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解决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作为创新之都,深圳将立法建立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企业或者个人有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不仅处罚的额度或将大幅提高,而且三年不得承接政府投资项目。《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草案)》昨天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但与这种创新实力不匹配的是,目前知识产权维权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效果差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严重挫伤了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并阻碍了企业的海外市场拓展能力,给深圳的经济发展和创新动力都带来负面影响。此次启动《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立法,就是要从制度建设层面作出一些突破性尝试,解决目前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亮点一:建立纠纷快速解决机制
知识产权权利人在纠纷解决中的首要目标是快速停止侵权,快速恢复其商业优势,保障其经济利益,因此在处理纠纷时需要有一种快速、有效、执行力强的解决方式。而目前知识产权诉讼或行政处理因诸多因素存在周期长、效率低等问题。
《条例(草案)》总结提炼实践中具体做法,建立了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诉调对接等纠纷快速解决机制,具体来说:一是行政机关在知识产权案件立案前后可以进行调解,立案前达成调解协议并履行完毕的,可以不予立案,立案后达成调解协议并履行完毕的,可以依法从轻、减轻、免予处罚或者应投诉人请求撤销案件;二是人民法院、仲裁机构可以分别在知识产权案件立案前和受理前进行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予以司法确认或者根据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仲裁机构应当根据调解协议制作裁决书或者调解书。
亮点二:网站知晓用户侵权要及时删除内容
互联网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利用网络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新型侵权问题也日益凸显,很多网络侵权案件数额巨大、情节隐蔽、认定困难、后果严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条例(草案)》对国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涉及网络侵权的相关规定进行了充分的细化和完善,明确了认定网络侵权和网络教唆、帮助侵权的具体情形。
网络服务提供者明知或者应知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应当及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予以制止。网络服务提供者未尽到网络注意义务的,就权利人损失扩大部分与侵权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亮点三:知识产权失信违法者寸步难行
结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条例(草案)》开展知识产权信用惩戒,让知识产权失信违法者寸步难行,从而达到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
具体来说,在政府投资项目、政府采购和资金扶持等方面,对知识产权失信违法者作出限制。比如,侵犯知识产权构成犯罪的,三年内不得承接政府投资项目、不得参与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不得申请政府扶持资金和表彰奖励。
《条例(草案)》还将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知识产权失信违法信息纳入公共信用监管体系,公布特殊监管名单,接受社会监督;政府部门在提供行政管理服务时,应当查询了解相关对象的知识产权公共信用状况,并依法作出相应处理。
亮点四:赔偿金额大幅高于国家现行标准
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就必须在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数额上,体现出知识产权“值钱”。针对赔偿金额低这一知识产权企业维权的主要痛点,《条例(草案)》突破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大幅提升民事赔偿数额,按侵权情节,专利权在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商标权在五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著作权在一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予以确定,特殊情况下赔偿金额还可超过五百万。
《条例(草案)》还设立惩罚性赔偿金制度,对明知属于他人知识产权、五年内侵犯他人同一知识产权三次以上的、其他侵权情节严重或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规定除赔偿损失外,还应当支付三倍于赔偿损失的惩罚性赔偿金。
除了大幅提高民事赔偿的上限之外,条例也规定了罚款的下限——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无法计算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五万元以下罚款。业界评论,此举对于打击侵权的小商家有重要意义,此前,这些侵权商家并不害怕被维权,因为很多法院对轻微的侵权案件只是罚几千元而已。这个条例一旦实施,违法成本将大幅提高。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
Ⅱ 知识产权的问题都存在于哪些方面呢
商标权与商号权的冲突。外观设计权与商标权的冲突。著作权与商标权的冲突。 商标权与商标权的冲突。商标权与域名权的冲突。外观设计专利权与著作权的冲突。
Ⅲ 科技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困难,有何建议和意见
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流动人口管理就是最大的困难,但把房东管理好,工作就要好开展一些。
