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种质资源知识产权保护

种质资源知识产权保护

发布时间:2021-08-06 20:08:57

『壹』 蔬菜种质资源研究具有怎样的前景

中国蔬菜种质资源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人文历史而极其丰富,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栽培植物重要的起源中心和次生起源中心之一。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50多年中,中国的蔬菜种质资源工作,虽然历经了风风雨雨,但在收集、保存和评价、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利用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还跟不上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日益增长对蔬菜消费需求所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进一步加强蔬菜种质资源的基础性工作和研究利用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一项关系到蔬菜学长远发展的系统工程。

(一)进一步加强有关蔬菜种质资源的基础性工作,搭建种质资源共享平台

发达国家的种质资源收集更注重种及种以上水平的多样性,如美国收集的4522份芸薹属种质资源就有85种之多。而中国收集的种质资源则以栽培种的地方品种为主,以芸薹属为例,包括变种仅30余种。因此,今后应以现有国家蔬菜种质资源保护体系为基础,重点开展蔬菜野生种质资源、稀特种质资源和国外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进一步拓宽现有基因库;继续进行和完善蔬菜种质资源中期库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无性繁殖蔬菜种质资源圃的建设,保障保存种质资源的安全性;大力加强种质资源的规范化整理和鉴定评价,提高种质资源及其相关信息的有效性;建立并完善蔬菜种质资源信息和实物共享体系,促进种质资源更为广泛的分发和交换。

(二)进一步开展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

中国种质资源库(圃)保存的蔬菜种质资源无论是国家长期库(圃)还是中期库,都是1979年农业部和国家科委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农作物品种资源补充征集的通知》后进行的,而此前从新中国建国后至1965年征集的88种蔬菜1.7万份种质资源,均因“文化大革命”而全部丢失,有些特异种质资源丢失后已经难于再次收集到了。种质资源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因此,保护种质资源尤其是对已收集到的种质资源的妥善保存,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其中,用中期库保存的蔬菜种子一般10~20年需要种植更新一次,低温长期库保存的种子50~100年更新一次,还有如水生蔬菜、葱蒜类蔬菜、薯芋类蔬菜和多年生蔬菜是种植在自然条件下进行保存的,需要根据上述不同情况,有计划地更新和妥善保管。同时,要广泛开展低成本、低能耗的种质保存技术研究,如种质的原生境保护技术、种子的超干燥、超低温保存技术、DNA库保存技术等,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的蔬菜种质资源保护体系(李锡香,2002)。

(三)深入开展蔬菜种质资源的评价、优异基因源的挖掘和利用研究

过去中国蔬菜种质资源工作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收集和保存,蔬菜遗传育种研究在国家重点科技项目上也是集中在大白菜、甘蓝等几种作物上,加上国家和地方支持的其他项目,研究所及的也不过只有10余种蔬菜作物。而对人们的生活而言,则需要种类、品种供应的多样性。加之,起源于中国的蔬菜就有数十种,同时又是多种重要蔬菜如甜瓜、黄瓜、豇豆等的次生起源中心。为此,对进一步开展种质资源的全面评价、优异基因源的挖掘和利用研究,将会是今后蔬菜种质资源工作的重点之一。在鉴定方法上,常规的方法如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中的一些主要性状鉴定——产量比较、组合力测定、抗病性和抗逆性鉴定、质量检测等比较实用的方面,尤其是以显性单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的检测方面将会继续得到深入的研究和应用。近年来由于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对许多重要的数量性状如产量、品质、抗逆性等,采用分子标记方法,可以使复杂的数量性状分解,找出主效基因,然后像研究质量性状的基因一样,分别进行研究。同时,以分子标记为基础的连锁图为人们提供了在分子水平上鉴定种质资源的有力工具(董玉琛,2001),因此与蔬菜种质资源工作有关的分子标记技术的研究将进一步受到人们的重视。从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入手,开展可共享基础研究材料的构建和优异基因源的挖掘;研究有效的构建核心种质的策略与方法,整合分散在育种家手中的种质资源,构建主要蔬菜核心种质;通过对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全面掌握主要蔬菜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明确其遗传多样性的分布规律及特点;基于核心种质通过自交或小孢子培养,构建遗传多样性固定基础群体,解决因种质群体内杂合态或单株杂合态给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带来的巨大困难,构建可共享的各种遗传研究工具群体;基于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技术开展原创性研究,从已有自然变异中发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的抗病虫、抗逆境和优质基因。

