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知识产权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区别
国际贸易由服务贸易(如金融、旅游、劳务输出、技术贸易等)和进出口业务(又称国际货物买卖)两部分组成。知识产权贸易属于服务贸易。货物贸易属于进出口业务(又称国际货物买卖)。
㈡ 美国贸易战只针对中国,是因为知识产权问题吗
首先中美贸易摩擦由来已久,目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美国对华反倾销内问题 美国是世界上对我容国产品提起反倾销诉讼最多??力度最大的国家??自1980年起,共对我国出口产品实施了100多项反倾销措施,涉及的中国产品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纺织品??自行车等多种产品,涉及的金额呈扩大趋势?? 2.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 关于纺织品贸易的摩擦问题,一直是困扰中美贸易的重大问题??纺织品一直是中国对美出口的重要产品,纺织业在美国已经是夕阳产业,加上中国纺织品的冲击,近年来,美国纺织业的失业率逐年上升,美国对我输美纺织品一直实行严格的配额管理制度,限制我纺织品输美?? 3.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中美在知识产权领域屡起风波??多年来,中美之间围绕知识产权的争端此起彼伏??美国对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努力始终感到不满意,多次挥舞301条款,对我国进行制裁和指责??
㈢ 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㈣ 知识产权贸易与服务贸易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服务业与农业、制造业一起,构成国民经济的产业体系。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其特征性是现代服务业是专业化分工和国民收入提高引发的需求导向的产物,是传统服务业创新的产物,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生产性服务业、知识服务业、新兴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主要的产业内涵;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价值,是现代服务业的产出特征;新服务技术、新服务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是现代服务业主要的发展路径。
服务贸易和服务业的主要联系是: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是服务业,各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实质上是各国服务业之间的竞争,服务业的发展对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形成具有根本性的决定作用。随着对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之间的联系认识的深化,我国新出台的服务业产业规划中,增加了服务贸易的内容,例如国务院新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了要发展文化服务贸易的内容。《2009-2012年上海服务业发展规划》,也具有了服务贸易的内容。
服务贸易和服务业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服务的国际性交易活动,可以是跨境发生,也可以是具有50%股权和控制力的外商和东道国居民之间发生。而服务业是居民和居民之间在境内发生的服务交易。随着对服务贸易是服务业的国际化的组成部分认识的提高,中国的服务业发展有了国际化的标杆,国家也不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中国的服务业走出去,服务业企业也开始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拓展自己的业务。
㈤ 互联网的销售额中最高的是批发贸易,其次是哪个行业
简析美国贸易壁垒报告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于4月初发表了每年一次的《国别贸易评估报告》。报告评估了58个贸易伙伴存在的贸易与投资壁垒,列出了美国工业品、服务和农产品出口所遇到的壁垒问题和不公平贸易行为。报告总结了布什政府在削减外国贸易壁垒方面的努力,并特别提及在自由贸易谈判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和动植物检疫等美方重点关心问题所取得的进展。这次报告突出强调了全球为降低或取消这些壁垒所作的努力和美国对自由贸易谈判所产生的影响。
报告涉及中国的部分包括进口政策、贸易经营权、关税减让、海关估价、原产地规则、边境贸易、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以及非关税壁垒措施中的检验检疫、技术标准、出口补贴,还有知识产权保护、服务贸易等所有与中国入世承诺相关的诸多内容。报告对中国入世后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但有些方面还存在严重问题,现将部分内容摘译如下:
根据美方统计,2003年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为1240亿美元,比2002年的1031亿美元增加了20.3%。其中,美国对中国的货物出口增加28.4%,是美国货物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2003年美国从中国的进口较上年上升21.7%,达到了1524亿美元。过去三年,美国对中
国出口的增长率为76%,高于美国从中国进口增长率24个百分点。
报告认为,中美贸易在农业,知识产权(IPR)和服务等三个领域存在的问题较多。农业是美国与中国之间尤具争议的问题之一。虽然有关美国农产品的市场准入问题并不仅限于中国,但在中国成为WTO成员后的头两年,在农业的许多方面还是遇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关于中国对转基因农产品的限制,对大额农产品实行的关税配额管理制度,以及卫生与植物检疫措施的应用和检验要求等。中国在知识产权法规制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缺乏有效地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制执行制度。服务领域引起关注的主要原因是透明度问题。虽然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中国的决策与管理程序大部分仍然是不透明的。尽管一些部门和机关逐步扩大公众就法规草案表达建议的机会,并逐步提供适当的WTO咨询机制,但所有这些都常常因其不确定性和缺少统一性而倍受干扰。
一、农业
l.进口替代
在中国入世议定书中,中方承诺不会根据是否对国内供应商构成竞争而对进口或投资设限,或强加其他要求。在此之前,中国已于2000年和2001年进行了法律修改,取消了有关外国投资的当地含量要求。但实际上中国仍然“鼓励”投资者延续过去的做法。如从2001年以来,中国对国产的化肥实行了增值税(VAT)的减免政策,而这一政策并不适用来自美国厂商同类产品进口。美国行业代表认为中国是在积极鼓励消费国产化肥,而对进口化肥则产生不公平待遇。
2.农产品关税及增值税
2004年1月1日,中国将其冷冻牛肉的关税降到12%。冷冻马铃薯产品和葡萄的关税降到13%,猪、牛下水及干酪、柑橘的关税降到12%,冷冻家禽、苹果、梨、杏和阿月浑子的关税降到10%。但中国对那些与美国国内敏感产业构成竞争的一些产品仍保持高关税。比如,葡萄干的关税就高达35%。
增值税是中国重要的国家收入来源之一,在实施中则存在不平衡现象。产品不同税率从13%到17%不等。通常进口产品的税收是在海关进行征收,比较透明和可靠。但至于增值税,有时就会遇到外商交增值税、而中国国内生产者不交的情况。其它减轻农民税收负担的免税计划,也使美国农业商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3.关税配额
作为入世承诺的一部分,中国计划为小麦、玉米、稻米、棉花、羊毛、糖、植物油和化肥等农产品的进口建立一个大的且不断增加的TRQ制度,其大部分配额内关税为1%至9%。每年都有一部分关税配额分配给非国有贸易实体进行进口。在入世议定书中,中方还为TRQ的管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包括提高透明度、对那些有兴趣从事进口业务的最终用户实行未用配额的再分配等。
但是,中国入世以来,在执行TRQ制度方面却一直存在问题。一是没有提高必要的透明度,二是配额分配时增加了一些新的负担。美国政府对2002年那些最影响美国产业的TRQ商品的执行率非常低表示担心。如小麦、玉米、和棉花的配额执行率分别只有7%、0.1%和22%。
2003年,关税配额产品缺乏透明度、TRQ的再分配、较小的分配额度及取得许可证过程中的负担等问题依然存在。
中国的检查检疫机构(AQSIQ),2002年颁布措施,要求一些农产品在进入中国之前,进口商要取得进口检验许可或检疫许可,像家畜、家禽、谷物、油籽、植物种子、园艺品、皮革与皮毛之类的。美国出口商一直担心AQSIQ利用规定的程序来控制这些产品进口的速度和数量,同时认为这些措施与中国市场准入和进口特许承诺相悖。