Ⅳ 我国知识产权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现状以及对策
1.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较晚,只有20多年的历史。通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与Trips协议要求基本一致的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法律,并制定了其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条例。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知识产权工作总体状况还存在着与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以及与面临的国际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①知识产权意识薄弱。2008年,全国42.6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申请了发明专利的约占企业总量的2.l%,获得发明专利权的约占企业总量的0.6%。目前我国自有品牌商品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比重不足10%,国内出口企业(外资企业除外)中拥有国内注册商标的不到20%。②我国的知识产权基本法律体系存在局部缺失,有些法律的可操作性不强,需要完善和修改。③与知识产权有关的管理部门很多,在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下,管理部门之间缺少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政策协调性差,管理越位和缺位现象并存。④知识产权保护达到中高收人国家水平。但知识产权执法水平不高,尚存在一定程度的地方保护。⑤大部分企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灵活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和国际规则的能力,企业运用知识产权战略的层次较低。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对策措施:
(1).着力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2).着力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氛围。(3).切实加强国家层面知识产权宏观战略的对策研究。(4).加强建设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5).积极推进企事业单位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6).建立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体系和知识产权统筹协调机制。 (7).大力促进专利技术的实施。
Ⅳ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中国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受制度、投入、市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科技成果转化不畅,造成了科技成果转化率、转化效益和对经济发展贡献度偏低等局面。
(一)制度因素
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因素是指对成果转化起消极作用的制度或政策。主要包括科研立项体制、企业经营机制、职称评定制度和成果评估及利益分配机制等4个方面。
1.科研立项机制
科研选题立项是科学研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着科学研究能否顺利进行,而且关系到科学研究成果能否顺利转化。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项目的立项和科研带有强烈的行政色彩。科研经费长期以来一直由国家拨给,科研成果也是由国家组织鉴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科研项目从选择立项、确定研究的深度与方向到项目的评价等,大都是为了获取相当级别的学术奖项,科技人员不必花费精力去考虑成果的转化,更没有必要为完成科技产品的后继开发而在市场中苦寻商机,致使重研究轻转化的问题严重。这样,由于缺乏市场对科研成果应用价值的评判,大量的科研成果理论性强,但适用面窄,少有市场需求大、产业价值大的成果,对企业的吸引力降低,企业对科技成果转化各方面的投入也相应减少,致使大量的成果“赋闲”与有钱找不到好项目的不平衡现象十分突出。
2.企业经营机制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扩散等,都是由政府控制的,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主体,政府则演变为宏观经济的调控者。企业功能的转变由于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旧的科研体制阻碍着企业作为科技转化主体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在:①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还留有计划经济的痕迹,现阶段企业在战略管理及决策上还受到政府及上级部门的约束,企业的自主权难以发挥。②企业的经营活动在很大程度还是受到政府的干预,众多企业产权关系不明确,使他们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③我国的科技主力主要集中于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企业缺乏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高科技人员,无法对科技成果的先进性、适用性、市场前景做出正确的分析。正是由于以上因素的存在,使企业缺乏依靠科技进步实现自身发展的动力,而是凭借现有的资源和工艺维持现状或依赖生产资料投入量的增加片面追求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管理的决策者也往往不注重长期投入,致使企业的科技成果研究与转化具有明显的短期行为。
3.职称评定制度
目前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职称评定指标体系一般都以科研论文(著作)发表数量和质量、科研成果获奖数量等量化指标为依据,而且是必须达到一定标准才有资格参与职称评审,对于是否申请专利、是否产生经济效益却不做要求,也没有把这些指标作为晋升、评奖、计算工作量的条件之一。这一制度使得高校和科研院所将科研工作的重点放在科研成果的学术水平和获奖登记上,促进了科研成果的产出量,但对成果转化水平和质量则重视不够,导致科研人员不注重市场信息收集与研究,缺乏对市场需求的认识,花费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研究及其论文的撰写,而少有精力考虑到科技成果的可行性、实用性、经济性,研究成果与市场需求明显脱节,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低下。
