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么是同案不同判
一、案情相同,但是当事人举证不同
这种情况在一些集团诉讼中经常出现,同样的案情,有的当事人或是本身具有较高的法律素养,或是聘请了专业的法律服务人员,故能较好地完成举证,诉讼请求获得支持。但有的诉讼当事人既不具备专业知识,也未聘请专业法律服务人员,仅凭一腔热血和朴素的“有理走遍天下”的理念即来起诉,导致举证不能,进而导致败诉。这时候败诉的当事人往往会气冲冲的质问法官:“我们是一样的案子,为什么他赢了,我输了?”如果这时判后答疑工作做的不到位,当事人的愤怒情绪就会得到更大的渲染,甚至会引发舆论对司法的围攻,引发民众对司法的怀疑和猜测,即影响司法的公信力。
二、参与决定裁判结果的人员认识不一
这里需要对裁判结果的诞生过程进行一个解释。目前的制度体系情况下,对于大多数法院而言,要做出一个判决,除独任法官、合议庭出具意见之外,仍需要向庭领导、院领导汇报,共同研究决定,有的案件还需要经审判委员会讨论来决定裁判结果。所以裁判文书中都会写“本院认为”,而不是“本法官认为”,体现的正式一种集体决议的精神,“本法官认为”这种颇显自信的表达方式在英美法系较为常见。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有关裁判权的改革问题已经提上日程,并且已经有了试点。
我国是成文法国家,不实行判例制度,之前的判例并不对之后的裁判构成约束。所以司法实践中,即使是同类型的案件,在上述的讨论过程中,不同的参加合议、讨论、研究的人员,由于法律适用、事实认定上观念不同,尤其是自由裁量权上的标准不同,得出不同的结论也就不足为奇。而这时很难说哪个案件是错案,但是说都正确似乎也总是觉得底气不足。这种现象甚至可以说是成文法国家司法裁判的一种痼疾,因为司法裁判的过程,是一个对事实进行认定,对法律进行解释的过程,整个过程中都存在着主观的自由裁量,认识不统一在所难免。
三、法官认识的阶段性
在裁判结果的形成过程中,即使是同样的参与讨论、研究决定的人员,也会因为对某类案件的认识的逐步深入与透彻而导致观点与观念上的变化,导致新的裁判结论不同于之前已经形成的裁判结论。这种情形在新类型案件尤为常见。
这种情况的发生,一方面当然是由于法官知识体系、法官自身素质等主管原因,另一方面也是人的认识阶段性、局限性的客观规律。遇到可能发生这种情形的案件,应极力做到“慎断”,若仍无法避免,经仔细研究讨论,如果确实可以认定之前的裁判错误,应当启动再审程序予以纠正。纠错程序本身也是司法公正的一种保障。
四、法律的变迁与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
虽然早在2011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就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法律体系虽已形成,但是并未长成,构成法律体系的各部门法仍在随着活跃的社会实践不断变迁和充实,法律体系内之间的冲突仍旧屡见不鲜。
以《物权法》为例,《物权法》出台后,由于对物权公示性的强调,以及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认定,就导致了许多案件在案情类似的情况下,在《物权法》颁布前后得到的裁判结论大相径庭。《物权法》中确立的物权理念与《婚姻法》中夫妻共同财产等条文在物权认定上的冲突一直都存在争议。另外,法律和司法解释之间的不一致也颇为常见。以上种种情形,导致司法者在适用法律上的选择性更强,进而为裁判结果的不统一创造了条件。
在上述的分析中,第一、第四项如果释明得当、充分,当事人和公众较为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是第二种、第三种情形的过分蔓延,会使得当事人认为诉讼是一种射幸行为,与法律的可预见性的属性不符。而遗憾的是第二、第三种情形似乎是导致“同案不同判”最多的情形,严重影响了司法的严肃性与公信力。这也就使得“统一裁判尺度”这个课题有了其存在的价值和长久的生命力。最高人民法院以及地方各级法院已经在大力度地推进相关工作,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已经开始发布指导案例,来统一同类案件裁判标准。另一方面,司法公开的逐步途径,比如文书上网工作,也会使得裁判者感到压力所在,更加“慎断”。辅之以各高级法院的“指导意见”、“会议纪要”,希望在多举并措的情况下,同案不同判的情形可以进一步减少,司法的公信得以进一步的树立。
(作者单位: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法院)
Ⅱ 业主委员会筹备小组成员能不能参加业主委员会委员选举
