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际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被侵犯有哪些例子
您好,例如:2007年2月,韩国唯美德娱乐有限公司诉上海盛大网游《传奇世界》侵权一案最终达成无条件和解,唯美德承认盛大拥有《传奇世界》的著作权,盛大承认唯美德和Actoz双方共同拥有《传奇》的著作权。
据悉,2003年,唯美德起诉盛大自主开发和运营的网络游戏《传奇世界》涉嫌侵权和不正当竞争,称《传奇世界》有多处抄袭唯美德开发的《传奇》游戏,侵犯了原告对其产品拥有的专有权,因此,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权游戏《传奇世界》的运营,并销毁有关数据、资料,停止相关产品的宣传、销售,关闭《传奇世界》网站,公开赔礼道歉,承担相关诉讼费用。盛大则认为,早在《传奇》游戏进入中国之前,盛大已经在着手准备网络游戏的研发,而且《传奇世界》的编程语言、源代码、文化背景等,都和《传奇》相去甚远。
具体的,您可以去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查找更多的案例。网址为http://www.sipo.gov.cn/albd/2008/200807/t20080714_411347.html
2. 文化知识产权是什么
你是说的版权吧?版权(英文名称:right)即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科学作专品的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权利(属包括财产权、人身权)。版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类型,它是由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摄影和电影摄影等方面的作品组成。“©”符号在计算机中打法:“Alt + 0169”
3. 知识产权是否属于一项经济权利,说他属于一项文化权利正确吗
不包括,两者互不复相关,制不是包含关系,所有权是物权,知识产权是知识产权,虽然性质上相似,但是是始于两种不同的权利。知识产权法是指因调整知识产权的归属、行使、管理和保护等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知识产权法的综合性和技术性特征十分明显,在知识产权法中,既有私法规范,也有公法规范;既有实体法规范,也有程序法规范。但从法律部门的归属上讲,知识产权法仍属于民法,是民法的特别法。民法的基本原则、制度和法律规范大多适用于知识产权,并且知识产权法中的公法规范和程序法规范都是为确认和保护知识产权这一私权服务的,不占主导地位。所有权:对物的占有、收益处分等权利,属于物权法范畴
4. 知识产权文化的社会氛围应包括哪些
构建有利于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
切实加强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我们必须重视知识产权文化对于促进、保护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提高知识产权意识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企事业单位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和水平,形成有利于推动自主创新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文化,让保护知识产权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创新文化和知识产权文化的培育发展,是我国民族文化发展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全新课题。
文化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技术创新活跃的时代,无一例外都伴随着人文创新的引导。今天,突破传统文化中的相对僵化和保守,构建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再造中国创新文化的辉煌,对于中国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繁荣,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弘扬,都将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同时增强知识产权文化意识,把知识产权文化发展战略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这是我们面临的又一项重要任务。
知识产权及知识产权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文化背景。随着知识产权在全球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中作用的不断增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也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在2003年正式提出了“知识产权促进发展与繁荣,建立知识产权文化”的创意,将建设知识产权文化列为战略目标之一。从我国实施知识产权制度的实践看,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一直作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基础工程,齐头并进甚至先行,通过引导人们观念转变,提高对知识产权基本知识和法律制度的认知、认同,在越来越多的社会人群和越来越广的经济领域中强化了知识产权意识,知识产权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为知识产权各项业务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土壤。
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工程。知识产权文化包含着十分广泛的内容,如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国际规则、政策体系、发展战略、价值准则、观念意识、理论体系、学术思想、外部环境等。根据知识产权活动的具体实践,知识产权工作的不同领域或不同层面,又不断衍生出更深更细的文化涵义。文化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母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声。要突出知识产权工作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应当抓好创新文化建设、竞争文化建设、诚信文化建设、法制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建设、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通过知识产权文化建设,逐步形成有利于创新、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适应市场竞争、维护经济秩序的良好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
