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物权概念

物权概念

发布时间:2020-12-19 01:45:52

物权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物权是权利人享有的直接支配特定物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其特征如下,物权具有直接支回配性及权利答,无人无需借助他人的行为就能实现自己的权利。物权具有排他性。接同业标地物上不得同时成立两个内容不相容的物质。权物权具有直接支配性,即权利人的权利可以对抗一切不待定的义务人。

② 物权的概念

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和他物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或者说,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不动产指土地以及建筑物等土地附着物;动产指不动产以外的物。

制定物权法,对明确物的归属,充分发挥物的效用,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更加重要意义。

(2)物权概念扩展阅读:

物权的价值:

1、清晰区分各种法律关系,便于准确适用法律

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法律关系非常明晰。以买卖为例,则分为三个独立的法律行为:一是债权行为(买卖契约);二是为转移标的物所有权之物权行为;三是转移价金所有权的物权行为。

2、交易安全的保护机能

物权行为理论的支持者认为,物权行为理论最重要的价值或者机能,在于对交易安全的保护。

他们指出:必须将作为原因的当事人的意思与所有权让与的“构成部分”分离开来,否则新的所有人必将依附于前取得者,难以避免因原因关系的瑕疵而丧失权利的可能性,如此,交易势必遭受阻碍。

而物权行为的无因构成缩小了交易人对权利人的检索范围,在交易之际,人们无须将其视野移出相对人而无限地检索真正的权利人。

3、使法律关系理论最终臻于完善,完善了民法体系

作为德国民法理论最有特色的“标志型建筑”的物权行为理论,不仅被认为是潘德克吞法学或者概念法学最为辉煌的运用成果,不仅将德国学者所崇尚和擅长的法律形式理性思维方法推向极至,而且对于德国物权法乃至整个德国民法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③ 物权变动的概念是什么

物权变动是指物权的发生、转移、变更和消灭。物权变动是物权法上的一种民内事法律效果,和其他容民事法律效果一样,物权的变动也是由一定民事法律事实引起的。
就物权的发生(设立)来看,物权一旦设立,特定主体即享有该物权,产生了支配关系,不特定主体则应负担相应的义务,由此在特定权利主体一方和不特定义务主体一方发生了物权法律关系;就物权的变更和转让来看,物权一旦在主体、客体或者内容上发生了变化,也相应地引起支配关系的变化;就物权的消灭来说,物权的消灭可以引起物权法律关系的终止,从而结束民事主体对特定物的支配关系。

④ 物权的概念和理解

比如说,你拥有一个物,你对这个物有所有权,而同时除你以外的所有人专都有一个义务属就是不去侵犯你的物权,比如说不能偷这个物,不能不征得你的同意就随便使用这个物。你行使你的所有权,对物进行支配等,并不需要义务人积极地配合你什么的,只需要他们消极地行使一个不作为的义务就是了。

⑤ 《物权法》 上物内涵.特征及物权的概念

物是指存在于人身之外,能够为人所支配和控制,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体专物。
特征:(属1)非人格性;(2)有体性;(3)可控制性;(4)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5)独立性
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的直接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

⑥ 物权行为的概念界定总结

可以发现,关于物权行为概念的各种学说,在去除对物权行为性质的判断后专,根据属对物权行为概念的外延范围,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认为物权行为的意思表示本身即为物权行为
第二、认为唯有物权行为的意思表示与其形式相结合,始得构成物权行为
而实质上,物权变动的合意(物权的意思表示)为物权行为的基本要素,对此不存有任何争议。所争议的,物权行为作为一种法律行为,除了物权变动的合意,其构成要素应否还应包括交付(或登记)行为。

⑦ 物权法中的"物"是什么概念,物的分类

一、物的概念

1.含义:指人们能够支配的物质实体和自然力。民法上的物都具有物理属性,但物理上的物不都是民法上的物。(民法上的物是物理上的物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特征:有体性----权力行为不是民法上的物(如“智慧成果”)

