理。
学术及社会兼职: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中国知识产权法学会理事、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常务理事、重庆市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秘书长、重庆(四川)兵工学会国防知识产权专委会总干事、中国作家文艺作品版权保护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
至今先后承担了《知识产权总论》《专利法》《知识产权法前沿》《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概论》等本科、研究生课程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注重采取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结合典型案例讲解。著有专著《知识产权变动模式研究》(法律出版社)和编著《经济法》(副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同时在《法商研究》《知识产权》、《社会科学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主持研究了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市科技计划软科学项目、国家知识产权局软科学项目、重庆市教委高教改革重点项目、重庆市科技计划软科学项目。
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
秦琴,女,生于1971年,副教授,中共党员。研究生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获法律硕士学位。历任党委办公室副科级信访员、机要秘书,人文社科学院思想品德教研室主任,人文社科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现任重庆知识产权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主要从事民商法研究,担任过《中外广告法规》、《法律基础》、《企业经济法概论》、《合同法》、《道德与法》、《民法与民事争议处理实务》等课程的教学工作。重庆工学院青年骨干教师,多次评为重庆工学院优秀教师,教学工作优秀教师。
党总支副书记
张雪,女,生于1973年,讲师,中共党员,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曾经担任思想政治教育专任教师,商贸信息学院办公室秘书、主任,现任知识产权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多次获评为重庆理工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导师,优秀党务工作者。
3. 刘华的生平简介
刘华,女,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法学硕士,华中师范大学知识产权研究所所长,专利代理人。担任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常务理事和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法学会常务理事、武汉市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和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学术职务。是武汉仲裁委仲裁员,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及湖北省知识产权战略制定核心专家,是受到表彰的战略制定突出贡献专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提交政府及立法部门并被采纳的研究报告17份,获得省部级政府科技进步奖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获得各级专业学会优秀科研成果奖20余项。
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法、国际技术转让法、知识产权管理、科技与文化政策
所在院系: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
学术职务及交流
中国知识产权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
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常务理事和学术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法学会常务理
武汉市知识产权研究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常聘知识产权
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入选专家
武汉仲裁委仲裁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论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多次应邀在知识产权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发言或主持,多次为国务院部门、地方各级党校、科
研院所、著名大学做学术报告,是“国家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百人层次培养清华
大学班主讲教师。
4. 冯晓青的介绍
男,湖南长沙人,汉族,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所长1,中国政法大学无形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知识产权法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知识产权法专业博士点负责人。另兼任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专家库专家、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最高人民法院案例指导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首批研究员2、北京天驰洪范律师事务所律师、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3等。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得“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4,以及第二届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首届北京知识产权十位有影响力人物、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学者、中国政法大学首批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支持计划入选学者5、首批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等荣誉。
5.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学院的专业介绍
重庆理工大学知识产权专业 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而增设的新专业,是我国仅有的7个知识产权本科专业之一,也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知识产权本科专业,本专业充分利用理工科院校的办学优势,培养既具有知识产权理论及其相关技能又有相应的理工科知识背景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按照“加强基础,拓宽口径、注重实践、强化应用”的原则精心设计主要课程,课程设置科学合理,专业定位清晰准确,突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的特色。本专业根据知识产权工作的特点以及社会需求设置三种人才培养模式,第一,知识产权普招班,二,“2+2”知识产权特色班,在我校工科院系大学二年级学生中选拔部分有志于知识产权事业的优秀学生集中学习知识产权课程。三,“3+2”知识产权特色班,面向重庆市的理工科专科学生招收学生,提供知识产权本科教育。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相当的理工科知识,掌握知识产权理论与知识产权实务,具有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在大型企业集团、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司法机关、政府部门独立从事知识产权事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知识产权概论、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专利审查概论、知识产权代理、民法总论、诉讼与仲裁、工程制图、信息技术基础、机械设计基础、专利文献检索与应用。
实践环节:
本专业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处理知识产权实际事务的能力,始终围绕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精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接受至少37周集中实践教学培训。通过军训、认识实习、工程训练、学年论文、课程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全方位强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就业去向
