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物权里的“典权”和“质权”是什么意思
质权:包括动产和权利。甲借了乙100元,把手表作为质押物给了乙,如果甲不还,乙专可以就该手表的价值优先受偿属。
典权:只限于不动产,你把房屋典当给别人,人家可以把你的房屋租出去并且收租,如果到时候没钱赎回,房子就是人家的了。
抵押权:你把房子抵押给人家,但人家不能拿你的房子出去收租,到期你还不了债,房子人家也不能直接拿去,只能申请把你房子拍卖然后优先受偿。抵押一般用于不动产,而且必须登记。质押用于动产,交付就可以了。
Ⅱ 在物权法中,设立典权的意义何在
典权
是为
典权人
就不动产的使用、收益而设定的物权。所以,典权人取得典权的目的就在于对典物进行使用和收益。典权人不仅可以对典物进行使用和收益,还可以对
典物出租
、
转典
。可见,典权人使用收益的权利是很大的。
Ⅲ 判断:我国物权法为规定典权
正确,当初制定《物权法》时,争论激烈,最终还是未对典权作出规定。
关回于典当行为,答目前,只是出现在部门规章当中,而不是法律或者行政法规
2007年10月1日实施的《物权法》第五条规定: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但是,纵观整部《物权法》,并没有对典权的规定。同时,部门规章对于典当行为的规定,却规定为到有关部门办理抵押手续,在办理抵押手续后,不仅典当合同发生法律效力,典权人对典物享有抵押权。这就产生了一种生效的典权合同,享有的却是抵押权的两难境界。
或许,《物权法》没有规定典权是出于市场经济发展,人民观念转变,以及为适应物权法国际化趋势等各方面因素的考虑,但是,典权毕竟是我国特有的不动产制度,能够满足用益需要和资金需要,短时间内废除典权还是不可能的,《物权法》没有对典权予以规定,而部门规章却做出了相关规定,这必将导致在司法实践中,认定合同效力与物权效力不匹配的境地。
Ⅳ 什么是典权
典权在法律上的性质,也就是究竟属于何种物权,目前有不同意见:
一是用益物权说。所谓用益物权是指以支配他人之物的使用价值为内容的物权。主张典权是属于用益物权而非担保物权的理由主要是:⑴典权的发生是基于典物所有权派生出来的权利,以对标的物的使用价值的支配为内容,目的在于对标的物为使用收益,这与担保物权的内容为对标的物的交换价值的支配、目的在于担保主债的履行有明显不同。⑵出典人在典物价格低落时,只需要抛弃回赎权,就可以对不足部分的典价不负清偿责任,而这也与担保物权的主债务人在担保物的价值不足清偿债务时,仍负清偿的责任不同。⑶典权并不具有担保物权的属性,亦即典权不具有不可分性、从属性、物上代位性等属性。
二是担保物权说。担保物权是指为了确保债权的实现,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以自己的动产、不动产或权利为标的而设定的,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权利人有权就该财产变价并优先受偿的一种限制物权。主张典权属于担保物权的理由主要是:⑴民间设定典权多因经济困难而到典当行融通资金,并出典不动产作为借款的担保物,所以就社会作用来说,典权应该是担保物权。⑵典权的取得与返还,依存于典物,典物的提供不能说没有担保的作用。⑶出典人虽然没有义务提出典价回赎典物,但这只是法律赋予出典人任意选择回赎与否的权利,并不否认出典人有偿还典价的义务;何况出典人不为回赎的时候,乃是以典物的所有权代替典价,将其所有权移归给典权人,作为偿还典价的方法,并不是说出典人没有偿还典价的义务。再就典价作为金钱而且需要偿还的关系来说,实质上出典人所负的金钱债务,无论名称如何,跟金钱债务并无不同,可见典权具有担保物权性质。
三是双重权利说。 双重权利说主张典权兼具有担保物权及用益物权二者之性质。其主要理由在于:(1)在法制史上,典与质并无严格区别,所以从沿革解释来说,典权原本就兼有担保物权与用益物权的性质;(2)典权人虽具有使用收益的权能,但典权人大多是富有之人,其设立典权乃在期待取得典物的所有权,使用收益仅为其次要目的,所以从社会作用来说,典权不能认为是单纯的用益物权;(3)虽然说典价是使用收益的对价,而不是以借贷为前提,但典是受金钱的融通而运用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如果以典为纯粹的用益物权,则典权的回赎权将难以说明。因为如果以典价作为设定典权的对价,则典权消灭的时候,应该没有返还对价的必要,所以回赎的时候,需要由出典人提出原典价,这跟营业质的回赎无异。
在上述三种学说中,用益物权说为通说