4.成果评估及利益分配机制
科技成果本质上是对科技开发研究的创造性的活动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我国虽然于2003年颁布了《科学技术评价办法》,但该办法对科学技术评价的基本程序和要求仅做了原则性规定,再加之科技成果本身的成熟程度、市场未来的不可预知性以及缺乏权威的科技成果评价机构等原因,我国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尚不完善。评价方式上,重视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过分强调学术产出和学术水平从而产生了学术上的浮躁心理和急功近利现象。评价过程上,重视转化前(科技的研究、开发、小试、论证)评价,忽视后期(科技的中试、转让、转化、应用)评价,导致实验室产品无法顺利进入市场(欧阳迪,2010)。评价对象上,多以科技人员为主,忽视了从事科技成果推广的广大科研管理人员,使得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专门人才普遍缺乏(李建成,2008)。
利益分配是一个关系复杂的问题,牵扯到诸多的利害关系。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由于缺乏市场谈判和交易经验,在不完善的技术交易市场中常常处于劣势,再加上市场信用、科技评价、法律法规等因素的约束,致使其利益难以得到真正的体现和尊重(李玮,2006)。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但缺乏配套的实施细则,协调和监督都十分乏力,造成供需双方在价格和利益分配上有分歧,影响成果转化的结果。
(二)投入因素
投入因素是指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在人力、财力、物力上投入的不充分。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才、物质条件等要素资源,并将各种要素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才能实现成果转化。投入机制不健全会影响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1.资金投入不足
资金是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转向企业商品化的重要保证和前提。由于成果转化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周期长的活动,决定了难以从常规的商业渠道中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对于高校和科研院所来说,自身并不具备自我转化的资金实力;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处于安全的考虑,大多数愿把资金借给一些有名气、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对企业来说,面对承担高风险的巨大压力,企业希望通过有关政策与风险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共同承担风险(刘海燕,2002)。没有资金的支持,成果转化就无从谈起。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的金融市场有了巨大发展,但尚未形成由国家、地方、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及其他组织或个人共同投资的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倾向于科技研发的风险投资依然较少,用于中试、商业化和产业化环节的资金更加有限,不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
2.高水平人才缺乏
人才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关键要素。专业化科技推广人才缺乏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中较为普遍的问题。相关人员缺乏市场工作经验,既不能对成果进行深层次的评估和咨询,又不懂得市场营销技术,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多以组织参加各种成果展览、交易、信息发布会的形式进行,服务工作没有深度,导致成果推不出去,资金引不进来,具有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多数停留在理论和实验阶段,难以成熟和应用,成熟的技术又难以迅速地抢占国内国际市场,经济和社会效益没有发挥。
3.技术及设备配置不合理
科技成果转化的复杂性决定了其需要相关技术和设备的配套,包括科技图书文献资源的利用、大型仪器设备条件资源的共享等。目前科技图书文献资源和大型仪器设备资源主要集中在高校、科研机构,除了一些资金雄厚、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外,一般中小企业很难承担技术及设备的费用支出,但是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资源多限于内部使用,外部企业很难共享其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
(三)市场因素
市场因素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要障碍。主要包括市场交易平台欠缺、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等方面。
1.市场交易平台欠缺
市场交易平台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保障。近年来,我国科技成果的技术市场从无到有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科技信息交流会、技术交易会、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开发招标会等是我国主要的技术交易形式。但技术市场发育尚不完善,成熟度比较低,组织不够健全,缺少区域性、全国性的信息网络(詹静涛,林皎,1996),高校科技信息交流多为区域内流通,系统内循环,而与生产部门的供需信息交流还不畅,不能满足技术交易需要。同时,科技成果转让法规不健全,管理不够规范,对信息的真假、来源鉴定不够,致使虚假信息介入市场,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