筹备组的业主成员可以竞选业主委员会委员的,筹备组的非业主成员不得竞选业委会委员,因为业委会委员必须是业主。同时全国性的法律法规,如物权法、、物业管理条例、住建部的《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都没有禁止筹备组的业主成员不得竞选业主委员会委员。各省市的物业管理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细则等,对此也没有禁止,有的地方细化明确了筹备组成员终止,筹备组的解散时间,比如湖南的:《湖南省物业管理条例》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筹备组中的业主成员被提名为业主委员会委员候选人的,其筹备组成员资格即行终止,筹备组应当从符合条件的推选人员中依次递补。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湖南省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细则》第41条第二款规定筹备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三个月内完成首次业主大会会议筹备工作。筹备组在业主大会成立后即自行解散。
但有例外,明显违反全国性法律规定的,如《深圳经济特区物业管理条例》
第二十条筹备组由五至七名成员组成,其中社区工作站负责人一名、建设单位或者物业服务企业代表一名、业主代表三至五名。筹备组组长由社区工作站负责人担任。筹备组中的业主代表由社区工作站在愿意参加筹备工作,且有一定人数业主推荐的业主中确定。筹备组成员不得担任首届业主委员会委员。建设单位应当提供筹备工作所需要的物业和业主相关资料。
因为深圳的条例的该规定违反上位法物权法、物业管理条例,所以该规定不应该执行,因违法而无效。业主可以对此问题向住建部、国务院或者全国人大反映,并要求修改。
经查,青岛的地方规定,《青岛市物业管理条例》
颁布时间 : 2005-10-26 实施时间 : 2006-01-01 2005年10月26日青岛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其中第第九条第二款规定:区(市)物业管理行政管理部门接到建设单位的书面报告或者业主的书面要求后,应当和物业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组织成立业主大会筹备组。筹备组成员由业主代表和居民委员会成员组成。
第十一条筹备组应当自组成之日起三十日内,组织召开首次业主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制定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和业主公约等。
业主大会自首次业主大会会议召开之日起成立。
没有相关规定筹备组的业主不能竞选业主委员会委员。
Ⅲ 对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有优先 权、 担保物权的债权人,可以直接申请参与分 配,主张优先受
优先权是指对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享有抵押权、质押权、留置权等他项物权。
Ⅳ 物权法哪条规定外人不能参加业主委员会成员
《物抄权法》第七十五条【对业袭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设立的注释】:
“业主大会是业主的自治组织,是建设区划内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管理机构,可以代表业主行使专有部分以外共有部分的共有权以及共同管理的权利,并对小区内的业主行使专有部分的所有权做出限制性规定,以维护建筑区划内全体业主的合法权益”。
Ⅳ 开发商参与建设的人防工程使用权应该归谁所有
业主主张人防车库的所有权,主要理由是人防建设成本进入了房价。这个理由无论在法律上还是情理上,都是不能成立的。
1、 成本与所有权无关。成本是经济学概念,只是用来计算收益的。是否支付成本,与是否取得所有权没有必然联系。(比如一栋三层楼房的成本是10万元,我只出5万元,相当于成本的一半,但产权人同意转让给我,我就取得了这栋楼的全部所有权;反之,如果产权人一层楼就要价20万,我同意成交了,也就只能取得一层楼的产权,不能说我已经支付了你整栋楼的成本,你整栋楼都要归我。)另外现行商品房定价实行市场认知定价模式,商品房销售价格与成本无必然联系。
2、 业主是消费者不是投资者,将消费直接等同于投资,这根本就是基本逻辑关系错误。消费跟投资可以说是经济行为的两面,投资是为了生产产品以满足消费并赚取利润,如果将消费等同于投资那整个经济社会都会因为逻辑关系错误而不存在。就本案来说如果业主作为消费者购买房屋后因房屋价格内包含某项(人防工程)成本,使得业主变为该项成本(人防工程)的投资者,享有收益权。如果观点成立,那业主购买的房屋本身的建造成本也包含在房屋价格内,按照上述观点推断业主是该建造成本的投资人应对其所创造利润享有收益权,就是说开发商开发产品过程中承担了所有风险,最终利润应由业主享受,业主才是真正投资人,开发商应将房屋成本以外的利润部分还给业主。如果将这种逻辑关系进一步放大到生活中的所有行业那结果将不敢想象。因此这种逻辑关系显然是错误的。