知识产权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反映,其核心是一种创新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们要历经一个又一个未知的挑战和困难,要在创新战略方面有一个大的转变,首先需要在思想观念、认知方法、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制度模式等方面有一个大的突破和提升。知识产权文化即作为环境因素,影响或制约创新过程,又作为一种渗透到创新主体的潜在因素,影响创新者的行为和表达。要把知识产权文化列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体制机制、文化环境、价值观念等方面,下大力气做扎实的工作。同时知识产权文化建设还要融入社会整体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中,以及文化创新的整体实践中。
创新事业催生创新文化,创新文化成就创新事业。建设知识产权文化,需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创新文化氛围,深入推进机制、体制改革,为创新型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发展知识产权文化,就要坚持培育创新意识,鼓励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活力,尊重创新劳动,营造创新氛围,保护创新成果。一切妨碍自主创新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破除,一切束缚自主创新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自主创新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放手让一切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在中华大地上,就会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万马奔腾、生动活泼、生机勃发的大好局面。
5. 如何建设公司知识产权文化
一、企业领导者要对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高度重视企业领导者、决策者对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重视是顺利开展该项工作的关键。领导者要加强自身的知识产权意识,把知识产权管理列入领导工作议事日程,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必要保障。
二、搞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建设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是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职能机构。大中型企业应有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专职工作人员。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可以独立设立,也可放在企业法律事务部中。无力设立专门机构的小企业。也应安排兼职人员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国内外有很多先进企业都很重视这一点。如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仅专利部就有250多人,每年获专利3000多项;日立公司知识产权部有专利管理人员320多人,每年专利申请量为1.3万件。我国海尔集团公司设有独立的法律事务中心,专职人员20多人,其中也配有专门负责企业专利法律事务和商标法律事务的人员。
三、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专利、商标、商业秘密是企业最通有而又最重要的知识产权,对这几项知识产权的管理,应努力建立健全以下制度:
(一)建立健全专利管理制度,主要内容有:
1.进行新产品开发与新技术研究时,首先要进行专利检索,利用专利文献所提供的技术,可了解到本技术领域中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和研究动向,以避免重复研究,浪费投资。
2.做出发明创造时,要及时考虑是否申请专利,申报专利应争取时间尽早申请,取得法律保护。
3.当取得专利权后,要考虑开展许可证贸易或转让专利技术,这样有利于收回科研投资,使企业得到补偿,扩大研究经费,开展新的课题研究。
4.企业的专利部门对于企业取得专利法保护的产品和技术,要根据专利法维护本企业专利权不受侵犯。当发现侵权行为时,应及时请示专利管理机关调变处理,或向人民法院起诉。同时,应自觉遵守专利法及有关规定,在生产和出售新产品时,要进行专利检索,避免侵犯他人的专利权。
5.对进口产品,引进技术要事先进行有关领域的专利检索,以确定其法律状态。在签订有关合同时,应当制订效力极保条款,明确双方在涉及第三方专利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二)建立健全商标管理制度。主要工作是:
1.及时注册商标,维护商标专用权。当企业开创了某种商标的信誉之后,如果未注册而被他人抢先注册,对企业来说是一笔损失。因此,督促企业尽快进行商标注册并及时续展是商标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商标专用权遭到侵权时,应及时诉诸法律,积极保护企业的商标权益。
2.加强企业对商标使用的管理。对企业商标的使用的管理,有两方面内容:一是严格依照《商标法》有关商标使用的规定,无论是注册还是末注册商标,都应依法合理使用,避免侵犯他人合法商标专用权和因其它违法使用而承担法律责任。二:是在许可他人使用商标时,应对许可使用的对象、合同的签订、对被许可方的监督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加强对使用许可合同的监督。
3.建立健全企业高层档案制度。高层档案资料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商标注册证》、商标的注册申请材料、公告材料等,出于注册商标的保护期是有限的,因此,商标档案管理制度应包括商标注册、续展及注册事项变更等事项的管理,以维持商标注册的长期有效。
(三)建立健全商业秘密的管理制度,主要是:
1.企业对外的商业秘密管理制度。对外签订的合同中涉及企业商业秘密,应在合同中订立专门的保密条款,明确合同对方的保密责任。对合同对方违约泄密或企业无合同关系的第三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使用、披露企业商业秘密的行为,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仟。
2.企业内部的商业秘密管理制度。实践中出现的许多涉及商业秘密的纠纷,大多与企业内部商业秘密管理不严有关。因此:
(1)企业内部应成立保密领导机构,制定内部保密规章制度。如订立有关资料、图纸的管理办法和职工守则。
(2)在企业员工的聘用合同中,应设立保密条款,规定员工尤其是在企业涉密部门如技术开发部门、计划部门、经营部门、销售部门等工作的员工对企业所负的保密义务与责任。必要时。可对某些关键员工的工作流动进行合理限制。
(3)加强对企业内某些特定区域的保卫管理工作。对一些涉及本企业商业秘密的关键部门、车间,应严格限定非有关人员的进入。
6. 知识产权算不算公民文化权利
两者抄属于不同范畴的概袭念,当然二者存在重叠的部分,一般而言知识产权属于财产权,当然著作权中存在部分的人身权,而公民文化权利主要从宪法的角度,比如受教育权、文艺创作的权利等等。也就是说知识产权是普通民事权利,而公民文化权利属于公民基本权利。