(四)全面开展蔬菜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研究

随着蔬菜产业的不断发展,今后需要有更多优异性状聚合的蔬菜种质不断投放生产,以满足生产和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目前,未经“加工”的原始种质资源大多不可能达到育种可利用的程度,加之种质创新不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骨干”基因或优异种质缺乏。因此,以常规技术为基础,综合利用远缘杂交、细胞工程、分子标记技术、转基因技术等,利用挖掘出的重要优异基因源,针对当前育种和生产中的重大问题和需求,有重点地开展种质资源的创新研究,创制优异性状突出或优异性状聚合的、可利用程度不同的中间种质或优异种质,将成为今后蔬菜种质资源研究的重中之重。

(五)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积极开展引种工作

众所周知人们日常生活中食用的不少蔬菜是由国外引进、逐步驯化而推广应用的,如甘蓝、花椰菜、青花菜、马铃薯、番茄、辣椒、胡萝卜、西葫芦、芹菜、菠菜等等;近代引进的还有许多过去较少种植的稀有蔬菜如芦笋、结球莴苣、球茎茴香、菊苣等等。上述蔬菜的引进,大大丰富了国内的市场供应。近年来还引进了一大批良种如樱桃番茄、彩色甜椒、少刺黄瓜以及保护地专用品种和加工番茄等生食、加工专用型品种,大大提高了国内市场蔬菜供应的质量;而科研上急需的抗源材料、雄性不育系、耐热、耐低温、耐弱光材料以及抗病性鉴定的鉴别材料、具有特殊性状的近等基因系等珍贵材料的引进,对于提高中国蔬菜种质资源创新和遗传育种的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现代蔬菜遗传育种的发展过程,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的方法、技术、种质材料密不可分,而目前中国与先进国家相比,无论是在蔬菜产业发展水平,还是科研创新能力方面,都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今后进一步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更广泛地、更系统地引进蔬菜种质资源十分必要。在引进蔬菜种质资源时,既要注意从西欧、北美等发达国家引进优良的品种、优良的一代杂种及其亲本材料、不育系、近等基因系等遗传育种和分子研究材料,也要注意从中东地区、地中海沿岸、中南美洲等国家、重要的起源中心引进地方良种、野生近缘种、野生种等资源材料。在有条件时,应针对某些重要蔬菜种类的起源地有目的地进行考察与收集。