3、 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角度来分析,业主的共有部分只能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法定共有;二是天然共有;三是约定共有。除此之外没有其它来源。 从这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第一,法律没有像规定物业管理用房那样,规定车位车库或者人防设施为业主共有,因此这部分不属于法定共有;第二,作为具有独立使用价值和可区分的物,车位车库可以单独作为所有权的标的,它不是民法上的从物,也就不属于天然共有的部分;第三,只要建设单位在销售房屋时,没有作出人防车位属于全体业主的允诺,就排除了约定共有。一一排除了法定共有、天然共有和约定共有之后,就可以确定人防车位不是共有的,而属于专有部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 建筑区划内符合下列条件的房屋,以及车位、摊位等特定空间,应当认定为物权法专有部分:(一)具有构造上的独立性,能够明确区分;(二)具有利用上的独立性,可以排他使用;(三)能够登记成为特定业主所有权的客体。建设部《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及公用建筑面积分摊规则》第九条明确规定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不计入公用建筑面积。且本案小区公用面积内也并未计入人防工程面积,因此业主所购房屋面积内并未包含人防工程部分。
4、 《物权法》第三十条规定,因合法建造房屋的事实行为设立物权的,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建造建筑物的行为成就,即产生所有权,建设单位是原始所有权人;消费者购买房屋后所购房屋的所有权由开发商转移至消费者,但消费者未购买部分(如人防工程)不发生转移。《物权法》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建造的建筑物、构筑物,属于建设用地使用权人,有相反证据证明的除外;《物权法》第七十四条则规定得最为具体: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的归属,由当事人通过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约定。因此对规划用于停放机动车的车位、车库,建设单位有权处分,包括出售、出租和附赠。
Ⅵ 被告房子被人封过三次,最后拍卖额怎么分配
产分配的顺序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一个判决书里有多个原告申请执行一个被告,这几个原告都没有担保物权的,按照债权的比例清偿。第二种情况:多个判决书里有多个原告申请执行一个被告,这几个原告都没有担保物权的,按照哪个法院先查封、扣押、冻结,就先受偿的原则,也就是执行法院采取执行措施的先后顺序受偿。第三种情况:这几份判决中,有的是基于物权而产生的债权、有的是金钱给付的债权,物权优先受偿。比如你主张这个房子给你提供了担保,那么担保权优先受偿。以上这些优先受偿的债权清偿完毕以后,还有剩余财产的,那么剩余的债权人可以按照债权的比例接受清偿。清偿以后剩余部分的债权,债权人可以要求法院继续执行。
另外如果房子有抵押权人、质押权人或留置权人,那么拍卖的钱款这几种人优先受偿。
(6)物权参与人扩展阅读
法律依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
40.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所有的其他人享有抵押权、质押权或留置权的财产,可以采取查封、扣押措施。财产拍卖、变卖后所得价款,应当在抵押权人、质押权人或留置权人优先受偿后,其余额部分用于清偿申请执行人的债权。
88.多份生效法律文书确定金钱给付内容的多个债权人分别对同一被执行人申请执行,各债权人对执行标的物均无担保物权的,按照执行法院采取执行措施的先后顺序受偿。
多个债权人的债权种类不同的,基于所有权和担保物权而享有的债权,优先于金钱债权受偿。有多个担保物权的,按照各担保物权成立的先后顺序清偿。
一份生效法律文书确定金钱给付内容的多个债权人对同一被执行人申请执行,执行的财产不足清偿全部债务的,各债权人对执行标的物均无担保物权的,按照各债权比例受偿。
92.债权人申请参与分配的,应当向其原申请执行法院提交参与分配申请书,写明参与分配的理由,并附有执行依据。该执行法院应将参与分配申请书转交给主持分配的法院,并说明执行情况。
93.对人民法院查封、扣押或冻结的财产有优先权、担保物权的债权人,可以申请参加参与分配程序,主张优先受偿权。
94.参与分配案件中可供执行的财产,在对享有优先权、担保权的债权人依照法律规定的顺序优先受偿后,按照各个案件债权额的比例进行分配。
95.被执行人的财产被分配给各债权人后,被执行人对其剩余债务应当继续清偿。债权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其他财产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债权人的申请继续依法
Ⅶ 民事诉讼的执行中,多个债权人对分配方案有异议的起诉问题。
这4条并不来冲突,说的都是一自个清偿顺序的问题,遵循物权法的理论,有担保物权的,肯定优先,然后是普通的债权按比例受偿,分配完毕不代表清偿结束,理论上可以一直清偿知道还清。
你的第二个问题表达不清楚,起诉后未到判决的债权人是什么,没参与诉讼还是判决未生效?