知识产权(英语:Intellectual property),指“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一般只在有限时间期内有效。各种智力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以及外观设计,都可被认为是某一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主要分类有: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版权)等。
公民文化
《不列颠网络全书》把公民定义为:"公民资格指个人同国家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个人应对国家保持忠诚,并因而享有受国家保护的权利。公民资格意味着伴随有责任的自由身份。公民具有的某些权利、义务和责任是不赋予或部分赋予在该国居住的外国人的。
7. 知识产权文化的社会氛围应包括哪些
知识产权文化的社会氛围包括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巨大的历史变革过程,需要以知识产权优势理论为指导,动员全党、全社会的力量,形成有利于创新的合力驱动创新;需要加快体制改革的步伐,构建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制度、机制和规范保障创新;需要加大对自主创新要素的投入,培养高水平的创新人才,提供源源不断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支撑创新;需要为经济发展、科技昌明、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提供与之相应的思想、道德、知识、智慧的集萃来形成一种复合文化——“知识产权文化”——激发和引导创新。因此,在21世纪的今天,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要培育和发展创新文化,还应在科技、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中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把创新文化的发展与科技、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统一规划,与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进程协同推进,与先进文化建设相互协调,尤其要把“知识产权文化”的培育和再造,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知识产权文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经过人们继承、丰富和发展而来的,在科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的潮流中逐步形成的新型文化形态。因此,影响知识产权文化要素构成的内外变量主要有: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是建立在民族发展繁荣的基础之上,根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之中。以传统文化为前提,把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赋予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中国的民族特色,才能培育出真正现实的、有活力的、有凝聚力的和现代化的知识产权文化。
——科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首先,世界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知识经济悄然到来,世界经济秩序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经济贸易打破了政治体制的束缚,将快速发展,并呈现经济自由化、一体化、全球化趋势。其次,在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三大框架下的世界经济秩序和国际贸易规范将基本趋同;各种形式的国际区域合作将继续发展,我国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和负责任的大国风范加入区域经济组织;中国的国际影响将继续扩大,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程度进一步提高。第三,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及政策的制定实施产生重要影响,实行世贸组织规则,国内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国有企业改革、民营企业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将共存共荣;政府职能的转变更加紧迫,政府的“越位”、“错位”和“缺位”现象必须尽快解决;对外经济活动进一步规范,国内市场更加开放,体制改革、制度创新和政策法制环境更加完善。
——政治、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进入21世纪后,使得国家强盛、区域繁荣、人民富裕的途径和方式将发生根本性变化——科技引领未来、知识创造财富、知识创造文明。由于知识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化,使得国家政治和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人本、科学、民主、人权的观念将更加深入普及,中西文化在交流、传播和碰撞中将互相吸纳、借鉴和升华,进而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知识产权文化。
知识产权文化决不是封闭、突变、排他和狭义的,而是一种开放、渐进、包容和广义的文化,它以更加宽广的内涵,反映了创新文化的方方面面。
8. 良好的知识产权秩序重在文化建设或重在法律建设
影响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实施效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文化动因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历史惰性。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个体农业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单位,以伦理纲常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法律文化是有惰性的。中国的传统文化遗产愈见深厚,其消极精神因素的沿袭就愈见顽固。近代知识产权法律,建立在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理性主义[42]的思想基础之上,将这一制度移植于义务本位、专制主义、人伦理性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中,如果没有自上而下的法律文化改造活动,没有形成与移植法律相适应的新文化基础,就会使得知识产权这一制度“舶来品”产生“水土不服”的法律异化后果。