Ⅳ 典权为什么没放到物权法中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杨立新 2005年9月23日
评论《物权法》草案,最有意思的莫过于看看典权了。法律业界的人士说到《物权法》草案规定典权,是“三进三出”,尽管有些夸张,但是说的也有道理。在数次《物权法》草案中,经历了规定典权,不规定典权,又规定了典权,又不规定典权了的反复过程。这次公开征求意见的《物权法》草案又将典权删除了。从现在的情况看,不知道将来是不是还要把典权规定进去。
我是坚决主张要规定典权的。为什么?大概有以下几个理由:
第一,典权是我国古代物权法的传统制度,是我国民法独创的制度,因此,有些人认为典权是中国物权法的固有制度,是有道理的。在很久之前,在中华法系中就有典权制度。最初的典权不仅可以典房、典地,还可以典人,后来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就只有典房和典地了。一千多年以来,典权制度在中国发挥了重要的融资和担保的作用。现在的《物权法》草案规定的绝大多数物权制度都是欧洲的制度。细细清点一下,惟有典权是中国固有的物权制度,保留下来,应当是有发扬传统、保持民族特色的意思。
第二,近几十年我国典权制度的衰落,与实行普遍的公有制、计划经济和人民相对贫穷有关。在建国初期,土地和房屋存在私有制,因此,典权制度还是被广泛地使用,那个时候的典权纠纷很多,需要法院处理。至公社化和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之后,新设的典权就不多见了,但是由于典权的典期很长,因此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的80年代,典权纠纷才基本灭绝。因此,我认为,我国人民不是不需要典权,而是在那个时候不存在典权生长的土壤。
第三,现在我国人民是不是需要典权?回答应当是肯定的。首先,在城市,房屋已经私有化,基本上不存在公有住宅的出租问题;在农村,农民的住宅都是私有的;既然存在私有住房问题,而且是普遍的存在,那么,典房就会存在。其次,在城市,虽然土地属于国有,不能设置典权,但是土地使用权却可以设典;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只要准许,也可以设典,因此典地并非不可能,而仅仅在于政府所持的态度。计划经济已经改变,土地和房屋都存在私有,因此典权有存在的土壤,就会发生、发展。
第四,在现实生活中,法律为人民的融资方法增加一个新的渠道,会更有利于人民的生活。例如,闲置的房屋不愿意出租,又不愿意出卖,就可以典出去,所有权人既能收到典价进行使用,又能够保留所有权,不至于灭绝产业,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而且“物权法定主义”是物权法的基本原则,《物权法》不规定典权,法律就不承认典权是物权,当事人约定典权就没有法律根据,就会限制人民的权利。从这一点上观察,典权的设立,甚至关系到《物权法》是不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大问题了。
出于以上四点考虑,我极力主张《物权法》应当规定典权。我们说,尽管“三进三出”的说法有些夸张,但是典权在《物权法》中已经两进两出了。我劝立法机关还是要好好斟酌,看到《物权法》规定典权只有益处,没有害处。既然如此,干吗非要叫劲,非得把典权清理出物权体系,将这个土生土长的传统的物权制度扼杀而后快呢?因此,我说《物权法》对典权应当“三进”,而不要再“出”,就会给人民一个既新又旧的物权制度,使人民在物权法的规定中又有一个可以自由利用的空间,岂不是更好?
注:杨立新 是法律界的名人
Ⅵ 物权里的“典权”和“质权”是什么意思
质权:包括动产和权利。甲借了乙100元,把手表作为质押物给了乙,如果甲不还回,乙可以就该手表的价值答优先受偿。
典权:只限于不动产,你把房屋典当给别人,人家可以把你的房屋租出去并且收租,如果到时候没钱赎回,房子就是人家的了。
抵押权:你把房子抵押给人家,但人家不能拿你的房子出去收租,到期你还不了债,房子人家也不能直接拿去,只能申请把你房子拍卖然后优先受偿。抵押一般用于不动产,而且必须登记。质押用于动产,交付就可以了。
Ⅶ 典权是否属于物权
楼主你好
典权是物权的一种,只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内没有规定。回但是典权是实答际存在的,如《民通意见》中就有关典权的规定(《民通意见》第120条),一些行政法规也有规定典权(《典当管理办法》)。
因此可以说,典权是我国的法定物权,只是没有像所有权等物权那样有系统的统一的规范下来。
Ⅷ 在物权当中:“典权”是指什么
什么是典权?