本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广阔,可以在政府部门、大型企业集团、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从事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也可以在司法机关、政府部门、知识产权中介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专业特色和优势
1、本专业人才具有复合型、交叉型知识结构。注重理工科知识背景与知识产权知识的复合,同时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
2、本专业人才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
3、本专业在知识产权界具有一定知名度,与重庆市知识产权界建立了非常良好的合作关系,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师资培训、教学实习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社会资源。 知识产权管理专业硕士点 是工商管理一级重点学科下属的五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之一。该一级学科设有重庆市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庆市财会研究与开发中心、重庆市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培训(重庆)基地、重庆理工大学后备企业管理研究基地等研究机构和培训基地。该学科学术梯队结构合理,学术梯队中有教师83人,其中,正教授22人,副教授51人,博士31人;学科梯队成员公开发表论文近1100篇,其中,重要期刊及核心期刊论文近700篇,被EI、CPCI等三大检索收录5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科研课题8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75部;获省部级奖26项(其中,一等奖2项)。
知识产权管理专业硕士点设在重庆知识产权学院。重庆知识产权学院是在重庆市知识产权局等政府主管部门和重点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创新官产学研联盟新机制,于2007年12月经重庆市教委批准成立,是西南地区第一家知识产权学院。学院有国家知识产权(重庆)培训基地、中国作家文学艺术作品版权保护研究基地、知识产权评估与鉴定中心等。学院知识产权本科专业自2005年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并于2006年首次招收本科学生,是国家教育部在中西部地区唯一布点设置的知识产权本科专业。2010年学院在全国率先设置招收工商管理硕士(MBA)知识产权与科技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在校研究生20余名。学院积极落实国务院《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08年)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知识产权保护模范城市的意见》(09年)政策精神,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各层次人才培养,抓住机遇申报知识产权硕士点,并于2011年成功设立知识产权管理硕士点。
知识产权管理专业硕士点方向设置。知识产权管理专业硕士点设置“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法律与政策研究”两个方向,重在培养具有理工基础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知识产权基本理论与知识产权实务技能,熟悉国际规则,重点研究国内外知识产权管理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趋势,努力为政府有关部门、企业高效运行等提供政策性研究和技术支持。
本硕士点师资力量雄厚,实践经验丰富。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16人,是一支具备理工科、法学、管理学专业知识背景的专职教师队伍,其中博士10人,教授1人,副教授8人。学院有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兼职研究员、兼职教师15名,分布于知识产权领域的有关国家机关、大型企业及相关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
本硕士点部分知名学者、教授介绍:
苏 平,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重庆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国家知识产权培训(重庆)基地副主任。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入选专家,全国第二批“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百名高层次人才培养人选,重庆市重点学科工商管理一级学科“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方向”学术带头人,
主要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管理。
学术及社会兼职: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人才培养分委员会副秘书长、重庆市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作家文艺作品版权保护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担任重庆市大渡口区、巴南区人民政府科技顾问团顾问,沙坪坝区、渝北区知识产权顾问。
先后承担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总论》、《知识产权法前沿》等本科、研究生课程教学任务。同时在《法商研究》、《知识产权》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主持研究了多项国家知识产权局软科学项目、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市科技计划软科学项目、重庆市教委高教改革重点项目、重庆市科技计划软科学项目。
毛金生,博士,教授,现任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曾在中国专利局从事化学发明专利实质审查工作;曾任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副司长,负责编制全国知识产权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家知识产权局年度计划,负责组织新上项目的可行性论证,负责专利统计与分析工作。
主持研究了“特高压输电技术知识产权风险分析和预警研究”等十多项国家知识产权局重点领域和重大技术专利分析和预警项目,“知识产权政策与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等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在《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发展研究》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
6. 李永明的社会兼职
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版权协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专家库成员商务部海外知识产权维权专家库成员浙江省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会长浙江省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浙江省科技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法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委员中共浙江省委政法委员会特邀督查员浙江省人大立法专家库成员浙江省政府立法专家库成员浙江省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查专家组成员中国政法大学客座研究员浙江工业大学兼职教授中国计量学院兼职教授浙江省法官学院兼职教授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国际商会)调解员杭州仲裁委员会仲裁员绍兴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
7. 马翔的主要贡献
一、为律师从事商标代理业务破冰,积极拓宽律师从事知识产权服务的路径
商标战略是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培育拥有国际竞争力的商标,发展商标经济,是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增加我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手段,也是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过去,律师在商标代理方面存在制度壁垒,不允许代理商标申请、异议、争议、复审等案件,这使得律师与商标代理业务基本绝缘。为了排除律师代理商标业务的障碍,马翔十几年来不断通过立法建议、情况反映函、座谈会等各种形式向国务院法制办、司法部、全国律协、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呼吁,为律师从事商标代理业务松绑。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后,马翔向全国律协等有关部门提交了《关于推进知识产权战略法律服务的建议书》,分析律师具有专业的法律素质和综合的服务能力,指出律师应当成为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服务体系中的重要部分。