『贰』 自然保护区对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意义

自然界丰富的生物种质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科学家利用日本的农林号小麦矮秆基因,育成了号称小麦奇迹的墨西哥小麦;国际水稻研究所的科学家利用我国低脚乌尖水稻的矮秆基因,培育出了IR8及IR系列水稻品种,从而掀起了闻名世界的绿色革命;杂交水稻的大范围推广,就是我国科学家利用野生稻的不育细胞特性,大幅提高水稻产量的范例。 从这些例子中,人们不难看出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它既是现在栽培植物和其它人工养殖或培养的生物的巨大资源库,也是培育新品种的物质基础。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而云南,又是世界生物种质资源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正因如此,这里历来备受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然而,由于人口压力大、生态系统恶化等原因,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正受到严重威胁,自然物种正以每天一个种的速度走向濒危甚至绝灭。如不采取措施,对中国未来发展或许至关重要的物种或将永远消失。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的建成,使我国的种质资源有了保存之地。即使将来有一天某些物种在我国消失,这些已经保存下来的资源也将在未来的生物产业发展中发挥重大作用。 合理布局,有效保存 按照“边建设,边运行”的模式,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项目组自2005年底就开始了植物种质资源收集、整理、评价、保存及公共共享的工作。经过5年的建设,已建成种子库、植物离体库、DNA库、微生物库(与云南大学共建)和动物种质资源库(与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共建)及信息中心和实验技术平台。保存了包括种子、植物离体材料、动物细胞、菌株、DNA等多种类型的中国重要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和部分国外野生种质资源。目前已收集保存野生生物种质资源8444种;同时收集并在种质资源圃保存了野生种质资源437种49580株。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李德铢说,资源库具有容纳“海量”种子采集所需的空间、其冷库具有零下20摄氏度的恒温和充足的储藏空间。同时还建立了种质资源数据库和信息共享管理系统;建成了集功能基因检测、克隆和验证为一体的技术体系和科研平台;建立了种质资源保藏中心、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心,组建了“植物种质资源与基因组学研究中心”。为使种子库尽早发挥作用,科学家们迄今已开展了350份1241个植物种子萌发实验。萌发实验的一次通过率高达55%,这个数字高于英国千年种子库45%的萌发率。目前冷库已正式保存种子4160份,并正式备份保存来自英国千年种子库的204份种子以及世界混农林中心收集的来自19个国家的386份林木种子,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远规划,国际一流 作为全球第二,我国首个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的目标是建成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亚洲一流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护设施和科学体系,使我国的生物战略资源安全得到可靠保障,促进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据介绍,建成后的种质库前期以收集稀有濒危种、特有种、有重要经济价值及科学价值的物种为重点,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保存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撑体系。在第一个5年内,种质库要达到收集野生生物种质资源6450种6.65万份(株)的目标;15年内达到1.9万种19万份(株),其中包括重复保存的种类、复份、菌株和细胞株或细胞系。 种质资源的保存,历来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有科学家称,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将是未来生物技术产业全球竞争的战略要点。即谁占有的资源越多,管理越好,研究越深入,利用越充分,谁就将处于主动地位。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多样性的野生生物种质是大自然历史演变长河中经历自然选择的结果,一旦遭到破坏,将永远消失。作为生物技术产业的基础,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将为野生生物物种保育和栽培(家养)动植物品种改良提供基础材料和基础技术,建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产业奠定物质基础。

『叁』 医学发明专利的申请需要提交的文件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申请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应当提交的文件:

1.请求书

(1)请求书是申请人向专利行政主管部门表示请求授予专利权的愿望的申请文件。只要填写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制的《发明专利请求书》和《实用新型专利请求书》表格,就认为表示了请求授予专利权的愿望。

(2)请求书中应当说明发明创造的名称、发明人、申请人、联系人、专利代理机构、专利代理人和联系地址等。

2.说明书及其摘要

(1)说明书是重要的专利申请文件。对于发明专利申请而言,说明书不仅用以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是国家专利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实质审查的基础,而且在经过法定期间后还要向社会公开。技术人员可以从公开的说明书中了解最新技术的发展,从而获得有益的技术启示。专利制度提供技术资料的作用由此体现。

(2)说明书必须充分公开发明创造的内容,由以下几部分内容组成:发明或实用新型的名称;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所属的技术领域;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理解、检索、审查有用的背景技术;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内容,即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以及有益效果;具有实施方式,即实现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此外,说明书还可有附图说明。

3.权利要求书

(1)权利要求书是重要的专利申请文件,因为它直接划定了专利保护的范围。申请人取得专利权后,权利要求书就成为判断他人使用相关技术的行为是否构成专利侵权的根据。

(2)《专利法》第26条第4款规定:权利要求书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清楚、简要地限定要求专利保护范围。

(3)权利要求书的主要内容是说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以此表述请求保护的范围。权利要求书中必要包含该发明或实用新型的必要技术特征,即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不可缺少的、使之区别于其他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

4.对遗传资源来源的说明

(1)如果一项发明创造是依赖遗传资源完成的,则申请人应当在专利申请文件中说明该遗传资源的直接来源和原始来源,申请人无法说明原始来源的,应当陈述理由。这一要求是《专利法》有关“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得或者利用遗传资源,并依赖该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的规定相适应的。

(2)如果申请人无正当理由无法说明其发明创造所依赖的遗传资源于何处,则只能推定该申请人没有按照法定程序获取或利用遗传资源,该发明创造是不能被授予专利权的。

关于专利申请的相关问题就介绍到这里,以上回答供您参考,希望可以帮到您,欢迎您为我们点赞及关注我们,谢谢。

『肆』 国家植物种质资源主权所有权知识产权

你需要的已发,下载查看即可!!!