4.卫生和植物卫生检疫措施
根据中美1999年4月签署的美中农业合作协定(ACA),中国承诺取消美国谷物、柑橘、肉类和家禽进口的禁令,中国还同意承认美国的肉类认证体系。但中国在执行ACA时却产生了许多问题。
(1)由于进口的未煮肉类和家禽中存在某些病原体,中国实行“零容忍”标准。美国四家处理厂被除名,而且已经有情况表明这几家工厂不可能再次被列入名单。
(2)中国仍不予批准来自佛罗里达州四县郡柑橘的进口。
(3)中方检疫官员要求对从太平洋西北部地区进口的小麦进行特殊处理,这实际上抑制了进口。
(4)植物检疫壁垒继续阻碍着美国其它几种产品的进口,如有核果、多种苹果、梨、新鲜马铃薯和含有一定食品添加剂的加工食品。
(5)AQSIQ对进口海产品认证要求颁布了一项新法令,这一认证要求似乎超过了保护消费者健康所必需的要求,并对进口海产品产生了歧视。美国产业依然担心已执行的认证要求。美国政府会继续同中国当局进行技术讨论,同时就AQSIQ颁布的一个有关活水生物认证的类似的法令也将同中国当局进行技术讨论。
(6)自从加WTO以来,中国已颁布了100多项新食品标准。虽然这些标准有些已按照WTO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协定规定,向WTO进行了通告,但还有很多没进行通告,尤其是那些由卫生部颁发的标准。
5.出口补贴
美国农业出口商担心,中国继续对玉米出口给予补贴。2002年和2003年中国玉米出口超过了1200万公吨,而2001年是600万吨。并且玉米是以比中国国内价格低20%至30%的水平出口。结果美国玉米出口商丧失了在亚洲的市场份额,而中国的玉米出口量则创了最高纪录。中国方面称在2002年3月就停止使用补贴了,而是采用各种与WTO相一致的措施支持出口的,比如运输补贴和增值税退税。但是美方认为某些出口环节不是透明的,要判断这些措施是否对出口价格有影响比较困难。
二、知识产权(IPR)保护
报告肯定了中国在知识产权法律建设、规则制定所取得的成果,在执行WTO的规则方面也是令人满意的。特别是吴仪副总理担任新成立的知识产权问题领导小组的领导,显示出中国对解决知识产权问题的重视。但报告依然认为中国在执行知识产权规则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
由于现在规章和实施条例中存在漏洞,互联网上侵权的现象在中国愈演愈烈。中国仍没有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互联网条约。这些条约于2002年已经实施,并得到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认可。美国认为中国需要加入WIPO条约,这对于美国和许多其他国家都很重要,因为中国已拥有世界第二大数量的互联网用户。
1.执行
中国政府积极努力全面修改IPR法规,并将把这些法规与中国入世承诺统一起来。但是IPR的执行力度仍然严重不足。2003年,中国知识产权侵害事件继续影响着众多行业的产品、商标和技术,有电影业、音乐界、出版业、软件业、医药界、化学药品业、信息技术产业、消费品业、电子设备产业、汽车配件和工业品业等。根据中方的一份报告中国假冒伪劣产品的市值达190-240亿美元。美国报告显示,由于执行力度不够所造成的侵权比例超过90%。对注册版权资料的盗版行为给美国造成的损失,估计每年超过18亿美元。
中国有三种不同的机制执行知识产权法规。一是行政主管部门;二是通过刑事起诉执行;三是对造成金钱损失的通过民事诉讼执行。由于中国政府各部门与各机构间缺乏协作、以及地方保护主义和腐败的存在、发起调查起诉的门槛较高、以及培训缺乏和行政处罚不足的存在,使中国在知识产权执行力度方面,受到牵制。
2.行政执行
中国对于违反知识产权者采取行政措施。但是这些措施在阻止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效果不明显。
中央政府定期进行的反假冒伪劣和反盗版活动,查封没收大量的侵权资料。但是,由于行政处理事件的罚金常常很低,假冒伪劣和盗版行为依然很猖獗。因为许多行政主管部门在确定罚金数额时,不将库存货物计入侵权产品的价值中。
3.刑事强制
根据TRIPS协议规定,如果出现商标假冒伪造或盗版行为,应用刑事程序和强制措施解决。但实际上,由于在量刑时缺乏透明度,目前的刑事强制对侵权人并没产生威慑影响。因此,中国必须修改法规,使侵权案(尤其是那些商业化的假冒伪劣或盗版案和惯犯案)的起诉更容易些。
另一重要问题是目前法律规定侵权刑事处罚的起点过高,一般的侵权行为很难满足。比如,对侵犯版权的人采取刑事措施,必须要有证据证明企业的销售额达到20万元人民币(即24100美元),个人的要达到5万人民币(即6030美元)。这种销售证明已被证实是很难行得通的,因为仓库中还未出售的假冒伪劣或盗版产品并不计算在内,而且侵权者通常不会给收据或进行详细的销售记录。在中国入世协议中,中国承诺其行政主管机关将与最高人民法院共同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但这项工作目前还没完成。
在刑事强制领域,如果中国的法规也适用于故意制造、存储、销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及盗版产品,那中国的法规将会更有效。同样,中国没有把商业化的假冒伪劣或盗版产品的出口看作是一项犯罪活动,这也是个问题。
中国也必须提高其法规中规定的刑事处罚。尤其是规定的监禁期太短,起不到阻止那些侵权人从事商业化假冒伪劣或盗版活动的作用。
美国企业抱怨说,中国的多数地区,警察或者不关心追查假冒伪劣或盗版案件,或者缺乏有效调查这类案件所必需的资源和培训。另外,在有些情况下,一项侵权行为是归属行政、民事还是刑事执行也并不清楚。而且,即使当IPR侵权事件送交刑事执行时,实际的IPR罪的起诉也常常需要相当多国家与地方机构的协调配合。但是由于不同机构间显然不愿或不能在一起共同工作,所以仍存在协调合作问题。
4.民事执行
由于中国行政和刑事执行机制效率低,民事诉讼越来越多了。过去多数诉讼是由中国的知识产权持有者提出的,而最近更多的是外国人进行民事诉讼了。但是美国公司都抱怨,法庭上中国IPR法规的执行仍缺乏一致性和公平性。绝大多数法官缺少必要的技术培训,而且有关证据、专家证词、机密信息保护的法庭规则还很含糊或无效的。另外,在专利权领域,一个案子可能需要花4年至7年的时间才完成,其结果已经变得没什么意义了。
三、服务贸易壁垒
报告认为,中国服务行业是最受国家管制和保护的行业之一。外国服务提供商的业务活动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但中国又是一个有巨大的增长潜力的市场。在入世协议中,中国承诺取消各级政府的许多市场准入限制,大规模开放服务行业,尤其是开放那些对美国有重要影响的行业,比如银行业、保险业、电信和专业服务业。入世前,中国许多行业的外国企业申请在华经营许可证方面,并不具有绝对的权利。只有当他们先收到来自中国相关管理当局的邀请时,他们才可以申请许可证。入世后,中国承诺改进许可程序,使之更透明、更有预见性。
然而在许多服务行业,虽然中国同意逐步取消限制,并将许可程序非政治化,但中国却对企业的新设及建立分支机构实行非常高的资本要求,成为了市场准入的一种障碍。许多外国企业反映,中国的规章很含糊,许多时候不能充分体现中国的承诺。另外,中国各部门通常不与外国企业就新提议的或修改的规章进行充分的商谈,常常没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有意义的评论。
1.保险服务
在入世协议中,中国承诺逐步开放寿险和非寿险行业。加入WTO后不久,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CIRC)颁布了几项新的保险条例,包括有关外国保险公司管理的指导条例等。这些条例实现了许多中国承诺,但也在三个重要领域产生了问题,如谨慎性要求、透明度和设分支机构的问题。
(1)中国保险公司的资本要求非常高,许多外国公司抱怨说,这成为了市场准入,或寻找合适合资伙伴的一种障碍。如申请办理国家许可证,则要有一个主要办事处和三个分办事处才行,需要输入的资本金则达5亿元人民币(即6000万美元),一个地方性许可证则包括一个主要办事处、两个分办事处,需要的资本输入额为2亿元人民币(即2400万美元)。一家公司一旦拥有了一个国家许可证,如果再设另外的分支机构,就还再需要5000万元人民币(即600万美元)的资本。CIRC承诺修改草案,但至今还没有下文。
(2)外资保险商反映,中国保险业准入方面的有关规定仍然存有相当多的政治因素,且缺乏透明度。这给外国保险商在中国市场开展经营业务带来了不确定性。在许可证发放过程中,透明度缺乏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外国企业抱怨,保险许可的要求过度地复杂。如多个分支机构和次级分支机构的扩展申请是同时递交,还是只可以分阶段性的递交,规则非常不明确。
2.银行和证券服务
2001年12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修改后的规则,允许外国银行只要满足一定的标准,就可以在中国任何地方设立分支机构,标准其中包括要有200亿美元的总资产。根据新规则,虽然说与国内外任何顾客进行的外币业务也是被自由许可的,但作为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的中国银行,仍继续享有进行外汇交易的垄断权。外国银行分支机构也必须将其30%的营运资金设为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付息资产。外国银行分支机构的流动资产(现金、当地银行需求储备和中国人民银行储备)必须持续高于消费者存款25%的比例。另外,消费者外币存款与国内外币贷款的比例不能超过70%(这已比先前规定的40%有了提高)。中国根据外国银行分支机构的本地资本来计算审慎比例和限度,而不是根据该行的全球资本基数来计算。