(2)社会认同法律的现实障碍。近代中国引入知识产权制度,是一种“被迫性移植”,其间虽有清政府实行新政的需求,但更多是外国势力强加所致;现代中国对知识产权规则的接纳,在一段时期是一种“被动性移植”,即是在国际贸易体制的框架内来考虑本国立法。我国公众对知识产权法律的社会认同感不足,其原因有二:一是对法律移植的差异性认识。本土社会成员对法律移植的接受,存在着不同的具体价值期待,或支持法律移植,或反对法律移植。[43]现今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过多地顾及发达国家的要求,确实存在着国家间的利益失衡,这一状况肯定会引起本土社会的不同意见。二是对法律移植的有限需求。法律一般总是从发达国家向需要规则的欠发达国家移植而不是相反。当知识产权的某些制度或规则,超越发展中国家发展阶段时,由于本土社会内在需求不足和制度消化能力欠缺,就会影响法律移植的有效性。
(3)现代知识产权法律构造的文化缺失。知识产权法律进入中国只有一百来年的时间,进入社会大众生活只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笔者认为,知识产权法律构建的成就虽举世瞩目的(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主席鲍格胥博士语)。但是,知识产权文化的形成,这一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知识产权的制度创新与变革,需要相应的法律文化改造与重构,即以新的法律认知取向、法律情感取向、法律评价取向,作为现代法制的文化底蕴。[44]现代知识产权文化的形成,意味着外来文化的转化以及对本土文化的改造。“崇尚创新精神、尊重知识产权”,作为法律移植及本土化基本理念,其既有“以人为本、私权神圣”的西方文明的先进思想,也包含有“利益均衡、和谐共赢”的本土传统的合理内核。从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的现状来看,外来的法律赖以依存的精神基础,未能随之移植而本土化;同时,本土的文化精神也未能加以改造而现代化,这些即是知识产权法律构造中的文化缺失。
知识产权文化的培育与养成,是知识产权法治秩序构建的重要内容。从世界范围看,为寻求法律广泛认同,推动各国制度实践,国际社会提出了建立一种“明达”的知识产权文化的构想。2003年5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2004-2005年计划与预算草案》中提出,要把创建知识产权文化作为WIPO工作的一项重点计划。总干事在《WIPO计划活动中的中期计划——WIPO构想与战略方向》中进一步指出:从现在起到2009年间,创建知识产权文化的基本思路是促进和鼓励每个国家发展一种适合其需要的知识产权文化,包括各有侧重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最适宜的国家知识产权制度,并在全国范围内提高对知识产权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强有力手段的认识。[45]就中国而言,为了培育和发展现代知识产权理念,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国家知识产权局专门发文强调知识产权宣传工作,并将2007年定为“知识产权文化年”。 2008年6月中国政府公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将“培育知识产权文化”列为知识产权战略的五大重点之一。
现代知识产权的文化构建,需要一般社会条件的综合作用,从而形成法律文化再造的运动能量和运动方向。[46]上述社会条件,既有内在动力,也有外生变量。首先是知识经济市场的原动力。基于市场经济的内生力量,必然产生与知识产品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相适应的知识产权文化。其次是政策制度环境的保障力。政策制度环境的营造,对于良好的法律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日本在近代对德国式民法的选择,在现代对美国式宪法的引入,无一不是凭借政治权威,包括相关政策制度的推引,以改造原有法律文化,从而极大地提高日本法律文化的承载力。[47]最后是文化宣传教育的引导力。在全社会普及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培养公众的知识产权权利观念和规则意识,是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我国,通过学校创建知识产权教育模式,以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和变革意识;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知识宣传,普及和提高全民尤其是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和能力,显得特别重要。总之,知识产权文化的培育与养成,是我国30年知识产权法制建设的薄弱环节,理应成为现阶段乃至今后相当时期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一个重要任务。
9. 论述 为什么知识产权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前提
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知识产权”、“文化产业”。所谓知识产权,又称智力成果权、知识财产权,是指“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一般是指专利权(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权(商标、服务标记、厂商名称、货源名称等)、著作权(版权),也可以分为著作权、工业产权,工业产权包括专利权和商标权。所谓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在美国一般叫版权产业,在英国叫创意产业,其实国外的叫法更体现了其知识产权的特征。
文化产业归根结底是内容产业、知识产业,其核心是智力创意、创造,其成果体现就是版权。如果没有版权这个核心的东西,文化就无法产业化,就没有所谓的文化产业。如迪斯尼系列作品、好莱坞的电影,如果没有版权,就不会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会发展到今天还不衰。
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必须要走产品化、商品化的道路。走这样的道路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要有标记、要创品牌。文化产品的产业化成果就是文化商标权的专属和拥有。如梦工厂、迪士尼等世界著名文化品牌。
文化的产业化发展除了版权、商标权外,还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没有技术支撑,文化就无法与现代科技相融合。如苹果电脑、苹果手机。一方面是技术推进了文化与新科技的融合,另一方面,是文化与新科技的融合,进一步推动了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如纸的发明成为图书这种文化成果的载体,后来有了胶片、磁带、光盘、网络等这样的载体,这些载体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这种技术与文化融合的成果就是专利权的专属和拥有。
文化产业要发展,就必须走文化产权化的道路。没有法律对这种无形的文化产权进行确认和保护,文化就无从产业化,文化产业就无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