在司法部、全国律协等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努力下,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修改了《商标代理管理办法》,2012年11月司法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颁布了《律师事务所从事商标代理业务管理办法》,商标代理业务之门终于向广大律师敞开。为配合办法的颁布实施,马翔向司法部、全国律协递交《律师从事商标代理业务宣传活动实施方案建议稿》,从活动开展时机、律师从事商标代理业务的重要意义、宣传目标、宣传内容、宣传方式、培训以及实施步骤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积极在中国知识产权报、法制日报、中国律师杂志等媒体上发表文章,接受采访,对管理办法具体内容进行解读,对律师商标代理业务现状、前景进行分析,并对律师如何开展商标代理业务进行讲解,答疑解惑,激励和动员广大律师参与商标代理业务。邀请知名学者、知名企业家在中国知识产权报、普法网、CIPNEW等知名媒体发表关于律师从事商标代理的文章,提升社会公众关注度,扩大律师从事商标代理业务的影响力。
二、积极引导律师从事商标业务,帮助律师增强从事知识产权服务的能力
为了吸引更多的律师关注和重视商标业务,马翔在各种场合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引导、鼓励律师从事商标法律服务。2004年,马翔向北京市律师协会提议成立商标专业委员会,获得了北京市律协和首都律师的大力支持,这是全国律师界第一个商标专业委员会,马翔在2005至2012年连续三届但任该委员会主任,通过专业委员会带动全市律师商标业务水平的提高,使北京律师商标业务水平居于全国领先地位。他在第九届全国律师论坛主论坛上做了题为《值得律师重视和开拓的业务-商标法律服务》,在2012年全国律师知识产权实务论坛主论坛上做了题为《方兴未艾的商标法律服务》的主题演讲。马翔还在北京市律师协会申请律师执业人员集中培训上讲授《新领域之律师商标业务》,帮助实习律师认识商标业务,为商标法律服务增添新鲜血液。为促进商标代理水平提升,编写了《商标业务指南》,该书是律师界出版的第一本商标业务用书,对从事商标业务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同时,他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律师从事商标业务研究报告》,从商标对企业的重要意义、商标法律服务的重要意义、当前商标业务量及今后商标业务前景展望等多个角度,勾画出了律师从事商标业务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广阔前景,得到了业内的普遍好评,该报告之后成为第九届全国律师论坛会议资料。马翔还撰写了《知识产权业务内容及相关数据统计》,通过图表、表格等形式统计分析近年来我国商标、专利、著作权的主要类型、业务量、代理组织量等,以直观的方式分析我国知识产权代理行业现状。该数据统计被作为2012年全国律师知识产权实务论坛会议资料,得到参会律师的关注和好评。马翔还结合商标法修改,制定了《律师商标代理申请业务操作指引》,细化商标代理申请步骤,帮助律师认识和抵御商标代理风险。潜心研究新商标法颁布对律师商标业务的影响,指出新法实施为律师从事商标代理业务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提振律师从事商标业务的信心。此外,还发表了多篇商标专业文章,并在全国范围内免费开展商标代理服务的基础培训。
三、始终保持在商标法律服务的最前沿,被誉为知识产权领域的领头羊
马翔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商标代理业务的执业律师,20年来代理了上万件国内外商标申请,上千件商标异议、争议案件,数百件商标行政确权和商标侵权案件,其中不乏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商标法律服务经验,是国内少有的能够提供商标代理、诉讼和知识产权战略服务等全方位、高水平、多层次法律服务的律师。
20年的精研,使得马翔精通商标等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谙熟商标非诉和诉讼程序,拥有丰富的诉讼代理经验,能够针对企业、行业不同特点,快速理解客户需求,为企业提供最周到的争议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最大限度的维护权益。他尤其擅长代理商标疑难案件,其所在的律所是目前代理类似案件数量最多的律所,除代理了“荣华”、“康王”、“解百纳”、“鸭王”、“白家”、“良子”、“民生”、工字图(工商银行)、“ipad”、“长城”等家喻户晓的商标案件外,还承办了首例反向假冒商标侵权案、首例反不正当竞争案、首例确认不侵犯商标权诉讼、首例立体商标注册申请、首例服务领域驰名商标认定等数个全国“首例”,许多案例入选了全国十大知识产权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年度报告,被誉为知识产权领域的领头羊。近年来,国内发生的商标大案、要案不是由其代理或参与,就是由其应邀出具专家意见,在国内知识产权领域享有盛名。
马翔还是最早将企业商标战略落入实施的律师之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之际,马翔就向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局、部分行业协会、部分大型企业集团以及部分高校发出了有针对性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建议书》,帮助接受建议方捋清本领域或本单位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实施的基本思路。此外,还在国内最早组织举办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务研讨会,邀请企业、学者和律师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策划实施进行研究探讨,帮助企业树立知识产权战略指导思想。
在处理商标案件中,马翔及时挖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中的不足和漏洞,主动为企业提供商标战略、商标整体策划等法律服务。先后为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宝钢集团公司、网络在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民生银行、中粮集团等几十家大型企业制定并主持、协助实施知识产权战略。2007年马翔成为奥运会主要场馆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知识产权保护专家顾问,并在2008年荣获北京市律师行业奥运服务专业贡献奖。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的商标注册等知识产权业务也委托马翔所在的代理机构完成。马翔还被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专家库收录为入库专家。2013年被北京市律师协会评为首届十佳知识产权律师;2014年被法制日报、法制网、中国律师杂志社、中国律师网评为2013年度中国律师行业最受关注新闻人物。
8. 何炼红的社会兼职
中南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执行院长。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首批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首批专家,国家知识产权局第三批百名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人选。兼任中国知识产权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兼职研究员,湖南省知识产权协会秘书长,湖南省法学会民商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9. 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的会长和副会长是谁
男,湖南长沙人,汉抄族,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所长1,中国政法大学无形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知识产权法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知识产权法专业博士点负责人。另兼任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专家库专家、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最高人民法院案例指导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首批研究员2、北京天驰洪范律师事务所律师、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3等。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得“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4,以及第二届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首届北京知识产权十位有影响力人物、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学者、中国政法大学首批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支持计划入选学者5、首批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