中国仍然存在严格的限制,尤其是对于外国银行对本币业务参与的限制。外国银行在银行间市场筹集人民币的权力限制,是由中国央行,即中国人民银行来计划的。这一限制使外国银行提供人民币贷款组合的能力受到约束,而进行这样的组合是其在中国进行盈利业务所必需的。另外,虽然2003年12月中国降低了设立外国银行分支机构的资本金要求,但其资本金要求仍然非常高,这就提高了外国银行的当地筹资成本。
依照中国的入世协议,中国加入WTO后,外国证券公司可获得成立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权利。但是进行证券承销的合资企业必须在入世后三年才可允许。中国加入WTO后不久,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就颁布了新的规章,对成立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和由中外合资企业进行证券承销业务进行了规定。但是中国依然将外国合伙者持股比例限制在33%,这将继续限制外国企业。
3.批发销售服务
中国承诺在其入世三年内(即到2004年12月11日),对于那些寻求提供批发、委托代理服务和相关服务(比如修理和维护服务)的外国企业,取消其面临的国民待遇和市场准入限制(受限产品除外)。同时,中国同意依照既定的时间表对这些业务逐步实现自由化。但是,中国的执行力度存在问题。外国经营者继续受到有关贸易量、注册资本金和前期经验的限制。售后服务的许可,经营范围改变的许可等也都不明确。另外,是否允许外商通过中国业务网点进行销售活动也不清楚。
4.零售服务
1999年,中国政府扩大了零售行业的外国投资范围。新规则鼓励大型国际零售(比如高级百货商店和仓储式店铺)进入中国。
中国加入WTO后,进一步扩大了外国零售商以更多形式进入中国市场的能力。但某些大型零售业务仍面临所有权的限制。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授权合资企业可以提供零售业服务,但它仍极大的限制这些服务的提供。繁重的入门要求(有关最低批发总量、最低进出口额、最低资产、最低注册资本和前期经验)极大的减少了有资格提供零售服务权利的企业数量。另外,中国要求合资企业还要遵守城市商业发展计划。目前中国也正在起草管理外国零售商某些活动的规章。这些要求有可能引发国民待遇问题方面的争论。
5.快递服务
2001年12月开始,国家邮政局(与MOFTEC和MII一起)颁发了新的、限制性措施,对外国快递公司(这些公司必须是有中国合作伙伴的合资企业)在中国入世前就享受到的市场准入权造成了损害。这些措施迫使那些中国入世前就已得到经营许可的外国快递公司要缩减经营范围。
2003年7月,中国实行的邮政服务法修订草案,立即在美国公司内部产生出两个问题。首先,这一修订草案使中国邮政拥有500克以下信件投递业务的垄继权,这将限制现存外国投资快递公司的活动范围,与中国对“已获权利”所作的水平承诺相悖。其次,这次修订草案并没提出设立一个独立监管者的需要。2003年9、10和11月,中国实行了部分新修订草案。虽然每次修订草案中对中国邮政的垄继权有不同的解释,但最近一次的修订草案使中国邮政拥有了重量不超过500克信件邮递的垄继权。
6.运输和物流服务
过去中国的运输和物流行业受到严格管制,造成高成本、政府垄继等问题。多家政府部门负责管理这一行业:交通部、铁道部、商务部(MOFCOM)、NDRC和中国国家航空管理局。权限重叠、多套批准要求,及不透明的规则阻碍了市场的进入。国内企业利用政府关系和投资垄断了这一行业。外国船运公司不可能在内地港口开设分支机构。
中国在加入WTO中承诺,广泛地向外国服务提供商开放运输和物流行业。2002年11月,中国颁布法令,允许公路交通公司可由外资持大股,允许外商持大股的合资企业进入包装服务、存储和仓储,及运输行业;中国适时颁发了法令,允许75%外商持股的合资企业进入这些领域。
2002年7月,中国商务部MOFTEC(MOFCOM)的前身)颁布了一项《关于在实验区建立外国投资物流公司的通知》。这一通知允许外国投资物流公司(外国股权不超过50%,注册资本500万美元)在几个指定城市进行开设。美国公司对这么高的资本要求和外资股权50%的上限,已提出关注。并指出这可能与中国入世时对物流服务的承诺相冲突。
7.电信
中国在入世协议中,对电信服务领域做出了重要承诺。同意外国供应商通过与中国公司建立合资企业的方式 ,提供大范围的服务,包括国内和国际的有线服务、移动语音和数据服务、增值服务,如电子邮件、语音邮件和即时信息与数据的修复,及传呼服务。合资企业中外商允许的持股比例随着时间的推移提高了,对于多数服务最高比例达到49%。另外所有的地域性限制也将在中国入世两至六年内取消。中国加入WTO时,签署了WTO基础电信服务协议。其结果是中国有义务在一入世就将MII(一直就是中国电信的管理部门和中国电信公司的运营商)的管理和运营商的职能分开。自入世后,MII已将中国电信公司分拆开来,现在的中国电信公司与其他几家电信运营商共同在市场上竞争。中国也有义务采用竞争的管理原则,比如成本计价原则和相互联络的权力原则。这些都是外商投资的合资企业在与国内运营商进行竞争时所必要的。
中国电信法的修订草案正在进行中。但中国还没有为电信行业设立一个独立的监管者。现有的监管者,即MII,由于它仍肩负着帮助发展中国IT业和电信制造业的职责,所以在结构上还不是一个独立实体。
中国利用监管权力使外国企业处于不利地位了。比如,MII提高了向中国拨打国际电话的电话费结算比例,这在损伤外国企业利益的情况下,人为地推高了中国电信运营商的收入。MII也多次在没有通知和没有透明度的情况下改变所应用的准则。如2003年2月21日,MII宣布重新划分某些基础和增值电信服务的通知(这一通知是存在问题的),并指出该通知将于2003年4月1日生效。但没提供该通知用以进行公众评论的时间。
在开放增值服务市场方面,如互联网服务和内容提供商方面,几乎没取得什么进展。MII宣布2000年向语音、视频和数据服务集中方向迈进。但由于中国认为信息内容是敏感领域,所以外国企业在互联网服务业方面面临着巨大的障碍。虽然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在中国注册了“.com..cn”的网站,但这些网站仍然经常被封,这就阻碍了这些企业保持一个稳定的互联网存在的能力。有一项要求: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s)一经要求,就必须向主管部门提供用户注册信息和交易记录,但批准这一行动所需要的环境和条件,要求中却没有明确的指导方针。这一要求也产生了有关消费者隐私和防止数据错用问题的关注。
对ISPs和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CPs)的外商股权投资比例的限制,反映出中国在WTO协议中对有关增值服务所作的时间表(一入世,就可拥有30%的股份,入世后一年允许拥有49%,入世后两年可以拥有50%的股份)。但是ICPs仍必须得到MII的批准同意,而是否要取得当地电信管理部门的批准,则取决于他们在获得外国资本、与外商合作、尝试国内或海外股票上市之前的服务地理覆盖范围。
9
㈥ 知识产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原因
建议你再去看看这本<知识产权与世界贸易>
作者:叶京生,董巧新 著
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
ISBN:7542909665
内容提要:
本书以知识产权与世界贸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与世界贸易的关系,指出原有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体系存在的不足,揭示了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在知识产权国际制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详细介绍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基本内容及其对各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影响,对一些有待进一步解决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问题也作了探讨,充分展示了知识产权国际制度在日趋复杂的国际贸易关系中任重道远的使命。此外,本书还对世界贸易中常见的某些知识产权问题尤其是知识产权平行进口和灰色市场问题作了介绍和分析,并列举了大量实际案例。
目录:
第一章 知识产权及其对世界贸易的作用与影响
第一节 知识产权概述
第二节 知识产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第三节 知识产权对世界贸易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第二章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的发展
第一节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第二节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及其主要国际公约
第三节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知识产权国际协调的新发展
第四节 原有知识产权国际公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第三章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知识产权谈判
第一节 乌拉圭回合知识产权谈判概述
第二节 美国对乌拉圭回合知识产权谈判的影响
第三节 乌拉圭回合知识产权谈判经过
第四章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主要条款
第二节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中包括的其他公约条款