另外,这部分不是司考的重点,把握住物权和债权的理论,就能不变应万变,不管是否诉讼,债务的清偿方式总是固定的,法院也不会新创清偿的规则。
Ⅷ 我是某处房子的第三债权人,请问债务人的房子拍卖掉之后,所得的收益是顺位还款,还是所有债权人按比例还
基于所有权和担保物权而享有的债权优先,剩下的按比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
十一、多个债权人对一个债务人申请执行和参与分配
88.多份生效法律文书确定金钱给付内容的多个债权人分别对同一被 执行人申请执行,各债权人对执行标的物均无担保物权的,按照执行法院 采取执行措施的先后顺序受偿。
多个债权人的债权种类不同的,基于所有权和担保物权而享有的债权 ,优先于金钱债权受偿。有多个担保物权的,按照各担保物权成立的先后 顺序清偿。
一份生效法律文书确定金钱给付内容的多个债权人对同一被执行人申 请执行,执行的财产不足清偿全部债务的,各债权人对执行标的物均无担 保物权的,按照各债权比例受偿。
89.被执行人为企业法人,其财产不足清偿全部债务的,可告知当事 人依法申请被执行人破产。
90.被执行人为公民或其他组织,其全部或主要财产已被一个人民法 院因执行确定金钱给付的生效法律文书而查封、扣押或冻结,无其他财产 可供执行或其他财产不足清偿全部债务的,在被执行人的财产被执行完毕 前,对该被执行人已经取得金钱债权执行依据的其他债权人可以申请对该 被执行人的财产参与分配。
91.对参与被执行人财产的具体分配,应当由首先查封、扣押或冻结 的法院主持进行。
首先查封、扣押、冻结的法院所采取的执行措施如系为执行财产保全 裁定,具体分配应当在该院案件审理终结后进行。
92.债权人申请参与分配的,应当向其原申请执行法院提交参与分配 申请书,写明参与分配的理由,并附有执行依据。该执行法院应将参与分 配申请书转交给主持分配的法院,并说明执行情况。
93.对人民法院查封、扣押或冻结的财产有优先权、担保物权的债权 人,可以申请参加参与分配程序,主张优先受偿权。
94.参与分配案件中可供执行的财产,在对享有优先权、担保权的债 权人依照法律规定的顺序优先受偿后,按照各个案件债权额的比例进行分 配。
95.被执行人的财产被分配给各债权人后,被执行人对其剩余债务应 当继续清偿。债权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其他财产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债权 人的申请继续依法执行。
96.被执行人为企业法人,未经清理或清算而撤销、注销或歇业,其 财产不足清偿全部债务的,应当参照本规定90条至95条的规定,对各债权 人的债权按比例清偿。
Ⅸ 名单就是最高人民法院中哪些专家参与了物权法的起草
《物权法》有九个起草人杨立新教授、尹田教授、孙宪忠博士、梁慧星教授、王轶教授、李显冬教授、王利明教授、杨景宇教授、江平教授、
Ⅹ 债权人向人民法院请求行使担保物权时,债务人和担保人应当作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
根据担保法,在一般保证的情况下,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版强制执权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债权人要求保证人承担责任的,保证人有权拒绝。所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二十五条只是规定规定一般保证的债权人向债务人和保证人一并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将债务人和保证人列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而不是要求保证人必须参加诉讼。据此可知,第一百二十八条关于“债权人向人民法院请求行使担保物权时,债务人和担保人应当作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的规定,是指应当承担连带责任的担保人应当作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所以,在一般保证中,债权人仅起诉被保证人的只列被保证人为被告,不存在互相矛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