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为作者的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例如,甲在1980年3月4日创作了一作品,但没有发表,甲在2000年的10月1日死亡,那么其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将从1980年3月4日开始计算,并截止于2050年的12月31日。(2)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以及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其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为50年,一般从作品首次发表时开始计算,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如果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没有发表的,著作权法不再给予保护。(3)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摄影作品,其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没有发表的,其著作权不再受保护。(4)合作作品的发表权、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为作者终生加死亡后50年,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例如,甲与乙于1980年3月4日创作了一作品,如果甲在1990年的8月1日死亡,乙在2000年的10月1日死亡,那么该作品的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将从1980年3月4日开始计算,并截止于2050年的12月31日。(5)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Ⅱ 著作权保护期限
著作权复保护期: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制,人身权中除发表权外,其余权利的保护期限不受限制。发表权(人身权)和财产权,作者为自然人的,保护期为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作者为法人的(以及电影和类电作品、摄影作品),保护期为发表之日起50年(截止第50年的12月31日,并非时点对时点),自创作完成超过50年未发表的,不再受《著作权法》保护。
本处的限制,应是出于鼓励作品发表,将优秀智慧成果传播,促进文化的进步。长期不发表的作品,无法实现作品的价值。对于保护期限的规定,我国《著作权法》与我国参加的版权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公约第七条)思想基本一致,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进行了细化。
在作者死亡后,其作品之财产权作为遗产,可以由继承人继承或者受遗赠人享有;作者之人身权,由于作者已经离世,无法再继续享有作为自然人而具有的人身权,但作品流传的过程中,又不得损害作者声誉,此时其应享有的人身权利则由其继承人等继续保护。如钱钟书书信拍卖侵害著作权案[(2014)高民终字第1152号],该案中作为书信作者的钱钟书已经去世,诉讼案件是由其法定继承人发起并最终胜诉。
Ⅲ 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是怎样规定的
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是怎样规定的?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是指著作权受法律保护的时间界限或者说是著作权的有效期限。在著作权的期限内,作品的著作权受法律保护;著作权期限届满,就丧失著作权,该作品便进入公共领域,不再受法律保护。那么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是怎样规定的?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是怎样规定的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是怎样规定的?我国对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保护期分别加以规定。著作人身权中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永久受到法律保护。发表权的保护期与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的保护期相同。作为作者的公民死亡,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变更、终止后,其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仍受著作权法保护。1、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为作者的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例如,甲在1980年3月4日创作了一作品,但没有发表,甲在2000年的10月1日死亡,那么其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将从1980年3月4日开始计算,并截止于2050年的12月31日。2、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以及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其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为50年,一般从作品首次发表时开始计算,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如果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没有发表的,著作权法不再给予保护。3、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摄影作品,其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没有发表的,其著作权不再受保护。4、合作作品的发表权、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为作者终生加死亡后50年,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例如,甲与乙于1980年3月4日创作了一作品,如果甲在1990年的8月1日死亡,乙在2000年的10月1日死亡,那么该作品的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将从1980年3月4日开始计算,并截止于2050年的12月31日。5、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