第三节 世界贸易组织知识产权争端的防止与解决
第五章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主要特点和重要意义
第一节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重要意义
第六章 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执行知识产权协议的承诺与努力
第一节 世界贸易组织对成员方执行情况的检查
第二节 成员方的承诺与努力
第七章 与贸易有关的若干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第一节 地理标志的国际保护
第二节 对未披露的信息的保护
第三节 知识产权的边境保护
第四节 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
第五节 契约性许可中的限制竞争问题
第八章 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平行进口与灰色市场销售
第一节 专利商品的平行进口
第二节 商标平行进口与灰色市场销售
第三节 美国商标平行进口的典型案例
第四节 版权平行进口
第九章 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
第一节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第二节 我国的专利制度
第三节 我国的商标制度
第四节 我国的著作权制度
第五节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制度
第六节 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的其他法律法规
第七节 我国知识产权的民事诉讼程序及救济
第八节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刑事程序
第九节 我国知识产权边境保护措施
附录一 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附录二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附录三 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
附录四 世界版权公约
附录五 保护表演者、录音制品制作者和广播组织的国际公约
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对外贸易影响及对策
中国经济崛起, 中国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关系, “中国制造”已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同时, 中国于2 00 1年正式成为WTO成员, 全面履行加入WTO时的承诺, 将承担在知识产权领域中的权利与义务, 全面执行TR IPS协议, 保护国际贸易的发展和知识产权不受侵犯。为实现GATT和WTO致力于各国削减关税及取消歧视待遇和其他贸易障碍, 逐步实现贸易自由化而努力。但GATT和WT0的工作侧重于各国削减关税的谈判及贯彻一般性取消数量限制原则, 对国际贸易中大量存在的非关税壁垒并没有完全限制。当前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及权利滥用等问题不但成为国际贸易自由化的一大障碍, 也成为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一大制约因素。
一、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加强限制了中国对外贸
易的拓展2004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又一个快速增长年, 在2002年增长2118%、2003年增长3711%的基础上, 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增长了3517%。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10000亿美元, 达到11548亿美元, 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从2003 年的第四位上升到第三位。年度进出口增量在2002 年超过1000 亿美元、2003年超过2000亿美元的基础上, 超过了300O亿美元。 [1]
以上数据反映了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态势, 但同时中国企业在海内外市场遭遇知识产权纠纷的消息此起彼伏, 知识产权已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焦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的联系日益密切。因此, 各国在大力鼓励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 十分关注出口商品和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 在一些企业看来已成为不可触摸的禁区, 而在一般民众眼里, 则成为一种垄断, 一种现代文明下的“弱肉强食”。但是, 不管怎样, 国内企业因知识产权问题而蒙受经济、名誉双重损失现象已经屡见不鲜, 重视“知识产权”的警钟已在我们耳边敲响。
当中国加快融入全球经济的时候, 知识产权危机却给我们亮起了红灯。2005 年1 月, 中国步入WTO后保护期不久, 国际巨头英特尔起诉中国某企业生产的语音卡侵犯其专利, 间隔不久日本三洋开始了与深圳比亚迪关于电池专利的纠纷。在2 月, 美国电子娱乐协会( ESA) 向美国商务代表提交了一份来自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联盟( International IntelllectualProperly A lliance简称IIPA) 的报告指出: 中国与马来西亚、俄罗斯一道成为全球游戏软件盗版最为严重的三个国家。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伪正版制造地, 消费国和输出国。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以及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时候, 知识产权危机给这一全球化进程蒙上了一层阴影。来自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专利大国的知识产权压力已经对中国构筑了一道高高的门槛。通过知识产权来打压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 使中国企业进入一种国际化的怪圈循环: 生产———跨国公司专利限制———巨额专利许可费以及侵权费的支付———再生产。
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影响中国企业全球化过程, 是因为中国企业缺乏自主拥有的知识产权而必须支付的巨额专利费用, 或者因为知识产权诉讼所产生的巨额费用大大增加了企业的各种成本, 使中国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显著降低,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生产也受到影响。在微观层面, 知识产权壁垒通过企业付出巨额专利使用费以及侵权费用, 降低其产品市场竞争力, 减少市场份额并压缩了利润空间, 这就是知识产权的短期效应; 而从长期来看, 由于企业利润降低而减少的资本积累将导致企业对技术研发投入的不足, 无法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 这在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将使企业不可避免地走上绝境。在宏观层面, 整个相关产业将会因为知识产权壁垒而在短期内减少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数量。在以市场为命脉的营销时代, 该产业将无法抵制因为市场缩小而导致的产业萎缩, 如果这种局面持续较长时间, 产业将最终在竞争中消亡。这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国际经济主权以及未来中国科技的世界地位问题都产生重大影响。毫无疑问, 在全球经济进入产业结构重构的时代, 缺乏知识产权的中国企业将无力改变自己处在产业链末端和价值链下游的不利局面, 在全球化中受制于别人。
二、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对中国对外贸易影响分析
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或法人对其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发明、成果和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也就是人们对白己通过脑力活动创造出来的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权力。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所指的知识产权包括: 版权及相关权利、商标权、地理标志权、工业品外观设计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未披露信息专有权。 [2]在知识产权可以独立成为交易的客体时, 国际贸易中其他的交易行为都与知识产权有关。