2.中介服务机构不够健全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转化、扩散科技成果和有效配置科技资源的重要渠道。虽然近几年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中介机构发展迅速,为科技创新和科技产业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中介服务机构大多功能单一,结构不健全,服务能力较弱,提供信息服务不及时或缺乏准确性,导致科研机构的很多成果找不到需求者而无法实现转化,企业需要的技术成果也找不到合适的供应者,无法实现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力支撑。中介机构良莠不齐,服务能力差距较大,懂技术、懂经营、熟悉法律的技术人才严重匮乏,并且缺少专业的风险评估、技术评价、技术定价的能力,使得企业对于科技成果的价值风险很难做出判断,市场实现困难(欧阳迪,2010)。因此,在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过程日益依靠中介服务体系提供各种服务的情况下,我国中介服务及其机构却从数量和功能上都远远不能满足科技成果转化的需要。
Ⅵ 知识产权保护所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高顿网校为您解答:
知识产权保护所面临的挑战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发展的新形势,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将实现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知识产权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他们必须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通过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使国家在知识资源上形成比较优势,从而促进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挑战
首先,各级政府应按照依法制国的方针,转变职能,适应入世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营造出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改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方式和手段,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健全国家和地方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促进国家经济包括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是在政策上予以倾斜。
从笼统扶持科技成果转化到重点支持专利项目,特别是那些高科技专利项目,影响行业发展水平和方向的专利项目实施上来,建设拥有自己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民族工业群体。同时,采取得力措施,保证专利制度各项奖酬兑现,重奖一些重大发明专利技术。同时在技术创新中,要充分发挥他们自己的科技优势,在若干技术领域内取得优势,并申请专利保护,注重开发专利新产品,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占有和垄断市场。
二是在资金上予以扶持。
面对入世后的新形势,各级政府都应建立专利基金,以财政、企业为主体,广开资金来源,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筹集资金。重点支持那些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专利技术的实施。同时,火炬计划、星火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化、技术改造项目、新产品开发项目等各种科技和经济计划项目资金应向高科技专利项目实施上倾斜,积极扶持和发展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民族工业。
三是在机制上予以保障,加强知识产权工作,还必须不断完善中国的知识产权机制。
要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立法和执法体系,加大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通过执法来推动全民重视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激励科技人员创造出更多的知识产权成果,鼓励建立自主知识产权产业,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一要在高科技局部领域抢占专利权制高点。
中国在高科技的整体水平和绝对水平上,与世界工业强国还有一定差距,但在某些局部领域也有自己的优势,处于世界前沿,其中许多极有价值的发明创造应予以高度重视和保护。
二要在民族优势产业领域取得绝对控制权。
中国在一些传统民族产业领域占绝对优势,然而,他们一味固守传统,不重视传统产业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知识产权保护,这种绝对优势也会逐渐丧失掉。突出的例子有中药产业稀土产业基因产业等。
三要加强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与创新成果的专利保护。
企业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与创新,是企业技术进步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是技术引进成功的重点。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编写的《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指南》中,甚至将消化、吸收与创新作为引进技术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日本的崛起与其说是技术引进的成功,倒不如说是消化、吸收与创新的成功。日本钢铁技术引进之后,各大企业就联合组成研究班子,进行消化吸收和综合,每花1日元引进技术,就用2-3日元来进行消化吸收研究。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少企业提高技术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技术引进。
四要采取“以小换大”的竞争策略。
