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权具有以下的特征:第一,所有权是绝对权。所有权不需要他人的积极行为,只要他人不加干预,所有人自己便能实现其权利。所有权关系的义务主体是所有权人以外的一切人,其所负的义务是不得非法干预所有权人行使其权利,是一种特定的不作为义务。第二,所有权具有排他性。所有权属于物权,具有排他的性质。所有权人有权排除他人对于其行使权力的干涉,并且同一物上只能存在一个所有权,而不能并存两个以上的所有权。当然,所有权的排他性并不是绝对的,现代各国法律的所有权有不同程度的限制。第三,所有权是最完全的物权。所有权是所有人对于其所有物进行一般的、全面的支配,内容最全面、最充分的物权,它不仅包括对于物的占有、使用、收益,还包括了对于物的最终处分权。所有权作为最完全的物权,是他物权的源泉。与之相比较,建设用地使用权、地役权、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他物权,仅仅是就占有、使用、收益某一方面的对于物的直接支配的权利,只是享有所有权的部分权能。第四,所有权具有弹力性。所有人在其所有物上为他人设定地役权、抵押权等权利,虽然占有、适用、收益甚至处分权都能与所有人发生全部或者部分的分离,但只要没有发生使所有权消灭的法律事实(如转让、所有物灭失),所有人仍然保持着对于其财产的支配权,所有权并不消灭。当所有物上设定的其他权利消灭,所有权的负担除去的时候,所有权仍然恢复其圆满的状态,即分离出去的权能仍然复归于所有权人,这称为所有权的弹力性。第五,所有权具有永久性。这是指所有权的存在不能预定其存续期间。例如,当事人不能约定所有权只有5年期限,过此期限则所有权消灭。当事人对所有权存续期间的约定是无效的。[1] 第六,所有权具有观念性。观念性,是指近代以来,所有权的存在已具观念化,即所有人不以对所有物的现实支配为必要,发生了重要的从所有到占有“所有人支配观念”的转化——把所有权行使带来的利益看得比所有物的控制更为重要的观念,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强烈,属于“所有人实现利益观念”的范畴。第七,所有权具有平等性。所有权作为私权,其法律地位应当无差别给予保护的物权属性。在我国《物权法》第3条、第4条的规定,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所有权平等原则。
② 孩子出现“物权敏感期”的原因是什么
▼具体做法:
★不强迫孩子分享
孩子既然有物品支配权,那么父母就不该强迫孩子分享。
比如有小孩看上了自家孩子的玩具,哭着闹着要,如果孩子不愿意,父母也不要强行把玩具拿给其他孩子玩。
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家长适当干预
孩子进入物权敏感期时,有时会不知道怎样正确处理问题。
有其他小朋友抢自己东西时,孩子可能会大哭叫妈妈帮忙。如果遇到妈妈不在的情况,孩子可能就没有主意。
因此,家长要教会孩子方法,碰到争抢时要如何解决。不过关键是孩子心里要真正认同这种做法,最好不要把事情弄复杂,不要让矛盾升级。
教育孩子是个漫长的过程,父母不要着急,最重要的还是要把孩子教好,没有天生的坏孩子。
如果遇到孩子和别人发生争抢的情况,父母要先理解其行为,然后再就行纠正。
培养孩子正确的“物权意识”,对于将来的人际交往和学习生活,都有重要意义。
家长要学会以上三点,建立起孩子的分享观,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友善。
③ 物权有没有诉讼时效
从性质上而言,物权不能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物权请求权是以物权为基础而产生的权利。其产生根据在于物权是对客体进行支配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当物权人的支配权受到他人侵害时,为恢复权利人对客体的圆满支配状态,物权人才应行使此项请求权。
物被他人以占有以外的其它非法方式妨害的,物权人可以行使物权请求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九十六条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一)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二)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三)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四)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第一百九十七条诉讼时效的期间、计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断的事由由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无效。
当事人对诉讼时效利益的预先放弃无效。
第一百九十八条法律对仲裁时效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应该说,妨害不论经过多少时间,法律都不认可其合法性,因此从性质上而言不能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而且妨害行为或状态的延续,决定了即使适用诉讼时效也无法计算起算点,诉讼时效的设置也就失去了现实意义。
一、物权请求权的主要类型
(一)返还原物请求权
(二)排除妨害请求权
(三)消除危险请求权
(四)恢复原状请求权
二、物权请求权的主要性质
首先,物权请求权是独立的请求权。其次,物权请求权是物权的权能。
三、物权请求权的竞合状况
物权请求权与其他请求权可能发生竞合,包括如下情形:
其一,物权请求权与合同债权请求权的竞合。
其二,物权请求权与因侵权行为而生的请求权的竞合。
其三,物权请求权与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能否竞合,存在争议。
④ 用益物权是有期限物权,而其中的永佃权等都是无期限的,请问如何解释
这个应该从物权法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开始讲。
用益物权始于罗马法,刚出生时的用益物权种类很少,确实是有期限物权,到罗马法复兴,欧洲大陆法系国家采取罗马法物权理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用益物权是有期限物权,
而我国法学家搬来的理论就是一百年前的德国法,所以难免有这种说法残留。