它不仅自身可以作为贸易的客体, 即所谓的知识产权贸易, 而且还深刻地影响着国际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货物贸易的载体———商品, 以及服务贸易的载体———无形资产都与知识产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
在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贸易影响上, 人们普遍认为: 一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程度越高, 国际贸易的发展水平越高。他们认为: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国际贸易中技术、知识、资本所占比重逐年上升, 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商品转让额也不断上升, 平均每5年翻一番, GATT研究报告中亦称世界贸易中有2% (即近800亿美元) 属于假冒和仿制贸易。严重的侵权行为影响了国际贸易的正常运行, 各国的贸易利益与知识产权保护息息相关。 [4]我们认为, 知识产权及与知识产权相关商品或服务贸易增长对国际贸易产生了重大影响, 但这与知识产权保护是否有必然联系还有待于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业已成为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似乎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 制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目的不是保护知识产权本身, 而是激励创新, 维护社会公平, 进而推动社会经济全面进步。恰恰是在达到上述目的方面, 片面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可能步入误区, 反而不利于实现知识产权制度的初衷。
(一) 过高的知识产权保护妨碍经济增长和技
术创新知识产权制度通常被其赞成者誉之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的进步动力。然而, 创新的根本动力来自竞争, 而知识产权保护本质上是一种垄断, 垄断能够向创新提供奖励, 但同样能够激励昔日的创新者依靠垄断获取高额收益, 从而削弱技术创新的动力。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越大, 昔日创新者的垄断收益越高, 进一步创新的动机趋向削弱。在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现代金融市场上, 一种创新金融工具一旦问世, 其他金融机构就会立刻模仿跟进, 但金融创新的节奏并未因此而放慢。软件、计算机和半导体行业是当前技术创新最集中的行业, 但这几个行业在昔日专利保护相当薄弱的时候技术创新速度并不慢, 目前使用的决定性的技术创新很多都是那时开发的。然而, 上世纪80年代美国联邦法院裁决加强保护软件专利权后, 软件开发反而缺乏创意了, 因为获得了垄断权的软件企业只需要开发升级换代产品就可以获取丰厚利润。消费者得到的不再是全新的软件, 而只是某个软件的第几个版本而已。不少研究结果表明, 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并未改变创新的数量, 只是改变了创新的方向。
(二) 严厉的知识产权保护会激励企业的道德
风险知识产权运用得当可以打击竞争对手, 保护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地位。但是, 在当今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日益加剧的环境中, 发达国家的企业为了遏制竞争对手, 企业有着强烈的动机利用严厉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给竞争对手设置障碍, 自己不从事创新, 也不允许竞争对手从事创新而赢得竞争优势。有些市场主体的做法更是纯属讹诈, 如层出不穷的商标抢注事件, 甚至西门子这样世界驰名的大公司也未能免俗, 其抢注海信商标的行为令意欲开拓欧洲市场的海信公司, 几乎被拒之德国市场门外而根本没有机会参与竞争。对于中国大多数企业而言, 我们的企业的竞争力还很弱, 加之发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影响, 使得我们只能在国有技术上缓慢地更新和创造, 或违规窃取他国的知识产权而获得发展。
(三) 过分严厉的知识产权保护还会恶化创新
的条件过分严厉的知识产权保护迫使创新者不是把主要精力用于创新, 而是用于避免踏上“侵权”的地雷。美国专利项目设置越来越细, 过去人们为每份新软件设置专利, 现在却几乎为每一条编码设置专利。这样做表面上有利于保护发明者利益, 实际上极大地阻碍了整体技术的创新。因为这样一来, 无论谁想在软件领域有所建树, 他都要考虑所做出的软件中使用的编码是否侵犯了他人的专利权。现在, 我国发展过程中在资金, 尤其是在技术方面本应该得到发达国家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才能更快地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过分严厉的知识产权保护, 一方面提高了我国引进技术的实际成本, 另一方面还增加了企业在自主知识创新过程中的心里负担, 总是担心“侵权”而畏缩不前, 阻碍了我国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的进程。
(四) 发达国家可利用知识产权保护来攫取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发达国家拥有知识优势, 他们就会利用知识产权的特性, 结合国际贸易保护———知识产权壁垒具有隐蔽性、歧视性和报复性 [5]特点掠夺发展中国家。
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的结合, 大大提高了标准的技术难度, 使被动接受标准的发展中国家要支付高额的使用费才能达到相关标准。这种技术标准在知识产权的掩护下显得合理合法, 使企业极少去考虑这种技术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是否具有合理性。譬如, 美国就可以利用知识产权报复性特征来保护自己, 打击对手。报复性主要指一些国家利用本国国内贸易法中的有关规定, 以其他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充分影响正常贸易为由对其他国家进行报复。其中以美国的超级301条款和337条款最具代表性。美国国内贸易法中的超级301条款规定, 美国将对认为对美实施不公平贸易做法的国家进行报复, 其中不公平贸易做法包括美国认为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充分的做法。报复措施包括对进口商品提高关税或采取进口限制, 对有关国家服务征税或进行限制, 直至终止两国签订的贸易条约。337条款是美国1930 年关税法中的第337条, 目前是1994年修订的1988 年综合贸易法案中的第1337节, 此条款又称不公平贸易做法条款, 主要对外国厂商输入美国的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产品进行管制。如果337条款调查成立, 出口商的产品将可能被永久排除在美国市场之外。
(五) 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存在利益转移问题
知识产权的主要持有人是现代产业, 而现代产业的特点之一是大多数企业销售市场跨越多个行政区域, 由此导致知识产权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受益者与成本承担者并不完全重叠。受益者是企业, 销售地政府则需要为此付出较高的执行成本, 而受益企业因此而增加的税收未必都由支付执行成本的销售地政府获得, 从而产生了利益转移问题。在国内各地区之间, 上述问题可以部分地通过某种转移支付机制解决, 但在国际之间并不存在这种机制。而众所周知的是, 在我国主张严格保护知识产权最有力、从中受益最多的是那些西方跨国公司, 这些跨国公司同时享受了高于内资企业的税收待遇, 其偷漏税现象也相当严重。假如没有其他配套措施, 强化令他们受益的知识产权保护, 在一定程度上, 等于是造成有利于跨国公司母国的利益转移。
三、中国直面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的应对
之策知识产权壁垒形式复杂多样, 在国际贸易中的活动领域逐渐扩大, 涉及的商品逐步增多, 对有关国家进出口贸易影响也逐步加深。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需要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知识产权技术, 也需要鼓励出口贸易促进经济发展。因此我国在发展贸易的同时, 必然会遭遇多种形式的知识产权壁垒。针对不同的知识产权壁垒, 我国应采取不同的对策。
(一) 树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企业是我国市