入世必然带来大量外国科技企业的涌入,中国企业完全可以采取适当的专利政策,打破他人专利权的独占地位。这主要是利用后续专利与在先专利法的比较优势,在入世后对国外高新技术及其在中国申请的专利采取主动进攻的策略,在对在先专利进行研究改进之后,积极申请后续专利。美国一家企业在日本申请了一个专利,日本人立即对其加以研究,将专利产品换了颜色申请了一个外观设计专利。结果,带该颜色的产品在日本市场上比美国产品好销,迫使美国人要么“以大换小”进行交叉许可,要么让出市场收取许可费。日本人由于熟悉该国民族风情,只动了一个小脑筋就以“以小换大”的策略占了美国人的大便宜。这个事例道出了一个道理,中国的企业也可在别人专利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哪怕是局部的小改进,只要能产生较大的市场效应,就能变被动为主动,与外国企业的专利进行合理、合法的竞争。
全社会要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普及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知识,学会用法律程序将新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同时要大力宣传专利制度在技术中的作用,专利制度不仅仅是促进发明创造的激励机制,而且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科技发展的一种动力机制。
要提高全民族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特别是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事业经营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要彻底纠正那种只注重科技成果的鉴定,发表论文、申请评奖,而轻视申请专利,寻求法律保护的做法,把科技人员的思想观念转变到市场经济的轨道上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减少无形资产的流失。
国际挑战
(一)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随着知识产权在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家都认识到未来全球竞争的关键就是经济的竞争,经济竞争的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因此,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已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提升到国家大政方针和发展战略的宏观高度,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其在科技、经济领域夺取和保持国际竞争优势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
世界知识产权保护日
美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为恢复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强势地位,陆续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的重大举措。日本在过去几十年里,曾提出过“教育立国”、“科技立国”等口号,到2002年进一步认识到知识产权的战略地位,制定了《知识产权战略大纲》,成立了跨政府部门的知识产权战略会,把“知识财产”定位到“立国战略”的高度,要发展成“全球屈指可数的知识产权大国”。此外,俄罗斯、韩国和印度等国在制定技术创新战略的同时也把对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纳入国家战略。
(二)国际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不断扩大,权利内容不断深化
随着新技术、新知识的不断涌现,知识产权的新类别相继出现,现代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已从传统的专利、商标、版权扩展到包括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植物品种、商业秘密、生物技术等在内的多元对象。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因此不断地扩展电子、通讯、网络、生物领域的保护范围,如美国、德国、英国、瑞典等国家都开办了基因专利授予业务。美国甚至将网络营销模式等理念都列入了专利保护范围。在国际上,长久以来商业方法专利都被认为是一种“自然产物”而不能给予专利保护。但随着世界商业的快速发展,这种传统观念正受到挑战。商业方法是否具有“获专利保护的可能性”,同生物基因专利一并成为目前业界最为关注的话题。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对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提出了保护的构想。
另一方面,知识产权的保护更加强化专有性。比如,驰名商标现在已经脱离了商品或服务而作为一个专有种类被列入保护范畴。美国专利和商标局颁发的基因专利,不仅有完整的生化、生物学、遗传学方面功能证据的新基因,而且还包括功能尚不明确的DNA序列。
(三)知识产权审批的时间加快,保护的期限延长,对侵权的处罚力度加大
为了鼓励创新,增加知识产权的贮备量,许多国家通过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受理时间来提高审批效率。如美国专利和商标局成立200年以来,共授予了600多万件专利,其中第一个100万件专利花了大约100年,第二个100万件专利花了大约50年,第三个100万件专利花了大约25年,而第四个100万件专利花了大约12年半。
知识产权是重要的民事权利之—,其存续是有法定期限的。对技术创新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知识产权的保护期,不仅在不同家或为同地区都曾有过不同的规定,而且就是在同一个国家或同—个地区的小问时间也都曾有过不同的规定。依据有关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的规定,凡儿参加同际公约的同家或地区其该国或该地区为同知识产权的保护时间可以超过而不能少于国际公约年限。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地位的空前提升,世界各网均加强了对知识产权侵权的处罚力度,一方面是知识产权侵权赔偿额逐步增氏。如美国在1990年到1994年间知识产权诉讼中所涉及的损害赔偿总额初步估计达到9200万美元,侵权赔偿呈观高额化趋势。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如中国刑法就专章规定了侵犯知识产权罪。
作为全球领先的财经证书网络教育领导品牌,高顿财经集财经教育核心资源于一身,旗下拥有高顿网校、公开课、在线直播、网站联盟、财经题库、高顿部落会计论坛、APP客户端等平台资源,为全球财经界人士提供优质的服务及全面的解决方案。
高顿网校将始终秉承"成就年轻梦想,开创新商业文明"的企业使命,加快国际化进程,打造全球一流的财经网络学习平台!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如仍有疑问,欢迎向高顿企业知道平台提问!