『伍』 专利权中的“遗传资源”怎么理解

遗传资源是指来自植物、动物、微生物或其他来源的任何含有遗传功能单位的、有实际或潜在利用价值的遗传资料。遗传资料所包含的丰富生命遗传信息,对生物制药、动植物培育、生命科学研究等有重要意义。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在医药研发和动植物新品种开发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不经生物资源来源地国家的同意,擅自利用他国生物资源进行医药研发,并申请专利,获得垄断利益。
修改后的专利法为防止非法窃取我国遗传资源进行技术开发并申请专利,增加规定:以来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作,申请人应当在专利申请文件中说明该遗传资源的直接来源和原始来源;申请无法说明原始来源的,应当陈述理由。并且明确: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取或者利用遗传资源,并依赖该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
遗传资源又称种质资源或育种材料。已知有并具有特殊遗传特性的种类,即目前培育动、植物的野生种或它们的近缘种。
如野生稻就具有一些抗矮化病毒基因的种群,为培育新的抗病品种起重要作用。当事人如果违反法律规定利用该遗传基因,并依赖该遗产基因完成了某项发明创造,是不能授予专利权的。

『陆』 为什么说香菇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和收集保藏非常重要

我国是香菇生产的古国和大国,具有非常丰富的香菇种质资源。近20年来,由于外来香菇菌种的增多,使目前生产上应用的香菇菌种之间的差异已非常的小,香菇产量提高了,但香味和许多优良品质消失了。我国是香菇种质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大量外来香菇菌株的冲击,使我国香菇种质资源已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和浪费,随着香菇砍花法和段木栽培模式的消失,许多传统的优秀香菇种质资源也将随着消失。利用种质资源选育香菇良种是一项需要较多投入、工作量极大又无法立即见效的基础工作,需要国家和广大香菇菌株收益者大力支持,尽早开展香菇的野生资源保护和收集,才有可能培育我国具有知识产权的优良香菇新菌株。

『柒』 保护农业遗传资源好处求解答!!!

农业遗传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生物资源,是满足人类食物与健康的直接来源, 是基因工程与产业化的必需原材料,是国家重大战略性基础资源,关系到国家安全与主权。畜禽遗 传资源已成为世界“生物经济”时代竞争的焦点之一。

『捌』 依赖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能授予专利权吗

要提供遗传资源的原始来源和直接来源的,如果获取遗传资源的方法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肯定是不能授权的。前段时间看一本书里讲这个法条的依据,记得是说如果遗传资源的来源涉及到国外的遗传资源,还要考虑该国是否允许别国就该遗传资源专利。这一块还涉及到一些国际合约,挺复杂的。

『玖』 为什么说靠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

可以授权啊,认真看清专利法5条:“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取或者利用遗传资源,并依赖该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前提是违反法律利用遗传资源的,不授予专利权。法5条重点在于是否违法法律和行政法规。
如果你是依靠遗传资源申请的发明创造,提交专利申请的时候,要填一份专利局制定的遗传资源来源披露登记表,说明下来源,审核通过,就可以下一步的程序了