场经济的主体, 也是利用知识产权的主战场。20世纪90年代以来, 外国公司针对我国提出的5年计划大量申请专利, 在我国很多产业的未来发展领域设置了专利陷阱, 封杀了我国企业自主开发技术, 控制了这些产业的发展。对此, 我国企业及政府应充分认识到企业及民族工业受到的危机与挑战, 真正树立起知识产权意识。既重视外国人的知识产权, 又要加强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开发, 实施专利权部署战略。我国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我国融入世界经济迫切需要, 知识产权战略是指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为充分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获得与保持竞争优势并遏制竞争对手, 谋求最佳经济效益而进行的整体性筹划和采取的一系列的策略与手段。 [6]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指企业为获取与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运用知识产权保护谋取最佳经济效益的策略和手段。就我国企业而言, 许多企业由于忽视技术在产品开发、市场开拓方面的运用, 许多产品技术含量低、原材料消耗大、效益低。这种状况只有通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进步运行机制、加强企业的知识产权策略性运用, 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的缺陷, 才能实实在在地提高企业的经济绩效, 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我国企业面临
的知识产权壁垒困境, 从根本上说是中国企业缺乏技术创新, 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结果。因此, 企业应重视自身的技术创新, 认识到在世界市场全球化的条件下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 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推动企业间, 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之间的合作, 以联合开发、联合投入、联合保护等形式来实现对知识产权的共享。企业应加大科研经费投入, 国家也应选择战略性产业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开发。
(三) 积极应对国际知识产权侵权之诉。我国企业, 特别是外贸企业要转变观念, 改变以往消极对待知识产权纠纷的态度, 积极应对国际知识产权侵权之诉。有不少中国企业, 自身并没有侵权行为, 但由于害怕诉讼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常常放弃应诉的机会, 白白失去维护自身权益的机会, 而有过侵权行为的企业, 也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消极应诉而支付超过正常水平的侵权费用; 同时, 我国企业界还应注重商会的建立和完善, 形成一个组织有效、协调一致、参与广泛的企业联盟, 这样将有利于增强寻求包括政府在内的各方面支持的力量。
(四) 深入了解研究国际规则及主要国家知识
产权法的立法及实践。我国是WTO成员, 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时应注意WTO, TR IPS对知识产权的规定, 同时对主要贸易国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实践也应有所了解, 掌握其主要法律规定、立法趋势及法院的判例, 才能更大限度地避免撞入知识产权壁垒。如对知识产权权利穷竭原则, 要把握当前主要贸易国所采取的原则。如果对象国采用地域性原则, 企业在进行外贸活动时, 应特别注意知识产权问题。
引进专利技术的企业, 在签订合同时应对专利产品平行进口问题作出明确而细致的规定, 合同中应明确许可的性质, 如是独占许可, 应在合同中规定, 将来如有第二方擅自进口专利产品, 应由技术供方负责与侵权第三方进行交涉, 同时应注意在合同规定的地域内生产、销售合同产品, 如需向区域外存在平行专利的第三国出口, 应经过进口国专利权人的同意, 才能将产品出口到该国。从事进口业务的外贸经营者, 应注意进口的货物是否侵犯本国专利权人的权利。如进口产品在国内存在有效的专利权,应在取得本国专利权人的许可后, 方可从事该产品的进口。对某些外国企业运用事实标准中包含的知识产权设置壁垒, 垄断市场的行为, 国内企业可联合起来进行抵制, 或将其诉诸法院解决, 必要时可申请国家启动贸易壁垒调查机制对外国技术壁垒进行调查。对一些国家运用国内法案以知识产权为借口对外国产品进行打击报复行为, 可采取反报复措施, 或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解决。
此外, 我国应加强对TR IPS规则的研究, 取消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出口检查制度。TR IPS协议规定对出口货物可以进行知识产权检查, 而对进口货物进行知识产权检查是TR IPS规定的最低标准。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科技整体水平落后, 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中处于不利地位。我国只需达到TR IPS协议规定的最低标准, 做到既遵循该标准, 又最大限度地保护企业、国家利益。为此我国应将主要精力限定在进口审查上, 出口检查可以取消, 这样既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又符合TR IPS协议规定的最低标准, 有利于提高海关行政效率, 防止外国不法商
人借此阻止我国产品出口。
(五) 加快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管理。目前, 企业间甚至国家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 谁占有的人才多, 谁就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 中国企业将会越来越多遭遇国际企业的竞争, 特别是在知识产权壁垒对中国对外贸易限制会更加严重情况下, 中国企业如果还不加强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重视, 那么中国企业将会因为失掉“知识产权人才”而失掉企业未来发展所需的市场。
总之, 面对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日益加强, 我们只有将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积极申请专利、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等措施, 才能让我国企业免受切肤之痛,并让知识产权这把双刃剑为中国自身所用。为此, 我们必须加强教育与宣传, 提高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制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以增强我国科技、经济竞争能力, 更好地参与并在国际竞争中胜出。
同时我们要认清发达国家倡导的所谓“贸易自由化”, 透彻地认识发达国家通过非关税壁垒中更加隐蔽, 更具有报复性和更为霸道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手段来保护他们的国家利益。这样, 我们才能制定相应对策措施, 运用适当政策手段同他们作合理斗争, 以达到维护我们自身的国家利益的目的。
㈦ 知识产权和服务贸易的主要交易形式有哪些
知识产权交易可以采取下列方式进行:
(一)竞价转让;所谓竞价转让,就是产专权出让时通过公开征集属,产生复数以上的意愿受让人,采用竞争交易的方式,通过价格或受让条件的差异来选择受让方的过程。
竞价方式的选择可以根据标的的不同灵活运用,国内的产权交易机构在操作企业转制出售过程中,已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竞价方式,主要有评审法、一次报价法、限次报价法、不限次报价法或电子报价法。这些方式不仅适应了产权交易的特点和要求,而且还充分发挥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选择出企业改制的最终受让方。
(二)协议转让;所谓协议转让,就是产权出让时产生一个意愿受让人,采用协议交易的方式来达成交易的过程。
(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
㈧ 知识产权的贸易包括哪些
根据世界抄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规定,知识产权包括如下内容:版权、商标、地理标识、工业品外观设计、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未披露的信息等,是一种受专门法律保护的重要的无形财产。知识产权贸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知识产权贸易,是指以知识产权为标的贸易,主要包括知识产权许可、知识产权转让等内容,即企业、经济组织或个人之间,按照一般商业条件,向对方出售或从对方购买知识产权使用权的一种贸易行为。广义的知识产权贸易,是指含有知识产权的产品(知识产权产品、知识产品),特别是附有高新技术的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品,如集成电路、计算机软件、多媒体产品,视听产品、音像制品、文学作品等的贸易行为。