Ⅶ 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主复要体现在:制
一、管理者缺乏准确、统一的知识产权运营理念和思路;
二、研发工程师对于专利能力的缺乏是企业专利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专利目标难以实现的根本原因。
知识产权管理,是指国家有关部门为保证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贯彻实施,维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而进行的行政及司法活动,以及知识产权人为使其智力成果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制定各项规章制度、采取相应措施和策略的经营活动。
Ⅷ 事业单位产权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及对策
我国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建立知识产权制度十几年以来,虽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毕竟我国建立知识产权制度时间不长,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还十分薄弱,知识产权工作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知识产权的管理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和要求。当前我国在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建设不适应知识产权工作发展需要
我国政府对知识产权的管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专利、商标、版权分属于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由于专利管理机关、商标管理机关和著作权管理机关在各自职权范围内行使《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所赋予的行政管理职能和行政执法职能,致使三个知识产权的行政管理部门各自只考虑自身管理的那一片,缺乏知识产权保护的整体观念,各自为政。这既不利于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也很不利于政府全面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行为,使得知识产权工作中存在和新出现的问题难以得到及时研究和解决。
在地方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面,除了商标管理工作体系相对健全以外,著作权和专利行政管理机关都显得比较薄弱。目前,我国省一级的专利管理机关,除极少数省、自治区的专利管理机关为行政正局级或行政副局级外,大部分专利管理机关为事业单位,甚至有的现在还是省科委管理的处级单位。在副省级城市,除了个别市的专利管理机关为行政正局级以外,绝大部分是处级事业单位。目前在区、县一级,大部分没有成立独立的专利管理机关,专利管理一般由科委成果管理部门兼管,从事专利管理工作的人员均为兼职人员,并且机构人员经常进行变动。版权的行政管理机关同样不健全。一是全国绝大多数省属地市还没有建立版权局,县级建立版权局更是凤毛麟角,地县的著作权行政管理机构基本上是空的;二是相当一部分省份已经建立的版权局大多数与新闻出版局、文化局合署办公,只挂了牌子,没有自己的编制、不能独自行使自己职能,名不符实;三是绝大多数已经建立的著作权行政管理机构在编制、经费、办公设备等方面困难重重,很难开展工作;四是中央、省、市、县级版权局之间的法律关系不明确,尤其是地市县级版权局的职能不明确,与版权管理工作脱节、十分被动。
2.知识产权管理中的行政执法力度、执法手段不适应知识产权工作发展需要
长期以来,知识产权管理机关普遍存在行政执法力度不够、执法手段薄弱的问题。在专利行政执法方面,随着专利申请量的大幅度增长,专利纠纷不断上升,冒充专利行为层出不穷。但从专利管理机构建设、队伍建设、技术设施、交通工具、通信工具等执法条件来看,都处于落后状态。在对侵权处理方面,由于专利管理机关没有行政处罚权且赔偿力度不够,致使有些专利侵权者未得到应有的制裁,侵权现象屡禁不止。
从商标管理的行政执法情况来看,也同样存在着力度不够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查处商标侵权假冒案件中对被侵权人的经济赔偿不够。如西安市1998年查处的31个商标侵权案件中,责令赔偿经济损失的仅仅有4件,占12.9%,赔偿金额也只有3.7万元。其次,就是查处经销侵权商标商品案件时,由于种种原因,却难以追究到侵权商品的制造者和侵权商标标识的印制者责任。
从版权保护行政执法来看,日前还处于无序状态。一是严重存在着多种执法主体的问题。现在,各省市“扫黄”办、广电、文化、公安、工商、“消协”都可以并大量处罚著作权盗版侵权案件,严重违反《行政处罚法》、《著作权法》和《著权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规定的国家版权局和各省版权局是著作权侵权案件的唯一合法执法和处罚主体条款。二是著作权行政执法部门查办盗版侵权大要案件重点不明,成效不大。三是有的地区还没有形成经常性的规范的执法检查制度;有的地区还没有研究和重视预防著作权违法犯罪工作。
3.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设不适应知识产权工作发展需要