非人格性-----权利主体不是民法上的物(如“人”);但尸体、血液、肾脏可以作为特定的物,从身体分离出来以后,可以作为物

可支配性-----不可完全支配的物不是民法上的物(如“恒星”)

二、物的种类

1.流通物、限制流通物与禁止流通物

2.动产与不动产-------(1)动产的物权变动以交付为原则,不动产则须登记。

(2)不动产纠纷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3.可替代物与不可替代物

4.消费(耗)物与非消费(耗)物

5.可分物与不可分物

6.主物与从物-----(1)茶杯和杯盖属于主物、从物关系。

(2)房屋与窗户不属于主物、从物关系,因为窗户不具有物理独立性,只是房屋的组成部分

(3)鞋子与袜子均具有独立的经济用途,不属于主物、从物关系

7.原物与孳息物-----(1)天然孳息:一物之上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因该物产生的天然孳息由用益物权人取得。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2)法定孳息: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取得;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交易习惯取得。

⑧ 物权法上物内涵.特征及物权的概念

物权法所称的“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也包括法律规定作为物权客体的权利。版依法律规定理权解,物权法所说的“物”,主要是指“有形财产”,即看得见、摸得着的财产,如土地、房屋、汽车等。而无形财产,如专利技术、商业秘密、商标、著作权等,则由其他相应的法律调整。
有形财产,以是否可以移动为标准,分为不动产和动产。土地、建筑物等,属于不动产;机动车、电视机、桌椅等,属于动产。概括而言,物权法就是关于动产、不动产的归属和利用的法律规则。动产和不动产上所体现的物权,具体讲,就是物权法所规定的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⑨ 物权的概念

物权是民事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直接支配特定的物而享受其利益,并得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
“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
“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
“物权的取得和行使,应当遵守法律,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物权”一词是由中世纪的注释法学派首先提出来的。他们在解释罗马法时,以“对物之诉”为基础,创立了具有近代意义的物权学说。1811年的《奥地利民法典》率先在立法上使用了物权的概念。1896年《德国民法典》以其为该法第三编的编名。其后,为大陆法系众多国家接受。
概念2
根据《物权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力,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物权制度滥觞于罗马法,但罗马法并没有出现物权这一抽象的概念,它是中世纪注释法学派在研究、诠释罗马法时创造的。一般认为,1811年的《奥地利民法典》率先在立法上采用了物权的概念,该法第307条规定:“物权,是属于个人财产上的权力,可以对抗任何人。”《德国民法典》率先在法典中设立了“物权”编,对物权制度作了系统、完整的规定。其后,物权概念为多数国家的立法所接受,但除奥地利民法外,各国立法上并未给物权下定义。
从法律关系阐释物权的涵义,主要有对物关系说、对人关系说和两方面说(又称折中说)三种说法。我国通说为折中说,认为物权关系是以对物的占有、支配为媒介而发生的人与人的关系。《物权法》也采折中说,在物权的概念中强调了对物支配与效力排他两个基本要素,并点明了物权的基本类别

⑩ 《物权法》中的"物"是什么概念有哪些分类

《物权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可见,物权法中回所称的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动答产是指能够移动并且不至于损害价值的物,比如桌子、电视机等物;不动产是指性质上不能移动或虽可移动但移动就会损害价值的物,如土地、建筑等。民事立法上一般不给动产和不动产下定义,而是采取...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的物是什么意思.或者中华人民展开全部《物权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可见,物权法中所称的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

阅读全文

与物权概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
债务纠纷律师费必须提供发票吗 浏览:876
手机我的世界创造模式怎么去天堂 浏览:716
专利代理人个人总结 浏览:312
工商局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浏览:685
创造力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866
金华质监局和工商局合并 浏览:334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 浏览:693
专利权的内容有哪几项 浏览: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