㈨ 结合实际谈谈中国国际技术许可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知识产权保护主要是对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以及商业秘密权实施保护,以此保障产权所有人凭借所拥有的知识产权获取收益。我国作为WTO成员,随着我国与国际上贸易的广度和深度的拓展,我国应加强对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支持和引导企业运用有关知识产权法规保护自身利益。专利巴巴小编专利一些知识产权保护和国际贸易的关系如下。
一、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知识产权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技术转让,转让专利和商标的使用权;版权许可,使版权人获得收入。含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例如新的药品和其他高科技产品:电影、音乐、书籍、计算机软件、知名品牌商品、植物新品种等。虽然从国际贸易额的绝对数字上看,无形的知识产权转让,还远远比不上有形货物买卖。但知识产权贸易量的上升速度大大高于货物买卖。
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侵犯知识产权、假冒商标、盗版书籍及电影,影响了正常贸易,给贸易造成了不必要的障碍。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对象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压力:药品、化工等产业从仿制走向自主开发,企业增加支付专利费。知识产权保护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对国际及国际经济关系的反映,是新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国际贸易过程中,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压低物质部门的产品价格,提高与知识相关的非物质经济部门的价格,从而在国际贸易中取得较为有利的地位。随着国际贸易中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际上把知识产权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相提并论,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二、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首先,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有待完善。我国现行的各项知识产权专门立法,在某些具体内容上与国际贸易的规定不尽相同,甚至留有空白,需要做更进一步的、细致的完善工作。我国企业大多尚未建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我国企业大多未设立独立的知识产权部门,没有员工专门负责知识产权工作。专业性很强的包括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知识产权谈判、知识产权分析等工作,因为专业人才的缺乏而无人胜任。企业如果牵连到知识产权争端,要么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要么支付高额费用聘请外部人员应诉。如果是企业密切相关的,建议企业可以委托佰腾专利巴巴这样的专利代理机构应诉。
其次,缺乏对知识产权人滥用权力的限制。一方面,在我国逐步强化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除了散见于相关知识产权法中“强制许可”或“权利限制”的内容及反不正当竞争的个别条款外,缺乏必要的反垄断和限制知识产权人滥用权利的综合性法律法规。我国尚未出台反垄断法,知识产权法律中也没有可操作的反垄断措施。另一方面,执行主体以行政执法为主,执法部门分散。如,《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执法主体多元化,各部门执法力度不同;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由各地区的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存在地区执法差别和地方保护现象,等等。
三、我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首先是对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政策上要从笼统扶持转到重点支持专利项目上来,特别是那些高科技专利项目,建设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民族工业群体。同时,采取有力措施,保证专利制度各项奖酬的兑现,重奖一些重大发明专利技术。在资金上,面对“入世”后的新形势,各级政府都应建立专利基金,以财政、企业为主体,广开资金来源,多渠道、多形式地筹集资金。重点支持那些有广泛的市场前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专利技术,如火炬计划、星火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化等各种科技和经济计划项目。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制定要以鼓励创新、优化环境为宗旨,进一步形成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我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抓紧修订和完善《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以及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办法、保护遗传资源、传统知识等的立法。同时,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程序,依法公正、高效地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积极发挥跨部门执法协作机制和区域协作执法机制的作用,打击和防范群体侵权、反复侵权行为,完善知识产权重大案件联合督办制度及与外国政府、国际组织间的沟通对话机制,加强“奥运会”和“世博会”等各类展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我国农业技术、农用工具、农药化肥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认真落实知识产权司法解释,依法追究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
国家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谁占有的人才多,谁就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取得胜利。近年来,跨国公司已加大了对中国本土人才的争夺,中国企业如果还不加强对人才的重视,将会失掉企业未来发展的动力源泉;同时,企业还应该加快深化自身的人才制度和结构变革,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特别是加大知识产权工作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力度,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工作水平,造就一支包括各类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在内的规模宏大的知识产权队伍。
四、实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提高知识产权转化率。企业应及时将创新成果、核心技术、名优产品在国内外申请相应的知识产权,并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使核心专利成为标准,取得有效保护。要以企业的核心专利技术为依托,构筑自身的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措施体系。增加资本与人才投入,从小技术到大专利,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充分扩大自己拥有的知识产权贸易量,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使知识产权进行最大化的实质生产力转化,创建和保护拥有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的产品。