一方面政府在支持与推动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的建构上相对滞后,不能满足知识产权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对已经成立的中介服务机构监管不够,特别是对专利中介服务机构缺乏必要的前置审查和监督,对其他中介服务机构从事专利技术中介行为缺乏必要的资格审查和监督。对专利技术展览、展示活动缺乏必要的审查和管理,致使冒充专利行为时有发生。这些冒充专利行为侵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损害了专利技术的信誉。4.企事业单位对知识产权管理不重视
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缺乏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单位的领导只重视有形资产而忽视无形资产管理。而政府在这方面又没有制定相应的政策和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专利工作为例,我国仅国有大中企业就有10万多个,再加上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总共有3500万个。而每年企业的专利申请只有1万件上下,按最高的年份1996年计算,也只有20301件。企业专利申请量只占全国专利申请总量的五分之一左右。
5.专利、商标审查能力仍不适应知识产权工作发展需要
发明专利申请周期太长,尤其是在医药方面的发明专利五六年还批不下来,严重挫伤了发明人的积极性。复审与无效宣告请求案件审查积压情况仍然严重,致使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商标注册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每件商标从申请到领到注册证需要一二年的时间,使企业感到极为不便。另外,专利、商标重复授权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望采纳
Ⅸ 企业在技术研发,成果引进方面面临哪些困难问题
企业在技术研发,成果引进方面面临的困难问题:
1、缺乏调研盲目引进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市场竞争更为激烈,本土企业为了占领市场先机,凡是有利润空间的行业不经深入的技术调研,就迅速引进技术设备投入生产,其结果往往是引进了发达国家即将淘汰的生产技术。而利润的驱使又使得其他厂商跃跃欲试,但由于得不到先进企业的技术帮助,后进厂商不得不再次引进同样的生产设备。各个地方政府为发展本地区的经济各自为政,忽视行业总体的发展状况,不断引进其他地区早己引进的技术设备。企业与地方政府技术引进的条块分割使得我国技术引进的重复性体现出三种特征:一是低水平的一般加工性项目重复引进多;二是地方性重复引进多;三是在个别行业集中性重复引进多。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VCD产业从零到世界产量第一仅用了三到四年的时间,VCD的生产企业最多时达到上百家,VCD机的销售价格从初期的三千多元迅速降到后来的区区两、三百元,大批生产企业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经历了从诞生到破产的全过程,而VCD生产技术在进入我国之初就早己被发达国家所淘汰。
2、技术引进难以获得核心技术
我国多年的技术引进并没有带来大量的核心技术和创新技术,我国引进的更多的是成熟或标准化的技术。目前,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主要是通过吸引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方式进行的。实践证明,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示范和模仿效应、联系效应与人力资本流动等方式带动本国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但本国企业从中取得的技术进步仅仅限于与跨国公司有密切联系的某些加工制造环节,不但未从根本上提高本国企业的核心技术开发力,仅限于为跨国公司作配套型生产服务,而且使得本国企业为获得跨国公司的订单与合作又大量地引进为满足跨国公司对合作方生产设备提出的要求所需的生产设备。当今世界,经济竞争已转向标准与品牌的竞争,占有核心技术与专有技术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必备条件。因此,从长远看,仅仅是某些加工制造环节取得技术进步己不能满足我国经济进一步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需要由本国企业掌握主要产品的核心技术与专有技术。以汽车工业为例,我国汽车工业引进的技术达到80年代水平的占30%;开发的换代产品达到80年代技术水平的占30%;技术落后的产品占40%。轿车的关键生产技术始终控制在外方手中。本国汽车企业只能占领部分附加值较低的中低档轿车市场,而附加值较高的中高档轿车市场皆为国外品牌的轿车所占有。在汽车行业研发方面,上海大众汽车虽与通用汽车合资建立技术开发中心,但至今为止,尚难有效运作,技术溢出效果也不明显。
3、技术引进主要集中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行业