『拾』 茅云翔的专利具体申请情况

1.一种条斑紫菜微卫星标记的筛选方法及其应用
申请号:200910130875.2 申请日:2009-04-17
摘要: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DNA标记技术与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条斑紫菜微卫星标记的筛选方法,及利用这些标记进行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的方法,从而为条斑紫菜的遗传结构分析、种质资源保护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
申请人: 中国海洋大学
地址: 266100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238号
发明(设计)人: 孔凡娜 茅云翔 杨惠 王莉
主分类号: C12P19/34(2006.01)I
分类号: C12P19/34(2006.01)I C12Q1/68(2006.01)I C12N15/11(2006.01)I
2.一种坛紫菜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方法
申请号:200910130876.7 申请日:2009-04-17
摘要:本发明属于坛紫菜分子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建立坛紫菜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杂交育种体系的方法,该方法能快速有效地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系,缩短育种进程,为紫菜育种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育种体系。
申请人: 中国海洋大学
地址: 266100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238号
发明(设计)人: 茅云翔 孔凡娜 王莉 杨惠
主分类号: A01H1/04(2006.01)I
分类号;A01H1/04(2006.01)I A01H1/02(2006.01)I A01G33/02(2006.01)I C12Q1/68(2006.01)I C12N5/04(2006.01)I
3.一种迟缓爱德华氏菌弱毒活疫苗
申请号:200710015285.6 申请日:2007-07-11
摘要:本发明为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技术,涉及水产养殖细菌性疾病的弱毒疫苗,具体的说是一种迟缓爱德华氏菌弱毒活疫苗。迟缓爱德华氏菌毒株LSE40的ESRB基因缺失弱毒突变株,所述迟缓爱德华氏菌突变株为MZLSE40ESRB,其保存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编号为:CGMCCNO.2087,其突变株MZLSE40ESRB中不含外源抗生素筛选标记和外源基因片段。本发明弱毒疫苗相对于野生型迟缓爱德华氏菌具有明显的低毒性和免疫保护率,且不含任何外源的抗生素抗性标记和外源基因片段。经试验证明,本发明减毒活疫苗可有效地保护易感鱼类免受致病性迟缓爱德华氏菌的感染。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地址: 266071山东省青岛市南海路7号
发明(设计)人: 莫照兰 茅云翔 肖鹏 李杰 王波 杨佳银
主分类号: A61K39/02(2006.01)I
分类号:A61K39/02(2006.01)I A61K47/04(2006.01)I A61P31/04(2006.01)I C12N1/20(2006.01)I
公开号:101342367
公开日: 2009-01-14
专利代理机构: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许宗富 周秀梅
4.节旋藻藻蓝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号:200310105416.1 申请日:2003-10-16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旋藻的藻蓝蛋白β和α亚基基因的启动子,该DNA片段长度为:427bp,其序列描述为:藻蓝蛋白β和α亚基基因共用的一个启动子。该序列包含有如下功能因子-10区和-35区主要功能区及DOFCOREZM、EBOXBNNAPA、GT1CONSENSUS、GTGANTG10、IBOXCORE等功能因子。本启动子具有完整的-35区和-10区,两功能区的间隔长度显示它是高效启动子,这就可以实现以高效的强启动子来完成藻类基因工程的转录阶段任务,使外源基因的表达提高了效率,进而得到更多的改良和利用节旋藻所需的基因产物。本启动子应用在启动子探测载体——绿色荧光蛋白中实现了高效表达,证明了其可开发性。
申请人: 中国海洋大学
地址: 266003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鱼山路5号
发明(设计)人: 张学成 刘金姐 隋正红 茅云翔 任雪莹
主分类号: C12N15/11
分类号: C12N15/11 C12N15/29C12P19/34 C07H21/04
法律状态:
2006-11-08:授权
2004-11-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2004-09-15 : 公开
主权项 :1、一种节旋藻的藻蓝蛋白β和α亚基基因的启动子,其是长度为1545bp的藻蓝蛋白基因的操纵子序列中的DNA片段,其特征在于:该DNA片段长度为:427bp,其序列描述为:藻蓝蛋白β和α亚基基因共用的一个启动子,该启动子的序列表征为:tcaatatttt aatgcttgta ttgacccacg gattcgctat taattccctg tcagaaaata 60tacttagtta ttaatactta gttatttttc ttaataaatt ttaacaaacc aaagggcgtt 120ggctgtgtat aaaggatatt cgaagaggtg agaaggaagg cgaatgttga tttatgaagt 180ttgattaaca tttgtatcaa aatataaaat tcttctcata aaccctgtag aatcttttaa 240gatttcggaa agtgttctag gatactgaag aaatgaacca cggggcaatt gttaaaagcc 300tttgtcgatg gttcgccccg gaaggggtct taggaggtga caccgatgga ttgattgtcg 360tgatcattca tggtgtgtcc aatcccaact caactctaag caagtcaaca agtaggagat 420aaatcc 426。
公开号: 1528892
公开日: 2004-09-15
专利代理机构:青岛海昊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韩振东

阅读全文

与种质资源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
上海工商局咨询热线 浏览:177
马鞍山二中叶张平 浏览:214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被告代理词 浏览:603
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浏览:702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
公众号版权投诉材料 浏览:841
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好处 浏览:727
油汀发明 浏览:216
论文转让网 浏览:282
通州门面转让最新消息 浏览: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