据报道,仅加入世贸以来我国企业因知识产权纠纷引发的经济赔偿累计超过10亿美元。因此我们应从多个角度、立体地实施专利保护战略。实施专利保护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护身符已是我国企业的当务之急。第一,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机构,建立专利信息中心收集信息,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网,通过专利信息中心,对与本企业产品相关的专利作分类管理。第二,提高专利申请率,设置专利网战略。对每一项创新方案都申请一项专利,并在基本专利的周围设置大量原理基本相同的不同权利,并且技术开发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升级的过程,因此当一个企业拥有自己的自主专利权时,应通过不断改进原有技术而获得网状的专利保护范围。
最后应加大创新力度,提高效率。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必须加快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增加知识产权的产出量,形成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中的主体地位。一要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确立知识产权的概念,充分利用知识产权文献,注意发现、申报和形成知识产权;二要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使技术中心成为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和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载体,成为吸引、凝聚科技人才,调动和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平台;三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共同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建立研究所和实验室,共同培养技术型人才。 更多知识产权问题可以到佰腾专利巴巴来咨询喔。
㈩ 知识产权国际贸易兴起的原因有哪些
一、知识产权国际贸易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国际贸易,是一国的法人或自然人通过贸易方式,按照一定的交易条件,将知识产权转让给不同国家的法人或自然人的活动。
知识产权是指法律赋予知识产权所有人对其创造性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知识产权是一种财产权,知识产权所有人可以通过对其所拥有的知识产权的许可或转让而获得收益。目前,知识产权已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利转让,专利和商标的许可使用权、版权的许可等,已在各国之间的贸易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含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例如新的药品和其他高科技产品,电影、音乐、书籍、计算机软件,知名品牌商品,植物新品种等等。据美国最新统计,电影、音像、计算机、传媒等“版权产业”其出口额占所有行业的第一位,1996年产值达4250亿美元,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6.7%,版权业的产品出口和对外转让版权收入超过430亿美元,雇佣员工550万人。近年来美国的外贸逆差逐年上升,1999年达到2676亿美元,但在知识产权领域却年年出现顺差,盈余250亿美元。同年美国知识产权出口额达到370亿美元,超过了飞机和通讯设备的出口。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这个趋势变得更加明显。知识产权贸易的发展,使各个国家都认识到一个国家经济的振兴和发展,不单单取决于该国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和金融资本的多少,而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对知识成果的应用和保护程度。各国都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自己的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并力图阻止外来更强大的技术优势的冲击。对最发达的国家来说,出口产品的绝大部分依赖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因此,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当代国际知识产权贸易的形式与发展
1、许可证贸易
许可证贸易是知识产权贸易中使用最广泛和最普遍的一种形式。许可证是指拥有知识产权的一方,对该产权行使某种法律权利。许可证贸易是以知识产权以及相应产品的制造和销售权为内容,通过签定许可证协议而进行的技术贸易。目前专利、专有技术贸易大都通过许可证贸易来进行,现在计算机软件贸易也越来越多地采取许可证形式,甚至出现了不针对特定用户的“启封式许可证”。尽管许可证贸易比普通商品贸易产生的时间晚,但其发展速度十分迅速,对技术知识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也有利于加速科技进步,赶上世界先进技术水平。
2、特许经营
特许经营是一种商业服务和技术体系的许可,是指已经取得成功经验的商业企业(特许方)将其商标、商号名称、服务标志、专利、专有技术、服务标志以及经营管理的方法或经验许可另一家商业企业(被特许方)使用。被特许方使用特许方的商业名称经营业务,遵循特许方制定的方针和程序,特许方则从被特许方处收取特许费。特许经营形式适合于商业、服务业和工业,
对于特许经营许可方来说,特许可以为打入市场提供机会,除了直接收取特许费外,还可以通过提供技术服务收取服务费,并阻止可能的竞争。对被特许方来说,可以解决技术能力不足、资金匮乏、缺乏品牌优势等问题,减少投资风险。因此二战后始于美国的特许经营,近二、三十年流行于美洲、欧洲和亚洲。目前美国零售总额的60%由特许经营完成,特许经营为美国安置了超过11%的就业人口,麦当劳通过特许经营在117个国家建立了2.5万个连锁店。
3、合作方式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不同企业共同出资组建成一个新的企业。
由于各方可以以知识产权进行出资,这种出资实际上是把出资方所拥有的知识产权转让给了新成立的企业,因此这种方式也成为国际知识产权贸易的一种形式。如果出资方不以知识产权为出资形式,那么该出资方可以通过签署知识产权许可合同,规定出资方是技术的供方,新企业是技术的受方,这样出资方既可获得股权也可得到知识产权许可费用。这种方式对于知识产权的供、受双方都是有利的。受方可借此引进外国较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技术和销售技术,培养自己的技术队伍,还可利用国外资金;供方则可以利用受方的劳动力和资源,扩大海外市场,通过收取知识产权使用费回收设备与技术研制的费用,因此这种方式受到了很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欢迎。
4、计算机交钥匙合同
交钥匙合同是指供方为建成整个工厂,向受方提供全部设备、技术、经营管理方法,包括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设备的提供与安装,受方人员的培训、试车,直到能开工生产后,才把工厂交给受方。目前在知识产权贸易方面,更多体现在计算机应用领域。所谓计算机交钥匙合同就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买卖与软件的转让。一般不包括供方承建厂房,主要内容是:供方向受方出售硬件,提供软件许可证,提供对硬件、软件的维修服务并延续到开机后一段较长时间,计算机的安装与测试、软件的测试。
5、知识产权服务
技术服务是技术提供方受另一方委托,通过签订技术服务合同,为委托方提供技术劳务,完成某项服务任务,并由委托方支付一定技术服务费。一般来说,技术服务提供的技术是知识产权与专有技术之外的一般技术。但目前随着技术贸易的发展,尤其是软件贸易的发展,知识产权服务贸易也不断出现(这里的知识产权服务不是指专业知识产权机构或企业提供的服务,而是指一般商业企业)。如在软件贸易中,软件销售商或开发商在提供软件使用许可的同时,提供软件的技术服务,包括安装、培训、运行支持和维护等内容。在软件贸易的初级阶段,这种伴随着知识产权使用许可而提供的服务,一般是包含在软件价格之内的。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用户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一些大型应用软件,需要软件厂商花费长时间对用户的需求进行调研、定制开发、组织实施、进行维护和支持,因此这种服务也就成为软件贸易不可缺少的部分,并成为单独收费的商品。现在一些大型软件公司服务的收入已经占到公司收入的2/3,超过了软件本身的收入。
除了上述几种知识产权贸易形式外,随着国际经济交往及各种第三产业的发展,还会出现新的国际知识产权贸易形式,如美国的一些银行开办的“存取技术”业务,知识产权所有人可以将知识产权存入银行,银行像贷款一样把它贷给需要的企业,收取利息。在中国加入WTO后,这些贸易形式必然会不断进入中国,而我们的企业也应该了解和运用这些贸易形式,获取最大利益。