当今的发达国家技术研发重点已由提高生产效率与工艺水平的技术向研发新产品的技术转变。从近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技术引进的重点仍然是集中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生产型技术,主要用于提高制造业的工艺水平。2011年的统计资料显示,从合同金额上看,技术引进主要集中于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领域,分别占合同总金额的15.02%, 13.47%, 10.06%。从合同数量上看,技术引进主要集中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其他制造业等,其合同数量占全部合同数量的比例分别为15.02%, 13.47%, 10.06%。由于我国工业化阶段的任务并没完成,整个国家的基础加工制造能力还比较落后,使得我国企业不得不继续引进用于提高传统基础加工制造业水平的技术和工艺。而在发达国家,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电子及通信设备的制造、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和交通运输设备的制造早已进入技术成熟和标准化阶段。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阶段性的差异。
4、消化吸收资金投入低
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二次创新是技术引进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引进技术的目的在于促进本国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不包括外资企业的技术进步。技术引进后是否能够及时有效地消化吸收与再创新,从而形成有本国特色的技术成果,是决定技术引进是否能有效推动本国技术水平迅速提高的唯一途径。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在我国技术引进中,普遍存在对技术引进有余,而消化吸收严重不足的问题,用于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资金投入仅为技术引进资金投入的1/3,而日本的这一比例为3:1到5:1之间。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主要看国家对研发的投入程度如何。2011年,全国研发经费总支出为6842亿元,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54%,而这一比例在发达国家约为2%左右。企业科技投入的总量近几年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但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仍然处于很低的水平,科技活动经费和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分别仅为1.5%左右和0.8%左右,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技术引进后只有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才能逐渐形成具有适合本国发展要求的技术成果,推动国内技术水平的提高。技术消化进度不够则无法有效地提高本国的技术水平,那么技术引进也只是停留在原来技术水平上的引进,造成重复引进和资源的浪费。
5、技术中介机构的服务不力
首先是规范技术中介服务的法律制度缺乏。我国涉及中介机构的法律制度包括《科技成果转化法》、《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管理办法》、《留学人员创业园管理办法》、《民法》、《合同法》等,但是总体上仍缺乏一部完整的法律全面协调规范科技中介的各项权利和义务,对于中介市场中拉关系、给回扣、虚假广告、无序竞争等现象打击的力度不够。其次是技术中介机构对于技术引进企业的需求了解不足。我国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路线是将科研成果转化到下游高新技术需求企业,以改善下游企业的运行质量和竞争力,但是忽略了与下游企业就发展中的技术需求状况以及技术引进后是否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状况进行沟通,科技信息仅仅由技术供方、技术中介方、技术受方作单项流动,技术引进无法再最大程度上满足技术市场上的有效需求。再次是金融机构对于中介的支持不力。我国的科技中介机构大多依赖政府的贷款,金融机构的服务和支持较少,投资主体的单一使得中介机活动的规模受到限制。
6、 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
主要表现为教育水平不足,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10一2011年的国际竞争力报告,我国教育体系的质量世界排名53位,职工的再教育水平世界排名57。教育水平不仅影响到当地子公司技术转让的进程,而且影响到对当地经济的扩散。
Ⅹ 科技成果转化成专利有哪些难点
如何对技术成果进行保护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法律层面、技术内层面、市场层容面以及费用预算层面,公司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职责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即决定如何保护公司最新的技术研发成果(包括核心技术),是申请专利、作为技术秘密保护还是直接公开,如果申请专利、需要在哪些国家申请,来自不同部门的人员需要就相关的问题进行综合衡量并由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最终做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