所谓典权是指房屋所有权拥有者有将其房屋典当给他人以获专得利益的权利。房屋典属当是指承典人用价款从房屋所有人手中取得使用房屋的权利的行为。
承典人与出典人(房屋所有人)要订典契,约定回赎期限(即存续期),一般期限是3年到10年不等。到期由出典人还清典价,赎回房屋。
典价无利息,房屋无租金。典契中一般规定,到期不赎的,由承典人改典为买,也可经双方协商,续期再典。承典人除占有房屋供自己使用外,在典权存续期内,还可以将房屋转典,或出租给他人,并且可以典权作为抵押权的标的物。
Ⅸ 怎样区别用益物权中的地上权、地役权、典权
地上权、地役权两者同属于用益物权。
1地上权是因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而使用国家或集体土地的权利;地役权是以他人土地供自己土地便利而使用的权利。
2产生的原因不同:前者因土地划拨,乡村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转让而产生;后者则是基于供役地的存在,一般是设定地役权的合同,也有根据遗嘱的单独行为的。
3消灭事由不同,前者是基于年限的规定;后者则是由于土地灭失,目的事实不能,抛弃,存续期间届满或其他预定事项的发生。
4权力不同,前者可以进行转让,抵押,出租等权利处分;后者则仅具有使用和为附属行为的权利
5义务不同,地役权人在供役地上建设的设施可供供役地人使用。地上权人则无此义务。
关于典权
1、典权是中国固有的一种物权,属于用益物权的一种。所谓典权,是指承典人支付典价而占有、使用、收益出典人的财产,出典人在一定期间内有权回赎的一种民事权利。(佟柔主编《中国民法》,第278页,法律出版社,1990年11月第1版)
2、典权是典权人支付典价,对他人的不动产进行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他具有以下的特征:(1)典权是不动产物权;(2)典权是以支付典价而成立的物权;(3)典权是占有、使用、收益他人不动产的物权。(钱明星著《物权法原理》,第307-308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1月第1版)
3、典权是支付典价、占有他人不动产而为使用收益的限制物权。在典权关系中,支付典价而占有他人不动产者,为典权人;其相对人,即取得典价而以自己的不动产供典权人用益者为出典人。该项不动产称为典物。典权人交付于出典人的价金叫作典价。(张俊浩主编《民法学原理》,第416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第1次修订版)
4、典权,是指支付典价而占有他人不动产并为使用收益的权利。其法律特征为:(1)典权为不动产物权,在动产或其他权利上不能设定典权;(2)典权以对典物的使用收益为目的;(3)典权以权利人占有典物为要件;(4)典权因支付典价而成立。(温世扬著《物权法要论》,第153页,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
5、所谓典权,指支付典价,占有他人不动产而为使用收益的权利。(1)典权为习惯法上的物权;(2)典权为不动产物权;(3)典权为他物权;(4)典权为定限物权;(5)典权为用益物权;(6)典权为有期限物权。(梁慧星、陈华彬编著《物权法》,第284-285页,法律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
6、典权制度是我国特有的法律制度。典权一词有两种含义。广义的典权的标的不限于不动产,也包括动产。民间所用的典当、典质即是从广义上来理解典权的。狭义的典权,其标的仅限于不动产,其含义是指典权人支付典价而占有出典人的不动产、并进行使用和收益的权利。从我国建国以来政府和司法部门颁布的有关政策、法规及司法解释来看,我国法律和政策所认可的典权指狭义的典权。(王利明著《物权法论》,第659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
7、称典权者,谓支付典价占有他人之不动产,而为使用收益之权。(1)典权系存在于他人不动产上之物权;(2)典权系占有他人不动产而为使用收益之物权;(3)典权系支付典价而成立之物权。(谢在全著《民法物权论》(上册),第453—456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8、所谓典权,是指支付典价,占有他人之不动产,而进行使用收益的权利。在典权关系中,占有他人不动产而享有使用收益权利的一方,称为典权人;收取典价而将自己的不动产交给典权人使用收益的一方,称为出典人;作为典权客体的不动产,称为典物。(郭明瑞、唐广良、房绍坤著《民商法原理(二)——物权法 知识产权法》,第212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2月第1版)
9、典权是以支付典价为对价,占有他人之不动产而为使用、收益的他物权。(1)典权是在他人的不动产上设定的有期限的用益物权;(2)典权以支付典价,占有典物为要件;(3)典权是得以回赎的限制物权。(彭万林主编《民法学》,第287-288页,法律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10、典权是指支付典价,占有他人的不动产而为使用、收益的权利。前款所称不动产,仅指建筑物。(王利明主编《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第83页,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
Ⅹ 在物权法中,设立典权的意义何在
典权是为典权人就不动产的使用、收益而设定的物权。所以,典权人取得典权的目的就在于对典物进行使用和收益。典权人不仅可以对典物进行使用和收益,还可以对典物出租、转典。可见,典权人使用收益的权利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