但是应该直到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经济发展越复杂化,传统的用益物权不能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各国都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用益物权,打破了传统的用益物权。
因此,目前理论上把用以物权描述为定限物权
而不是有期限物权。
而这些都是学说罢了。
来看看我们的物权法。
物权法根本没规定用益物权是定期限的,
用益物权中的永佃权,在德国二次大战后1947年被废止了。在日本永佃权仍然存在,但是设定永佃权的人越来越少了。
我们国家物权法根本没有规定永佃权。
所以永佃权只是一个历史了。我们不必回顾了。
我国物权法就没有规定永佃权。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款明确了划拨土地使用权,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没有使用期限的限制。
而土地管理法62条虽规定了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但是没有规定期限。
因此宅基地使用权无期限。
我觉得学说只是一理论而已,并不是教科书上所有的东西是正确的。
个人认为用以物权是有期限物权的说法是不合理的,而且是过时的。
⑤ 物权法预告登记怎么才能有效期长
现阶段我国法律还没有规定预告登记有效期延长的规定,且预告登记只有三个月的有效版期。
《物权权法》第二十条规定: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或者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预告登记后,债权消灭或者自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三个月内未申请登记的,预告登记失效。
⑥ 用益物权都是期限性物权
不是吧 用益物权属于定线物权,除了期限性的还可以是 一定范围内的吧
⑦ 土地承包经营权期限有多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二十六条 土地承包期
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长。
第一百二十五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享有的基本权利
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法对其承包经营的耕地、林地、草地等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有权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农业生产。
(7)有期物权扩展阅读:
土地承包经营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二十七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设立和登记
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时设立。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林权证、草原使用权证,并登记造册,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一百二十八条 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有权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未经依法批准,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
第一百三十条 承包地调整
承包期内发包人不得调整承包地。 因自然灾害严重毁损承包地等特殊情形,需要适当调整承包的耕地和草地的,应当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规定办理。
第一百三十一条 承包地收回
承包期内发包人不得收回承包地。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一百三十二条 承包地被征收的补偿
承包地被征收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有权依照本法第四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获得相应补偿。
第一百三十三条 以招标等方式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荒地等农村土地,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转让、入股、抵押或者以其他方式流转。
第一百三十四条 国有农用地实行承包经营的法律适用
国家所有的农用地实行承包经营的,参照本法的有关规定。
⑧ 为什么物权的期限与物的寿命竞合
知识产权法律规定一定的期限,期限届满,权利归于消灭。按照物版权无期限届满权的规定,所以物权期限与物的自然寿命竞合。
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和他物权。 知识产权与物权的区别是:
1、权利对象不同,知识产权的权利对象是思想或情感的表现形式,物权的权利对象为动产、不动产等客观存在物。
2、权利公示的方式不同,知识产权公开后需要仰仗法律的保护,物权则通过实施占有实现。 3、体现特征不同,知识产权弱于物权。
4、期限不同。知识产权法律规定一定的期限,期限届满,权利归于消灭。物权无期限届满的规定,物权期限与物的自然寿命竞合。
5、价值的规定性不同,知识产权取决于市场的需要,人们对它的利用。物权取决于人的劳动,和社会的必要劳动时间。
6、知识产权之内容具有双重性,而物权只是一种单纯的财产权,不包含人身权利。
⑨ 物权法有无追溯时效
我国民法的追诉时效抄只规定了债权袭,对于物权是不适用追溯时效的,但是物权设计形成权时有一定的除斥时间,除斥时间不同于诉讼时效,应当加以区别,除斥时间期满属于放弃该权利,而诉讼时效期满权利仍然存在,仍具有起诉权,只是失去了胜诉权。
另外,对于你的案例作答,我国物权行为采取债权形式主义,即有效债权行为+交付/登记=物权变动>第三人,所以,如果第三人与卖出人在债券行为上无漏洞,且交付登记了,原物权人就不得收回房产,只能找当时的卖出人赔偿侵权损失。
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